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文化生态孕育了山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传承有序的春节年俗,呈现出多元、包容、开放、融合的地域特征,具有醇厚、地道、多彩的年俗文化特色。可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让三晋风情和韵味多彩浓郁。今天,我们就来走进黎城县的东阳关庙会,捕捉最淳朴的晋地民俗。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东邻河北省涉县,南接长治市平顺县、潞城区,西连襄垣县、武乡县,北界晋中市左权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全县国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9万亩。2019年,下辖黎侯、东阳关、上遥、西井、黄崖洞5镇,西仵、停河铺、程家山、洪井4乡和吴家庄水库功能保护区,分辖252个行政村,而黎城县的东大门便是东阳关,古称壶口故关,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翻越绵亘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处重要通道。就在壶口故关下,有一大片肥沃的平川地,名叫长宁川,川上的村庄就叫长宁村。长宁村是黎城县最大的行政村,有人口2000多人,也是黎城县历史最古老的一个村,有据可考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长宁村悠久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神奇的庙宇,因此也成了滋生庙会文化的沃土。说起庙会,就不得不先说“庙”,因为寺庙的存在与寺庙活动,是庙会产生与发展的前提。
据黎城县志记载,周朝的“黎侯国”,建都于“吾儿峧”,春秋战国时改成“壶口驿”,后来又改称“东阳关”,这里地势险要,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历史上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年六月二十三是东阳关各巷口秧歌、小唱、社火、敬神大赛庙会。一年一小赛,三年一大赛,究其根本,到底流传了多少年,现已无法查考,但是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历史悠久的庙会。关于庙会的起源,这里还有这么一段传奇的坊间传说——水淹东阳关。
东阳关这里的地形很像一只游船,村东处流来一股泉水,常年不断,流到村西又伏地而去。相传在古时候,关老爷、龙王爷、眼光奶奶,纵览人间风水后,都不约而同地相中了这块宝地,想把这儿作为自己的道场,所以就都住在了东阳关。二郎庙列阵在东,眼光殿坐落于西,龙王殿和关爷庙则设在村中。
恰逢某一年敬神的大赛时,各路神仙都来此地参加盛会,可当天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人们倍感不适,于是来赶集的人也寥寥无几。二郎神的哮天犬也热的吐着舌头窝在地上直喘气,连眼光奶奶都被烈日刺得眼都睁不开;卖艺的人虽表演得汗流浃背,可无人观赏。关老爷见此情景,心情十分不悦,这盛会却冷冷清清,岂不是拂了神仙们的面子,于是,关老爷就邀请各位神仙一起去找龙王爷,请龙王爷降点雨让人们凉快凉快,以便于吸引人们前来此地参赛敬神。龙王爷说:“东阳关这块宝地形似一只船,四周都很高,水走不了,一旦下雨便会泛滥成灾,只怕是会招致生灵涂炭呀。”二郎神却反驳说:“哪有船怕水的道理,老龙王你只管下雨,人间生灵由我们担保,只怕你水大却进不了我们的庙门”。龙王爷说:“好,我们各行其便。”
霎时间,阴云密闭,雷声大作,还没半柱香的时辰,瓢泼大雨就从天而降,果然在此地的水都被汇聚到一起,洪水直往上涨,眼看就要淹掉关老爷庙了,关老爷传命马牟(关老爷的侍神)到门口看着水,不要让水进到关帝庙。马牟站在庙门口,用刀指着洪水,命令洪水切勿越界,洪水果然涨不起来。大水冲到眼光殿门口,水涨多高,殿就起多高,滴水难进殿门,只是把店门口的一棵老槐树冲倒了。而二郎神的道场更是岿然不动,不论洪水滔天高,二郎神的府邸总有避水珠保着,滴水不沾。在众神的护佑下,东阳关的人畜也都很平安。
可村中的积水怎么办?关老爷想,得有个永久的办法!于是,他就提着青龙偃月刀到村西头用力一劈,开出了一条大沟。洪水很快就流走了。龙王爷见此情景,知道各位仙家法力都不小,也就停雨放晴,让人们凉凉快快的回到大赛庙会。从此以后,每年六月二十三庙会都要下雨。关老爷劈开的那条河沟,叫神王河,现在有再大的洪水也能被河道排走。
现如今,东阳关庙会的地点一般在当地的寺庙内或寺庙周围,除了物资贸易外,还有唱戏、酬神、求寿求子、祛病祈祷以及卖艺等活动,因此显得特别热闹。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阳关庙会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生,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一个选择。它在老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元化,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走亲访友。总之,借助庙会的香火,点燃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东西,将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些东西都揉了进来,同时也为小商小贩提供了一个契机和场所。这也成为东阳关庙会兴盛延续的主要原因。
每年六月二十三为庙会之期,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又有唱戏酬神助兴,便吸引了众多小商小贩蜂拥而来,为东阳关庙会增添了别样风景。庙会的功能与形态也越发丰富多样,祭神许愿、逛庙看戏、交流物资,乃至郊游踏青等等,显得十分活泼与生动。现在的大多庙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庙会了,所以,像东阳关庙会这样单纯的庙会就弥足珍贵了。
此外,庙会在山西实在是太普遍了,它的分布与地域的经济和信仰传承有关,有些经济落后,相对闭塞的地区,庙会传承得就会比较久远。在古代,山西相对来说交通闭塞,山西人的性格又比较保守,所以文化发展迟缓,很多生活习惯相对来说保存要稳固一些,其中就包括赶庙会这一风俗。一定程度上,作为晋东南庙会的代表,东阳关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保留也得益于此。(展妱)
原标题:黎城县东阳关庙会 品味原汁原味的晋地民俗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文化生态孕育了山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传承有序的春节年俗,呈现出多元、包容、开放、融合的地域特征,具有醇厚、地道、多彩的年俗文化特色。可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让三晋风情和韵味多彩浓郁。今天,我们就来走进黎城县的东阳关庙会,捕捉最淳朴的晋地民俗。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东邻河北省涉县,南接长治市平顺县、潞城区,西连襄垣县、武乡县,北界晋中市左权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全县国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9万亩。2019年,下辖黎侯、东阳关、上遥、西井、黄崖洞5镇,西仵、停河铺、程家山、洪井4乡和吴家庄水库功能保护区,分辖252个行政村,而黎城县的东大门便是东阳关,古称壶口故关,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翻越绵亘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处重要通道。就在壶口故关下,有一大片肥沃的平川地,名叫长宁川,川上的村庄就叫长宁村。长宁村是黎城县最大的行政村,有人口2000多人,也是黎城县历史最古老的一个村,有据可考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长宁村悠久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神奇的庙宇,因此也成了滋生庙会文化的沃土。说起庙会,就不得不先说“庙”,因为寺庙的存在与寺庙活动,是庙会产生与发展的前提。
据黎城县志记载,周朝的“黎侯国”,建都于“吾儿峧”,春秋战国时改成“壶口驿”,后来又改称“东阳关”,这里地势险要,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历史上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年六月二十三是东阳关各巷口秧歌、小唱、社火、敬神大赛庙会。一年一小赛,三年一大赛,究其根本,到底流传了多少年,现已无法查考,但是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历史悠久的庙会。关于庙会的起源,这里还有这么一段传奇的坊间传说——水淹东阳关。
东阳关这里的地形很像一只游船,村东处流来一股泉水,常年不断,流到村西又伏地而去。相传在古时候,关老爷、龙王爷、眼光奶奶,纵览人间风水后,都不约而同地相中了这块宝地,想把这儿作为自己的道场,所以就都住在了东阳关。二郎庙列阵在东,眼光殿坐落于西,龙王殿和关爷庙则设在村中。
恰逢某一年敬神的大赛时,各路神仙都来此地参加盛会,可当天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人们倍感不适,于是来赶集的人也寥寥无几。二郎神的哮天犬也热的吐着舌头窝在地上直喘气,连眼光奶奶都被烈日刺得眼都睁不开;卖艺的人虽表演得汗流浃背,可无人观赏。关老爷见此情景,心情十分不悦,这盛会却冷冷清清,岂不是拂了神仙们的面子,于是,关老爷就邀请各位神仙一起去找龙王爷,请龙王爷降点雨让人们凉快凉快,以便于吸引人们前来此地参赛敬神。龙王爷说:“东阳关这块宝地形似一只船,四周都很高,水走不了,一旦下雨便会泛滥成灾,只怕是会招致生灵涂炭呀。”二郎神却反驳说:“哪有船怕水的道理,老龙王你只管下雨,人间生灵由我们担保,只怕你水大却进不了我们的庙门”。龙王爷说:“好,我们各行其便。”
霎时间,阴云密闭,雷声大作,还没半柱香的时辰,瓢泼大雨就从天而降,果然在此地的水都被汇聚到一起,洪水直往上涨,眼看就要淹掉关老爷庙了,关老爷传命马牟(关老爷的侍神)到门口看着水,不要让水进到关帝庙。马牟站在庙门口,用刀指着洪水,命令洪水切勿越界,洪水果然涨不起来。大水冲到眼光殿门口,水涨多高,殿就起多高,滴水难进殿门,只是把店门口的一棵老槐树冲倒了。而二郎神的道场更是岿然不动,不论洪水滔天高,二郎神的府邸总有避水珠保着,滴水不沾。在众神的护佑下,东阳关的人畜也都很平安。
可村中的积水怎么办?关老爷想,得有个永久的办法!于是,他就提着青龙偃月刀到村西头用力一劈,开出了一条大沟。洪水很快就流走了。龙王爷见此情景,知道各位仙家法力都不小,也就停雨放晴,让人们凉凉快快的回到大赛庙会。从此以后,每年六月二十三庙会都要下雨。关老爷劈开的那条河沟,叫神王河,现在有再大的洪水也能被河道排走。
现如今,东阳关庙会的地点一般在当地的寺庙内或寺庙周围,除了物资贸易外,还有唱戏、酬神、求寿求子、祛病祈祷以及卖艺等活动,因此显得特别热闹。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阳关庙会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生,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一个选择。它在老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元化,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走亲访友。总之,借助庙会的香火,点燃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东西,将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些东西都揉了进来,同时也为小商小贩提供了一个契机和场所。这也成为东阳关庙会兴盛延续的主要原因。
每年六月二十三为庙会之期,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又有唱戏酬神助兴,便吸引了众多小商小贩蜂拥而来,为东阳关庙会增添了别样风景。庙会的功能与形态也越发丰富多样,祭神许愿、逛庙看戏、交流物资,乃至郊游踏青等等,显得十分活泼与生动。现在的大多庙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庙会了,所以,像东阳关庙会这样单纯的庙会就弥足珍贵了。
此外,庙会在山西实在是太普遍了,它的分布与地域的经济和信仰传承有关,有些经济落后,相对闭塞的地区,庙会传承得就会比较久远。在古代,山西相对来说交通闭塞,山西人的性格又比较保守,所以文化发展迟缓,很多生活习惯相对来说保存要稳固一些,其中就包括赶庙会这一风俗。一定程度上,作为晋东南庙会的代表,东阳关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保留也得益于此。(展妱)
原标题:黎城县东阳关庙会 品味原汁原味的晋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