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乡县城出发,沿着省道322向东行驶大约9公里,便可见到风景秀丽的南神山,尽管寒冬的浊漳北源被冰层覆盖,但冰层之下,仍可见涓涓细流的河水从山脚下流过,韩庄村的韩庄、寨上、大窑峪三个自然村,静谧地依偎在山旁。在大山的核心深处,矗立着南神山古建筑群,包括普济寺、观音殿、普贤殿等。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以山水清幽、林壑静美、风景秀丽著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的南神山古庙会更是颇具特色。庙会上,人们登山祈福、看大戏、吃小吃,这场热闹的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沿袭了数百年。
图为:南神山古建筑群五院之一
A.风光秀丽的南神山
庙会是最富有地区文化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春节之外,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一定地区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南神山庙会自然也不例外。
沿着韩庄村向西走,顺着一条乡村小路,大约3分钟,就能到南神山古建筑群脚下。隆冬时节,山下的景观池里结了厚厚的冰,据同行的韩庄村村支书魏跃军介绍,若是在天气暖和时,这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山上寺庙在水中的倒影煞是好看。景观池上方是金水桥,它正对着上山的台阶,台阶光滑洁净。
从山下拾台阶而上,直达山门,只见四周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在此不远处,一棵老树粗壮挺拔,即使两人双臂相连也无法围拢树身。山门正前方是普济寺,两侧为钟楼和鼓楼。从普济寺左侧进入,大院呈四合院形状,坐落有大雄宝殿。
在大殿的右侧依旧是一个四合院。院中有一井名为“八角井”,魏跃军说,小时候他的爷爷常告诉他,自打他们祖祖辈辈落户韩庄,这口井就已经在这里,谁也不知道它由谁而建,在这里静静地待了多少年。在四合院的西侧是餐厅,庙会举办期间,餐厅会为游客免费提供餐食,那时,络绎不绝的人们会把四合院挤得满满当当。
在寺院的东北角,墙上镶嵌着数十块石碑,由于经历岁月沧桑,风雨侵蚀,碑文字迹难以辨认,只是隐约可见“南山神”“道光”“乾隆”等字样。魏跃军说,南神山曾有10院、24景,不过由于历史原因被损毁,只剩下一院茅棚房。1999年,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重新修建成如今的5院。在修建时,山里埋藏的众多石碑被发现,它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默默地讲述着南神山的历史。
B.颇具风俗文化的庙会
修建时,山里埋藏的众多石碑被发现,它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默默地讲述着南神山的历史。南神山在当地人心中是非常神圣的。相传,很久以前,山里有一条恶蛇经常作怪伤人,有一位姓耿的师傅为民除害降服了恶蛇,人们为了感谢耿师傅,就在山上为他盖了一座庙,敬奉他为“南神爷”,并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四这天举办庙会庆祝“南神爷”的诞辰。
南神山庙会究竟起源于何时?在当地的村志中并无具体记载,不过,据《武乡县志》资料记载,天竺帛氏佛图澄,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经洛阳来武乡南神山茅棚修行,并修建普济寺,后经唐宋历代修葺,明清时已颇具规模。伴随着庙宇的修建,庙会也应运而生,寄托了人们特殊的情愫。
提起南神山庙会,魏跃军滔滔不绝。他说,每年从农历三月二十三开始,不仅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会提前赶来闹红火,就连襄垣、榆社等地的人也会扶老携幼聚集于此。庙会期间,戏班名角应邀而至,商贩货郎不请自来,本村艺人争相献艺,大家共同祈求平安吉祥,成为这一带农村地区一道独特的民间景观。
戏台就搭在景观池旁的空地上,村里一般会邀请上党梆子或上党落子剧团前来演出,村民们早早地搬着小凳子坐在台下,听着上面咿咿呀呀地唱着,顾不得拥挤,也舍不得离开。除了正规班子,往往还有民间艺人自己搭台演出,表演鼓书、琴书、秧歌等。台上演员演得情真意切,招招见功底,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时时融入戏内。
街上熙熙攘攘,小吃摊随处可见,卖家热情招揽顾客,逛庙会的人则散坐在摊前,津津有味地品尝各类特色小吃,比如枣糕、干饼子、武乡官尝等。整条街上叫卖声、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接连几天,都是村里人聚集人气的好时候,人们在热闹的民俗活动中,共同感受着韩庄村的风土人情。
C.传统庙会助力乡村振兴
南神山古建筑群作为韩庄村独有的文化元素,也是全村发展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有力推手。“今年,我们打算新修建一条村里通往景区的旅游路,让它与武乡红色旅游专线串联起来,吸引更多人来我们韩庄村游山玩水。”看着南神山二桥前的旅游公路,魏跃军在心里谋划着未来村庄的发展。
韩庄村位于武乡县上司乡,全村有109户、740口人。如今走进村庄,给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整洁。虽已是寒冬时节,但依旧有村民在产业扶贫的蔬菜大棚里忙碌,光伏扶贫的“蓝板板”也为百姓带来了收益分红。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市级深度贫困村。
魏跃军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村有效依托产业扶贫,发展蔬菜种植业、小杂粮深加工、水果采摘等摘掉了贫困帽。尤其是此处距离县城只有8公里,加上村民们勤劳耕作,大家种植的农作物不愁销路。老百姓脱贫了,但是要让大家富起来、村子美起来,还需要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共同建设和打造美丽韩庄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民间习俗发生了改变,但是南神山庙会依旧传承了下来,而且它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魏跃军说,近年来,武乡县都在积极推进“旅游+扶贫”脱贫新模式,他们也在顺应新形势,坚持主打“优秀传统文化”牌,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扎根乡土的民俗文化特色打动人,通过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吸引人们,不断地保留民俗、传承文化、振兴乡村。(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丁德令)
原标题:南神山庙会的风土人情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从武乡县城出发,沿着省道322向东行驶大约9公里,便可见到风景秀丽的南神山,尽管寒冬的浊漳北源被冰层覆盖,但冰层之下,仍可见涓涓细流的河水从山脚下流过,韩庄村的韩庄、寨上、大窑峪三个自然村,静谧地依偎在山旁。在大山的核心深处,矗立着南神山古建筑群,包括普济寺、观音殿、普贤殿等。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以山水清幽、林壑静美、风景秀丽著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的南神山古庙会更是颇具特色。庙会上,人们登山祈福、看大戏、吃小吃,这场热闹的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沿袭了数百年。
图为:南神山古建筑群五院之一
A.风光秀丽的南神山
庙会是最富有地区文化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春节之外,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一定地区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南神山庙会自然也不例外。
沿着韩庄村向西走,顺着一条乡村小路,大约3分钟,就能到南神山古建筑群脚下。隆冬时节,山下的景观池里结了厚厚的冰,据同行的韩庄村村支书魏跃军介绍,若是在天气暖和时,这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山上寺庙在水中的倒影煞是好看。景观池上方是金水桥,它正对着上山的台阶,台阶光滑洁净。
从山下拾台阶而上,直达山门,只见四周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在此不远处,一棵老树粗壮挺拔,即使两人双臂相连也无法围拢树身。山门正前方是普济寺,两侧为钟楼和鼓楼。从普济寺左侧进入,大院呈四合院形状,坐落有大雄宝殿。
在大殿的右侧依旧是一个四合院。院中有一井名为“八角井”,魏跃军说,小时候他的爷爷常告诉他,自打他们祖祖辈辈落户韩庄,这口井就已经在这里,谁也不知道它由谁而建,在这里静静地待了多少年。在四合院的西侧是餐厅,庙会举办期间,餐厅会为游客免费提供餐食,那时,络绎不绝的人们会把四合院挤得满满当当。
在寺院的东北角,墙上镶嵌着数十块石碑,由于经历岁月沧桑,风雨侵蚀,碑文字迹难以辨认,只是隐约可见“南山神”“道光”“乾隆”等字样。魏跃军说,南神山曾有10院、24景,不过由于历史原因被损毁,只剩下一院茅棚房。1999年,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重新修建成如今的5院。在修建时,山里埋藏的众多石碑被发现,它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默默地讲述着南神山的历史。
B.颇具风俗文化的庙会
修建时,山里埋藏的众多石碑被发现,它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默默地讲述着南神山的历史。南神山在当地人心中是非常神圣的。相传,很久以前,山里有一条恶蛇经常作怪伤人,有一位姓耿的师傅为民除害降服了恶蛇,人们为了感谢耿师傅,就在山上为他盖了一座庙,敬奉他为“南神爷”,并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四这天举办庙会庆祝“南神爷”的诞辰。
南神山庙会究竟起源于何时?在当地的村志中并无具体记载,不过,据《武乡县志》资料记载,天竺帛氏佛图澄,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经洛阳来武乡南神山茅棚修行,并修建普济寺,后经唐宋历代修葺,明清时已颇具规模。伴随着庙宇的修建,庙会也应运而生,寄托了人们特殊的情愫。
提起南神山庙会,魏跃军滔滔不绝。他说,每年从农历三月二十三开始,不仅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会提前赶来闹红火,就连襄垣、榆社等地的人也会扶老携幼聚集于此。庙会期间,戏班名角应邀而至,商贩货郎不请自来,本村艺人争相献艺,大家共同祈求平安吉祥,成为这一带农村地区一道独特的民间景观。
戏台就搭在景观池旁的空地上,村里一般会邀请上党梆子或上党落子剧团前来演出,村民们早早地搬着小凳子坐在台下,听着上面咿咿呀呀地唱着,顾不得拥挤,也舍不得离开。除了正规班子,往往还有民间艺人自己搭台演出,表演鼓书、琴书、秧歌等。台上演员演得情真意切,招招见功底,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时时融入戏内。
街上熙熙攘攘,小吃摊随处可见,卖家热情招揽顾客,逛庙会的人则散坐在摊前,津津有味地品尝各类特色小吃,比如枣糕、干饼子、武乡官尝等。整条街上叫卖声、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接连几天,都是村里人聚集人气的好时候,人们在热闹的民俗活动中,共同感受着韩庄村的风土人情。
C.传统庙会助力乡村振兴
南神山古建筑群作为韩庄村独有的文化元素,也是全村发展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有力推手。“今年,我们打算新修建一条村里通往景区的旅游路,让它与武乡红色旅游专线串联起来,吸引更多人来我们韩庄村游山玩水。”看着南神山二桥前的旅游公路,魏跃军在心里谋划着未来村庄的发展。
韩庄村位于武乡县上司乡,全村有109户、740口人。如今走进村庄,给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整洁。虽已是寒冬时节,但依旧有村民在产业扶贫的蔬菜大棚里忙碌,光伏扶贫的“蓝板板”也为百姓带来了收益分红。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市级深度贫困村。
魏跃军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村有效依托产业扶贫,发展蔬菜种植业、小杂粮深加工、水果采摘等摘掉了贫困帽。尤其是此处距离县城只有8公里,加上村民们勤劳耕作,大家种植的农作物不愁销路。老百姓脱贫了,但是要让大家富起来、村子美起来,还需要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共同建设和打造美丽韩庄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民间习俗发生了改变,但是南神山庙会依旧传承了下来,而且它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魏跃军说,近年来,武乡县都在积极推进“旅游+扶贫”脱贫新模式,他们也在顺应新形势,坚持主打“优秀传统文化”牌,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扎根乡土的民俗文化特色打动人,通过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吸引人们,不断地保留民俗、传承文化、振兴乡村。(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丁德令)
原标题:南神山庙会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