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激荡浩然正气。
长治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闻名遐迩。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居全省第二、全国第三;现存古建筑3580处,由唐至清不断代,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就有189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演变历史的珍贵史料和标本。长治还是革命文物密集区,革命文物843处。丰富的文物资源是长治市的宝贵财富,但也频繁受到不法分子的觊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长治市文旅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立足长治市实际,认真履行职责,精心部署工作,用严的制度、实的举措、高的标准推动文物保护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高位筹划聚焦责任谋发展
目标明确,压实责任是关键。
市文旅局把文物保护作为扫黑除恶重点内容,局党组全面统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制定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落实中央督导要求边督边改工作方案》《线索排查工作方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改工作实施细则》等10个方案。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经费20255.86万元,市委、市政府投入文保经费从2018年的525.27万元增至今年的1134.11万元,连续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创新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引入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项目11个。从今年起,长治市还将文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专项考核,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各部门文物安全责任,有效提供了文物保护的制度和资金支持。
健全机制依法保护强根基
依法保护,法律先行是重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市文旅局加强对文物保护研究、文明守望工程、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的分析研判,推动成立了古建筑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红色文物密集区试点工作领导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议事机构,形成了多方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防”文物保护责任体系。
尤其是在市人大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市文旅局牵头起草制定了《长治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长治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两部《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分别于去年3月和今年10月施行,构建起了严密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为文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铺平了道路、注入了动力。
部门联动畅通渠道保安全
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方位、无死角深入开展,市文旅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了畅通的协调机制,各部门在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发力。
2018年以来,市文旅局推动为国保单位配备更新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40多处文物单位视频监控纳入公安“天眼”系统或政法“雪亮”工程。今年实施了潞安府城隍庙、观音堂、上党门三个技防建设项目,首次在文物单位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基础得到加强,另有14处国省保安防设施建设项目纳入2021年项目库,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与公安部门联动执法,破获涉文物违法犯罪案件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4人,收缴文物874件,给文物犯罪分子极大震慑,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实现文物案件零发案。
全市上下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提升,文物保护形势持续好转。
固本清源抓常抓长树典范
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保护云冈石窟的重要指示在长治落地生根,进一步强化“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的发展理念,市文旅局紧紧抓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形势,加快推动文物单位“两权分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文物展示走进百姓视野,让文物活起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物系统陆续引进了8名文博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的人才优势逐步显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物工作者,打造出了绚丽多彩的“长治名片”。
平顺县金灯寺文管所所长冯开平,2017 年被授予“中国网事·感动2017 ”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称号,2018 年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第六届长治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长子县法兴寺崇庆寺文管所所长张宇飞,从1993 年起守护崇庆寺法兴寺,潜心研究传统文化,曾到中国人民大学、网易网等大学和网络平台讲课。尤其是长治市聚焦“中国彩塑之都”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传统彩塑保护与传承学术交流活动,引起了全国文物界、美术界、雕塑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
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节日,市文旅局开展文物讲座、举办文物展览,让文物保护知识走进普通百姓生活。长治市文物领域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从安全保护的起点,昂首阔步在树立文化自信、传播文物价值、推动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张瀚予)
原标题:激浊扬清正风气——长治市文旅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综述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扫黑除恶,激荡浩然正气。
长治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闻名遐迩。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居全省第二、全国第三;现存古建筑3580处,由唐至清不断代,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就有189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演变历史的珍贵史料和标本。长治还是革命文物密集区,革命文物843处。丰富的文物资源是长治市的宝贵财富,但也频繁受到不法分子的觊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长治市文旅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立足长治市实际,认真履行职责,精心部署工作,用严的制度、实的举措、高的标准推动文物保护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高位筹划聚焦责任谋发展
目标明确,压实责任是关键。
市文旅局把文物保护作为扫黑除恶重点内容,局党组全面统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制定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落实中央督导要求边督边改工作方案》《线索排查工作方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改工作实施细则》等10个方案。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经费20255.86万元,市委、市政府投入文保经费从2018年的525.27万元增至今年的1134.11万元,连续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创新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引入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项目11个。从今年起,长治市还将文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专项考核,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各部门文物安全责任,有效提供了文物保护的制度和资金支持。
健全机制依法保护强根基
依法保护,法律先行是重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市文旅局加强对文物保护研究、文明守望工程、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的分析研判,推动成立了古建筑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红色文物密集区试点工作领导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议事机构,形成了多方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防”文物保护责任体系。
尤其是在市人大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市文旅局牵头起草制定了《长治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长治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两部《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分别于去年3月和今年10月施行,构建起了严密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为文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铺平了道路、注入了动力。
部门联动畅通渠道保安全
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方位、无死角深入开展,市文旅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了畅通的协调机制,各部门在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发力。
2018年以来,市文旅局推动为国保单位配备更新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40多处文物单位视频监控纳入公安“天眼”系统或政法“雪亮”工程。今年实施了潞安府城隍庙、观音堂、上党门三个技防建设项目,首次在文物单位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基础得到加强,另有14处国省保安防设施建设项目纳入2021年项目库,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与公安部门联动执法,破获涉文物违法犯罪案件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4人,收缴文物874件,给文物犯罪分子极大震慑,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实现文物案件零发案。
全市上下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提升,文物保护形势持续好转。
固本清源抓常抓长树典范
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保护云冈石窟的重要指示在长治落地生根,进一步强化“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的发展理念,市文旅局紧紧抓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形势,加快推动文物单位“两权分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文物展示走进百姓视野,让文物活起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物系统陆续引进了8名文博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的人才优势逐步显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物工作者,打造出了绚丽多彩的“长治名片”。
平顺县金灯寺文管所所长冯开平,2017 年被授予“中国网事·感动2017 ”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称号,2018 年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第六届长治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长子县法兴寺崇庆寺文管所所长张宇飞,从1993 年起守护崇庆寺法兴寺,潜心研究传统文化,曾到中国人民大学、网易网等大学和网络平台讲课。尤其是长治市聚焦“中国彩塑之都”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传统彩塑保护与传承学术交流活动,引起了全国文物界、美术界、雕塑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
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节日,市文旅局开展文物讲座、举办文物展览,让文物保护知识走进普通百姓生活。长治市文物领域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从安全保护的起点,昂首阔步在树立文化自信、传播文物价值、推动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张瀚予)
原标题:激浊扬清正风气——长治市文旅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