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新韵
发布时间: 2020-11-13   |  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

沁县,亦名沁州,已有2613年历史,建制于公元前593年,秦始皇时代起曾置铜鞮县,元初名沁州,民国初废州改为沁县,是中国历史上设县较早的县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沁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隋唐大儒王通,曾在沁县的故县镇一个庙宇内为唐王李世民开拓彊土培养出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8大国公;汉高祖刘邦曾在沁县后沟村设骅台点将练兵;清代大学士吴琠,被誉为书香门第之典范。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沁县曾以出粮、出兵、出干部,输送5000名干部、15000名精兵著称;八路军总部曾驻小东岭,《新华日报》社曾设后沟村……

近年来,在全国决胜全面小康中,一个自古缺乏“黑”“白”“黄”的沁县,是如何依托绿水青山、依靠勤劳智慧,将沁县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高质量生态农业转型县”,迈向“全国生态康养县”的?

为民夯实千秋业

共绘富民锦绣图

沁州,自古就是一个风景优美之地。据传说,天上龙王的第九个儿子,看上了沁州这块宝地,把东南西北的界牌岭、月令山、伏牛山和釜子山堵起,做了个小龙宫供它玩乐。当堵好口子蓄好湖水后,连续三天三夜大雾弥漫,忽见电光一闪,恶龙跃入天空,摇头摆尾,搅动天上白云,顿时白云变黑云,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数天数夜不停,暴雨毁田无数、淹害无数黎民,尧王知晓后立派舜擒龙救民。舜领命前往,他站在棋盘山顶朝湖中一望,发现水底深处有一个怪物,角似鹿、头似蛇、爪似鹰,龙见舜,腾空飞起欲逃亡,被舜抽出宝剑,金光一闪,腰轧11截,头部溅到当时的龙头脑村、尾落南里龙尾村,中间9段即如今郭村镇石板上村到册村镇河止村之间,9段相连形成如今的九连山。

日月交替,沧桑巨变。勤劳俭朴的沁县人民历经数代风雨飘摇,自东方红、太阳升,在党的领导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如今的沁州,已快步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中。

庚子仲秋,慕名到古沁州探访,当首次登上九连山、探访千女湖,来到山西标杆党支部石板上村探访时,在九连山中了解到沁县县委、县政府引领全县干部、率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串新故事。

为民选好领头人

造福群众当标杆

省标杆党支部好书记、长治市特级劳模、沁县石板上村党支部书记冯效军,不愧是效忠乡亲的一位优秀领军人物。

冯效军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跟着兄长当泥瓦工,经历过风风雨雨中的许多酸甜苦辣,终成泥瓦工大师傅。他在村里入党当干部后,关心村里的五保户和低保户,帮助他们的孩子完成学业,并帮助他们就业、创业;为解决群众旧房、漏房的困难,在县、乡政府的帮助下,为14户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为20户的房屋进行了新建,为9户进行了移置,让全村百姓都住上了安全房;同时,为全村贫困户增收摸索新路,开发千佛洞、千女湖旅游,建温室大棚,领群众致富,整治环境,建美丽乡村。2014年,沁县县委脱贫夯基础、树典型,考察推广好党支部,石板上村党支部被县、市推荐为全省标杆党支部。

冯效军说,他上任后第一重任就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扎实护林防火。他说,千好万好,不好好护林就不好。上任9年来,森林资源丰富的石板上村,从未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在他带动下,全村依托温室大棚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千女湖农家乐旅游经济、农旅双链强经济,率领群众共致富,全村“无上访,无纠纷,无事故”,实现全省“三零”第一村。石板上村群众勤劳增收,集体经济发展,率先实现整村脱贫,石板上村党支部被省委树立为全省标杆党支部,跻身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级卫生示范村、省级园林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党支部。”从2016年起,全县共整顿后进党支部124个,投入资金9925万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9个,通过党支部加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目前,全县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已接近90%。沁县扶贫攻坚先扶党组织,切实筑牢、建强基层党支部,通过实施集体经济破零,进而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基层党组织“办事没钱,说话不灵”的窘境,一大批本土能人成为基层党组织村务带头人。

一个山村王家庄

今昔不同两重天

故县镇王家庄村,是沁县出名的穷乡僻壤,全村60户人家、197人散落在一个起伏不平的山坳里。过去,90%的居民住着土坯房,交通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山路,4个自然小山村伙用一口老井,一个轱辘全村用;至于用电,仅限于照明;手机信号不好,打手机还得往山上跑。2015年起,王家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76人,决定将4个自然村易地搬迁。

王家庄有个村民叫徐秋堂,他的儿子在12年前开着三轮车到地里去收秋,不慎翻到沟里去世,留下了只有8个月大的娃。2018年,徐秋堂夫妇带着79岁的老母亲和9岁的孙子,告别烟熏火燎的土坯房,搬进了易地搬迁安置的新房,住在100平方米的亮堂堂、暖洋洋的大房子里,老徐幸福满满。他说,如今老两口儿有了政府关照的低保,孙子办了孤儿证,每月都有补贴;他和老伴都有慢性病,如今吃药不用花钱了,就连今年老母亲脑梗住院,也只自费花了不到1000元钱。老徐说:“我如今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今年多种了1亩多辣椒,长势很好,仅辣椒估计就能多收入3500元左右。”

同一小山村,各家景不同。村民温效荣的家,是另一个小花园:门前花草枝繁叶茂,院里瓜果争吐馨香,屋内窗明几净,满院生机勃勃。温效荣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也常年跟着他们。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孩子们不愿回,自从移民搬到王家庄后,村里环境一天一个样,房子住得宽敞明亮,家门口就有篮球场和健身器材。温效荣说,今年刚放暑假,两个孩子便闹着要回来。

自2017年以来,王家庄村修建了一条笔直宽敞的柏油路,兴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和卫生室、文化广场,实施了河道整理、巷道硬化,新修排水渠、安装新路灯、新建移民桥,绿化、美化了山村环境。2018年,全村接通自来水,实现了人饮自动全覆盖,并实现了村通互联网,尤其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山村落地,使昔日土山坡变成了人气旺盛地。温晋忠在王家庄数十年,他说:“跟以前比,村容村貌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连户容户貌也大变样,现在打电话有信号了,连无线网也有了。”

王家庄自列为长治市级深度贫困村后,如何帮山村群众尽快走出贫困,成了市领导们常牵挂的心思,他们多次走访调研,为乡亲致富出主意。3年来,王家庄村新发展沁州黄谷子60亩、晋汾红高粱5亩、晚秋黄梨5亩、辣椒种植50亩,发展黄牛30头、鸡鸭1000余只、100光伏发电和入股潞宝万家福肉鸡养殖,在广泛增加贫困户收入前提下,全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2018年,王家庄村集体经济大踏步地发展,收入首达2.6万元。

山村栽好梧桐树

引得天下凤凰来

芦家岭村,是沁县边远山区之一,村里的人们经常念叨着一个人,他就是长治市扶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沁县公安局原副局长申国伟。申国伟曾是沁县老领导麻贵书的警卫员兼交通员,多年在领导身边工作,很多光荣传统潜移默化悄悄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来了好书记,有了新面貌”,是芦家岭乡亲们对他的一致肯定。

拔穷根,靠项目;要花钱,产精品。如今,走进芦家岭,511米的高质量进村路、整洁的文化广场,尤其是村民们房前屋后广栽的花椒树、特色旱地大葱,为村民们的增收带来了希望。57岁的村民牛磨拴,是种旱地大葱的第一个受益者,他听申书记的话当年赚钱,每亩实现纯收入3000元以上。申国伟深入芦家岭,自掏腰包修办公所、修路又修下水道、栽葱养草种花椒、群众当年赚票票,这些还不算,为村永增收,他谋着一件大事哩,那就是要栽大“梧桐”,常引凤凰来。

究竟有啥保障能引来凤凰?申国伟指着村里深山谷中两棵相依偎紧相抱的赤柏树饶有兴趣地说,赤柏相恋天地中,感召四海有情人,他要筹备绿化荒山。他说,将来将以它为轴心,打造一个华北新景点:情人谷。三到五年,这一道道岭、一条条沟,将是四海情人的观光点,届时,芦家岭将为沁州增新景,将变为“天下定情山,海峡情人岭”。

一心为民奔富路

幸福之树为民栽

54岁的吴进国,是故县镇下清河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的妻子杜碾英耳聋,农事大多靠他,因身单力薄,一家4口住在一个昏暗的窑洞里,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2017年,下清河村村委会在镇党委号召下,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张效云找他唠嗑,说政府扶持25万元发展蔬菜,贷款还不要利息。好事呀!吴进国马上加入,当年9月,他精心经营的新大棚,第一年一季西葫芦就赚了3万元,再加一季西红柿,大棚一年纯收4万多元。

钱包子鼓了,子女也享受到了阳光雨露,孩子们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吴进国想盖几间亮堂房子的心思村委会早知道,便主动帮他解决了宅基地,还利用危改政策,扶持吴进国新建了4间砖混结构新房,添置了他喜欢的新家具,改了水冲卫生设施。现在,吴进国已住进新房,全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吴进国被评为“脱贫光荣户”。

富民集团好引领

山凹穷山变金山

沁州黄,原名爬山糙,清代大学士吴琠进贡皇上时,嫌名堂不雅,改名沁州黄。沁州黄集团近年落实省、市、县康养战略,广种特色米,造福众乡亲,带领谷农扩大沁州黄种植,使沁县农民倍加受益。

村民王爱清嫁到高垴村已37年了,如今一家住在新窑新瓦房、一个大院子里,又新买了一辆崭新的大汽车。她说,如今种谷子,每亩纯利2000元,谷子成了金珠子。近年来,她在经营沁州黄的企业带领下,从2013年起,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种植沁州黄绿色有机谷子30多亩,年收入可达近10万元。在沁县,像王爱清一样的沁州黄米农有成千上万名,他们在这块宝地上勤劳致富,对美好的明天更有了新的期盼。

为政之根重富民

群英奋发立新功

“一定要把好山、好水、好土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要立足县域水土、生态、人文等优势,坚定不移地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头号工程,主攻有机农业、环水产业、康养产业、能源产业4大产业,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康养两个基地,奋力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县领导卢展明在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坚定有力的讲话,更坚定了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

“为政之根,重在安民,民生改善,是为基石。”县领导张宏伟周而复始常深入扶贫一线督战,建有机基地、出名优特产,为发展特色种养业,沁县以有机旱作农业为基础,实施种植、养殖项目948个,通过龙头带动、乡村参与,沁州黄传统产业由过去贡皇上变为贡天下,产量由上千亩扩向10万亩,高粱种植8万亩;万家福公司北城、羊庄等4个肉鸡养殖场相继投产,全县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仅此一项可让6000余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走进南里乡南里村长治市红之源辣椒农业开发公司,又一幢大型建筑正兴起,据了解,3万吨干净椒及万吨剁椒系列美食深加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昔日七星泉,如今沁园春,米粉、米醋、脱水菜、中药饮片深加工,各种中小加工企业与6000多农户建互利机制,实现了乡乡兴企业、村户都有上班人。

青山绿水生态地

康养宝地迷四海

龙凭大海虎凭山,人靠双手苦变甜。如今走进新沁州,给人许多日新月异的新视觉:一条条硬化道路直通百村万户,一栋栋舒适明亮的移民小楼林立山中,多元产业扎根本土,一车车满载沁州牌名优特产的汽车驶出沁县。五河环绕四湖连城的沁县城若杭州水市,座座碧映蓝天的葡萄式水库群里荷花绽放、群鸟云集,山村渔民摇船撒网,一幕幕如画图景让人目不暇接,新韵沁州迷四海,山清水秀引游人。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中,沁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各展风采,西湖迷人似江南,南涅石刻令人忘返,走马岭茶马古韵引人注目,千里海河源头青龙吐玉如入龙宫,后沟文化观礼领略古汉雄风,瓮城山山峰葱郁百花悦人,徐阳村休闲度假如入童梦,檩山村寻根沁州黄米香醉人,徐村吴阁老廉政文化清风醒人,瞻仰小东岭红色记忆令人感怀,下曲峪运动休闲欢歌笑语犹春潮奔涌,石板上千佛洞千女湖望不断看不够仙境留人。

沁州,这块历代以来藏龙卧虎英雄辈出的英雄宝地,18万英雄沁县儿女,正用勤劳智慧的汗水,为打造全国非转基因有机营养宝地、农业高质量转型基地、全国中医药营养福地、中华“康养山西”、国际“夏养山西”、四季养生“孝亲山西”,亲手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崭新画卷。(来源:山西日报 田九星)

原标题:沁州新韵


[编辑:王露一]

  相关链接
· 省林草局召开座谈会共商沁源生态文明建设大计
· 平顺县召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座谈会
· 襄垣县古韩镇绿色庄园生态小镇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 恒生洗煤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发展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地名
沁州新韵

沁县,亦名沁州,已有2613年历史,建制于公元前593年,秦始皇时代起曾置铜鞮县,元初名沁州,民国初废州改为沁县,是中国历史上设县较早的县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沁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隋唐大儒王通,曾在沁县的故县镇一个庙宇内为唐王李世民开拓彊土培养出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8大国公;汉高祖刘邦曾在沁县后沟村设骅台点将练兵;清代大学士吴琠,被誉为书香门第之典范。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沁县曾以出粮、出兵、出干部,输送5000名干部、15000名精兵著称;八路军总部曾驻小东岭,《新华日报》社曾设后沟村……

近年来,在全国决胜全面小康中,一个自古缺乏“黑”“白”“黄”的沁县,是如何依托绿水青山、依靠勤劳智慧,将沁县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高质量生态农业转型县”,迈向“全国生态康养县”的?

为民夯实千秋业

共绘富民锦绣图

沁州,自古就是一个风景优美之地。据传说,天上龙王的第九个儿子,看上了沁州这块宝地,把东南西北的界牌岭、月令山、伏牛山和釜子山堵起,做了个小龙宫供它玩乐。当堵好口子蓄好湖水后,连续三天三夜大雾弥漫,忽见电光一闪,恶龙跃入天空,摇头摆尾,搅动天上白云,顿时白云变黑云,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数天数夜不停,暴雨毁田无数、淹害无数黎民,尧王知晓后立派舜擒龙救民。舜领命前往,他站在棋盘山顶朝湖中一望,发现水底深处有一个怪物,角似鹿、头似蛇、爪似鹰,龙见舜,腾空飞起欲逃亡,被舜抽出宝剑,金光一闪,腰轧11截,头部溅到当时的龙头脑村、尾落南里龙尾村,中间9段即如今郭村镇石板上村到册村镇河止村之间,9段相连形成如今的九连山。

日月交替,沧桑巨变。勤劳俭朴的沁县人民历经数代风雨飘摇,自东方红、太阳升,在党的领导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如今的沁州,已快步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中。

庚子仲秋,慕名到古沁州探访,当首次登上九连山、探访千女湖,来到山西标杆党支部石板上村探访时,在九连山中了解到沁县县委、县政府引领全县干部、率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串新故事。

为民选好领头人

造福群众当标杆

省标杆党支部好书记、长治市特级劳模、沁县石板上村党支部书记冯效军,不愧是效忠乡亲的一位优秀领军人物。

冯效军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跟着兄长当泥瓦工,经历过风风雨雨中的许多酸甜苦辣,终成泥瓦工大师傅。他在村里入党当干部后,关心村里的五保户和低保户,帮助他们的孩子完成学业,并帮助他们就业、创业;为解决群众旧房、漏房的困难,在县、乡政府的帮助下,为14户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为20户的房屋进行了新建,为9户进行了移置,让全村百姓都住上了安全房;同时,为全村贫困户增收摸索新路,开发千佛洞、千女湖旅游,建温室大棚,领群众致富,整治环境,建美丽乡村。2014年,沁县县委脱贫夯基础、树典型,考察推广好党支部,石板上村党支部被县、市推荐为全省标杆党支部。

冯效军说,他上任后第一重任就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扎实护林防火。他说,千好万好,不好好护林就不好。上任9年来,森林资源丰富的石板上村,从未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在他带动下,全村依托温室大棚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千女湖农家乐旅游经济、农旅双链强经济,率领群众共致富,全村“无上访,无纠纷,无事故”,实现全省“三零”第一村。石板上村群众勤劳增收,集体经济发展,率先实现整村脱贫,石板上村党支部被省委树立为全省标杆党支部,跻身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级卫生示范村、省级园林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党支部。”从2016年起,全县共整顿后进党支部124个,投入资金9925万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9个,通过党支部加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目前,全县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已接近90%。沁县扶贫攻坚先扶党组织,切实筑牢、建强基层党支部,通过实施集体经济破零,进而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基层党组织“办事没钱,说话不灵”的窘境,一大批本土能人成为基层党组织村务带头人。

一个山村王家庄

今昔不同两重天

故县镇王家庄村,是沁县出名的穷乡僻壤,全村60户人家、197人散落在一个起伏不平的山坳里。过去,90%的居民住着土坯房,交通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山路,4个自然小山村伙用一口老井,一个轱辘全村用;至于用电,仅限于照明;手机信号不好,打手机还得往山上跑。2015年起,王家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76人,决定将4个自然村易地搬迁。

王家庄有个村民叫徐秋堂,他的儿子在12年前开着三轮车到地里去收秋,不慎翻到沟里去世,留下了只有8个月大的娃。2018年,徐秋堂夫妇带着79岁的老母亲和9岁的孙子,告别烟熏火燎的土坯房,搬进了易地搬迁安置的新房,住在100平方米的亮堂堂、暖洋洋的大房子里,老徐幸福满满。他说,如今老两口儿有了政府关照的低保,孙子办了孤儿证,每月都有补贴;他和老伴都有慢性病,如今吃药不用花钱了,就连今年老母亲脑梗住院,也只自费花了不到1000元钱。老徐说:“我如今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今年多种了1亩多辣椒,长势很好,仅辣椒估计就能多收入3500元左右。”

同一小山村,各家景不同。村民温效荣的家,是另一个小花园:门前花草枝繁叶茂,院里瓜果争吐馨香,屋内窗明几净,满院生机勃勃。温效荣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也常年跟着他们。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孩子们不愿回,自从移民搬到王家庄后,村里环境一天一个样,房子住得宽敞明亮,家门口就有篮球场和健身器材。温效荣说,今年刚放暑假,两个孩子便闹着要回来。

自2017年以来,王家庄村修建了一条笔直宽敞的柏油路,兴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和卫生室、文化广场,实施了河道整理、巷道硬化,新修排水渠、安装新路灯、新建移民桥,绿化、美化了山村环境。2018年,全村接通自来水,实现了人饮自动全覆盖,并实现了村通互联网,尤其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山村落地,使昔日土山坡变成了人气旺盛地。温晋忠在王家庄数十年,他说:“跟以前比,村容村貌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连户容户貌也大变样,现在打电话有信号了,连无线网也有了。”

王家庄自列为长治市级深度贫困村后,如何帮山村群众尽快走出贫困,成了市领导们常牵挂的心思,他们多次走访调研,为乡亲致富出主意。3年来,王家庄村新发展沁州黄谷子60亩、晋汾红高粱5亩、晚秋黄梨5亩、辣椒种植50亩,发展黄牛30头、鸡鸭1000余只、100光伏发电和入股潞宝万家福肉鸡养殖,在广泛增加贫困户收入前提下,全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2018年,王家庄村集体经济大踏步地发展,收入首达2.6万元。

山村栽好梧桐树

引得天下凤凰来

芦家岭村,是沁县边远山区之一,村里的人们经常念叨着一个人,他就是长治市扶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沁县公安局原副局长申国伟。申国伟曾是沁县老领导麻贵书的警卫员兼交通员,多年在领导身边工作,很多光荣传统潜移默化悄悄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来了好书记,有了新面貌”,是芦家岭乡亲们对他的一致肯定。

拔穷根,靠项目;要花钱,产精品。如今,走进芦家岭,511米的高质量进村路、整洁的文化广场,尤其是村民们房前屋后广栽的花椒树、特色旱地大葱,为村民们的增收带来了希望。57岁的村民牛磨拴,是种旱地大葱的第一个受益者,他听申书记的话当年赚钱,每亩实现纯收入3000元以上。申国伟深入芦家岭,自掏腰包修办公所、修路又修下水道、栽葱养草种花椒、群众当年赚票票,这些还不算,为村永增收,他谋着一件大事哩,那就是要栽大“梧桐”,常引凤凰来。

究竟有啥保障能引来凤凰?申国伟指着村里深山谷中两棵相依偎紧相抱的赤柏树饶有兴趣地说,赤柏相恋天地中,感召四海有情人,他要筹备绿化荒山。他说,将来将以它为轴心,打造一个华北新景点:情人谷。三到五年,这一道道岭、一条条沟,将是四海情人的观光点,届时,芦家岭将为沁州增新景,将变为“天下定情山,海峡情人岭”。

一心为民奔富路

幸福之树为民栽

54岁的吴进国,是故县镇下清河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的妻子杜碾英耳聋,农事大多靠他,因身单力薄,一家4口住在一个昏暗的窑洞里,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2017年,下清河村村委会在镇党委号召下,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张效云找他唠嗑,说政府扶持25万元发展蔬菜,贷款还不要利息。好事呀!吴进国马上加入,当年9月,他精心经营的新大棚,第一年一季西葫芦就赚了3万元,再加一季西红柿,大棚一年纯收4万多元。

钱包子鼓了,子女也享受到了阳光雨露,孩子们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吴进国想盖几间亮堂房子的心思村委会早知道,便主动帮他解决了宅基地,还利用危改政策,扶持吴进国新建了4间砖混结构新房,添置了他喜欢的新家具,改了水冲卫生设施。现在,吴进国已住进新房,全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吴进国被评为“脱贫光荣户”。

富民集团好引领

山凹穷山变金山

沁州黄,原名爬山糙,清代大学士吴琠进贡皇上时,嫌名堂不雅,改名沁州黄。沁州黄集团近年落实省、市、县康养战略,广种特色米,造福众乡亲,带领谷农扩大沁州黄种植,使沁县农民倍加受益。

村民王爱清嫁到高垴村已37年了,如今一家住在新窑新瓦房、一个大院子里,又新买了一辆崭新的大汽车。她说,如今种谷子,每亩纯利2000元,谷子成了金珠子。近年来,她在经营沁州黄的企业带领下,从2013年起,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种植沁州黄绿色有机谷子30多亩,年收入可达近10万元。在沁县,像王爱清一样的沁州黄米农有成千上万名,他们在这块宝地上勤劳致富,对美好的明天更有了新的期盼。

为政之根重富民

群英奋发立新功

“一定要把好山、好水、好土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要立足县域水土、生态、人文等优势,坚定不移地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头号工程,主攻有机农业、环水产业、康养产业、能源产业4大产业,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康养两个基地,奋力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县领导卢展明在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坚定有力的讲话,更坚定了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

“为政之根,重在安民,民生改善,是为基石。”县领导张宏伟周而复始常深入扶贫一线督战,建有机基地、出名优特产,为发展特色种养业,沁县以有机旱作农业为基础,实施种植、养殖项目948个,通过龙头带动、乡村参与,沁州黄传统产业由过去贡皇上变为贡天下,产量由上千亩扩向10万亩,高粱种植8万亩;万家福公司北城、羊庄等4个肉鸡养殖场相继投产,全县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仅此一项可让6000余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走进南里乡南里村长治市红之源辣椒农业开发公司,又一幢大型建筑正兴起,据了解,3万吨干净椒及万吨剁椒系列美食深加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昔日七星泉,如今沁园春,米粉、米醋、脱水菜、中药饮片深加工,各种中小加工企业与6000多农户建互利机制,实现了乡乡兴企业、村户都有上班人。

青山绿水生态地

康养宝地迷四海

龙凭大海虎凭山,人靠双手苦变甜。如今走进新沁州,给人许多日新月异的新视觉:一条条硬化道路直通百村万户,一栋栋舒适明亮的移民小楼林立山中,多元产业扎根本土,一车车满载沁州牌名优特产的汽车驶出沁县。五河环绕四湖连城的沁县城若杭州水市,座座碧映蓝天的葡萄式水库群里荷花绽放、群鸟云集,山村渔民摇船撒网,一幕幕如画图景让人目不暇接,新韵沁州迷四海,山清水秀引游人。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中,沁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各展风采,西湖迷人似江南,南涅石刻令人忘返,走马岭茶马古韵引人注目,千里海河源头青龙吐玉如入龙宫,后沟文化观礼领略古汉雄风,瓮城山山峰葱郁百花悦人,徐阳村休闲度假如入童梦,檩山村寻根沁州黄米香醉人,徐村吴阁老廉政文化清风醒人,瞻仰小东岭红色记忆令人感怀,下曲峪运动休闲欢歌笑语犹春潮奔涌,石板上千佛洞千女湖望不断看不够仙境留人。

沁州,这块历代以来藏龙卧虎英雄辈出的英雄宝地,18万英雄沁县儿女,正用勤劳智慧的汗水,为打造全国非转基因有机营养宝地、农业高质量转型基地、全国中医药营养福地、中华“康养山西”、国际“夏养山西”、四季养生“孝亲山西”,亲手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崭新画卷。(来源:山西日报 田九星)

原标题:沁州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