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集店乡土河村,位于壶关县城最北端,与平顺县接壤。村庄背靠清凉山,山势呈东西走向,蜿蜒伸展,植被丰茂,状如卧龙,故又被当地人称为龙山,恰似在村后竖起来一道天然屏障。土河村的古会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真实往事,为了纪念牺牲的英烈,每年正月初一群众祭奠英烈和二月初五古会纪念英烈的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村子,共同探寻古老村落那曾经灿烂的文化,走进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重新审视上党大地太行之巅的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清凉山下古会纪念英烈
数百年来,在山西、河南一带流传着“上了土河坡,大夫何其多。专治疑难症,名声显赫赫。”的顺口溜,在这里所说的土河就是壶关县集店乡土河村,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许多真实的印记已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些许历史的印记。一个村落有古城墙,还在四个角建有阁楼负责防御,在上党地区可谓是十分少见了,可见土河村在当年是相当富裕有实力的。城墙是为了抵御流寇、盗匪的侵扰,土河村的村民们在村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修建了四个阁楼,并用城墙连接,发挥了“一墙四阁保境安民”的功效,由于历经战乱兵祸以及各种变革,东南西三阁已毁,仅有的北阁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现在只能依稀从残存的主体建筑中分辨出这是座三楹阁楼,下建拱券门,可供人车通行。在清乾隆五十九年时,村中南北对称各修特大井两口,雨季积水,全年享用,百余年来全村人就靠这两口大深井解决饮水困难,直至现在还在使用。在土河村村北的山岗上,有一座建在两米高青石底座上的戏楼,由于戏楼与岗头遥遥相望,而被称为——岗头舞楼,戏楼坐南面北,面阔三楹,进深六椽,楼内雕梁画栋,甚是壮观,千百年来这里成了土河村先民祈求风调雨顺,答谢神灵护佑,丰富自身文化生活的地方。
明成化年间,原籍湖南省永宁镇的行医人赵胜途经此地,见当地风水极佳,下决心落户此地,至今已历23代,现在村里70%的村民都是赵氏一门。明时他们就在村里建起“赵氏宗祠”,清乾隆年间又扩建整修,续写了“赵氏宗谱”。赵氏一脉的迁入,揭开了土河村人悬壶济世的百年篇章。迁入土河村的第一代赵氏先祖赵胜精通医术,安居此地后又融汇南北医道理学,设铺开方治病救人,并注重向后辈传授中医学术。赵氏医家也多是小富殷实之家,更有名者如早期赵义道一族就成了大富之家。在传承医药文化的同时,他们历代都十分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明清时就请先生,办私塾;民国时期又建学堂,兴教育,先后培养出了科举及第的赐进士赵辅晋,举人赵永泉,还有贡生、监生多人。村里还曾经出过国子监学生赵育贤、赵万祥、赵万瑞等许多在当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名人士,可谓人才辈出、名噪一时。
探寻土河古文化,其古代民居建筑群是不得不说的精粹。古民居作为土河文化载体,融民俗与民智于一体,深深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走进土河村中随处可见的都是“七裹五”“五裹三”的三合院、四合院、穿堂院、斗杆院等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建筑,无论从建筑形态、布局、装饰、结构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明清时代的建筑特征。大部分古民居建筑以合院出现,一般早期院落至少是一进院,还有沿同一中轴线依次排布的二进院、三进院。据考证,土河村多时竟多达七进院,可见当时户主人家的门庭显赫与经济富足。在土河村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要数位于村东头的赵恩红大院,据考证当时整个大院占地3000平方米,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依然完整、华贵、气派。现在依然保存原貌的院落是当时整个建筑群中的中心部分。它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院院落,两边还有东西跨院。二座宅门沿同中轴线遥相呼应,飞檐、斗拱、匾额、顶柱、兽头构成了古朴而又庄严的宅门。院内院外随处可见雕工精绝,形象活泼的吉瑞小装饰,福禄寿三仙、风凰戏牡丹、神鹿含仙草等等真可谓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整个合院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百里以内,绝无仅有。
我们经常在抗战电视剧上看到大年初一,当百姓欢天喜地过春节的时候,侵华日军悄悄摸到村里,抓八路军,抢老百姓的东西。这样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土河村1945年的正月初一。土河村是八路军的根据地,驻扎土河村的区干队共30多人,住在村北东坡上地形最高的院子里。区干队负责人名叫李增禄。大年三十日这天,为了让村民安安全全度过春节,区干队通知大家要警惕,小心日军进村搜抢。村干部安排了两个民兵班,分别在村南和村西两个村口的窑洞里通宵值班放哨。当时,土河村武委会主任是赵东仓,副主任是赵贵则,指导员是吴怀义。全村共组织两个民兵连。那几年为防日寇扫荡,村民们都在村东面的大东沟和村西北的沟里依土岸凿下了窑洞,一有动静就把牲畜、财物、粮食都搬进山沟藏起来。这天,怕出万一,大部分村民都搬进沟里过除夕夜,也有少数人计划在村里吃了除夕饭,再往沟里走。区干队正在值班的常海松、吴怀喜窑顶上巡回放哨,查看村外动静。有值班任务的民兵提前吃了饭,纷纷来到值班地点,按照规定,两人一组,轮替休息,按时换班。三更时分,正在村西口庙前值班警戒的第二班民兵吴秃则和李怀忠,突然发现南阁外有动静,只见一群黑影隐隐约约正向村口移动。是日军来了,吴秃则知道已经来不及进窑洞通知大家,更赶不上跟区干队和一班的民兵联系。这时,他急中生智,迅速朝天“叭!叭!”连鸣两枪,让大家知道村里已经有了情况。原来,这天日军搜抢土河村是早已苦心安排的。熟知土河村地理情况的几个汉奸本村赵进财、辛村王二和和兄弟王三和,领着日军和警备队共一百余人,分为三路,从里往外,一户不落地挨家搜抢。
当二班民兵吴秃则朝天鸣枪之后,村外的敌人边打枪示威,边像饿狼扑食一样扑向村里;二班的民兵冲出院子,当即被进村的日军冲散;区干队听到枪声,一部分人跑向东洼保护藏在大东沟的百姓,另一部分人火速奔向民兵一班,在村西与敌人接上了火;二班的民兵被冲散之后,民兵指导员吴怀义带领赵电恩急忙向东洼跑去,给藏在那里的村民报信,刚跑到村口,民兵赵常有、李怀忠等发现骑马沟顶上有30多个敌人,双方便开枪射击,吴怀义壮烈牺牲。在这之前,还开枪打死了百姓吴乐义。村民赵玉则在保护财物时被鬼子用刺刀穿透了腿。
一班的民兵藏在南稍老院,根本不知道发生的情况。民兵赵三富爬上院墙察看动静,不料,被还在作掩护的敌人发现,便冲进了老院,民兵们躲藏在南窑。这个窑洞很深,分里外两节,偏处开着小门,13个民兵都躲在里窑。敌人发现后,便越围越严,边打枪示威边朝里喊叫:“快出来,缴枪不杀!”里面民兵不但没人出来,反而高声喊道:“有胆量快进来,缴枪不杀!”一直对峙了好长时间,民兵们一个未出。眼看东方发白,天已破晓,日军丧心病狂,逼着百姓赵风长和赵长锁,去找来柴禾,堆进窑门里,熏起大火,然后又把赵风长和赵长锁扔进火堆,活活烧死。随后又朝躲在墙角下的几个妇女开了枪。年仅25岁的妇女赵月才,被无辜枪杀。13位民兵被烈火浓烟活活熏死在窑洞里。区干队在东洼与敌人抵抗时,黎岭籍的王马富英勇负伤。八路军闻讯后,经上庄村赶来,敌人已经向壶关县逃走。
1945年正月初一,公历2月13日,土河村的男女老少,哭声震天,悲痛欲绝。辛村、北皇、逢善、岭东等邻村青年一百余人,纷纷来土河帮助安葬烈士。西庄区秦同兴区长也专程赶来,他在庙院的台阶上,坚定地说:“乡亲们,日军和汉奸走狗在土河村犯下了滔天罪恶,留下了血债。我们一定要血债要用血来还。他有初一,咱们就有十五…”果真,秦区长的话还挺灵验,半月后的正月十五,军民团结智取了日寇驻守的老顶山,解放了长治城。
1946年,土河村向西庄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关于纪念烈士的请示。经壶关县批准,土河村每年农历二月初四、初五、初六设立古会,纪念本村殉难的烈土。另外,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刻石碑纪念烈士;每年正月初一,组织全村党员、民兵、学生及广大群众纪念烈士,土河村将北阁定为烈士亭,请本村赵存喜写了碑文。纪念烈士的古会从1947年2月开始,第一台戏请的是胜利剧团,在大庙戏楼上唱;第二年,即1948年2月,请的是潞城县李晚喜剧团,在庙东赵红喜窑后搭台演出;第三年,即1949年2月,同时请来了壶关县落子剧团和黎城落子两个剧团,一个在大庙戏楼上唱,一个在赵氏祠堂院搭台唱。纪念烈士古会和正月初一组织群众祭烈土活动,一直流传至今。
一位哲学家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础,让我们回味也让我们深思。时代在发展,而历史却在远离我们而去,只是对某些人和事的记忆不会随时间而湮灭,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尘封的历史,更多的是影响和启示。(来源:上党晚报 方宇峰)
原标题:壶关县集店乡土河村古会 清凉山下古会纪念英烈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 | 201人、15个项目!长治35.1万元奖励非遗保护传承 | · | 长治举办首届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和非遗演出进景区活动 | · | 长治市首档“非遗+扶贫”电视专场节目6月13日与您见面 | · | 长治"非遗+扶贫"电视专场节目6月13日与您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