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莲花落:散落民间的遗珍
发布时间: 2020-11-10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2020年1月份,长子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作为远近闻名的曲艺大县,长子县曲艺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众基础十分深厚,有长子鼓书、长子莲花落、长子鼓儿词等多种风格独特的曲种。长子莲花落是以长子当地方言说唱的一种曲种,从它诞生到如今,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如同一颗散落在民间的珍宝,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历史悠久韵味长

作为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长子莲花落是怎样流传至今的?表演形式、保护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长子县,进行实地探访。

“长子莲花落,也称莲花乐或落子,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主要以当地方言进行说唱。”在长子县文化馆,馆长王琴向我们介绍了长子莲花落的情况。关于这种古老曲艺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莲花落最初起源于佛教,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那时的名称叫“落花”,是用来宣扬佛教的一种佛歌或者佛乐,后来发展成佛教劝导人们向善和募捐的一种形式。僧人唱诵佛歌时有“一朵两朵莲花落”和“莲花开时众生乐”之词,那时起“莲花乐”和“莲花落”名称通用。清代时,莲花落成为河南逃难难民为维持生计,行乞而唱的一种民间曲艺,曾流行于晋中、晋南等地区,后传入长子县晋义、西堡头一代。

一种曲艺形式流传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民间小调、民歌、地方方言等影响,从而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风格。莲花落传入长子县后,当地百姓逐渐被这种曲艺形式所吸引,后来有人拜师学艺,使用当地方言来演唱莲花落,被称为“长子莲花落”。由于其演唱艺人大都居住在现石哲镇的两都村,并且是以两都村为主要区域向周边扩散、流行,故又被称作“两都莲花落”。长子莲花落的说唱内容大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长子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同时又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

一口道尽千古事

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多元文化发展步伐加快,很多传统曲艺文化在慢慢凋零,长子莲花落也不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基本只有石哲镇两都村的人会表演长子莲花落,而村里会表演的艺人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车驶出长子县城,我们向着两都村出发,去拜访元长宝、李喜苹夫妇,两位老人都会表演长子莲花落,是这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人。两都村是石哲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子、高平、沁水三个县交汇地带。来到村口时,一位村民刚从地里回来,我们上前一打听,正是李喜苹本人。在宽敞整洁的院子里,她向我们讲述了夫妇二人和长子莲花落的故事。

李喜苹老人今年69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小时候,李喜苹经常听父辈演唱莲花落,耳濡目染,就慢慢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十几岁时,她开始跟着父亲等人学习演唱长子莲花落。她说,长子莲花落表演形式、唱腔音乐都很有特点,边唱边舞,很有感染力。演唱的形式有单人演唱和多人演唱,一边唱一边舞“霸王鞭”,以营造热烈气氛。多人演唱时最为热闹,其中一人双手打着竹板,为整个演出的总指挥,一人或多人挥打“霸王鞭”,大家围在一起尽情地歌唱,非常红火。长子莲花落的代表性曲目有《十条手巾》《十把扇》《十个字》《十杯酒》等,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劝导人们常怀善心、多行善事、积累福报。

图为:李喜苹展示长子莲花落表演时用的道具

李喜苹老人向我们讲述的同时,从屋子里拿出了表演所用的道具——竹板和“霸王鞭”。记者看到,这根“霸王鞭”是用竹竿制造,两头系有铜铃、铜钱。她现场表演了一段长子莲花落,演唱的同时,李喜苹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动“霸王鞭”。竹板声清脆悦耳,随着她上下左右挥舞,“霸王鞭”上的铜铃和铜钱发出声响,所唱曲调优美动听。李喜苹说,她听老一辈的人讲,很早以前艺人表演时,还要头戴红花,身穿宽大鲜艳的裤子,很多人一起演唱,让人留连忘返。随着发展,现如今演唱长子莲花落时道具、着装虽已有所不同,但是仍然备受老百姓喜爱。

继承中传承梦想

李喜苹的老伴元长宝以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1989年正月,他给长子莲花落老艺人冯中山家人看病,经过精心治疗后转危为安,为了表示感谢,冯中山把莲花落的“底子”全部教给了元长宝。后来,经过县文化馆四处收集,深入发掘整理、抢救,长子莲花落的历史与艺术资料等内容才得已保存下来,并建立了音像、文字和照片档案。

李喜苹老人说,长子莲花落主要是在正月“闹红火”时进行表演,一代一代传下来,演唱内容越传越少,所唱曲调也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表演者年龄越来越大,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她最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曲艺知识培训,希望能够把老一辈传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长子莲花落等本土曲艺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长子县近年来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每年由政府对民间艺人进行相应补助,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扶持政策。大多数民间艺人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长子县多次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对长子莲花落等曲种的民间艺人开展了培训,组织成立了民间演出队,开办日常性的“长子莲花落传习所”,通过举办曲艺大赛、展演巡演、公益培训等多项举措,逐步培养并充实长子莲花落演出队伍,进一步发掘和继承传统节目,让植根于民间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继续闪耀光芒。(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郑学兵)

原标题:长子莲花落:散落民间的遗珍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市级非遗项目:武乡“开花调”
· 62项目94人21单位!长治市非遗保护队伍再扩充
· 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长治市非遗参展
· 2020年非遗项目驻场演出于11月1日盛装开幕
· 第11届“晋峰杯”非遗展示月启动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非遗
长子莲花落:散落民间的遗珍

2020年1月份,长子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作为远近闻名的曲艺大县,长子县曲艺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众基础十分深厚,有长子鼓书、长子莲花落、长子鼓儿词等多种风格独特的曲种。长子莲花落是以长子当地方言说唱的一种曲种,从它诞生到如今,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如同一颗散落在民间的珍宝,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历史悠久韵味长

作为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长子莲花落是怎样流传至今的?表演形式、保护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长子县,进行实地探访。

“长子莲花落,也称莲花乐或落子,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主要以当地方言进行说唱。”在长子县文化馆,馆长王琴向我们介绍了长子莲花落的情况。关于这种古老曲艺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莲花落最初起源于佛教,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那时的名称叫“落花”,是用来宣扬佛教的一种佛歌或者佛乐,后来发展成佛教劝导人们向善和募捐的一种形式。僧人唱诵佛歌时有“一朵两朵莲花落”和“莲花开时众生乐”之词,那时起“莲花乐”和“莲花落”名称通用。清代时,莲花落成为河南逃难难民为维持生计,行乞而唱的一种民间曲艺,曾流行于晋中、晋南等地区,后传入长子县晋义、西堡头一代。

一种曲艺形式流传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民间小调、民歌、地方方言等影响,从而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风格。莲花落传入长子县后,当地百姓逐渐被这种曲艺形式所吸引,后来有人拜师学艺,使用当地方言来演唱莲花落,被称为“长子莲花落”。由于其演唱艺人大都居住在现石哲镇的两都村,并且是以两都村为主要区域向周边扩散、流行,故又被称作“两都莲花落”。长子莲花落的说唱内容大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长子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同时又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

一口道尽千古事

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多元文化发展步伐加快,很多传统曲艺文化在慢慢凋零,长子莲花落也不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基本只有石哲镇两都村的人会表演长子莲花落,而村里会表演的艺人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车驶出长子县城,我们向着两都村出发,去拜访元长宝、李喜苹夫妇,两位老人都会表演长子莲花落,是这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人。两都村是石哲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子、高平、沁水三个县交汇地带。来到村口时,一位村民刚从地里回来,我们上前一打听,正是李喜苹本人。在宽敞整洁的院子里,她向我们讲述了夫妇二人和长子莲花落的故事。

李喜苹老人今年69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小时候,李喜苹经常听父辈演唱莲花落,耳濡目染,就慢慢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十几岁时,她开始跟着父亲等人学习演唱长子莲花落。她说,长子莲花落表演形式、唱腔音乐都很有特点,边唱边舞,很有感染力。演唱的形式有单人演唱和多人演唱,一边唱一边舞“霸王鞭”,以营造热烈气氛。多人演唱时最为热闹,其中一人双手打着竹板,为整个演出的总指挥,一人或多人挥打“霸王鞭”,大家围在一起尽情地歌唱,非常红火。长子莲花落的代表性曲目有《十条手巾》《十把扇》《十个字》《十杯酒》等,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劝导人们常怀善心、多行善事、积累福报。

图为:李喜苹展示长子莲花落表演时用的道具

李喜苹老人向我们讲述的同时,从屋子里拿出了表演所用的道具——竹板和“霸王鞭”。记者看到,这根“霸王鞭”是用竹竿制造,两头系有铜铃、铜钱。她现场表演了一段长子莲花落,演唱的同时,李喜苹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动“霸王鞭”。竹板声清脆悦耳,随着她上下左右挥舞,“霸王鞭”上的铜铃和铜钱发出声响,所唱曲调优美动听。李喜苹说,她听老一辈的人讲,很早以前艺人表演时,还要头戴红花,身穿宽大鲜艳的裤子,很多人一起演唱,让人留连忘返。随着发展,现如今演唱长子莲花落时道具、着装虽已有所不同,但是仍然备受老百姓喜爱。

继承中传承梦想

李喜苹的老伴元长宝以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1989年正月,他给长子莲花落老艺人冯中山家人看病,经过精心治疗后转危为安,为了表示感谢,冯中山把莲花落的“底子”全部教给了元长宝。后来,经过县文化馆四处收集,深入发掘整理、抢救,长子莲花落的历史与艺术资料等内容才得已保存下来,并建立了音像、文字和照片档案。

李喜苹老人说,长子莲花落主要是在正月“闹红火”时进行表演,一代一代传下来,演唱内容越传越少,所唱曲调也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表演者年龄越来越大,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她最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曲艺知识培训,希望能够把老一辈传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长子莲花落等本土曲艺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长子县近年来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每年由政府对民间艺人进行相应补助,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扶持政策。大多数民间艺人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长子县多次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对长子莲花落等曲种的民间艺人开展了培训,组织成立了民间演出队,开办日常性的“长子莲花落传习所”,通过举办曲艺大赛、展演巡演、公益培训等多项举措,逐步培养并充实长子莲花落演出队伍,进一步发掘和继承传统节目,让植根于民间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继续闪耀光芒。(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郑学兵)

原标题:长子莲花落:散落民间的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