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朝鲜的战地家书
发布时间: 2020-11-05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母亲老大人:

关于去信不因别事情儿,问你老大人身体健康吧……行军在火车上路过徐州、开封、郑州,一路到了湖北,分配到第一区参加征粮工作……现在青年人,只有革命才有出路。……

                                                         儿:张迷锁

                                                        1950年4月17日

这是一封纸质已经泛黄,折痕处多处破损的家书,出自于70年前,一名乘坐火车奔赴朝鲜战场叫做张迷锁的战士之手。同时,这也是一封“告别信”,自该信过后,原籍上党区(原长治县)东火村张迷锁的家人们再未收到关于他的任何信息。而他曾经所在部队的档案,以及上党区民政局提供的《革命烈士英明录》上,对他的记录也仅有“张迷锁同志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下落不明。”也正因为“下落不明”这四个字,张迷锁一家三代人开始了数十年的寻亲之路。

图为:张迷锁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附带两张旧照片。

最后一封战地家书

据张德则介绍,他的叔父张迷锁(原名张草灰)于1928年出生在上党区东火村,1948年11月19日参军,曾任原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零五团二营六班长,1950年随军进入抗美援朝战场。

参军后,张迷锁鲜有时间回家,偶尔寄来的书信是他给予家人的唯一慰藉。1950年夏,一封书写于奔赴朝鲜战场的家书,承载着张迷锁对家人的挂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被送到他母亲的手中。书信中,张迷锁提及了对家人的问候、自己行军的大致路线,还表明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决心、坚持革命的信念。书信的落款日期为:1950年4月17日。

数月后,张迷锁的弟弟、张德则的父亲张胖则再次收到一页从张迷锁所在部队发来的《家属优待证明书》。此时的张迷锁已为三十五师一〇五团二营六连的班长,身在朝鲜战场。

至此,张迷锁音讯全无。直至抗美援朝战斗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国,张迷锁的家人们依旧未能等到关于他的任何信息。

两代人数十年的寻亲路

“张迷锁同志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下落不明。”数年后,张迷锁的名字被记载在时为长治县民政局书写的一份革命烈士英明录》上。在诸多的“牺牲”当中,“下落不明”四个字格外显眼。于他们一家来说,“下落不明”就是活着。

张德则告诉记者,打他记事起,他的父亲张胖则就常年奔波在外,四处寻找叔父的消息。后来,随着父亲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看着父亲奔波的辛苦和执着,便也踏上了寻找张迷锁的寻亲路。张德则说,寻亲数十年虽然辛苦但也有收获,在张迷锁的原部队查询档案得知,张迷锁在1952年的第五次战役后被移送医院接受治疗,此后下落不明。而张迷锁的数名战友一致表示,他没有在战斗中牺牲。

张德则说,奶奶和父亲将张迷锁这个名字念叨了一辈子,直至过世,他们也从未领取过政府为烈属发放的优待金。因为,他们坚信张迷锁没有牺牲。

张胖则过世后,张德则作为第三代人,继承了奶奶和父亲的遗志,继续寻找叔父张迷锁的生活轨迹。他希望通过多种媒介,将他们一家人的寻亲故事讲述出来,增加寻亲成功的可能。(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申丽娜)

原标题:一封来自朝鲜的战地家书 三代人数十年的寻亲之路

 


[编辑:王露一]

  相关链接
· 齐统南:抗美援朝是我一生的骄傲
· 长治市向235名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同志颁发70周年纪念章
· 长治市领导看望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同志
· 屯留区领导看望慰问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志愿军老战士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红色
一封来自朝鲜的战地家书

母亲老大人:

关于去信不因别事情儿,问你老大人身体健康吧……行军在火车上路过徐州、开封、郑州,一路到了湖北,分配到第一区参加征粮工作……现在青年人,只有革命才有出路。……

                                                         儿:张迷锁

                                                        1950年4月17日

这是一封纸质已经泛黄,折痕处多处破损的家书,出自于70年前,一名乘坐火车奔赴朝鲜战场叫做张迷锁的战士之手。同时,这也是一封“告别信”,自该信过后,原籍上党区(原长治县)东火村张迷锁的家人们再未收到关于他的任何信息。而他曾经所在部队的档案,以及上党区民政局提供的《革命烈士英明录》上,对他的记录也仅有“张迷锁同志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下落不明。”也正因为“下落不明”这四个字,张迷锁一家三代人开始了数十年的寻亲之路。

图为:张迷锁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附带两张旧照片。

最后一封战地家书

据张德则介绍,他的叔父张迷锁(原名张草灰)于1928年出生在上党区东火村,1948年11月19日参军,曾任原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零五团二营六班长,1950年随军进入抗美援朝战场。

参军后,张迷锁鲜有时间回家,偶尔寄来的书信是他给予家人的唯一慰藉。1950年夏,一封书写于奔赴朝鲜战场的家书,承载着张迷锁对家人的挂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被送到他母亲的手中。书信中,张迷锁提及了对家人的问候、自己行军的大致路线,还表明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决心、坚持革命的信念。书信的落款日期为:1950年4月17日。

数月后,张迷锁的弟弟、张德则的父亲张胖则再次收到一页从张迷锁所在部队发来的《家属优待证明书》。此时的张迷锁已为三十五师一〇五团二营六连的班长,身在朝鲜战场。

至此,张迷锁音讯全无。直至抗美援朝战斗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国,张迷锁的家人们依旧未能等到关于他的任何信息。

两代人数十年的寻亲路

“张迷锁同志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下落不明。”数年后,张迷锁的名字被记载在时为长治县民政局书写的一份革命烈士英明录》上。在诸多的“牺牲”当中,“下落不明”四个字格外显眼。于他们一家来说,“下落不明”就是活着。

张德则告诉记者,打他记事起,他的父亲张胖则就常年奔波在外,四处寻找叔父的消息。后来,随着父亲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看着父亲奔波的辛苦和执着,便也踏上了寻找张迷锁的寻亲路。张德则说,寻亲数十年虽然辛苦但也有收获,在张迷锁的原部队查询档案得知,张迷锁在1952年的第五次战役后被移送医院接受治疗,此后下落不明。而张迷锁的数名战友一致表示,他没有在战斗中牺牲。

张德则说,奶奶和父亲将张迷锁这个名字念叨了一辈子,直至过世,他们也从未领取过政府为烈属发放的优待金。因为,他们坚信张迷锁没有牺牲。

张胖则过世后,张德则作为第三代人,继承了奶奶和父亲的遗志,继续寻找叔父张迷锁的生活轨迹。他希望通过多种媒介,将他们一家人的寻亲故事讲述出来,增加寻亲成功的可能。(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申丽娜)

原标题:一封来自朝鲜的战地家书 三代人数十年的寻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