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望乡会发源于黎城广志山一带,并在黎城和襄垣两县广为流传。千百年来,黎城县广志山的望乡会一直以独特的姿态昂首于地方民俗风情之林,是上党乃至华北地区唯一以庙会形式而形成的两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地方民俗风情而世代流传。
图为:梳妆楼近景
“小奶奶”声名远扬
“姻亲以县结,风俗独中华,悠悠数百载,代代呼亲家。”
在黎城和襄垣交界有一座广志山,山上有一座圣母庙,庙里供奉着一尊塑像,当地人称她是“小奶奶”。与别处供奉的神仙不同,“小奶奶”是土生土长的“长治神仙”。
相传大约在清代嘉庆年间,襄垣县城有一个王员外,膝下有个18岁的女儿唤作“雪梅”。按说雪梅这个年纪应该早已婚配,但这女儿自小被王员外视为掌上明珠,非常任性,迟迟不愿出嫁。王员外宠女无法,只得任由她意。好在雪梅任性归任性,平日里孝敬父母、礼待乡邻,倒也出落得人见人爱。
一日,王员外夫妇俩要去广志山上香,雪梅吵着闹着要跟着去。但广志山庙会有个忌讳,不准未婚嫁的少女上山。见女儿非要去,夫妻俩连哄带劝、连蒙带吓,才总算劝住女儿。
夫妇二人一路虔诚祷告、顶礼膜拜,待二人在广志山的女娲神像前跪拜完毕,一回首却发现女儿正站在身后。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王夫人又气又急,失声骂道:“我的小奶奶呀,谁叫你来这里!”却见雪梅应声而倒,气绝身亡。夫妻俩悲痛交加,恸哭不已。
当天夜里,庙会的社首做了一个梦,梦见女娲娘娘对他说,王家的闺女去伺候老奶奶了,老奶奶封她为小奶奶。醒来时,社首发现自己竟不在屋内床上,环顾看去,正是王雪梅的毙命之地。社首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才知是女娲娘娘托梦,便从庙会的香火钱里支出一笔,在山顶建起梳妆楼,虔诚地供奉起小奶奶。
此后,“小奶奶”声名远扬,这段传说也被演绎为“黎襄风情”延传至今。传说归传说,但庙会还是被当地人们延续了下来。不管是黎城人见襄垣人,还是襄垣人见黎城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生人、熟人,都是开口吵骂,动手打闹。黎城人叫襄垣人是“小舅子”“小妻侄”,襄垣人则叫黎城人是“小外甥”,而且有趣的是双方从来都是骂不翻脸、“打”不记仇,一提“亲家”二字,马上和好。甚至相互间可以吃饭不算账,住宿不付钱,就如一家人一样。一旦遇到与其他地方的人争斗,还会一致对外,互相帮扶。以县域为单元互称“亲家”,这在全国怕是也没有了。
梳妆楼为市级文保
身为长治人,记者曾多次听过这个传说,带着一分好奇加半分疑惑,10月27日,迎着蒙蒙细雨记者踏上了前往广志山的探秘之路。
广志山海拔1799.9米,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巍峨险峻,峭壁如削,素以山势高耸、风景美丽而驰名。若是晴天丽日,在此登高望远,百里之内,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有开胸广志之感,故名“广志山”。然当日细雨蒙蒙,雾气腾腾,令人如入似仙似幻之境,别有一番滋味。
据闻,山高十里,周五里,山上有人参、党参、元参、牡丹、贝母等43种药材,年平均气温10℃左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圣母庙就在山腰开阔处。庙坐东朝西,东西11.52米,南北45.625米,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清康熙四十八(1709)年前已具规模,乾隆年间、雍正十三(1735)年、光绪八(1882)年、光绪二十二(1896)年以及清末重修和增建,后大部分损毁,仅保存一座梳妆楼。
梳妆楼建于高1.6米的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二层重檐歇山顶,一层四周设行廊,琉璃筒板瓦屋面;二层梁架结构为七檩行廊,上、下檐设斗栱均为五踩双下昂。墙体青砖砌筑,一、二层均设有隔扇门窗,二层殿内存有神龛。庙内存有明、清重修碑共12通,为研究当地清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199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前,梳妆楼里一直供奉有小奶奶的塑像,她作为黎襄关系的奠基人,深受黎襄两县人民敬重。近年来,为了保护文物,相关部门特在庙内修建黎襄殿,转而供奉。
延续至今的黎襄情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初一,黎襄人民都会为小奶奶举行两度庙会。缘由是四月十八是她成婚的日子,十月初一则是她的生日,其中十月初一的规模最大。农历十月初一庙会的主要内容是小奶奶望家乡。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六,襄垣北关小奶奶娘家的人就提前登上广志山,请油匠为小奶奶塑像重新彩画,并将小奶奶的凤冠霞帔置换一新。而作为婆家的广志山则每年要拿出四石米招待襄垣亲家。
广志山农历十月初一的庙会一定会唱梆子戏,而且必须有《黄鹤楼》和《打金枝》两本戏。除剧团助兴之外,还要请黎城、襄垣、长子、武乡等邻近县内最好的剧团前来吹奏,因为看戏听音乐是小奶奶王雪梅生前之所好。
农历九月三十晚上开始唱戏。这天晚上附近百姓前来看戏,四方香客前来进香,还有不少远方客人为了亲眼目睹“小奶奶望家乡”这一盛况,不辞辛苦,连夜登上广志山。凌晨,襄垣娘家人便把小奶奶塑像从梳妆楼上抬下,由请来的所有音乐剧团吹奏着,缓缓走出二道山门,上望乡台望家乡。一时间,各家音乐剧团围绕四周扎下场子拼命吹奏,襄垣娘家的人按照辈分依次跪下。日出前,望家乡仪式就得结束,大家都必须听山上主持的号令,按时将小奶奶塑像重新安放在殿内原来的位置上。
待人们吃过早饭,剧团又开始唱戏,全天反反复复只唱《打金枝》一本戏,演员替换吃饭和休息,台上却不能停了锣鼓声。其余音乐剧团则分散到老君殿、梳妆楼、玉皇殿、碧霞宫去演奏。这时,广志山上便支起大锅熬绿豆米汤,分发给前来赶会的人们。而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也有讲究,都是怀着施舍的心情十分便宜地出卖自己的商品。因而,想买便宜物品也是人们愿赶广志山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望乡会作为上党乃至华北地区唯一以庙会形式而形成的两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地方民俗,仍旧有诸多人士正在尽平生之力,将它传承下去。(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高文婷)
原标题:黎城县广志山望乡会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黎城望乡会发源于黎城广志山一带,并在黎城和襄垣两县广为流传。千百年来,黎城县广志山的望乡会一直以独特的姿态昂首于地方民俗风情之林,是上党乃至华北地区唯一以庙会形式而形成的两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地方民俗风情而世代流传。
图为:梳妆楼近景
“小奶奶”声名远扬
“姻亲以县结,风俗独中华,悠悠数百载,代代呼亲家。”
在黎城和襄垣交界有一座广志山,山上有一座圣母庙,庙里供奉着一尊塑像,当地人称她是“小奶奶”。与别处供奉的神仙不同,“小奶奶”是土生土长的“长治神仙”。
相传大约在清代嘉庆年间,襄垣县城有一个王员外,膝下有个18岁的女儿唤作“雪梅”。按说雪梅这个年纪应该早已婚配,但这女儿自小被王员外视为掌上明珠,非常任性,迟迟不愿出嫁。王员外宠女无法,只得任由她意。好在雪梅任性归任性,平日里孝敬父母、礼待乡邻,倒也出落得人见人爱。
一日,王员外夫妇俩要去广志山上香,雪梅吵着闹着要跟着去。但广志山庙会有个忌讳,不准未婚嫁的少女上山。见女儿非要去,夫妻俩连哄带劝、连蒙带吓,才总算劝住女儿。
夫妇二人一路虔诚祷告、顶礼膜拜,待二人在广志山的女娲神像前跪拜完毕,一回首却发现女儿正站在身后。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王夫人又气又急,失声骂道:“我的小奶奶呀,谁叫你来这里!”却见雪梅应声而倒,气绝身亡。夫妻俩悲痛交加,恸哭不已。
当天夜里,庙会的社首做了一个梦,梦见女娲娘娘对他说,王家的闺女去伺候老奶奶了,老奶奶封她为小奶奶。醒来时,社首发现自己竟不在屋内床上,环顾看去,正是王雪梅的毙命之地。社首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才知是女娲娘娘托梦,便从庙会的香火钱里支出一笔,在山顶建起梳妆楼,虔诚地供奉起小奶奶。
此后,“小奶奶”声名远扬,这段传说也被演绎为“黎襄风情”延传至今。传说归传说,但庙会还是被当地人们延续了下来。不管是黎城人见襄垣人,还是襄垣人见黎城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生人、熟人,都是开口吵骂,动手打闹。黎城人叫襄垣人是“小舅子”“小妻侄”,襄垣人则叫黎城人是“小外甥”,而且有趣的是双方从来都是骂不翻脸、“打”不记仇,一提“亲家”二字,马上和好。甚至相互间可以吃饭不算账,住宿不付钱,就如一家人一样。一旦遇到与其他地方的人争斗,还会一致对外,互相帮扶。以县域为单元互称“亲家”,这在全国怕是也没有了。
梳妆楼为市级文保
身为长治人,记者曾多次听过这个传说,带着一分好奇加半分疑惑,10月27日,迎着蒙蒙细雨记者踏上了前往广志山的探秘之路。
广志山海拔1799.9米,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巍峨险峻,峭壁如削,素以山势高耸、风景美丽而驰名。若是晴天丽日,在此登高望远,百里之内,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有开胸广志之感,故名“广志山”。然当日细雨蒙蒙,雾气腾腾,令人如入似仙似幻之境,别有一番滋味。
据闻,山高十里,周五里,山上有人参、党参、元参、牡丹、贝母等43种药材,年平均气温10℃左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圣母庙就在山腰开阔处。庙坐东朝西,东西11.52米,南北45.625米,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清康熙四十八(1709)年前已具规模,乾隆年间、雍正十三(1735)年、光绪八(1882)年、光绪二十二(1896)年以及清末重修和增建,后大部分损毁,仅保存一座梳妆楼。
梳妆楼建于高1.6米的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二层重檐歇山顶,一层四周设行廊,琉璃筒板瓦屋面;二层梁架结构为七檩行廊,上、下檐设斗栱均为五踩双下昂。墙体青砖砌筑,一、二层均设有隔扇门窗,二层殿内存有神龛。庙内存有明、清重修碑共12通,为研究当地清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199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前,梳妆楼里一直供奉有小奶奶的塑像,她作为黎襄关系的奠基人,深受黎襄两县人民敬重。近年来,为了保护文物,相关部门特在庙内修建黎襄殿,转而供奉。
延续至今的黎襄情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初一,黎襄人民都会为小奶奶举行两度庙会。缘由是四月十八是她成婚的日子,十月初一则是她的生日,其中十月初一的规模最大。农历十月初一庙会的主要内容是小奶奶望家乡。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六,襄垣北关小奶奶娘家的人就提前登上广志山,请油匠为小奶奶塑像重新彩画,并将小奶奶的凤冠霞帔置换一新。而作为婆家的广志山则每年要拿出四石米招待襄垣亲家。
广志山农历十月初一的庙会一定会唱梆子戏,而且必须有《黄鹤楼》和《打金枝》两本戏。除剧团助兴之外,还要请黎城、襄垣、长子、武乡等邻近县内最好的剧团前来吹奏,因为看戏听音乐是小奶奶王雪梅生前之所好。
农历九月三十晚上开始唱戏。这天晚上附近百姓前来看戏,四方香客前来进香,还有不少远方客人为了亲眼目睹“小奶奶望家乡”这一盛况,不辞辛苦,连夜登上广志山。凌晨,襄垣娘家人便把小奶奶塑像从梳妆楼上抬下,由请来的所有音乐剧团吹奏着,缓缓走出二道山门,上望乡台望家乡。一时间,各家音乐剧团围绕四周扎下场子拼命吹奏,襄垣娘家的人按照辈分依次跪下。日出前,望家乡仪式就得结束,大家都必须听山上主持的号令,按时将小奶奶塑像重新安放在殿内原来的位置上。
待人们吃过早饭,剧团又开始唱戏,全天反反复复只唱《打金枝》一本戏,演员替换吃饭和休息,台上却不能停了锣鼓声。其余音乐剧团则分散到老君殿、梳妆楼、玉皇殿、碧霞宫去演奏。这时,广志山上便支起大锅熬绿豆米汤,分发给前来赶会的人们。而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也有讲究,都是怀着施舍的心情十分便宜地出卖自己的商品。因而,想买便宜物品也是人们愿赶广志山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望乡会作为上党乃至华北地区唯一以庙会形式而形成的两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地方民俗,仍旧有诸多人士正在尽平生之力,将它传承下去。(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高文婷)
原标题:黎城县广志山望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