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侯壁村有2处国保
发布时间: 2019-11-1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九曲十八弯用来形容河水的形态,在某些流经的地段,会因为各种地形的限制呈现弯弯曲曲的形态。长治的浊漳河就是这样,在襄垣县小峧村三源合一后,先向东南流过潞城区辛安村附近,再折而向东,流经平顺县境。

在平顺县境,浊漳河左弯右拐,一路在太行山峡谷中穿行,水势平缓处,造就了一大段水乡风景,号称太行水乡。这一大段水乡美景沿线,有众多传统村落和国保单位。侯壁村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地势相对开阔,群峰远离河流,为河谷地带腾出了一大片空间。在浊漳河南岸的一处高地上,大片高低错落、新旧掺杂的房屋出现在视野里,这就是侯壁村。从地图上看,村子呈东北西南方向的狭长型,倒是颇有点像现代的航母形状。

村子依山傍水,气候适宜,是极佳的人居生活环境。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河谷地带自古就是文明的发源地。在东周时期,侯壁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侯壁村东500米外的鱼头沟,就有一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名为享录遗址,可证侯壁村的古老历史,说它是千年古村丝毫不夸张。

和浊漳河沿岸的其他古村有些不同的是,侯壁村的交通比较便利。古代在没有现如今的省道S324的时候,村西就有一条官道,上达潞安府(长治),下通彰德府(安阳),现在则是县级旅游公路后石线从村西经过。最特殊的是,村子东南有一条货运铁路经过,名叫瓦日(晋中南)铁路,在村边还设有一个小小的站点,就叫候(侯)壁站。

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侯壁村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里有大禹治水留下的信仰遗存,有千年浓缩后的农耕民俗文化表现,有北方山地民居建筑的精华。最自豪的就是村内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有特色的是村子少见的扎祭(煮祭)仪式和热闹的三月二十四魏征庙会等,这一切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文历史爱好者前来探究古村的魅力。

图为:回龙寺大殿

一、古建专家慧眼识宝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侯壁村的村名让人有些纠结,原因在于这个“侯”字,有的写作“候”,有的写作“后”。其实呢,很早以前,这个村叫候壁。你看省道上的路牌、晋中南铁路上的站点牌都写的是“候壁”,360地图标的却是“后壁”。

原来,侯壁村的村名与春秋时和氏璧的传说故事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详细记载,我们在中学课本里也曾经学到过。在长治这里,还有下文。说的是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时,提前安排人在此等候接应。蔺相如在和秦王周旋之时,悄悄派人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因此这个村得名“候壁”。同样来自这个故事、有同样的村名的,还有沁源县的候壁村。只不过,平顺的“候壁村”已经成了“侯壁村”,沁源的还保持原名未改。

从省道拐入进村的坡路,过河上坡不多远,没等到进村,村西北路边高坡上就有一座孤零零的庙宇进入记者一行的视线。这就是险些湮灭在人们记忆里的金代建筑国保回龙寺。

时间回溯到2001年,当年1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的师生在平顺县进行古建筑测绘实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师生们发现了这个淹没在农田里的怪异建筑。当时的回龙寺是村里的木料仓库,外露的大悬山顶样式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那明显和普通民房相异。

师生们在文物部门、村委以及市博物馆的帮助下,对回龙寺的经过详细测绘,发现了清代的维修碑、壁画题记等内容,根据建材取样做的碳14测定,以及建筑形制的科学分析,断定回龙寺为金代早期建筑。正是根据这一科学结论,原本默默无闻的材料仓库,和保护文物不沾边的乡野小庙,一跃而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实地察看了这座不起眼的古庙。眼前的回龙寺已经修缮一新,被一座小院围着,砖砌围墙都是后来修的。院内只有一座佛殿,建筑面积将近90平方米。单檐悬山顶,前檐带廊,廊墙上嵌着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碑记一通。殿内有满墙的清代淡彩壁画50多平方米,斑驳残缺,部分内容是西游记故事。

其实,要单看佛殿,也的确没多少看头,壁画也很一般。而且,作为一个晋东南民间的乡野小庙,它的等级也很低,规模更小,但是,在建筑学者和古建爱好者眼中,这个简单的低等级乡野小庙,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保存了早期建筑的“诸多独特乃至是孤例的形制,如蝉肚实拍拱、真假掺半的下昂、平梁斗口跳等等”“反映了宋金时期民间建筑的多样性和民间工匠的创造性,蕴含了珍贵的历史信息”(徐怡涛《山西平顺回龙寺测绘调研报告》)。这才是回龙寺最宝贵的地方。

图为:侯壁村的夏禹神祠

二、夏禹神祠月台精彩

通常而言,一个古村落有一个国保就非常耀眼了。然而,你想不到的是,千年古村侯壁村还有一处国保,那就是位于村子东北角高台上的元代建筑夏禹神祠。

夏禹就是我国上古神话中带领百姓治水的那位帝王,受尧舜帝禅让为王,是夏朝的开国君王,所以被尊称为夏禹。在当地传说中,大禹治理的害水包括浊漳河水。因此浊漳河两岸多有大禹庙、大禹祠、禹王庙等相关建筑。侯壁村的夏禹神祠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禹神祠位居高台上,从远处就能看到。记者一行穿村而过,前往寻访。一进村,一股浓郁的古朴气息迎面而来。四梁八柱的土坯房、砖包土的二层楼、古老沧桑的大槐树、坑洼不平的石板路……虽然其中夹杂着不少新盖的民房,但那种新旧杂糅而又相互包容的状态,却愈加显示了村庄的活力。记者看到过不少古村都是中老年人居多,村子接近空心化,而侯壁村明显不同,是个1200多人的较大的一个村,人气很旺。三纵六横的石板街巷加起来有3000多米长,它们连接了一栋栋古老的明清民居四合院。走在光滑的石板街上,恰如在叩问历史的沧桑。两旁一栋栋或新或旧的民居次第而退,那散布在其中的40余座古朴民居见证了侯壁村先人奋斗发家的经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居建筑文化样本。

记者一行穿过石板街,往东北高台而去。夏禹神祠位置很特殊,背临漳河水,东西两面是断崖。站在夏禹神祠前,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大禹神祠高高在上,颇具威严。从石板街的巷口,就能看到高坡上的夏禹神祠。上到顶端,绕过影壁,就是高大的夏禹神祠山门戏楼,砖雕拱券素面板门。立面没啥装饰,简单大气。

神祠内是个一进院落,正殿三间坐落于高大的石台基上,两侧是东西带檐廊的厢房。大殿悬山顶,三开间,保留了创建时的形制,前檐带廊,雀替斗拱雕饰精美。

最引人关注的是大殿前的月台和一对石供桌。月台凸出在大殿的台基外,两侧有石台阶可上。月台整体呈平面方形,高约一米,长宽约三米,为束腰须弥座形制。最底下一圈石雕莲花瓣,上面一圈石雕花卉,中间一圈三面都有精美凸雕动物图案。石供桌为一对,立在大殿台基两端,立面雕刻框格线,框内浅刻有缠枝花卉、动物等图案。整体用料厚实,沉稳大气。

大殿前接月台的庙宇有不少,但是月台如此精美的却不多见,况且还有成对出现的供桌,也是一大看点。而且,这座夏禹神祠也是浊漳河沿岸八处国保古建中唯一的一处非佛教建筑。

图为:修缮一新的魏征庙

三、庙会传承历久不衰

侯壁村的这两处国保,全部是背临漳河,一高一低,上下呼应,守护了村庄数百年。而最神奇的是,村外还有一座来历非凡的小庙,和上下两座国宝庙宇有着扯不完的关系,里面供奉了一位颇有来头的大人物,还因此留下了一个传承数百年的由祭祀演变而来的庙会。这座庙就是魏征庙,也叫赈布爷庙,位于村外漳河岸边的鼋滩上。

咱先不考虑两座国保的创建时间。民间传说,唐朝时,朝廷拨款扩建夏禹神祠,潞州的一个小官李岩具体负责。当时施工指挥部就设在回龙寺。没想到,寺僧崔云见钱眼开,谋盗钱财,还逼出人命潜逃。李岩管理不力,又劳民伤财,惹起民愤,被举报。获知消息的朝廷遂委派魏征前来督查此案。魏征微服暗访,在浊漳河岸边鼋滩处,和村民了解到了扩建夏禹神祠工程的乱象详情。于是,魏征在此传讯潞州知州、李岩、回龙寺住持等一干人等,分别训斥警告。魏征还宣布了朝廷减赋五年的赈救措施。

后来,村民为了纪念魏征惩治腐恶、减免赋税、赈灾救民的德政,就在魏征住过的鼋滩茅屋处修建庙宇一座,供奉祭祀,并且把处理办事的那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四,定为祭祀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浊漳河沿岸的各村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社火活动以资纪念。这样的民俗活动一直传承了下来,成为侯壁村独特的民俗活动之一。

除了祭祀魏征,关于祭祀活动,侯壁村还保留着浊漳河畔特有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那就是煮祭,也叫做插祭、炸祭、炸牌楼。是一种专门用于丧事祭祀时用的油炸面食工艺品,就是用面粉经过多道工序,做成各种建筑构件,油炸后再组装成一座楼宇样式的装饰品,用于祭奠或者装扮赛社神场。

这门手艺过去在黎城、潞城、平顺均有流传,目前还会制作的手艺人已经非常少了。石城镇东庄村有赵家兄弟会制作,阳高乡侯壁村有马松义为当代的煮祭传人。

从两处国保到古朴民居,从晋中南铁路到石板街巷,从传说故事到民俗传承,侯壁村积淀了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正在慢慢地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越来越多的人被它所吸引,前来一睹她的芳容。(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胡海涛)

原标题:一村俩国保屹立漳河岸——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国宝《赵城金藏》首批百卷回归临汾广胜寺
· 成功救治!长治市民捡回受伤鹰形鸟是“国宝”隼
· 电影《国宝险途》在沁源县灵空山开拍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地名
平顺侯壁村有2处国保

九曲十八弯用来形容河水的形态,在某些流经的地段,会因为各种地形的限制呈现弯弯曲曲的形态。长治的浊漳河就是这样,在襄垣县小峧村三源合一后,先向东南流过潞城区辛安村附近,再折而向东,流经平顺县境。

在平顺县境,浊漳河左弯右拐,一路在太行山峡谷中穿行,水势平缓处,造就了一大段水乡风景,号称太行水乡。这一大段水乡美景沿线,有众多传统村落和国保单位。侯壁村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地势相对开阔,群峰远离河流,为河谷地带腾出了一大片空间。在浊漳河南岸的一处高地上,大片高低错落、新旧掺杂的房屋出现在视野里,这就是侯壁村。从地图上看,村子呈东北西南方向的狭长型,倒是颇有点像现代的航母形状。

村子依山傍水,气候适宜,是极佳的人居生活环境。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河谷地带自古就是文明的发源地。在东周时期,侯壁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侯壁村东500米外的鱼头沟,就有一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名为享录遗址,可证侯壁村的古老历史,说它是千年古村丝毫不夸张。

和浊漳河沿岸的其他古村有些不同的是,侯壁村的交通比较便利。古代在没有现如今的省道S324的时候,村西就有一条官道,上达潞安府(长治),下通彰德府(安阳),现在则是县级旅游公路后石线从村西经过。最特殊的是,村子东南有一条货运铁路经过,名叫瓦日(晋中南)铁路,在村边还设有一个小小的站点,就叫候(侯)壁站。

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侯壁村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里有大禹治水留下的信仰遗存,有千年浓缩后的农耕民俗文化表现,有北方山地民居建筑的精华。最自豪的就是村内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有特色的是村子少见的扎祭(煮祭)仪式和热闹的三月二十四魏征庙会等,这一切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文历史爱好者前来探究古村的魅力。

图为:回龙寺大殿

一、古建专家慧眼识宝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侯壁村的村名让人有些纠结,原因在于这个“侯”字,有的写作“候”,有的写作“后”。其实呢,很早以前,这个村叫候壁。你看省道上的路牌、晋中南铁路上的站点牌都写的是“候壁”,360地图标的却是“后壁”。

原来,侯壁村的村名与春秋时和氏璧的传说故事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详细记载,我们在中学课本里也曾经学到过。在长治这里,还有下文。说的是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时,提前安排人在此等候接应。蔺相如在和秦王周旋之时,悄悄派人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因此这个村得名“候壁”。同样来自这个故事、有同样的村名的,还有沁源县的候壁村。只不过,平顺的“候壁村”已经成了“侯壁村”,沁源的还保持原名未改。

从省道拐入进村的坡路,过河上坡不多远,没等到进村,村西北路边高坡上就有一座孤零零的庙宇进入记者一行的视线。这就是险些湮灭在人们记忆里的金代建筑国保回龙寺。

时间回溯到2001年,当年1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的师生在平顺县进行古建筑测绘实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师生们发现了这个淹没在农田里的怪异建筑。当时的回龙寺是村里的木料仓库,外露的大悬山顶样式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那明显和普通民房相异。

师生们在文物部门、村委以及市博物馆的帮助下,对回龙寺的经过详细测绘,发现了清代的维修碑、壁画题记等内容,根据建材取样做的碳14测定,以及建筑形制的科学分析,断定回龙寺为金代早期建筑。正是根据这一科学结论,原本默默无闻的材料仓库,和保护文物不沾边的乡野小庙,一跃而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实地察看了这座不起眼的古庙。眼前的回龙寺已经修缮一新,被一座小院围着,砖砌围墙都是后来修的。院内只有一座佛殿,建筑面积将近90平方米。单檐悬山顶,前檐带廊,廊墙上嵌着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碑记一通。殿内有满墙的清代淡彩壁画50多平方米,斑驳残缺,部分内容是西游记故事。

其实,要单看佛殿,也的确没多少看头,壁画也很一般。而且,作为一个晋东南民间的乡野小庙,它的等级也很低,规模更小,但是,在建筑学者和古建爱好者眼中,这个简单的低等级乡野小庙,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保存了早期建筑的“诸多独特乃至是孤例的形制,如蝉肚实拍拱、真假掺半的下昂、平梁斗口跳等等”“反映了宋金时期民间建筑的多样性和民间工匠的创造性,蕴含了珍贵的历史信息”(徐怡涛《山西平顺回龙寺测绘调研报告》)。这才是回龙寺最宝贵的地方。

图为:侯壁村的夏禹神祠

二、夏禹神祠月台精彩

通常而言,一个古村落有一个国保就非常耀眼了。然而,你想不到的是,千年古村侯壁村还有一处国保,那就是位于村子东北角高台上的元代建筑夏禹神祠。

夏禹就是我国上古神话中带领百姓治水的那位帝王,受尧舜帝禅让为王,是夏朝的开国君王,所以被尊称为夏禹。在当地传说中,大禹治理的害水包括浊漳河水。因此浊漳河两岸多有大禹庙、大禹祠、禹王庙等相关建筑。侯壁村的夏禹神祠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禹神祠位居高台上,从远处就能看到。记者一行穿村而过,前往寻访。一进村,一股浓郁的古朴气息迎面而来。四梁八柱的土坯房、砖包土的二层楼、古老沧桑的大槐树、坑洼不平的石板路……虽然其中夹杂着不少新盖的民房,但那种新旧杂糅而又相互包容的状态,却愈加显示了村庄的活力。记者看到过不少古村都是中老年人居多,村子接近空心化,而侯壁村明显不同,是个1200多人的较大的一个村,人气很旺。三纵六横的石板街巷加起来有3000多米长,它们连接了一栋栋古老的明清民居四合院。走在光滑的石板街上,恰如在叩问历史的沧桑。两旁一栋栋或新或旧的民居次第而退,那散布在其中的40余座古朴民居见证了侯壁村先人奋斗发家的经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居建筑文化样本。

记者一行穿过石板街,往东北高台而去。夏禹神祠位置很特殊,背临漳河水,东西两面是断崖。站在夏禹神祠前,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大禹神祠高高在上,颇具威严。从石板街的巷口,就能看到高坡上的夏禹神祠。上到顶端,绕过影壁,就是高大的夏禹神祠山门戏楼,砖雕拱券素面板门。立面没啥装饰,简单大气。

神祠内是个一进院落,正殿三间坐落于高大的石台基上,两侧是东西带檐廊的厢房。大殿悬山顶,三开间,保留了创建时的形制,前檐带廊,雀替斗拱雕饰精美。

最引人关注的是大殿前的月台和一对石供桌。月台凸出在大殿的台基外,两侧有石台阶可上。月台整体呈平面方形,高约一米,长宽约三米,为束腰须弥座形制。最底下一圈石雕莲花瓣,上面一圈石雕花卉,中间一圈三面都有精美凸雕动物图案。石供桌为一对,立在大殿台基两端,立面雕刻框格线,框内浅刻有缠枝花卉、动物等图案。整体用料厚实,沉稳大气。

大殿前接月台的庙宇有不少,但是月台如此精美的却不多见,况且还有成对出现的供桌,也是一大看点。而且,这座夏禹神祠也是浊漳河沿岸八处国保古建中唯一的一处非佛教建筑。

图为:修缮一新的魏征庙

三、庙会传承历久不衰

侯壁村的这两处国保,全部是背临漳河,一高一低,上下呼应,守护了村庄数百年。而最神奇的是,村外还有一座来历非凡的小庙,和上下两座国宝庙宇有着扯不完的关系,里面供奉了一位颇有来头的大人物,还因此留下了一个传承数百年的由祭祀演变而来的庙会。这座庙就是魏征庙,也叫赈布爷庙,位于村外漳河岸边的鼋滩上。

咱先不考虑两座国保的创建时间。民间传说,唐朝时,朝廷拨款扩建夏禹神祠,潞州的一个小官李岩具体负责。当时施工指挥部就设在回龙寺。没想到,寺僧崔云见钱眼开,谋盗钱财,还逼出人命潜逃。李岩管理不力,又劳民伤财,惹起民愤,被举报。获知消息的朝廷遂委派魏征前来督查此案。魏征微服暗访,在浊漳河岸边鼋滩处,和村民了解到了扩建夏禹神祠工程的乱象详情。于是,魏征在此传讯潞州知州、李岩、回龙寺住持等一干人等,分别训斥警告。魏征还宣布了朝廷减赋五年的赈救措施。

后来,村民为了纪念魏征惩治腐恶、减免赋税、赈灾救民的德政,就在魏征住过的鼋滩茅屋处修建庙宇一座,供奉祭祀,并且把处理办事的那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四,定为祭祀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浊漳河沿岸的各村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社火活动以资纪念。这样的民俗活动一直传承了下来,成为侯壁村独特的民俗活动之一。

除了祭祀魏征,关于祭祀活动,侯壁村还保留着浊漳河畔特有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那就是煮祭,也叫做插祭、炸祭、炸牌楼。是一种专门用于丧事祭祀时用的油炸面食工艺品,就是用面粉经过多道工序,做成各种建筑构件,油炸后再组装成一座楼宇样式的装饰品,用于祭奠或者装扮赛社神场。

这门手艺过去在黎城、潞城、平顺均有流传,目前还会制作的手艺人已经非常少了。石城镇东庄村有赵家兄弟会制作,阳高乡侯壁村有马松义为当代的煮祭传人。

从两处国保到古朴民居,从晋中南铁路到石板街巷,从传说故事到民俗传承,侯壁村积淀了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正在慢慢地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越来越多的人被它所吸引,前来一睹她的芳容。(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胡海涛)

原标题:一村俩国保屹立漳河岸——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