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扎根:从名字开始就已注定,不能辜负这片土地!
发布时间: 2019-09-25   |  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

“我的使命,从我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注定,不能辜负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牛扎根一开口,便是浓浓的山西口音,语气十分郑重。

图为:牛扎根(中间)和村民勘察修路的地形(受访者供图)

现年62岁的牛扎根人如其名,从村会计到生产队队长,从村委会主任再到村党总支书记,他在家乡的土地上已经扎根几十年。在村民看来,他是为民干实事的好书记,带领当地23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将其所在村打造成了当地的模范村。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走进牛扎根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一座座别墅式小洋楼整齐划一地出现在眼前。“不见砖,不见梁,真皮沙发弹簧床,做饭不烧煤,解手不出房”“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场景,成了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贫困村”到“模范村”的巨变

从关家村到振兴村,名字的变迁见证了生活的巨变。牛扎根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平凡而又艰辛的乡村振兴之路。

2008年10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村民整体从大山沟里搬迁了出来,住上了漂亮的别墅。就在这天,关家村正式更名为振兴村,喻意乡村振兴。

而在以前,关家村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这里沟壑纵横,村民世代生活在落差100米的山坡与山沟之间,村民没路走、吃水难、收入低,连孩子上学都是问题。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牛扎根从修路着手,带领村民凿山、填沟、铺路,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

图为:2008年搬迁前的一户村民房屋(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村里是没钱的,我们只能给每家每户分配修路任务,大家一起干,先把路修起来。”回忆起当时修路的场景,牛扎根说道。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羊肠小道被建成宽6米、坡度从65度降到18度的砂石路。牛扎根和村民亲手打下村里的第一口井,又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使关家村成为当时全县第一个引进自来水的村子。

道路和饮水问题解决了,如何提高村民收入便成了牛扎根的头等大事。“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能利用的资源都用了,当时可以说用尽‘洪荒之力’了。”牛扎根告诉央视网记者,他最开始就带领村民利用现有资源,办砖场开煤场,甚至利用荆条手工编制篮子等办法都用了,想尽办法发展乡村经济。

图为:牛扎根帮困难村民砌墙(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初,关家村就实现了电费、学费全部报销;家家户户装上了闭路电视;村里还给村民发大米、农药、化肥。关家村也成为了全县的红旗村。

“1992年夏天,在挖煤过程中,井下的水太大,抽了半年都没有抽完。我在下井查看时,还差点被水淹没,当时感觉自己离死亡是如此的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牛扎根风趣地说,“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一生操心的事,牛扎根都办到了”

来到振兴村,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花灯彩旗、游人如织。宽敞的街道上商铺林立,人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而这一幕在20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为改变当地的村容村貌,牛扎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让祖祖辈辈住在山沟的乡亲们走出大山。2007年,牛扎根带领村民填沟扎岸、挖河改道、拆旧建新,实现了村民居住环境的“大跨越”。

“为了说服小部分不理解搬迁、不愿搬离老屋的乡亲,我经常晚上睡不着,上门苦口婆心劝说,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牛扎根告诉央视网记者。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全景图(受访者供图)

在村民看来,牛扎根向来眼光长远,他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如今的振兴村,家家有别墅,人人有事做。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费均由村里承担,村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也由村里承担。

提起牛扎根,一位60多岁的大爷告诉央视网记者:“牛书记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下一步,他想把旅游发展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村里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人人追求的梦想吗?父母一生操心的事,牛扎根都给办到了。”

“能让村民幸福地生活,我很欣慰”

近年来,煤炭市场下行,村民的福利和学校教育经费的运转受到影响,乡村文化旅游建设进程减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牛扎根二话不说,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拿去银行抵押贷款,为村庄正常的运转和旅游发展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图为:牛扎根(受访者供图)

令牛扎根欣慰的是,因为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涉及村里发展的重大事项才得以持续发展,村里才能按照规划的步调一步步走,没有对煤炭形成惰性依赖,已经成功走出了转型之路。

最近,他常常感到不适,在全麻的情况下做了几项身体检查,还好没有查出大的问题,但长年的奔波劳累还是让这位62岁的“老书记”有些疲惫。近期,他仍坚持多方招商引资,主动把游客请进村。

牛扎根说:“每当看到村民幸福,孩子快乐,村庄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产业,还是很欣慰。我怕时间来不及,我还有很多事要干。要为村民留下碧水蓝天,留下金山银山。”(来源:央视网 记者 康彦龙)

原标题:牛扎根:“从我的名字就注定,不能辜负这片土地”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振兴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牛扎根走进北京郑各庄参观学习
· 上党振兴集团董事长牛扎根荣获“2018年度国际中国十大公益践行奖”
· 山西上党振兴集团董事长牛扎根走进国研智库参观考察
· 振兴小镇党委书记牛扎根赴北京果园村参观学习
· 长治振兴村牛扎根参加全国“村长”论坛第十五次执委会议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振兴
牛扎根:从名字开始就已注定,不能辜负这片土地!

“我的使命,从我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注定,不能辜负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牛扎根一开口,便是浓浓的山西口音,语气十分郑重。

图为:牛扎根(中间)和村民勘察修路的地形(受访者供图)

现年62岁的牛扎根人如其名,从村会计到生产队队长,从村委会主任再到村党总支书记,他在家乡的土地上已经扎根几十年。在村民看来,他是为民干实事的好书记,带领当地23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将其所在村打造成了当地的模范村。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走进牛扎根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一座座别墅式小洋楼整齐划一地出现在眼前。“不见砖,不见梁,真皮沙发弹簧床,做饭不烧煤,解手不出房”“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场景,成了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贫困村”到“模范村”的巨变

从关家村到振兴村,名字的变迁见证了生活的巨变。牛扎根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平凡而又艰辛的乡村振兴之路。

2008年10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村民整体从大山沟里搬迁了出来,住上了漂亮的别墅。就在这天,关家村正式更名为振兴村,喻意乡村振兴。

而在以前,关家村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这里沟壑纵横,村民世代生活在落差100米的山坡与山沟之间,村民没路走、吃水难、收入低,连孩子上学都是问题。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牛扎根从修路着手,带领村民凿山、填沟、铺路,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

图为:2008年搬迁前的一户村民房屋(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村里是没钱的,我们只能给每家每户分配修路任务,大家一起干,先把路修起来。”回忆起当时修路的场景,牛扎根说道。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羊肠小道被建成宽6米、坡度从65度降到18度的砂石路。牛扎根和村民亲手打下村里的第一口井,又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使关家村成为当时全县第一个引进自来水的村子。

道路和饮水问题解决了,如何提高村民收入便成了牛扎根的头等大事。“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能利用的资源都用了,当时可以说用尽‘洪荒之力’了。”牛扎根告诉央视网记者,他最开始就带领村民利用现有资源,办砖场开煤场,甚至利用荆条手工编制篮子等办法都用了,想尽办法发展乡村经济。

图为:牛扎根帮困难村民砌墙(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初,关家村就实现了电费、学费全部报销;家家户户装上了闭路电视;村里还给村民发大米、农药、化肥。关家村也成为了全县的红旗村。

“1992年夏天,在挖煤过程中,井下的水太大,抽了半年都没有抽完。我在下井查看时,还差点被水淹没,当时感觉自己离死亡是如此的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牛扎根风趣地说,“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一生操心的事,牛扎根都办到了”

来到振兴村,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花灯彩旗、游人如织。宽敞的街道上商铺林立,人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而这一幕在20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为改变当地的村容村貌,牛扎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让祖祖辈辈住在山沟的乡亲们走出大山。2007年,牛扎根带领村民填沟扎岸、挖河改道、拆旧建新,实现了村民居住环境的“大跨越”。

“为了说服小部分不理解搬迁、不愿搬离老屋的乡亲,我经常晚上睡不着,上门苦口婆心劝说,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牛扎根告诉央视网记者。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全景图(受访者供图)

在村民看来,牛扎根向来眼光长远,他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如今的振兴村,家家有别墅,人人有事做。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费均由村里承担,村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也由村里承担。

提起牛扎根,一位60多岁的大爷告诉央视网记者:“牛书记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下一步,他想把旅游发展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村里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人人追求的梦想吗?父母一生操心的事,牛扎根都给办到了。”

“能让村民幸福地生活,我很欣慰”

近年来,煤炭市场下行,村民的福利和学校教育经费的运转受到影响,乡村文化旅游建设进程减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牛扎根二话不说,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拿去银行抵押贷款,为村庄正常的运转和旅游发展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图为:牛扎根(受访者供图)

令牛扎根欣慰的是,因为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涉及村里发展的重大事项才得以持续发展,村里才能按照规划的步调一步步走,没有对煤炭形成惰性依赖,已经成功走出了转型之路。

最近,他常常感到不适,在全麻的情况下做了几项身体检查,还好没有查出大的问题,但长年的奔波劳累还是让这位62岁的“老书记”有些疲惫。近期,他仍坚持多方招商引资,主动把游客请进村。

牛扎根说:“每当看到村民幸福,孩子快乐,村庄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产业,还是很欣慰。我怕时间来不及,我还有很多事要干。要为村民留下碧水蓝天,留下金山银山。”(来源:央视网 记者 康彦龙)

原标题:牛扎根:“从我的名字就注定,不能辜负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