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上党区金代石棺背后的那个时代
发布时间: 2019-04-10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一桩盗墓案后,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出了怎样的珍贵文物?这个文物背后又潜藏着一个怎样的时代?那个远去的时代是否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本期,我们为您讲述——

A、一宗盗墓案发后的抢救性发掘

2015年3月初,贾掌镇镇里村的一处古墓葬遭到盗掘,这个消息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震动!及时抢救,是否还有可能找到留下的珍贵文物?带着担忧与忐忑,省考古研究所决定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一支小分队与上党区文物博物馆联合对被盗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从3月19日持续到3月24日,所有考古队员的心一直悬着,现场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被盗严重,墓室内填土几乎全部被盗扰,填土内含有大量的石块、砖块及玉米杆等杂物,能否清理出有价值的文物?每个人心里都没有答案。

3月22日,一具逐渐露出真容的青石质石棺终于打破了多日的沉寂。尽管石棺的棺盖已经被盗墓分子打碎、破坏丢弃于地表,但是根据石棺的形制和线刻图案内容,考古人员初步判定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具石棺也成了此次抢救发掘工作的最大收获。

镇里村出土石棺最大的特点在于束腰部分刻着的二十四孝图。山西地区发现的二十四孝为题材的壁画墓、砖雕墓数量很多,但石棺的数量却屈指可数。这一重大发现令考古队狂喜不已,所有的辛苦没有白费,终有收获!而后,根据出土石棺的整体形制、体量和结构,再与永济张营镇出土的金代贞元元年石棺、永和县出土的金大安三年石棺相比,时代相近,专家断定这一文物为金代石棺!

石棺复原示意图(资料图)

B、罕见的金二十四孝石棺

2019年3月,记者来到了上党区博物馆。馆长王利平热情地将我们一行人带到馆内的一处展厅,2015年3月贾掌镇镇里村出土的石棺就静静地躺在这个狭长空间的尽头。

走进细看,会发现石棺为青石质,长2.2米,宽0.8~1.24米、高约1.1~1.4米,整体呈弧形,前后挡均雕为云形,盖面满雕缠枝花卉。石棺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外表面通体打磨光滑并刻有图案,棺室内壁及底面保留錾刻痕。棺身前挡正面浅浮雕门窗,周遭环绕云纹;棺身侧板两侧纹饰相同,均为线刻人物及云纹;棺身后挡细线刻棂窗、板门。

石棺最珍贵的部分在束腰部位。这里被分栏并浅细线刻二十四孝人物行孝图,每幅图均有榜题。其中束腰部分正面4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郭巨埋儿图、王祥卧冰求鲤图、郯子鹿乳奉亲图、元觉劝父图;右侧9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丁兰刻木事亲图、赵孝将小替大图、鲁义姑抱侄弃子图、曾参向父图、杨香扼虎救父图、伯俞泣杖图、王武子妻割股奉亲图、陆绩怀橘遗亲图、刘殷行孝图;背面2幅图,中间以一折枝花卉分隔,从左至右分别为孟宗哭竹图、曹娥哭江图;左侧9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董永卖身葬父图、田真行孝图、姜诗行孝图、闵子骞芦衣顺母图、舜子感天动地图、刘明达卖儿图、老莱子娱亲图、鲍出背母图、蔡顺拾葚异器图。

二十四孝图在中国的墓葬文化中并不罕见。山西地区发现的二十四孝为题材的壁画墓、砖雕墓数量尤其多,但是这种主题的石棺数量却屈指可数,所以尤为珍贵。王利平馆长告诉记者:“目前可知的二十四孝图石棺有山西永济张营镇出土的金代姚氏石棺,其二十四孝图组合与上党区出土的石棺基本相同,只是少了陆绩而多了王怖;山西永和县出土的金代彩绘石棺和芮城永乐宫元代宋德芳石棺,其二十四孝人物组合与上党区出土的这具石棺也相同。此外,还有曾经报道过的山西平陆、吕梁临县三交镇、新绛发现的金大定二十六年苏元进墓石棺各1具,但是前两处都没有纹饰,最后一处的出土石棺有线刻二十四孝人物。”除此之外,大多都是壁画或者砖雕,从数量上也足以看出这具石棺的珍贵与罕见。

C、石棺背后潜藏的时代

王利平馆长让我们分别站在石棺棺首与棺尾观看,此时会发现图像都为上中下三部分:上方图像是主体,为祥云环绕的门(窗),下方是卷云纹,束腰部分是分栏式布局的人物孝行图。这种程式化的人物组合,即使没有榜题,也可大概知晓其表现的主题:“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站在棺前,送葬的队伍正向前方而来,从彼门入从此门出,在飞天的引导下,在通于神明的孝子的帮助下,到达灵魂寄往之所。这或许是逝者生前的愿望,也许对那时的人来说石棺不仅仅是一座葬具,也是帮助逝者灵魂升天的一种寄托。

由于墓葬被盗时破坏严重,2015年发掘时除了这具石棺,考古人员只在填土内发现了破碎的白釉瓷碗1件、夹砂罐1件、黑釉灯盏1件。这些有限的文物不足以帮助我们去深入挖掘墓地的主人和背后的故事,但是刻在石棺上的画却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山西是金元墓发现较多的地区之一。以孝子故事为题的绘画、雕刻作为墓室的装饰,屡见不鲜。除去零散的孝子故事图外,完整的二十四孝图也屡屡出现。为什么?

金兵入侵后,山西的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遭受了极大创伤,自金熙宗怀柔安抚政策以后,这里百姓的生活才一点点开始恢复安定。经历过战争之殇,人们在心底渴望着安宁,也更注重及时行乐,所以金代墓葬一个的重要内容是伎乐、社火和杂剧。金代统治者非常倡导“孝道”,“孝道”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儒家思想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决定性因素。孝道思想被金代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借以维护其宗法制度,因此这种孝文化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指导,这种题材被广泛应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写上党区金代石棺这片稿件时,我们了解到,除了孝文化,金代墓葬的其他内容也非常有趣,其中乐舞杂剧更是应用广泛。比如侯马出土的近墓乐舞砖雕中,就有多幅儿童戏、乔装人物故事和竹马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文化生活,但是这世俗的娱群下也藏着人们遁世的情绪,这种矛盾的精神世界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社会风貌。

著名学者谢和耐曾说:“十一到十三世纪在中国诞生的一个新世界,其基本特点是近代中国的特点。”晋南和晋东南金代墓葬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解——夫妇对坐、杂剧、孝行故事、牡丹祥瑞这些题材在宋代以前,或者根本看不到,或者发生了中断,或者仅具雏形,但是在金代却开始逐渐深入百姓生活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深入了解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思想情绪,金代实在是个值得好好探讨的时代。(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杨亚娟)

原标题:上党区金代石棺探秘:背后的那个时代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国家文物局考察团深入上党区考察调研
· 长治12县区入选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省文物局调研指导长治市文物单位两权分离改革工作
· 长治“捣练图”探秘:命案牵出的国家二级文物
· 《长治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7月1日起施行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探秘:上党区金代石棺背后的那个时代

一桩盗墓案后,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出了怎样的珍贵文物?这个文物背后又潜藏着一个怎样的时代?那个远去的时代是否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本期,我们为您讲述——

A、一宗盗墓案发后的抢救性发掘

2015年3月初,贾掌镇镇里村的一处古墓葬遭到盗掘,这个消息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震动!及时抢救,是否还有可能找到留下的珍贵文物?带着担忧与忐忑,省考古研究所决定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一支小分队与上党区文物博物馆联合对被盗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从3月19日持续到3月24日,所有考古队员的心一直悬着,现场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被盗严重,墓室内填土几乎全部被盗扰,填土内含有大量的石块、砖块及玉米杆等杂物,能否清理出有价值的文物?每个人心里都没有答案。

3月22日,一具逐渐露出真容的青石质石棺终于打破了多日的沉寂。尽管石棺的棺盖已经被盗墓分子打碎、破坏丢弃于地表,但是根据石棺的形制和线刻图案内容,考古人员初步判定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具石棺也成了此次抢救发掘工作的最大收获。

镇里村出土石棺最大的特点在于束腰部分刻着的二十四孝图。山西地区发现的二十四孝为题材的壁画墓、砖雕墓数量很多,但石棺的数量却屈指可数。这一重大发现令考古队狂喜不已,所有的辛苦没有白费,终有收获!而后,根据出土石棺的整体形制、体量和结构,再与永济张营镇出土的金代贞元元年石棺、永和县出土的金大安三年石棺相比,时代相近,专家断定这一文物为金代石棺!

石棺复原示意图(资料图)

B、罕见的金二十四孝石棺

2019年3月,记者来到了上党区博物馆。馆长王利平热情地将我们一行人带到馆内的一处展厅,2015年3月贾掌镇镇里村出土的石棺就静静地躺在这个狭长空间的尽头。

走进细看,会发现石棺为青石质,长2.2米,宽0.8~1.24米、高约1.1~1.4米,整体呈弧形,前后挡均雕为云形,盖面满雕缠枝花卉。石棺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外表面通体打磨光滑并刻有图案,棺室内壁及底面保留錾刻痕。棺身前挡正面浅浮雕门窗,周遭环绕云纹;棺身侧板两侧纹饰相同,均为线刻人物及云纹;棺身后挡细线刻棂窗、板门。

石棺最珍贵的部分在束腰部位。这里被分栏并浅细线刻二十四孝人物行孝图,每幅图均有榜题。其中束腰部分正面4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郭巨埋儿图、王祥卧冰求鲤图、郯子鹿乳奉亲图、元觉劝父图;右侧9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丁兰刻木事亲图、赵孝将小替大图、鲁义姑抱侄弃子图、曾参向父图、杨香扼虎救父图、伯俞泣杖图、王武子妻割股奉亲图、陆绩怀橘遗亲图、刘殷行孝图;背面2幅图,中间以一折枝花卉分隔,从左至右分别为孟宗哭竹图、曹娥哭江图;左侧9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董永卖身葬父图、田真行孝图、姜诗行孝图、闵子骞芦衣顺母图、舜子感天动地图、刘明达卖儿图、老莱子娱亲图、鲍出背母图、蔡顺拾葚异器图。

二十四孝图在中国的墓葬文化中并不罕见。山西地区发现的二十四孝为题材的壁画墓、砖雕墓数量尤其多,但是这种主题的石棺数量却屈指可数,所以尤为珍贵。王利平馆长告诉记者:“目前可知的二十四孝图石棺有山西永济张营镇出土的金代姚氏石棺,其二十四孝图组合与上党区出土的石棺基本相同,只是少了陆绩而多了王怖;山西永和县出土的金代彩绘石棺和芮城永乐宫元代宋德芳石棺,其二十四孝人物组合与上党区出土的这具石棺也相同。此外,还有曾经报道过的山西平陆、吕梁临县三交镇、新绛发现的金大定二十六年苏元进墓石棺各1具,但是前两处都没有纹饰,最后一处的出土石棺有线刻二十四孝人物。”除此之外,大多都是壁画或者砖雕,从数量上也足以看出这具石棺的珍贵与罕见。

C、石棺背后潜藏的时代

王利平馆长让我们分别站在石棺棺首与棺尾观看,此时会发现图像都为上中下三部分:上方图像是主体,为祥云环绕的门(窗),下方是卷云纹,束腰部分是分栏式布局的人物孝行图。这种程式化的人物组合,即使没有榜题,也可大概知晓其表现的主题:“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站在棺前,送葬的队伍正向前方而来,从彼门入从此门出,在飞天的引导下,在通于神明的孝子的帮助下,到达灵魂寄往之所。这或许是逝者生前的愿望,也许对那时的人来说石棺不仅仅是一座葬具,也是帮助逝者灵魂升天的一种寄托。

由于墓葬被盗时破坏严重,2015年发掘时除了这具石棺,考古人员只在填土内发现了破碎的白釉瓷碗1件、夹砂罐1件、黑釉灯盏1件。这些有限的文物不足以帮助我们去深入挖掘墓地的主人和背后的故事,但是刻在石棺上的画却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山西是金元墓发现较多的地区之一。以孝子故事为题的绘画、雕刻作为墓室的装饰,屡见不鲜。除去零散的孝子故事图外,完整的二十四孝图也屡屡出现。为什么?

金兵入侵后,山西的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遭受了极大创伤,自金熙宗怀柔安抚政策以后,这里百姓的生活才一点点开始恢复安定。经历过战争之殇,人们在心底渴望着安宁,也更注重及时行乐,所以金代墓葬一个的重要内容是伎乐、社火和杂剧。金代统治者非常倡导“孝道”,“孝道”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儒家思想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决定性因素。孝道思想被金代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借以维护其宗法制度,因此这种孝文化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指导,这种题材被广泛应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写上党区金代石棺这片稿件时,我们了解到,除了孝文化,金代墓葬的其他内容也非常有趣,其中乐舞杂剧更是应用广泛。比如侯马出土的近墓乐舞砖雕中,就有多幅儿童戏、乔装人物故事和竹马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文化生活,但是这世俗的娱群下也藏着人们遁世的情绪,这种矛盾的精神世界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社会风貌。

著名学者谢和耐曾说:“十一到十三世纪在中国诞生的一个新世界,其基本特点是近代中国的特点。”晋南和晋东南金代墓葬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解——夫妇对坐、杂剧、孝行故事、牡丹祥瑞这些题材在宋代以前,或者根本看不到,或者发生了中断,或者仅具雏形,但是在金代却开始逐渐深入百姓生活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深入了解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思想情绪,金代实在是个值得好好探讨的时代。(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杨亚娟)

原标题:上党区金代石棺探秘:背后的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