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长子县政协之邀,近来,笔者在一位前辈帮助下,查询发现一些历代文人与长子县相关的作品,诸如,西汉鲍宣撰写的《极言时政疏》、唐朝韩愈撰写的《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君夫人墓志铭》、元朝李继本撰写的《潞州崔府君庙灵应记》,以及史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中的任敖、班固《汉书·酷吏传》中的义纵等,其中《鲍明远集》堪称重要遇见。
鲍明(网络图)
从《鲍明远集》作者籍贯谈起
《鲍明远集》,作者鲍照,字明远。“鲍明远集原序”中言“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有文思,宋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待郎。”《鲍明远集》“提要”中言:“明远,东海人,晁公武读书志作上党人,盖误读虞炎序中本人上党人之语。”
《元和姓纂》中言:“东海剡县,汉太尉昱子德始居东海,永嘉乱过江居丹阳,德裔孙泉梁信州刺史,泉弟隋均州刺史,平远孙安仁唐滁州刺史。”由此可见:东海鲍氏始祖乃东汉太尉鲍昱之子鲍德;鲍照作为东海人,应是鲍昱后人。
《河南通志》记载,“鲍德,昱子,修志节,有名称。累官南阳太守。岁多荒灾,惟南阳丰稔,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黉舍,备俎豆黼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徵拜大司农。”
据嘉庆版《长子县志》:鲍昱,少从父学,在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以教授为业。光武帝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剧贼,上党太戴涉听说他是鲍永的儿子,有智谋,便任命他为高都长。鲍昱到任后,讨伐贼寇,诛其贼首,平定了那里的局势,开通了上党通高都的道路,因此有了名声。后调任沘阳(今河南泌阳县),光武帝中元元年升迁至司隶校尉,后出任汝南太守,明帝永平十七年为司徒,至汉章帝建初四年为太尉,汉章帝建初六年去逝,七十余岁。
鲍昱,勤政爱民,所任之处兴修水利、注重生产,深受百姓爱戴,任汝南太守时,当地“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他上奏朝廷,“作方梁石洫”,即用石砌筑渠道,再筑以水门,成永久性水利工程,使那里“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明朝余寅撰《同姓名录·卷七》中也有记载:“汉,鲍昱,鲍永之子,中元初拜司,胡降檄,昱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今司书而著姓,何也?帝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
《大清一统志》中言:“鲍永,字君长,屯留人,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据《后汉书》:鲍永初为郡功曹。更始二年被征召,迁尚书仆射,代理大将军的职务,后任鲁郡太守,建武十一年任司隶校尉,因违反皇帝意愿被调出京任东海王国相,后任兖州牧,在任三年,病逝。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出身农家,好学明经,后得举孝廉,入为郎官。因学识渊博,品行高洁,被大司马王商征召,荐为议郎,哀帝初大司空何武又举荐为谏大夫。鲍宣秉性耿直,敢于上书直言,抨击时政。因摧辱丞相,下狱,博士弟子王威等千余人上书营救,被免去死罪,改罚髡钳刑,流放上党长子县。鲍宣发现长子县宜农宜牧,又少盗贼,因此把家从河北迁来定居。公元3 年,鲍宣被王莽下狱致死,死后葬于长子县南鲍村,2007 年在南鲍村发现鲍宣墓及残碑一块,碑上有“汉司隶鲍公宣”字样。公元25 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大赦天下,下诏褒扬鲍宣并准荫其子孙“至大官”。《大清一统志》亦有记载:“汉,鲍宣,高城人,徒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汉,鲍宣墓,在长子县东十三里许。”
另据嘉庆《长子县志》记载:“鲍照字明远。家东海,文篆清娱,称为上党人,文词赡逸,尤长于乐府。始谒宋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选为中书舍人。时颇多忌,赋述不敢尽其才。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以为前军参军。子顼败,遇害。”
综上所述,鲍照祖籍长子县,说其是东海人没有错,说其是上党长子县人也没有错,晁公武把其作为上党人也并非误读,且其也自称上党人。
《鲍明远集》内容简介
《鲍明远集》共十卷,前有“提要”、“鲍明远集原序”,2 万余字,为《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中的一部分。
卷一:《舞鹤赋》《芜城赋》《芙蓉赋》《遊思赋》《飞蛾赋》五篇;
卷二:《尺蠖赋》《观漏赋》《野鹅赋》《伤逝赋》《园葵赋》五篇;
卷三:《代东武吟》《代出自蓟北门行》《代结客少年场行》《代东门行》《代苦热行》等36 篇(首);
卷四:《拟古八首》《拟青青陵上柏》《学刘公干体五首》《拟阮公夜中不能寐》《学陶澎体》等29 首;
卷五:《浔阳还都道中》《还都道中三首》《人怀羁心苦独宿》《还都口号》《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等25 首;
卷六:《行京口至竹里》《冬日》《咏史》《与伍侍郎别》《赠傅都曹别》等23 篇(首);
卷七:《见卖玉器者》《从登香炉峯》《梦归乡》《望孤石》《岐阳守风》等13 篇(首);
卷八:《拟行路难十八首》《松柏篇》《侍宴覆舟山二首》《登卢山二首》《发长松遇雪》等43 篇(首);
卷九:《为柳令谢骠骑表》《解谒谢侍郎表》《谢秣陵令表》《谢赐乐启》《谢永安令解禁止启》等17 篇(首);
卷十:《河清颂》《佛影颂》《凌烟楼铭》《乐奁铭》《飞白书势铭》《石帆铭》《瓜步山楬文》七篇。
《鲍明远集》之诗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或赋山或吟水,或咏史或拟古,或登高或送别,辞藻奇丽,气骨俊逸,讲究对仗,风格豪放,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意境深沉,耐人咀嚼,其作者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赞曰:“鲍照之诗,华而不弱。”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中言:“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其中的“鲍参军”即为鲍照。(来源:上党晚报 程江河)
原标题:长子县历代文存的重要遇见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受长子县政协之邀,近来,笔者在一位前辈帮助下,查询发现一些历代文人与长子县相关的作品,诸如,西汉鲍宣撰写的《极言时政疏》、唐朝韩愈撰写的《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君夫人墓志铭》、元朝李继本撰写的《潞州崔府君庙灵应记》,以及史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中的任敖、班固《汉书·酷吏传》中的义纵等,其中《鲍明远集》堪称重要遇见。
鲍明(网络图)
从《鲍明远集》作者籍贯谈起
《鲍明远集》,作者鲍照,字明远。“鲍明远集原序”中言“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有文思,宋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待郎。”《鲍明远集》“提要”中言:“明远,东海人,晁公武读书志作上党人,盖误读虞炎序中本人上党人之语。”
《元和姓纂》中言:“东海剡县,汉太尉昱子德始居东海,永嘉乱过江居丹阳,德裔孙泉梁信州刺史,泉弟隋均州刺史,平远孙安仁唐滁州刺史。”由此可见:东海鲍氏始祖乃东汉太尉鲍昱之子鲍德;鲍照作为东海人,应是鲍昱后人。
《河南通志》记载,“鲍德,昱子,修志节,有名称。累官南阳太守。岁多荒灾,惟南阳丰稔,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黉舍,备俎豆黼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徵拜大司农。”
据嘉庆版《长子县志》:鲍昱,少从父学,在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以教授为业。光武帝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剧贼,上党太戴涉听说他是鲍永的儿子,有智谋,便任命他为高都长。鲍昱到任后,讨伐贼寇,诛其贼首,平定了那里的局势,开通了上党通高都的道路,因此有了名声。后调任沘阳(今河南泌阳县),光武帝中元元年升迁至司隶校尉,后出任汝南太守,明帝永平十七年为司徒,至汉章帝建初四年为太尉,汉章帝建初六年去逝,七十余岁。
鲍昱,勤政爱民,所任之处兴修水利、注重生产,深受百姓爱戴,任汝南太守时,当地“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他上奏朝廷,“作方梁石洫”,即用石砌筑渠道,再筑以水门,成永久性水利工程,使那里“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明朝余寅撰《同姓名录·卷七》中也有记载:“汉,鲍昱,鲍永之子,中元初拜司,胡降檄,昱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今司书而著姓,何也?帝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
《大清一统志》中言:“鲍永,字君长,屯留人,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据《后汉书》:鲍永初为郡功曹。更始二年被征召,迁尚书仆射,代理大将军的职务,后任鲁郡太守,建武十一年任司隶校尉,因违反皇帝意愿被调出京任东海王国相,后任兖州牧,在任三年,病逝。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出身农家,好学明经,后得举孝廉,入为郎官。因学识渊博,品行高洁,被大司马王商征召,荐为议郎,哀帝初大司空何武又举荐为谏大夫。鲍宣秉性耿直,敢于上书直言,抨击时政。因摧辱丞相,下狱,博士弟子王威等千余人上书营救,被免去死罪,改罚髡钳刑,流放上党长子县。鲍宣发现长子县宜农宜牧,又少盗贼,因此把家从河北迁来定居。公元3 年,鲍宣被王莽下狱致死,死后葬于长子县南鲍村,2007 年在南鲍村发现鲍宣墓及残碑一块,碑上有“汉司隶鲍公宣”字样。公元25 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大赦天下,下诏褒扬鲍宣并准荫其子孙“至大官”。《大清一统志》亦有记载:“汉,鲍宣,高城人,徒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汉,鲍宣墓,在长子县东十三里许。”
另据嘉庆《长子县志》记载:“鲍照字明远。家东海,文篆清娱,称为上党人,文词赡逸,尤长于乐府。始谒宋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选为中书舍人。时颇多忌,赋述不敢尽其才。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以为前军参军。子顼败,遇害。”
综上所述,鲍照祖籍长子县,说其是东海人没有错,说其是上党长子县人也没有错,晁公武把其作为上党人也并非误读,且其也自称上党人。
《鲍明远集》内容简介
《鲍明远集》共十卷,前有“提要”、“鲍明远集原序”,2 万余字,为《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中的一部分。
卷一:《舞鹤赋》《芜城赋》《芙蓉赋》《遊思赋》《飞蛾赋》五篇;
卷二:《尺蠖赋》《观漏赋》《野鹅赋》《伤逝赋》《园葵赋》五篇;
卷三:《代东武吟》《代出自蓟北门行》《代结客少年场行》《代东门行》《代苦热行》等36 篇(首);
卷四:《拟古八首》《拟青青陵上柏》《学刘公干体五首》《拟阮公夜中不能寐》《学陶澎体》等29 首;
卷五:《浔阳还都道中》《还都道中三首》《人怀羁心苦独宿》《还都口号》《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等25 首;
卷六:《行京口至竹里》《冬日》《咏史》《与伍侍郎别》《赠傅都曹别》等23 篇(首);
卷七:《见卖玉器者》《从登香炉峯》《梦归乡》《望孤石》《岐阳守风》等13 篇(首);
卷八:《拟行路难十八首》《松柏篇》《侍宴覆舟山二首》《登卢山二首》《发长松遇雪》等43 篇(首);
卷九:《为柳令谢骠骑表》《解谒谢侍郎表》《谢秣陵令表》《谢赐乐启》《谢永安令解禁止启》等17 篇(首);
卷十:《河清颂》《佛影颂》《凌烟楼铭》《乐奁铭》《飞白书势铭》《石帆铭》《瓜步山楬文》七篇。
《鲍明远集》之诗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或赋山或吟水,或咏史或拟古,或登高或送别,辞藻奇丽,气骨俊逸,讲究对仗,风格豪放,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意境深沉,耐人咀嚼,其作者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赞曰:“鲍照之诗,华而不弱。”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中言:“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其中的“鲍参军”即为鲍照。(来源:上党晚报 程江河)
原标题:长子县历代文存的重要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