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戏的源流及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2-28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自从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在潞州任别驾时,他经常携带臣僚在潞州城内的德风亭观看地方曲艺演出。由于他酷爱文艺,后来他在京城登上皇位后还专门组织宫内能歌善舞的宫女组成歌舞班子在后宫进行演出。在他执政的三十多年间就形成了一种戏歌体系,玄宗本人也参加演出,长此以往他的演技造诣也越来越高,朝廷有的大臣推荐他做宫廷戏班的领导(并兼职导演角色)。由此,玄宗皇帝就成为我国戏剧(史)的鼻祖,从唐以后历朝历代形成的戏剧就将其供奉为戏剧界的“神灵”。

图为:上党地方戏剧照

上党戏虽然只是个小剧种,但是他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从唐明皇创始宫廷戏歌并在民间传开,直至北宋末年上党地区的高平、晋城两地就有人爱上了戏剧事业。最典型的是此地的孔三传特别爱唱戏,由于当地有许多百姓也爱看戏,他就组织了一个小戏班为百姓演出。但是戏班的人员要吃饭糊口,孔三传及几个骨干演员为了生计离开家乡结伴到了当时的京城开封去谋生。那个时代京城里虽有各种曲艺杂耍,却没有山西上党地区的小戏梆子腔。孔家班几人在京城和其它曲艺项目一样在大街上随时在人多的地方演唱,时间长了,就有许多百姓也爱听山西上党梆子小调。在京城数年以后,孔家班多少挣了点钱就回到了家乡创办地方戏班。这就是泽州孔三传创始上党梆子戏的开始,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上党戏数百年流传至今已是山西四大梆子的骨干剧种,原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墨遗萍先生对上党梆子戏评价曾写下这样两句赞语:“宋泽州孔三传创八百年梆子戏余音犹存,清黎城王四虎练二百哉落子腔韵声常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原晋东南地区为了发展当地的文艺事业,要组建两班“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剧团”,以高平原来的“朝阳剧团”为基础的梆子团,以屯留绛河剧团为基础的落子团调回地区组建了名为“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一分团、上党落子二分团”。

组建后的两班剧团,由于受到地委领导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又有一代梆子戏名家段二淼等人的大力支持。它们的发展很出色,两个团内都有当时很优秀的男女演员。一团梆子戏最典型的演员有牛三科、王喜科、郭金顺、郝同生,女演员有郝聘芝、吴婉芝等。后来的申中国、郭森、高玉林、王凤娇都成为名家。二团落子戏有杨福禄、米枝林、郝聘芝(双腔演员),之后有王改梅、刘春莲等名家。两班戏相继扬名上党地区,五十年代中后期他们到省城参加调演均获得了优秀奖,山西省晋剧名家丁果仙对上党戏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此上党戏在省内一炮走红。由于一、二分团的发展既快又好。中国著名作家赵树理同志十分重视和关怀上党戏剧事业的发展,经常从北京回到长治与地区文化界的领导探讨上党戏剧的发展前景。上世纪60 年代初,在赵树理同志的推荐下上党梆子戏演出的《三关排宴》搬上了舞台,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录制,在全国各地上演,并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好评。此电影上演之前的著名梆子戏演员郝聘芝在北京参加全国戏剧调演被国家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接见。上党梆子戏《三关排宴》电影六十年代初期在全国上演后,由于地方戏能够搬上银幕大舞台在那个时代确实不容易,此剧数年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是上党梆子剧种走向巅峰的时期。主演郝聘芝(女演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梆子、落子双重戏路的顶级演员,198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她为上党梆子、落子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同时也培养了多数出类拔萃的后继名家。如梆子戏的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及现在第四代梆子戏梅花奖得主陈素琴等。落子戏有郭明娥、郝毅、原婉兰等名家。数十年来,上党梆子、落子地方戏几次进京参演屡获嘉奖,名扬剧坛,有的演员是双度“梅花奖”,作为地方剧种走到现在实为难能可贵。

关于上党戏剧的源流和发展里程,绵延数百年经演不衰,并且更是发扬光大,人才辈出,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跨越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原主持人白燕升同志对上党梆子、落子戏特别看重,他在山西电视台主办的戏剧名家(包括普通演员)“伶人王中王”比赛中,多次有上党梆子、落子的演员参赛并获得了好成绩,此为上党戏剧中的高水平里程碑式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展示。在一次演出赛中有著名京剧艺术家孙毓敏在评价上党梆子戏演员“梅花奖”得主陈素琴时说道:“我是搞戏剧研究的,只知道上党梆子戏有着九百多年的历史,却不知有这样高水平的演员,这样好的地方戏必须好好支持发扬光大……”关于传统戏剧在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可算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因为人们在生活当中的各种条件在比较优厚的情况下,精神生活也需要提高。其中的戏剧、曲艺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追求。自从唐明皇始创戏剧以后,历朝历代宫廷里不乏有着对戏曲文化的重视。北宋末期上党诸宫调在京城开封产生后,南宋皇宫里有一位菊皇后,她酷爱戏剧曲艺,她喜爱的文艺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京剧界对戏剧有一种叫法“菊坛”就是起源于此,以上故事充分说明我国南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戏剧的发展已广为流传,后至元明清三朝均有重大发展。在戏剧界,他们的行当程式非常规范,“生旦净丑”分工明确演出时主次排列有序,各有各的功底,一杆旗可当千军万马,舞台上转一圈胜走千里路程。

最古老的戏剧内容有西周时代的文王拉纤,也有讲述商朝摘星楼的故事,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出樊城、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及末期的霸王别姬,历朝历代的剧目有上千种,举不胜举。上党梆子、落子戏的剧目也非常多,虽是地方剧种,但它的剧目也有几百种,完全可以和其它大剧种相媲美,近年来多次进京参演并获奖,就是最好的证明。上党地方戏曲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目前长治和晋城两市所有县区都有院团,规模阵容相对水准很高,剧目的表演也达到较高水平。(来源:上党晚报 郝春景)


[编辑:冯庆]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非遗
“上党梆子”戏的源流及发展

自从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在潞州任别驾时,他经常携带臣僚在潞州城内的德风亭观看地方曲艺演出。由于他酷爱文艺,后来他在京城登上皇位后还专门组织宫内能歌善舞的宫女组成歌舞班子在后宫进行演出。在他执政的三十多年间就形成了一种戏歌体系,玄宗本人也参加演出,长此以往他的演技造诣也越来越高,朝廷有的大臣推荐他做宫廷戏班的领导(并兼职导演角色)。由此,玄宗皇帝就成为我国戏剧(史)的鼻祖,从唐以后历朝历代形成的戏剧就将其供奉为戏剧界的“神灵”。

图为:上党地方戏剧照

上党戏虽然只是个小剧种,但是他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从唐明皇创始宫廷戏歌并在民间传开,直至北宋末年上党地区的高平、晋城两地就有人爱上了戏剧事业。最典型的是此地的孔三传特别爱唱戏,由于当地有许多百姓也爱看戏,他就组织了一个小戏班为百姓演出。但是戏班的人员要吃饭糊口,孔三传及几个骨干演员为了生计离开家乡结伴到了当时的京城开封去谋生。那个时代京城里虽有各种曲艺杂耍,却没有山西上党地区的小戏梆子腔。孔家班几人在京城和其它曲艺项目一样在大街上随时在人多的地方演唱,时间长了,就有许多百姓也爱听山西上党梆子小调。在京城数年以后,孔家班多少挣了点钱就回到了家乡创办地方戏班。这就是泽州孔三传创始上党梆子戏的开始,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上党戏数百年流传至今已是山西四大梆子的骨干剧种,原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墨遗萍先生对上党梆子戏评价曾写下这样两句赞语:“宋泽州孔三传创八百年梆子戏余音犹存,清黎城王四虎练二百哉落子腔韵声常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原晋东南地区为了发展当地的文艺事业,要组建两班“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剧团”,以高平原来的“朝阳剧团”为基础的梆子团,以屯留绛河剧团为基础的落子团调回地区组建了名为“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一分团、上党落子二分团”。

组建后的两班剧团,由于受到地委领导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又有一代梆子戏名家段二淼等人的大力支持。它们的发展很出色,两个团内都有当时很优秀的男女演员。一团梆子戏最典型的演员有牛三科、王喜科、郭金顺、郝同生,女演员有郝聘芝、吴婉芝等。后来的申中国、郭森、高玉林、王凤娇都成为名家。二团落子戏有杨福禄、米枝林、郝聘芝(双腔演员),之后有王改梅、刘春莲等名家。两班戏相继扬名上党地区,五十年代中后期他们到省城参加调演均获得了优秀奖,山西省晋剧名家丁果仙对上党戏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此上党戏在省内一炮走红。由于一、二分团的发展既快又好。中国著名作家赵树理同志十分重视和关怀上党戏剧事业的发展,经常从北京回到长治与地区文化界的领导探讨上党戏剧的发展前景。上世纪60 年代初,在赵树理同志的推荐下上党梆子戏演出的《三关排宴》搬上了舞台,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录制,在全国各地上演,并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好评。此电影上演之前的著名梆子戏演员郝聘芝在北京参加全国戏剧调演被国家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接见。上党梆子戏《三关排宴》电影六十年代初期在全国上演后,由于地方戏能够搬上银幕大舞台在那个时代确实不容易,此剧数年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是上党梆子剧种走向巅峰的时期。主演郝聘芝(女演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梆子、落子双重戏路的顶级演员,198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她为上党梆子、落子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同时也培养了多数出类拔萃的后继名家。如梆子戏的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及现在第四代梆子戏梅花奖得主陈素琴等。落子戏有郭明娥、郝毅、原婉兰等名家。数十年来,上党梆子、落子地方戏几次进京参演屡获嘉奖,名扬剧坛,有的演员是双度“梅花奖”,作为地方剧种走到现在实为难能可贵。

关于上党戏剧的源流和发展里程,绵延数百年经演不衰,并且更是发扬光大,人才辈出,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跨越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原主持人白燕升同志对上党梆子、落子戏特别看重,他在山西电视台主办的戏剧名家(包括普通演员)“伶人王中王”比赛中,多次有上党梆子、落子的演员参赛并获得了好成绩,此为上党戏剧中的高水平里程碑式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展示。在一次演出赛中有著名京剧艺术家孙毓敏在评价上党梆子戏演员“梅花奖”得主陈素琴时说道:“我是搞戏剧研究的,只知道上党梆子戏有着九百多年的历史,却不知有这样高水平的演员,这样好的地方戏必须好好支持发扬光大……”关于传统戏剧在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可算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因为人们在生活当中的各种条件在比较优厚的情况下,精神生活也需要提高。其中的戏剧、曲艺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追求。自从唐明皇始创戏剧以后,历朝历代宫廷里不乏有着对戏曲文化的重视。北宋末期上党诸宫调在京城开封产生后,南宋皇宫里有一位菊皇后,她酷爱戏剧曲艺,她喜爱的文艺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京剧界对戏剧有一种叫法“菊坛”就是起源于此,以上故事充分说明我国南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戏剧的发展已广为流传,后至元明清三朝均有重大发展。在戏剧界,他们的行当程式非常规范,“生旦净丑”分工明确演出时主次排列有序,各有各的功底,一杆旗可当千军万马,舞台上转一圈胜走千里路程。

最古老的戏剧内容有西周时代的文王拉纤,也有讲述商朝摘星楼的故事,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出樊城、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及末期的霸王别姬,历朝历代的剧目有上千种,举不胜举。上党梆子、落子戏的剧目也非常多,虽是地方剧种,但它的剧目也有几百种,完全可以和其它大剧种相媲美,近年来多次进京参演并获奖,就是最好的证明。上党地方戏曲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目前长治和晋城两市所有县区都有院团,规模阵容相对水准很高,剧目的表演也达到较高水平。(来源:上党晚报 郝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