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收藏让更多人能触摸历史、传承记忆
发布时间: 2019-01-0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把长治独特的红色文化宣传到全国各地,让伟大的太行精神凝聚更多的力量。八年志同道合守望这片红色土地,追寻太行精神,八年无私奉献,践行太行精神。这是一个60人的团体,平均年龄55岁,却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书写着一串串让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的会员们。

会长李志文(右三)与会员就藏品历史背景进行交流探讨。(张海摄)

一种家风凝合一个群体

“儿时,我是听着父亲讲八路军故事长大的,父亲用这些故事教育我,八路军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从心里滋生了一种红色情结,所以,我从小就喜欢收藏红色方面的物件。”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宏伟说。

走进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看到会员表时,一个惊奇的发现就是会员年龄都偏大。见到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会长李志文时,觉得他不像是会员所说的63岁,他着装休闲,穿的是儿子不穿的衣服和鞋。李志文说,“这衣服都还好,扔了怪可惜。”

据李志文介绍,协会共有60名会员,最大的80岁,最小的30多岁,平均年龄55岁。

在这个团队中,其父辈大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考验,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启迪着后辈守望太行精神的激情。对于他们,烽火岁月留下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太行精神的写照,都诉说着那段历史。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2009年12月12日,在李志文的倡导下,一群热爱红色收藏的藏友聚在了一起,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成立。

收藏路上几多艰辛

一张张图片、一枚枚徽章以及各种不同版本的刊物、日军侵略中国的大量实物罪证……一件件红色文化碎片,看上去虽不起眼,但一般人很难想到这些文化碎片背后的艰辛。

两年前,李志文在郑州古玩市场发现一张盖有朱德、彭德怀印章的通行证。为了购买这件藏品,他与卖家讨价还价,在郑州住了一晚,最终感动了卖家才得以购买收藏。

会员梁开心,十多年前为收藏一册1948年《长市导报》合订本,刚刚下岗的他带着馒头坐车到河北不惜千元购得收藏。

为收藏一张照片,会员苗建文深入黎城大山中的一个村庄,在河边的草丛中睡了一夜才等到照片的主人回来。

在收藏过程中,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

虽然大家的生活简朴,但当遇到珍贵的红色藏品时,他们几千、几万元甚至不惜卖家产换收藏。一件藏品,一段故事。在收藏过程中,他们跑遍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搜索着各个地方的古玩市场,有时深入大山冒着生命危险都在所不惜,只为丰富藏品,展现长治独特的红色文化脉络。

传承精神志在千里

在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无论是会长还是会员,他们都是没有报酬的,甚至还花钱花时间,但却有一个明确的宗旨:收藏研究革命文物,传承弘扬太行精神。

讲诉革命历史,让文物说话,八年里,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持续举办红色藏品展览,将所有会员的藏品分为报刊、徽章、连环画、票证、宣传画五大系列,在“七一”“八一”、国庆等特殊的日子进企业、进厂矿、进部队巡回展出,共举办展览56次。特别是2016年,大小展览举办近30次,参观的人达到3万人次,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让文物更好地解读历史,会员之间不断交流探讨,一本本具有理论高度的红色专著出版发行,受到专家读者的好评。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在全国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很多将帅后代来到这里参观,全国各地的红色收藏家来这里交流经验。许多人在参观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的展览后留言鼓励他们,特别是市老促会创造条件让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稳健发展。

八年来,他们就像守护精神家园一样,守护红色藏品,让更多的人能在这里触摸历史、传承记忆。

编辑点评

同心守望故土家园,传承弘扬太行精神。把理想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在弘扬太行精神的路上书写着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虽是一个老人团体,但他们做的事情让人敬佩,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黄新)

原标题:追寻红色印记 传扬红色文化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红色
革命文物收藏让更多人能触摸历史、传承记忆

把长治独特的红色文化宣传到全国各地,让伟大的太行精神凝聚更多的力量。八年志同道合守望这片红色土地,追寻太行精神,八年无私奉献,践行太行精神。这是一个60人的团体,平均年龄55岁,却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书写着一串串让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的会员们。

会长李志文(右三)与会员就藏品历史背景进行交流探讨。(张海摄)

一种家风凝合一个群体

“儿时,我是听着父亲讲八路军故事长大的,父亲用这些故事教育我,八路军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从心里滋生了一种红色情结,所以,我从小就喜欢收藏红色方面的物件。”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宏伟说。

走进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看到会员表时,一个惊奇的发现就是会员年龄都偏大。见到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会长李志文时,觉得他不像是会员所说的63岁,他着装休闲,穿的是儿子不穿的衣服和鞋。李志文说,“这衣服都还好,扔了怪可惜。”

据李志文介绍,协会共有60名会员,最大的80岁,最小的30多岁,平均年龄55岁。

在这个团队中,其父辈大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考验,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启迪着后辈守望太行精神的激情。对于他们,烽火岁月留下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太行精神的写照,都诉说着那段历史。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2009年12月12日,在李志文的倡导下,一群热爱红色收藏的藏友聚在了一起,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成立。

收藏路上几多艰辛

一张张图片、一枚枚徽章以及各种不同版本的刊物、日军侵略中国的大量实物罪证……一件件红色文化碎片,看上去虽不起眼,但一般人很难想到这些文化碎片背后的艰辛。

两年前,李志文在郑州古玩市场发现一张盖有朱德、彭德怀印章的通行证。为了购买这件藏品,他与卖家讨价还价,在郑州住了一晚,最终感动了卖家才得以购买收藏。

会员梁开心,十多年前为收藏一册1948年《长市导报》合订本,刚刚下岗的他带着馒头坐车到河北不惜千元购得收藏。

为收藏一张照片,会员苗建文深入黎城大山中的一个村庄,在河边的草丛中睡了一夜才等到照片的主人回来。

在收藏过程中,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

虽然大家的生活简朴,但当遇到珍贵的红色藏品时,他们几千、几万元甚至不惜卖家产换收藏。一件藏品,一段故事。在收藏过程中,他们跑遍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搜索着各个地方的古玩市场,有时深入大山冒着生命危险都在所不惜,只为丰富藏品,展现长治独特的红色文化脉络。

传承精神志在千里

在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无论是会长还是会员,他们都是没有报酬的,甚至还花钱花时间,但却有一个明确的宗旨:收藏研究革命文物,传承弘扬太行精神。

讲诉革命历史,让文物说话,八年里,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持续举办红色藏品展览,将所有会员的藏品分为报刊、徽章、连环画、票证、宣传画五大系列,在“七一”“八一”、国庆等特殊的日子进企业、进厂矿、进部队巡回展出,共举办展览56次。特别是2016年,大小展览举办近30次,参观的人达到3万人次,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让文物更好地解读历史,会员之间不断交流探讨,一本本具有理论高度的红色专著出版发行,受到专家读者的好评。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在全国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很多将帅后代来到这里参观,全国各地的红色收藏家来这里交流经验。许多人在参观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的展览后留言鼓励他们,特别是市老促会创造条件让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稳健发展。

八年来,他们就像守护精神家园一样,守护红色藏品,让更多的人能在这里触摸历史、传承记忆。

编辑点评

同心守望故土家园,传承弘扬太行精神。把理想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在弘扬太行精神的路上书写着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虽是一个老人团体,但他们做的事情让人敬佩,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黄新)

原标题:追寻红色印记 传扬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