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急袭战:粉碎“九路围攻”关键一仗
发布时间: 2021-03-30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3月26日,一场春雨不期而至。绵绵细雨中,记者一行驱车赶往位于武乡县东25公里处的里庄滩,那里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粉碎日寇对晋冀豫根据地实行“九路围攻”的主战场。到达目的地后,目光所及之处,皆被一望无际的荒草覆盖,平静中透露着些许荒凉,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场激烈战斗的发生地。

83年前,全国闻名的急袭战斗——长乐急袭战在这里发生。经此一役,日军纷纷溃退。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日军规模巨大的“九路围攻”晋东南计划,便以伤亡四千人的代价宣告破产。至此,我军夺回了和顺、榆社、辽县、武乡、沁县、沁源、安泽、屯留、长治、壶关、襄垣等十八座县城,将日军赶出了晋东南。

图为: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一场战役:粉碎敌人“九路围攻”

在里庄村公路边上,一座高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陆定一亲题的“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几个大字经雨水的浸润更加醒目。碑座四周,朱德、左权、陈赓、邓小平、刘伯承等的题词分列其上。在位于碑底的碑志上,记录了这段战役的始末。

1938年4月,日军出动兵力3万余人,分九路对我晋东南地区进行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八路军主力。4月16日,八路军129师主力与115师一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和徐向前副师长的指挥下,以四个团的兵力追歼敌军,我军以急袭手段将

日军压缩在马庄、里庄滩至长乐村一带的河谷地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歼敌2200余人,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

长乐急袭战是粉碎敌人“九路围攻”晋东南决定性的战斗,也是全国闻名的急袭战斗,是八路军在抗战初期打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战,也是杀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此次战斗对粉碎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局面得以实现。

一块残碑:诉说那段烽火岁月

2009年的一天,长乐村一村民在犁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块大石头。刨出一部分后发现上面有文字,就报告了村委会。村里派人把石块整个挖了出来,确认是一块碑的碑首。

在村民王存良的指引下,记者在长乐村小学见到了这块碑首。

碑首直径一米有余,呈六边形,正中间有一圆孔。因年久风化严重,已有几处裂缝。但是碑首六边的文字仍依稀可辨:叶公丁公、民族之光、英勇善战、粉碎围攻、保家卫国、造福人民。王存良告诉记者,碑上的“叶公”是指在长乐之战中殉国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丁公”是在榆社战斗中牺牲的新一团团长丁思林。

与碑首“躺”在一起的是一块约70厘米长的残碑。由于风雨浸渍履迹杂沓,已难以辨认。王存良告诉记者,这块残碑是烈士纪念碑的一部分。在1938年4月16日的长乐之战中,年仅25岁的叶成焕身负重伤,在被抬到郝壁村的第二天壮烈牺牲。次年,为了纪念叶团长和牺牲的800名将士,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决定由武乡、榆社、辽县(今左权)等七县联名在长乐村为叶成焕等革命英烈修建了纪念亭,纪念亭内立纪念碑,当年的纪念碑是六面柱体,碑体分别由六块青石拼成。碑体上有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人所书的挽词。

然而,碑立了没多久,日寇就返回长乐一带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报复行动。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峪口屠杀村民167名,在长乐村放火烧毁房屋、宰杀耕牛,百姓日常用的锅碗瓢盆都砸得粉碎,有的年长者更是被活生生投入火中。特别是在看到村里的纪念碑后,鬼子气得把纪念碑推倒并砸烂,还对纪念亭进行了焚烧。

2010年,时任长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向东无意中发现村民王永书家后墙的地基上有块青石露出半截,上面模模糊糊似有文字。好奇之下,在与王永书协商后,让村里的几个小伙子用工具将青石慢慢撬出。经辨认是一块残碑,上面刻有许多文字。从文字中得知,这块残碑正是当年被日军破坏的烈士纪念碑。如今,碑首与残碑已被村里珍藏。

一个心愿:让后人铭记历史

“因为我家在村里地势最高的地方,非常有利于勘察敌情。所以,当年被作为长乐之战的临时指挥部。”已是古稀之年的王存良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不是长乐之战的亲历者,但从小就听祖辈父辈讲起这段历史,并且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王存良的爷爷王肇鹏是习武之人,一身正气爱打抱不平,在当地很有名望,被称为“三县好汉”。当年爷爷虽已年近花甲,但仍然不辞劳苦帮助八路军勘察地形,熟悉道路。最终,1938年4月初,朱德总司令和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他的家中研究制定出长乐急袭作战计划。

王存良的父亲王用如当年27岁,参加了长乐村自发组织的民兵队伍,专门负责村中百姓的安全,并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王存良说,当年长乐村村民在战斗打响后大多被组织撤到山中躲避,八路军专门在杨里坡挖山洞让百姓栖身。为了保护百姓安全,父亲王用如和其他民兵们彻夜站岗放哨,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运送粮弹。

1986年10月1日,武乡县委、县政府在长乐之战的主战场里庄滩上建起了“长乐村战斗纪念碑”,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如今,每年的清明节及公祭活动中,各个地方的党员群众、学生都会前来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历史不会忘记,永远不会!我都记得……”临行前,王存良对记者说,正是因为革命先烈当初不计得失的付出和以身殉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历史,懂得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李茹、王伟鸿、李燎原

原标题:长乐急袭战:粉碎“九路围攻”关键一仗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武乡:聚焦红色记忆
· 长子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创刊发行《红色记忆》
· 印记山西之红色记忆
· 红色记忆与时代脉动交汇在太行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长乐急袭战:粉碎“九路围攻”关键一仗

3月26日,一场春雨不期而至。绵绵细雨中,记者一行驱车赶往位于武乡县东25公里处的里庄滩,那里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粉碎日寇对晋冀豫根据地实行“九路围攻”的主战场。到达目的地后,目光所及之处,皆被一望无际的荒草覆盖,平静中透露着些许荒凉,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场激烈战斗的发生地。

83年前,全国闻名的急袭战斗——长乐急袭战在这里发生。经此一役,日军纷纷溃退。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日军规模巨大的“九路围攻”晋东南计划,便以伤亡四千人的代价宣告破产。至此,我军夺回了和顺、榆社、辽县、武乡、沁县、沁源、安泽、屯留、长治、壶关、襄垣等十八座县城,将日军赶出了晋东南。

图为: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一场战役:粉碎敌人“九路围攻”

在里庄村公路边上,一座高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陆定一亲题的“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几个大字经雨水的浸润更加醒目。碑座四周,朱德、左权、陈赓、邓小平、刘伯承等的题词分列其上。在位于碑底的碑志上,记录了这段战役的始末。

1938年4月,日军出动兵力3万余人,分九路对我晋东南地区进行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八路军主力。4月16日,八路军129师主力与115师一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和徐向前副师长的指挥下,以四个团的兵力追歼敌军,我军以急袭手段将

日军压缩在马庄、里庄滩至长乐村一带的河谷地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歼敌2200余人,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

长乐急袭战是粉碎敌人“九路围攻”晋东南决定性的战斗,也是全国闻名的急袭战斗,是八路军在抗战初期打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战,也是杀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此次战斗对粉碎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局面得以实现。

一块残碑:诉说那段烽火岁月

2009年的一天,长乐村一村民在犁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块大石头。刨出一部分后发现上面有文字,就报告了村委会。村里派人把石块整个挖了出来,确认是一块碑的碑首。

在村民王存良的指引下,记者在长乐村小学见到了这块碑首。

碑首直径一米有余,呈六边形,正中间有一圆孔。因年久风化严重,已有几处裂缝。但是碑首六边的文字仍依稀可辨:叶公丁公、民族之光、英勇善战、粉碎围攻、保家卫国、造福人民。王存良告诉记者,碑上的“叶公”是指在长乐之战中殉国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丁公”是在榆社战斗中牺牲的新一团团长丁思林。

与碑首“躺”在一起的是一块约70厘米长的残碑。由于风雨浸渍履迹杂沓,已难以辨认。王存良告诉记者,这块残碑是烈士纪念碑的一部分。在1938年4月16日的长乐之战中,年仅25岁的叶成焕身负重伤,在被抬到郝壁村的第二天壮烈牺牲。次年,为了纪念叶团长和牺牲的800名将士,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决定由武乡、榆社、辽县(今左权)等七县联名在长乐村为叶成焕等革命英烈修建了纪念亭,纪念亭内立纪念碑,当年的纪念碑是六面柱体,碑体分别由六块青石拼成。碑体上有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人所书的挽词。

然而,碑立了没多久,日寇就返回长乐一带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报复行动。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峪口屠杀村民167名,在长乐村放火烧毁房屋、宰杀耕牛,百姓日常用的锅碗瓢盆都砸得粉碎,有的年长者更是被活生生投入火中。特别是在看到村里的纪念碑后,鬼子气得把纪念碑推倒并砸烂,还对纪念亭进行了焚烧。

2010年,时任长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向东无意中发现村民王永书家后墙的地基上有块青石露出半截,上面模模糊糊似有文字。好奇之下,在与王永书协商后,让村里的几个小伙子用工具将青石慢慢撬出。经辨认是一块残碑,上面刻有许多文字。从文字中得知,这块残碑正是当年被日军破坏的烈士纪念碑。如今,碑首与残碑已被村里珍藏。

一个心愿:让后人铭记历史

“因为我家在村里地势最高的地方,非常有利于勘察敌情。所以,当年被作为长乐之战的临时指挥部。”已是古稀之年的王存良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不是长乐之战的亲历者,但从小就听祖辈父辈讲起这段历史,并且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王存良的爷爷王肇鹏是习武之人,一身正气爱打抱不平,在当地很有名望,被称为“三县好汉”。当年爷爷虽已年近花甲,但仍然不辞劳苦帮助八路军勘察地形,熟悉道路。最终,1938年4月初,朱德总司令和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他的家中研究制定出长乐急袭作战计划。

王存良的父亲王用如当年27岁,参加了长乐村自发组织的民兵队伍,专门负责村中百姓的安全,并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王存良说,当年长乐村村民在战斗打响后大多被组织撤到山中躲避,八路军专门在杨里坡挖山洞让百姓栖身。为了保护百姓安全,父亲王用如和其他民兵们彻夜站岗放哨,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运送粮弹。

1986年10月1日,武乡县委、县政府在长乐之战的主战场里庄滩上建起了“长乐村战斗纪念碑”,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如今,每年的清明节及公祭活动中,各个地方的党员群众、学生都会前来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历史不会忘记,永远不会!我都记得……”临行前,王存良对记者说,正是因为革命先烈当初不计得失的付出和以身殉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历史,懂得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李茹、王伟鸿、李燎原

原标题:长乐急袭战:粉碎“九路围攻”关键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