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发布时间: 2020-12-22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今年以来,壶关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技能、专长,因势利导,分类施策,实行本土人才“1+1”培养机制,切实把本土人才培育好、使用好,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带动发展。

“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加强政治吸纳。由一名党支部书记联系培养一名优秀本土人才,做好思想引导和困难帮扶,鼓励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导其带头创业创新,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培养了一批旱地西红柿种植、肉羊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力量得到切实加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程玉珍、郭志强两位党支部书记,加强致富带头人日常培养,带领两个村成为壶关“明星村”,培养出多个致富能手;太行陶瓷、辛寨醋业两个非公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大力培养吸纳油用牡丹、旱地西红柿、肉鸡、乡村旅游项目等创业致富人才10余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余人;晋庄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雪斌积极吸纳曾经营客车的杨国良回村创业,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北庄村建成香菇大棚120座,一跃成为“太行山上的香菇村”。

“行业拔尖人才+‘新手’”,“传帮带”式人才培养。农业系统推行“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建立师徒关系、开展“影子”培训、加强基层锻炼,由老带新、由强带弱,打造了结构合理、业务扎实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医疗系统实行“新手”“一年基层服务制”和高中级人才专家“帮、扶、传、带”模式,通过开展理论授课、门诊带教、手术示教、全科医师专项培训等多种方式,手把手地教知识、教方法、教技术,有针对性为“新手”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针对全县脱贫攻坚重任,鼓励引导其他事业单位30余名新引进人才沉到脱贫攻坚一线“蹲苗”锻炼,从事脱贫攻坚产业扶持、项目建设等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基层实践锻炼,新引进人才的基本业务水平日渐扎实,群众工作实践本领得到很大提升。

“田间专家+贫困户”,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出台《壶关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试行)》,加大对旱地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干鲜果经济林、立体生态旅游等产业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激励引导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西红柿大王”栗交忠的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并在育苗、储藏、加工、销售等方面均小有成就,在他的影响下,周边村庄的种植面积近万亩、专业合作社60余个,年人均增收3300余元;经纪人景阳福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解决思维落后、视野限制、资金短缺等问题,成功孵化出“芳嫂食品”等小微企业,帮助太行森宝、峡谷山珍等逐步做大,带富能力逐步增强;水池村肖雷鹏在第一书记刘欢的帮助下,收集包装当地农特产品在扶贫832平台、中国职工之家商城、微店等线上平台和大型超市、扶贫超市等线下实体店同时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团购+零售”“直营+分销”的方式,让群众便捷共享电商价值链增值收益;桥上乡牛何松,发挥“当代愚公”精神,回村义务修路,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李雨桐 通讯员闫婷婷)

原标题:壶关县实行本土人才“1+1”培养机制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市文化扶贫巡回演出在壶关县精彩上演
· 壶关县出重拳、亮利剑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 壶关县集店乡土河村古会纪念英烈
· 壶关县安排部署钢铁企业周边居民搬迁工作
· 壶关县工商联九届五次执委会暨新时代壶商迎新年招商座谈会召开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壶关县
壶关县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今年以来,壶关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技能、专长,因势利导,分类施策,实行本土人才“1+1”培养机制,切实把本土人才培育好、使用好,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带动发展。

“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加强政治吸纳。由一名党支部书记联系培养一名优秀本土人才,做好思想引导和困难帮扶,鼓励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导其带头创业创新,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培养了一批旱地西红柿种植、肉羊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力量得到切实加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程玉珍、郭志强两位党支部书记,加强致富带头人日常培养,带领两个村成为壶关“明星村”,培养出多个致富能手;太行陶瓷、辛寨醋业两个非公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大力培养吸纳油用牡丹、旱地西红柿、肉鸡、乡村旅游项目等创业致富人才10余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余人;晋庄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雪斌积极吸纳曾经营客车的杨国良回村创业,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北庄村建成香菇大棚120座,一跃成为“太行山上的香菇村”。

“行业拔尖人才+‘新手’”,“传帮带”式人才培养。农业系统推行“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建立师徒关系、开展“影子”培训、加强基层锻炼,由老带新、由强带弱,打造了结构合理、业务扎实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医疗系统实行“新手”“一年基层服务制”和高中级人才专家“帮、扶、传、带”模式,通过开展理论授课、门诊带教、手术示教、全科医师专项培训等多种方式,手把手地教知识、教方法、教技术,有针对性为“新手”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针对全县脱贫攻坚重任,鼓励引导其他事业单位30余名新引进人才沉到脱贫攻坚一线“蹲苗”锻炼,从事脱贫攻坚产业扶持、项目建设等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基层实践锻炼,新引进人才的基本业务水平日渐扎实,群众工作实践本领得到很大提升。

“田间专家+贫困户”,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出台《壶关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试行)》,加大对旱地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干鲜果经济林、立体生态旅游等产业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激励引导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西红柿大王”栗交忠的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并在育苗、储藏、加工、销售等方面均小有成就,在他的影响下,周边村庄的种植面积近万亩、专业合作社60余个,年人均增收3300余元;经纪人景阳福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解决思维落后、视野限制、资金短缺等问题,成功孵化出“芳嫂食品”等小微企业,帮助太行森宝、峡谷山珍等逐步做大,带富能力逐步增强;水池村肖雷鹏在第一书记刘欢的帮助下,收集包装当地农特产品在扶贫832平台、中国职工之家商城、微店等线上平台和大型超市、扶贫超市等线下实体店同时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团购+零售”“直营+分销”的方式,让群众便捷共享电商价值链增值收益;桥上乡牛何松,发挥“当代愚公”精神,回村义务修路,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李雨桐 通讯员闫婷婷)

原标题:壶关县实行本土人才“1+1”培养机制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