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瞬间>
长治市生态答卷引300余种鸟类"投票"栖息
2025-04-23 09:17:04
来源:长治日报

一只鸟的栖息,检验一座城的温度;一群鸟的归来,彰显一方水土的温情。

近年来,长治市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全省同步探索构建就地保护、法规制度、技术支撑等六大体系,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34个自然保护地,湿地总面积达1.68万公顷,形成了以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种类多、分布广、覆盖高的长治市自然保护地发展格局,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栖息环境。

图为:全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褐羽衣披身,铁翼划破长空,是长治太行山巅的“苍穹霸主”。

图为:青头潜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栗羽配亮白眼圈,是长治漳泽湖的“碧波侦探”,潜水捉鱼虾、啄水草,身手矫捷。

图为: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衣黑翅配红腿长喙,是三漳湿地的“优雅渔夫”,专捕鱼虾螺蚌,迁徙万里只恋山西净水。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华北“绿心”,如今,漳泽湖湿地频现百鸟翔集,精卫湖畔建成候鸟迁徙“服务区”,300余种野生鸟类在长治安家,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已增加至8种,褐马鸡、黑鹳、大鸨、金雕、东方白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领衔,黄嘴白鹭、白琵鹭、大天鹅、鸳鸯、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秃鹫、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燕隼、红角隼、红隼、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共舞,在这片土地谱写最灵动的自然诗篇。

图为: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头戴凤冠,羽披鳞纹,是长治碧波间的“水墨舞者”。

图为:黄眉鹀,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眉毛自带“土豪金”美颜,“黄马甲”“黑领带”尽显时尚风采。

图为:大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披灰褐羽衣,头戴浅纹“礼帽”,是草原上的独特风景。如今,栖息在山西的旷野农田。

从太行群峰的层峦叠翠,到漳泽湖湿地的碧波万顷,从老顶山上的苍鹰振翅,到沁河畔的白鹭翩跹,鸟类用翅膀丈量着这片土地的生机,用歌声谱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乐章。

图为:苍鹭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羽毛自带高级灰滤镜,最爱金鸡独立,是靠实力吃饭的“捕鱼达人”。

图为:鸳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身着彩裳,自由惬意。

图为:褐马鸡,山西的“山林卫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披褐羽铠甲,红颊似火,白尾如旗,漫步在长治的太行秘境。

爱鸟,是敬畏生命的本能,更是守护未来的承诺。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次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对全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动植物繁育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违法者形成强力震慑。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联合市生态环境、市住建、长治学院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展出野生动物标本,发放法条、宣传册,张贴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宣传海报,普及了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科学和法律知识,营造了社会公众支持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图为:黑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披黑绸羽衣,腹衬雪白内衬,红唇长腿是它的时尚标志。常年在山西的河流湿地漫步。

图为:白尾海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舒展长翼,雪尾似旗,在漳泽湖畔凌空翱翔。

图为:花脸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带彩妆,泳姿妖娆,天天在湿地开“粉丝”见面会。

当暮色降临,湿地泛起金色涟漪,白鹳群如飘动的云朵,苍鹭掠过水面划出优美弧线。长治,这座太行山水名城,凭借34个自然保护地、300余种鸟类栖息记录,正在和鸟儿一起讲好长治故事、传播长治声音,进一步叫响“山西长治·壮美太行”的城市名片,在绿水青山间续写人与自然的永恒乐章。(丁宇红、张国平)

原标题:绿水青山间 百鸟入画卷——长治市如画生态引万羽来栖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乐章

[编辑:邢璐霞]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