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近日,沁县沁州黄镇南凹村的田野上,3800亩沁州黄谷子迎来早春播种季,各类智能化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奏响了科技春耕的新乐章。
图为:智能化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
南凹村推行的早春播谷子技术,是专门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新技术。该技术通常运用在上年立冬后土壤封冻前或来年早春刚解冻时,此时播种不仅大幅延长了播种期,还能有效利用土地化冻时的墒情,保证出苗率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春季耕地水分散失、难以播种的难题,播种时间较传统方式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近年来,在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的专业指导下,沁州黄镇已连续三年开展早春播谷子种植。实践证明,该技术成功攻克了谷子春夏连旱难播种、难出苗的问题,有效吸纳和利用春夏季降水,满足谷苗在干旱季节的水分需求。由此,收获的小米色泽蜡黄、颗粒饱满,富含油质,品质显著提升。
南凹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峰介绍,早春播谷子在村里已推广三年,有效解决了难逮苗、卡脖旱等问题,收获期比传统种植提前约20 天,正好能赶在中秋节前后上市,小米售价更高,增加了农户收入。今年,村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南凹村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扩大至800 亩,其中早春谷子530 亩,且前两年早春谷子都是村集体种植,今年村民纷纷加入仅农户就种了400亩。村民李水英说:“以前都是我都采用传统种植模式,这两年看到村集体早春播种的谷子在抗寒性、逮苗方面确实更好,所以今年我也跟村里申报采用早春播种的模式。”
如今的南凹村依托“沁州黄”核心产区的地理优势,秉持“扩产量、提品质、创品牌、增效能”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自南哇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有机谷子种植面积从最初的集体200亩,扩大到如今集体与个人共800亩,谷子收购价格从每斤4元提高到6元,并在农忙时为40余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村民年均增收约3000元。
沁县大胆探索新的种植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这也被老百姓看在眼里。从最初的观望,到如今踊跃采用新技术,沁县农民的种植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科技种田的理念已在当地扎根,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沁县正凭借科技力量,释放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近日,沁县沁州黄镇南凹村的田野上,3800亩沁州黄谷子迎来早春播种季,各类智能化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奏响了科技春耕的新乐章。
图为:智能化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
南凹村推行的早春播谷子技术,是专门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新技术。该技术通常运用在上年立冬后土壤封冻前或来年早春刚解冻时,此时播种不仅大幅延长了播种期,还能有效利用土地化冻时的墒情,保证出苗率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春季耕地水分散失、难以播种的难题,播种时间较传统方式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近年来,在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的专业指导下,沁州黄镇已连续三年开展早春播谷子种植。实践证明,该技术成功攻克了谷子春夏连旱难播种、难出苗的问题,有效吸纳和利用春夏季降水,满足谷苗在干旱季节的水分需求。由此,收获的小米色泽蜡黄、颗粒饱满,富含油质,品质显著提升。
南凹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峰介绍,早春播谷子在村里已推广三年,有效解决了难逮苗、卡脖旱等问题,收获期比传统种植提前约20 天,正好能赶在中秋节前后上市,小米售价更高,增加了农户收入。今年,村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南凹村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扩大至800 亩,其中早春谷子530 亩,且前两年早春谷子都是村集体种植,今年村民纷纷加入仅农户就种了400亩。村民李水英说:“以前都是我都采用传统种植模式,这两年看到村集体早春播种的谷子在抗寒性、逮苗方面确实更好,所以今年我也跟村里申报采用早春播种的模式。”
如今的南凹村依托“沁州黄”核心产区的地理优势,秉持“扩产量、提品质、创品牌、增效能”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自南哇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有机谷子种植面积从最初的集体200亩,扩大到如今集体与个人共800亩,谷子收购价格从每斤4元提高到6元,并在农忙时为40余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村民年均增收约3000元。
沁县大胆探索新的种植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这也被老百姓看在眼里。从最初的观望,到如今踊跃采用新技术,沁县农民的种植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科技种田的理念已在当地扎根,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沁县正凭借科技力量,释放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