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潞城区“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3-07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在潞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显著,为今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春回大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婴城大地徐徐展开。

2024年,潞城区完成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5.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8.16万亩,高标准农田2.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3亿公斤,超额完成0.43亿公斤,排名全市第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大葱、旱地西红柿等“特优”农产品借京长对口合作契机,六次亮相首都。“千万工程”成效明显,“东部农文旅融合、西部种养加一体”的乡级发展思路,推动各村提档升级、多元发展;粮食产量创新高,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27.55万亩、产量1.33亿公斤,大力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109.57亩,探索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任务面积2.45万亩,大葱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有力,病虫防治工作稳妥推进,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405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地膜回收利用有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成效初显,农村户厕改造接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巨轮在潞城这片广袤大地上正在加速前行。

步入 2025 年,潞城区干劲十足。将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动“6+1”版块提质增效,种植面积超10万亩;加速推进多个产业园建设,推动养殖业迈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依托潞城区驴肉甩饼名片,发展肉驴全产业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青年人才入乡就业创业,力争全区14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个数达到8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立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借助新兴经济模式争取实现全区10%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年增收增长10%以上;抓好粮食种植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一年两作技术,助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潞城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大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孙超)

原标题:擘画新蓝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潞城寨上村以汉羌文化为“支点”建设和美乡村
· 14个项目集中开工!潞城区全面打响“重大项目建设年”攻坚战
· 潞城区微子镇“闹”添仓
· 潞城117名学子用青春力量为家乡“添彩”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潞城区
潞城区“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在潞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显著,为今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春回大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婴城大地徐徐展开。

2024年,潞城区完成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5.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8.16万亩,高标准农田2.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3亿公斤,超额完成0.43亿公斤,排名全市第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大葱、旱地西红柿等“特优”农产品借京长对口合作契机,六次亮相首都。“千万工程”成效明显,“东部农文旅融合、西部种养加一体”的乡级发展思路,推动各村提档升级、多元发展;粮食产量创新高,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27.55万亩、产量1.33亿公斤,大力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109.57亩,探索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任务面积2.45万亩,大葱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有力,病虫防治工作稳妥推进,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405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地膜回收利用有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成效初显,农村户厕改造接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巨轮在潞城这片广袤大地上正在加速前行。

步入 2025 年,潞城区干劲十足。将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动“6+1”版块提质增效,种植面积超10万亩;加速推进多个产业园建设,推动养殖业迈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依托潞城区驴肉甩饼名片,发展肉驴全产业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青年人才入乡就业创业,力争全区14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个数达到8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立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借助新兴经济模式争取实现全区10%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年增收增长10%以上;抓好粮食种植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一年两作技术,助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潞城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大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孙超)

原标题:擘画新蓝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