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黎城县“一事一议”议出美丽新农村
发布时间: 2025-03-04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环境美了,路灯亮了,道路宽敞了,自来水进家了,文化广场热闹了,村容村貌大变样,‘一事一议’为我们议出‘美丽新农村’。”提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来的变化,山西省黎城县黎侯镇陈村村民柴增强十分高兴。

2018年,黎城县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办法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力度,积极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经过近7年的实践,受益村庄迎来“蝶变”。

“补”出幸福生活

黎城县瞄准解决农村地区突出且关乎民生福祉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参与奖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走进黎城县上遥镇西柏峪村,“请珍惜水资源,节约每滴水”“随手关水、人走水关”的标语不仅张贴在公共区域显著位置,更刻在每位村民的心上。

“俺们村现在的水价每立方米比之前足足下降了2.5元,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不少钱呢。”村民王巧玲兴奋地给记者算账,经过调价后,大大降低了村民们的生活成本,按照她家的平均年用水量计算,一年能省下好几百块钱。

据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供水管网老旧导致“跑冒滴漏”、管理维修费用叠加、二级提水导致供水成本增加、村民节水意识欠缺,致使村民生活用水不便,村集体电费增加。“去年,我们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全村1650米长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安装智能水表95个,不但彻底解决了村民因共用水表、水费分摊等引发的各种矛盾,还让用水户真正体会到实实在在用水、明明白白消费的好处,促使村民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西柏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靳丽华说。

据统计,仅2024年,黎城县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8个,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其中,新铺设硬化的街巷与道路7.2万平方米,铺设饮水管网1.6万余米,新建水渠3400余米,各类护坡、护坝4000余立方米……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覆盖了全县108个村庄,惠泽约4万人口。

“变”出美丽乡村

为确保项目规范运行,黎城县财政局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还制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细则,对每一个项目建设规模、标准、绩效进行严格审核审批,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并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财政奖补资金使用高效安全。

在洪井镇北社村,沥青铺设的道路笔直平坦,两旁屋舍白壁青瓦,庭院篱笆伴着美丽人家,恰似一幅田园画。保洁员温秀红手持工具,沿途清扫,“这里没有什么垃圾,扫来扫去只有落叶。”温秀红说,记忆中的北社村,老旧废弃的房屋随处可见,道路上污水随意横流,垃圾无序散落在各处,脏乱差的情况与如今的洁净宜人形成鲜明对比。

农村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民生活质量,事关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北社村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人畜饮水、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再到公共设施建设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北社村的“蝶变”,是黎城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村子环境好了,群众富了,干群关系好了,这两年回来的村民也多了起来。”洪井镇党委书记刘晓慧笑着说,“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请群众参与决策、监督,工作由原来村委会唱‘独角戏’变成村民广泛参与的‘大合唱’,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监督。”

截至目前,黎城县共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奖补资金6667万余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867万元,实施奖补项目344个;美丽乡村建设奖补1200万元,实施奖补项目4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奖补600万元,实施奖补项目2个。

“议”活基层民主

“一事一议”,重点在“议”。“黎城县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农户受益、程序合法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大会的作用。”黎城县副县长岳保国介绍,在确定项目前,先由村委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并投票选举出群众威望高、有致富能力的村民代表,成立村民理事小组、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充分收集村民意见,提出拟建项目规划,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委会议拟定建设项目。村民有权选择议事项目、有权参与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有权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这条路的修建方案是经过我们村民代表共同讨论敲定的,修得真不赖。”站在黎侯镇南村宽阔的村道上,村民王喜生颇为感叹。

黎侯镇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君正介绍,南村曾是全县脱贫攻坚重点村之一,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局面,该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会议,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商讨村内公益事业的建设事项,整个工程村民做主。从2018年起,该村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新建村硬化道路2700余平方米。在此期间,村民热情高涨,纷纷自发投入义务劳动,未出现一起因村民不满而导致的阻工事件。“村民怨气少了,理解多了,对村干部更加信任了。”(李剑力)

原标题:黎城:“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助力乡村蝶变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冲刺“开门红”!黎城酒企“酿”势强
· 黎城县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启动
· 黎城县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奠基
· “棚” 起希望!黎城县西仵镇蔬菜基地建正酣
· 隆咚锵!黎城县八音会展演奏响元宵 “最强音”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黎城县
黎城县“一事一议”议出美丽新农村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环境美了,路灯亮了,道路宽敞了,自来水进家了,文化广场热闹了,村容村貌大变样,‘一事一议’为我们议出‘美丽新农村’。”提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来的变化,山西省黎城县黎侯镇陈村村民柴增强十分高兴。

2018年,黎城县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办法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力度,积极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经过近7年的实践,受益村庄迎来“蝶变”。

“补”出幸福生活

黎城县瞄准解决农村地区突出且关乎民生福祉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参与奖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走进黎城县上遥镇西柏峪村,“请珍惜水资源,节约每滴水”“随手关水、人走水关”的标语不仅张贴在公共区域显著位置,更刻在每位村民的心上。

“俺们村现在的水价每立方米比之前足足下降了2.5元,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不少钱呢。”村民王巧玲兴奋地给记者算账,经过调价后,大大降低了村民们的生活成本,按照她家的平均年用水量计算,一年能省下好几百块钱。

据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供水管网老旧导致“跑冒滴漏”、管理维修费用叠加、二级提水导致供水成本增加、村民节水意识欠缺,致使村民生活用水不便,村集体电费增加。“去年,我们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全村1650米长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安装智能水表95个,不但彻底解决了村民因共用水表、水费分摊等引发的各种矛盾,还让用水户真正体会到实实在在用水、明明白白消费的好处,促使村民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西柏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靳丽华说。

据统计,仅2024年,黎城县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8个,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其中,新铺设硬化的街巷与道路7.2万平方米,铺设饮水管网1.6万余米,新建水渠3400余米,各类护坡、护坝4000余立方米……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覆盖了全县108个村庄,惠泽约4万人口。

“变”出美丽乡村

为确保项目规范运行,黎城县财政局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还制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细则,对每一个项目建设规模、标准、绩效进行严格审核审批,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并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财政奖补资金使用高效安全。

在洪井镇北社村,沥青铺设的道路笔直平坦,两旁屋舍白壁青瓦,庭院篱笆伴着美丽人家,恰似一幅田园画。保洁员温秀红手持工具,沿途清扫,“这里没有什么垃圾,扫来扫去只有落叶。”温秀红说,记忆中的北社村,老旧废弃的房屋随处可见,道路上污水随意横流,垃圾无序散落在各处,脏乱差的情况与如今的洁净宜人形成鲜明对比。

农村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民生活质量,事关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北社村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人畜饮水、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再到公共设施建设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北社村的“蝶变”,是黎城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村子环境好了,群众富了,干群关系好了,这两年回来的村民也多了起来。”洪井镇党委书记刘晓慧笑着说,“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请群众参与决策、监督,工作由原来村委会唱‘独角戏’变成村民广泛参与的‘大合唱’,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监督。”

截至目前,黎城县共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奖补资金6667万余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867万元,实施奖补项目344个;美丽乡村建设奖补1200万元,实施奖补项目4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奖补600万元,实施奖补项目2个。

“议”活基层民主

“一事一议”,重点在“议”。“黎城县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农户受益、程序合法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大会的作用。”黎城县副县长岳保国介绍,在确定项目前,先由村委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并投票选举出群众威望高、有致富能力的村民代表,成立村民理事小组、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充分收集村民意见,提出拟建项目规划,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委会议拟定建设项目。村民有权选择议事项目、有权参与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有权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这条路的修建方案是经过我们村民代表共同讨论敲定的,修得真不赖。”站在黎侯镇南村宽阔的村道上,村民王喜生颇为感叹。

黎侯镇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君正介绍,南村曾是全县脱贫攻坚重点村之一,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局面,该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会议,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商讨村内公益事业的建设事项,整个工程村民做主。从2018年起,该村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新建村硬化道路2700余平方米。在此期间,村民热情高涨,纷纷自发投入义务劳动,未出现一起因村民不满而导致的阻工事件。“村民怨气少了,理解多了,对村干部更加信任了。”(李剑力)

原标题:黎城:“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助力乡村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