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上党西火十大碗:千年食光里的汉韵珍馐
发布时间: 2025-02-21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在上党区西火镇,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南山出宴食,一桌十大碗。”这句民谚不仅道出了西火镇丰富的饮食文化,更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十大碗,这一汉族传统名宴,便源于宋元时期的西火古镇。

图为:香气扑鼻的上党区西火十大碗

西火古镇,一个因煤炭丰富、铁业兴盛而繁荣的地方,商贾云集,百姓富庶。在这片土地上,黎民百姓的吃喝自成一体,逐渐养成了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民俗。而十大碗,便是这种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据传,在宋元时期,西火村南坡上住着十户人家。村子里有个袁员外,家底殷实,却勤俭持家。他见每家每户吃喝过于浪费,便提议大伙每家出一道最拿手的菜,集中起来共同享用。这样既能体现十全十美之意,又能增进邻里之间的关切之情。于是,各户纷纷响应,家家精心制作,最终形成了“南山出宴食,一桌十大碗”的传说,“十大碗”由此而来。

十大碗的制作烦琐,工序复杂,但每一碗都能令人回味无穷。第一碗烧肉拨来醋,用硬五花肉做烧肉,加冰糖、蜂蜜、山楂片入笼蒸,成品上桌后蘸醋食用,酸甜可口,肥而不腻。第二碗小酥肉汤,用五花肉炸制成酥肉,搭配金针、木耳、鸡蛋丝做成汤,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第三碗凉糕,在江米和软米中夹枣泥,外加糖、青红丝、玫瑰酱,甜而不腻,清香扑鼻。接下来的七碗,分别是滑肉汤、软米丸子、核桃肉、夹馅汤、八宝饭、丸子汤和散席汤,每一碗都各具特色,味道独特。

旧时民间吃席,一般要杀鸡、杀猪,厨师之间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艺与技术。如何安排厨房、帮事、烹饪、制作、器皿、宴席等系列非常讲究,八人为一席(桌),规矩很多,礼节也多。厨师们提前一天就准备就绪,中午一般上四个小菜,吃猪肉臊子拉面,下午坐席,花样繁多。有顺口溜说道:“八八的、六六的,碗碗都是有肉的”。那时,坐席也有清规戒律,赴宴还需循规蹈矩,特别是宴请新女婿,方位、坐姿、举止等都有讲究。

千百年来,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的十大碗宴席不断传承改进,成为古镇人民招待贵宾、生日婚宴最隆重的宴席。今天,勤劳质朴的古镇人民每逢孩子满月、开锁、结婚等喜事,依然会捧出最丰盛的西火十大碗招待宾朋。这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民俗,表达了古镇人民对“十全十美”的美好期盼。

西火十大碗不仅是当地人的美食,更是中华民族灿烂饮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此进行认真地挖掘、探索,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传承正宗西火“十大碗”,把老祖宗的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记住家乡的味道,是每一位西火人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文化旅游与美食越来越频繁地结合,“西火十大碗”也从民间宴席中走了出来,成为了地方文化中的一面重要“旗帜”。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份传统美食的风采。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他们也在感受着西火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为了将“西火十大碗”这一传统美食更好地传承下去,西火镇政府和当地民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开设传承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推广和普及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同时,他们还积极寻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西火十大碗”作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打造和推广,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西火十大碗”已经不仅仅是一份美食了,它更成为了西火古镇的一张名片和一张文化“活化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这份传统美食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味与文化的双重享受。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食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这份古老而美好的民俗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李恒)

原标题:西火十大碗:传承千年的汉族传统名宴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上党区借“千万工程”东风扬产业振兴之帆
· 上党区抢抓农时育苗忙
· 总投资668亿!2025年上党区满弓劲发“项”前冲
· 这个春节,荫城古镇真“闹猛”!
· 新春走基层|上党区天下都城隍喊你“花式”过大年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上党区
上党西火十大碗:千年食光里的汉韵珍馐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在上党区西火镇,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南山出宴食,一桌十大碗。”这句民谚不仅道出了西火镇丰富的饮食文化,更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十大碗,这一汉族传统名宴,便源于宋元时期的西火古镇。

图为:香气扑鼻的上党区西火十大碗

西火古镇,一个因煤炭丰富、铁业兴盛而繁荣的地方,商贾云集,百姓富庶。在这片土地上,黎民百姓的吃喝自成一体,逐渐养成了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民俗。而十大碗,便是这种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据传,在宋元时期,西火村南坡上住着十户人家。村子里有个袁员外,家底殷实,却勤俭持家。他见每家每户吃喝过于浪费,便提议大伙每家出一道最拿手的菜,集中起来共同享用。这样既能体现十全十美之意,又能增进邻里之间的关切之情。于是,各户纷纷响应,家家精心制作,最终形成了“南山出宴食,一桌十大碗”的传说,“十大碗”由此而来。

十大碗的制作烦琐,工序复杂,但每一碗都能令人回味无穷。第一碗烧肉拨来醋,用硬五花肉做烧肉,加冰糖、蜂蜜、山楂片入笼蒸,成品上桌后蘸醋食用,酸甜可口,肥而不腻。第二碗小酥肉汤,用五花肉炸制成酥肉,搭配金针、木耳、鸡蛋丝做成汤,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第三碗凉糕,在江米和软米中夹枣泥,外加糖、青红丝、玫瑰酱,甜而不腻,清香扑鼻。接下来的七碗,分别是滑肉汤、软米丸子、核桃肉、夹馅汤、八宝饭、丸子汤和散席汤,每一碗都各具特色,味道独特。

旧时民间吃席,一般要杀鸡、杀猪,厨师之间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艺与技术。如何安排厨房、帮事、烹饪、制作、器皿、宴席等系列非常讲究,八人为一席(桌),规矩很多,礼节也多。厨师们提前一天就准备就绪,中午一般上四个小菜,吃猪肉臊子拉面,下午坐席,花样繁多。有顺口溜说道:“八八的、六六的,碗碗都是有肉的”。那时,坐席也有清规戒律,赴宴还需循规蹈矩,特别是宴请新女婿,方位、坐姿、举止等都有讲究。

千百年来,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的十大碗宴席不断传承改进,成为古镇人民招待贵宾、生日婚宴最隆重的宴席。今天,勤劳质朴的古镇人民每逢孩子满月、开锁、结婚等喜事,依然会捧出最丰盛的西火十大碗招待宾朋。这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民俗,表达了古镇人民对“十全十美”的美好期盼。

西火十大碗不仅是当地人的美食,更是中华民族灿烂饮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此进行认真地挖掘、探索,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传承正宗西火“十大碗”,把老祖宗的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记住家乡的味道,是每一位西火人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文化旅游与美食越来越频繁地结合,“西火十大碗”也从民间宴席中走了出来,成为了地方文化中的一面重要“旗帜”。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份传统美食的风采。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他们也在感受着西火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为了将“西火十大碗”这一传统美食更好地传承下去,西火镇政府和当地民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开设传承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推广和普及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同时,他们还积极寻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西火十大碗”作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打造和推广,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西火十大碗”已经不仅仅是一份美食了,它更成为了西火古镇的一张名片和一张文化“活化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这份传统美食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味与文化的双重享受。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食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这份古老而美好的民俗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李恒)

原标题:西火十大碗:传承千年的汉族传统名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