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平顺县深化林权改革让莽莽青山“增绿添金”
发布时间: 2025-01-26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数不清的山、走不完的沟,看不尽的美丽风光在平顺。

近年来,长治市平顺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重要理念,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为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作出了新示范。

引企入山 发展产业提质效

仲冬时节,北风卷地,万物冬藏,一片肃杀景象。走进平顺县玉峡关镇的山西纪兰健康科技十万亩有机沙棘基地,却有别样的冬季景观。

图为:正在忙着剪沙棘的村民

基地内,山中树上,串串橙红色的沙棘果硕果盈枝、果香四溢,犹如玛瑙般闪耀,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长满沙棘果的树枝剪下放入筐中袋内,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沙棘林间。

“不跑、不找,果子下树就有企业收购,我们夫妻俩剪两天半(沙棘),赚了1300多(元)。”赵成村村民马书开话语中尽是轻快。

“喝过沙棘汁,没见过沙棘树生钱”,是早些年平顺沙棘产业的发展现状,由于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条,村民们任由沙棘树在山间地头自长自灭。2013年,平顺县以当地15万亩沙棘资源为原料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创立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了智能化5G沙棘产业园,逐步构建起了苗木繁育、产品研发及副产品延伸、加工生产、销售产业链。2023年,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新一轮投资,进行了提档升级、合并重组,最大化发挥绿色效益,全面深挖沙棘果、叶价值,经过科技赋能,小小的沙棘果摇身一变,成了一罐罐营养丰富的沙棘茶、沙棘酵素饮、沙棘钙,远销至河南、湖南、海南、东北等地。沙棘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同样的故事,也在平顺的其他乡镇发生。平顺有三宝:“潞党参”“连翘”“大红袍”花椒,它们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平顺县的名片。平顺县因地制宜,以特优资源为牵引,对口招商引资,通过引进振东、真奥等药企,一根根“狮头凤尾菊花”的潞党参变成了潞党参口服液、米炒党参、党参膏等产品;通过引进紫东大红袍公司,实施花椒萃取项目,一粒粒“椒香四溢、油囊饱满”的大红袍花椒转化成了花椒精油、花椒帖等系列产品;通过扶植天福久农业等经营主体,大力研发连翘毛尖、红茶、乌龙茶等产品,当地连翘就地消化吸收……

改活机制 奏响发展新乐章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2024年以来,平顺县按照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先行先试、积极谋划,在全市率先完成110.9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工作。

林权改革,政策先行。平顺县先后出台《平顺县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平顺县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对标对表现行政策,11个乡镇及县林业、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组建专班,有序化解林权历史遗留问题,系统优化林权确权登记制度。通过金融支撑,充分发挥了林业贷款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林业产业发展壮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图为:定期巡护万亩集体林

优化林权登记协同服务、用好林业金融产品的同时,平顺县还积极开展以一封林改公开信、一堂林改公开课、一辆林改宣传车、一本林改宣传册及一个林改宣传栏林权制度改革“五个一”活动,将林改的意义、政策、措施、原则、办法、过程等方方面面说深说透,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让林农有意愿参与到林改中。

平顺县还积极发挥国有林场排头兵作用,探索“国有林场+”“场村共建”等模式,推进“百场带千村”行动,先后确定东寺头乡黄崖沟村为村集体林权承包到户试点,将5000亩林地全部承包到户;在虹梯关乡芦芽村、化圪道村开设森林经营试点2000亩,集体山林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一系列的举措,为后续多样化的林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绿成金 “林+”模式释潜力

立足资源禀赋,平顺县“含绿量”“含金量”两量并重,创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持续推动林业产业多产融合发展,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立体精致经营等多种模式,促进了生态资源保值增值。

玉峡关镇黑虎村是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区,以“三区”共建为抓手,黑虎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用林药间种、林下种植、林缘种植、野生抚育等方式,建成了潞党参试验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基地,种植潞党参15000亩、连翘50000株、黄芩300亩。

龙溪镇龙镇村林下建设香菇大棚300座,年产值达990万元,解决了70余户农民就近就业。淙上村则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栽下连翘、山桃经济林800余亩,实现户均3亩“连翘园”,户均增收1.5万元。白家庄村柳坡山养殖公司利用林间散养土鸡5000只,年销售40余万元。

在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等乡镇,林农在花椒园间作套种红薯、大葱、黄豆等低秆作物,取得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花椒土壤。

林药、林菜、林养、林菌、林驴等“林+”模式,让更多真金白银兑现到老百姓的荷包里,促进了“林+富”的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多管齐下 扩绿兴绿美生态

二十世纪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等先辈带领西沟村村民以“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精神在干石山上植下了一棵棵太行松柏;刘家村采用“乔灌混交立体森林”模式,培植了一坡坡树种丰富,兼具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林木;玉峡关镇10年造林10万亩,成就了玉峡关沿线的森林氧吧好风光……

绿关乎生活品质,也牵系未来发展,植绿扩绿兴绿护绿如DNA般深深地刻在平顺人的基因里。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平顺县坚持生态优先,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持续用力守好绿水青山,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统筹实施荒山绿化、封山护林、灌木经济林等项目,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新造+抚育+补植”的营林方式,大力发展混交造林,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截至目前,全县林草地总面积达到183.71万亩,占国土面积226.55万亩的81.09%,其中林地面积143.0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46.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14%。

平顺最大优势在绿水青山,最大潜力在绿水青山,最大的责任也在保护这片绿水青山。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保护森林刻不容缓。全县以压实林长责任制为统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积极构筑了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并设置“天空地”林火监控系统9个和17座高空瞭望塔,选聘1259名护林员,配备专职森林消防员170名,装配GPS巡护系统。此外,不断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综合性保护,积极维护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持续强化森林督查、坚决打击毁林行为,全方位呵护平顺的绿水青山。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曾经制约平顺发展的群山正成为平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苏娟)

原标题:平顺县:深化林权改革 唤醒莽莽群山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刘林松到部分乡镇督导检查护林防火工作
· 连树斌督导检查护林防火工作
· 织密交通网!平顺县奏响城乡融合发展乐章
· 平顺县:小小沙棘果铺就增收“致富路”
· 平顺县北社村:在传承创新中焕发非遗“新活力”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平顺县
平顺县深化林权改革让莽莽青山“增绿添金”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数不清的山、走不完的沟,看不尽的美丽风光在平顺。

近年来,长治市平顺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重要理念,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为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作出了新示范。

引企入山 发展产业提质效

仲冬时节,北风卷地,万物冬藏,一片肃杀景象。走进平顺县玉峡关镇的山西纪兰健康科技十万亩有机沙棘基地,却有别样的冬季景观。

图为:正在忙着剪沙棘的村民

基地内,山中树上,串串橙红色的沙棘果硕果盈枝、果香四溢,犹如玛瑙般闪耀,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长满沙棘果的树枝剪下放入筐中袋内,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沙棘林间。

“不跑、不找,果子下树就有企业收购,我们夫妻俩剪两天半(沙棘),赚了1300多(元)。”赵成村村民马书开话语中尽是轻快。

“喝过沙棘汁,没见过沙棘树生钱”,是早些年平顺沙棘产业的发展现状,由于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条,村民们任由沙棘树在山间地头自长自灭。2013年,平顺县以当地15万亩沙棘资源为原料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创立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了智能化5G沙棘产业园,逐步构建起了苗木繁育、产品研发及副产品延伸、加工生产、销售产业链。2023年,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新一轮投资,进行了提档升级、合并重组,最大化发挥绿色效益,全面深挖沙棘果、叶价值,经过科技赋能,小小的沙棘果摇身一变,成了一罐罐营养丰富的沙棘茶、沙棘酵素饮、沙棘钙,远销至河南、湖南、海南、东北等地。沙棘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同样的故事,也在平顺的其他乡镇发生。平顺有三宝:“潞党参”“连翘”“大红袍”花椒,它们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平顺县的名片。平顺县因地制宜,以特优资源为牵引,对口招商引资,通过引进振东、真奥等药企,一根根“狮头凤尾菊花”的潞党参变成了潞党参口服液、米炒党参、党参膏等产品;通过引进紫东大红袍公司,实施花椒萃取项目,一粒粒“椒香四溢、油囊饱满”的大红袍花椒转化成了花椒精油、花椒帖等系列产品;通过扶植天福久农业等经营主体,大力研发连翘毛尖、红茶、乌龙茶等产品,当地连翘就地消化吸收……

改活机制 奏响发展新乐章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2024年以来,平顺县按照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先行先试、积极谋划,在全市率先完成110.9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工作。

林权改革,政策先行。平顺县先后出台《平顺县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平顺县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对标对表现行政策,11个乡镇及县林业、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组建专班,有序化解林权历史遗留问题,系统优化林权确权登记制度。通过金融支撑,充分发挥了林业贷款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林业产业发展壮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图为:定期巡护万亩集体林

优化林权登记协同服务、用好林业金融产品的同时,平顺县还积极开展以一封林改公开信、一堂林改公开课、一辆林改宣传车、一本林改宣传册及一个林改宣传栏林权制度改革“五个一”活动,将林改的意义、政策、措施、原则、办法、过程等方方面面说深说透,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让林农有意愿参与到林改中。

平顺县还积极发挥国有林场排头兵作用,探索“国有林场+”“场村共建”等模式,推进“百场带千村”行动,先后确定东寺头乡黄崖沟村为村集体林权承包到户试点,将5000亩林地全部承包到户;在虹梯关乡芦芽村、化圪道村开设森林经营试点2000亩,集体山林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一系列的举措,为后续多样化的林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绿成金 “林+”模式释潜力

立足资源禀赋,平顺县“含绿量”“含金量”两量并重,创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持续推动林业产业多产融合发展,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立体精致经营等多种模式,促进了生态资源保值增值。

玉峡关镇黑虎村是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区,以“三区”共建为抓手,黑虎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用林药间种、林下种植、林缘种植、野生抚育等方式,建成了潞党参试验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基地,种植潞党参15000亩、连翘50000株、黄芩300亩。

龙溪镇龙镇村林下建设香菇大棚300座,年产值达990万元,解决了70余户农民就近就业。淙上村则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栽下连翘、山桃经济林800余亩,实现户均3亩“连翘园”,户均增收1.5万元。白家庄村柳坡山养殖公司利用林间散养土鸡5000只,年销售40余万元。

在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等乡镇,林农在花椒园间作套种红薯、大葱、黄豆等低秆作物,取得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花椒土壤。

林药、林菜、林养、林菌、林驴等“林+”模式,让更多真金白银兑现到老百姓的荷包里,促进了“林+富”的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多管齐下 扩绿兴绿美生态

二十世纪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等先辈带领西沟村村民以“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精神在干石山上植下了一棵棵太行松柏;刘家村采用“乔灌混交立体森林”模式,培植了一坡坡树种丰富,兼具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林木;玉峡关镇10年造林10万亩,成就了玉峡关沿线的森林氧吧好风光……

绿关乎生活品质,也牵系未来发展,植绿扩绿兴绿护绿如DNA般深深地刻在平顺人的基因里。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平顺县坚持生态优先,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持续用力守好绿水青山,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统筹实施荒山绿化、封山护林、灌木经济林等项目,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新造+抚育+补植”的营林方式,大力发展混交造林,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截至目前,全县林草地总面积达到183.71万亩,占国土面积226.55万亩的81.09%,其中林地面积143.0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46.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14%。

平顺最大优势在绿水青山,最大潜力在绿水青山,最大的责任也在保护这片绿水青山。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保护森林刻不容缓。全县以压实林长责任制为统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积极构筑了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并设置“天空地”林火监控系统9个和17座高空瞭望塔,选聘1259名护林员,配备专职森林消防员170名,装配GPS巡护系统。此外,不断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综合性保护,积极维护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持续强化森林督查、坚决打击毁林行为,全方位呵护平顺的绿水青山。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曾经制约平顺发展的群山正成为平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苏娟)

原标题:平顺县:深化林权改革 唤醒莽莽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