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回望2024 | 长治三把“金钥匙”解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门
发布时间: 2025-01-06   |  来源: 长治日报

国内首台电网侧独立调频飞轮储能电站,屯留鼎轮30MW飞轮储能项目并网成功,年调频里程达300万兆瓦;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全部产品上市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驾驶舱远程控制、一键割煤,生产效率提高15%……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项目集聚产业动能;“制造”加速向“智造”迈步,新技术带来产业“质变”。眼下,长治大地,处处可见经济向新求质、换挡升级的活力“身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去年以来,长治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新优势壮大,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 蓄能成势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的发展要求,在长治市如何体现?

以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基础,今年,长治市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机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之间,挖掘新潜力,创造新优势。

一块“煤”的价值仍在提升。

山西龙星年产20万吨炭黑项目进入试产阶段。以煤焦油为原料,以焦炉煤气为燃料,通高温裂解形成的炭黑及尾气经收集、分离、造粒、干燥,获得的高等级纳米炭黑产品,可用于汽车轮胎的填充补强。

一颗“芯”的动能继续释放。

基于龙芯、飞腾及兆芯处理器,中兵长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国产化终端、工控机及服务器等产品研发。年产18万台计算机、3万台算力服务器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启动生产,每天生产近2000台国产化计算机,将完成7.5万台国产化计算机交付,每年可常规性生产近30万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

从“煤”和“芯”的延链发展看长治发展路径。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当前,长治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向传统产业挖潜增效,为新兴产业精准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迈出新步伐。

图为:日盛达太阳能智能生产线高效生产

巩固基础向“质”看——

煤化工产业链攀高延伸。以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为方向,长治市大力推动煤焦油高附加值成分提取、粗苯向医药中间体转化,依托潞安化工、潞宝集团,延伸发展焦炉煤气-粗苯-己内酰胺-尼龙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链。当前,潞宝兴海15万吨己内酰胺技改项目已建成试产、5万吨锦纶6工业长丝项目已建成调试,加速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

传统产业基础改造升级。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3.2%,累计建成绿色开采示范煤矿22座,名列全省第一。焦化行业先进产能达94%以上,焦炉煤气配套深加工利用项目产能1500.4万吨,焦炉煤气化产加工利用率69%以上。5户钢铁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天脊煤化工、金鼎潞宝2户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4年1-11月,全市原煤产量1.52亿吨,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为83.2%。从统计数据上看,传统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依然是全市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不同的是,瞄准高端、绿色,传统产业链条延长,转型质效清晰可见。

聚焦增量向“新”看——

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科华烨MLED新兴显示面板生产项目继续扩建,日盛达2×1000T/D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启动试生产,成功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改造项目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成,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以新技术加持,更有力地引领长治市LED、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新兴产业赛道有新突破。特瓦时能源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打造无人无尘全封闭式数字化绿色工厂,生产制备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投运后将在汽车、储能等领域占据主要市场;山西大陆石墨科技有限公司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项目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成为航空领域、新一代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的一颗新星;瑞君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新动力新速度,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年以来,长治市新兴产业布局重点愈加明晰。数字显示,前三季度,长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58.6%,比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高44.3和40.6个百分点,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动能释放愈加蓬勃。

着眼潜力向“未来”看——

“飞游通天峡”空中游览项目正式开航,成功通航首次利用直升机在重点景区开展低空游览类业务。低空经济“邂逅”文旅赛道,碰撞出“1+1>2”的新火花。

图为:成功集团起势“低空经济”

瞄准前沿,找准赛道,因地制宜。长治市依托优势产业与特色应用场景,沿新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未来产业的细分赛道落子布局,信创、低空经济、氢能等领域一个个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正拔节生长。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奔涌勃发,长治市立体全面的产业互联互通不断深入,整个产业体系逐步从传统走向现代,一套有重点、分层次、韧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钢筋铁骨”正锻造而成。

“绿”“智”并驱 赋能提质

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如何,产业链上的数据变化,见证长治市新的发展实践。

“数”说低碳,能源转型的“绿”意,在产业链上延伸。

绿电占比50%以上——

襄垣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实施,太平金烨110kV输变电工程作为其关键子项目,让风电、光伏等“绿电”就近并入电网,服务襄垣经开区40多家企业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和调峰调频电力平衡。

图为:风电项目迎风而上逐“绿”前行

“绿色”收益可达20万元——

长治高新区,华润水泥(长治)有限公司通过高新区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虚拟电厂”的调节调度,智能响应指令,调整用电,参与山西省削峰填谷、电力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获取增量奖励收益。截至目前,已参与调峰94次,获得收益约20万元。

绿氢产出将达2000吨/年——

沁源县,2000吨/年电解水制绿氢项目启动。通过“绿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氢气”。

2024年以来,长治市以“双碳”战略目标为方向,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步伐,绿色能源产业多点开花。

储能行业强势起步。“十四五”规划以来,长治市共纳规储能项目19个,其中,新型储能项目17个,抽水蓄能项目2个。2024年,屯留鼎轮30MW飞轮储能项目、潞城仁和300MW/600MWh独立储能项目并网成功,推动长治市能源供给结构从“传统火电”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

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全市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225万千瓦改造任务;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已建成9个35千伏变电站、6个110千伏变电站;全市充电设施加速建设,已建成充电设施3592套,充电桩5043台,个人充电桩14286台。

图为:沁源县“氢”装上阵抢跑氢能产业新赛道

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电站129个,新增装机64.89万千瓦,装机容量达536.2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5.62%,绿色低碳发展步伐行稳致远。

“数”聚生态,数字转型的“智能”,在产业链中渗透。

8066个——这是长治市目前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量,全市5G用户占比达到52.22%。长治,5G时代加速奔跑,数字底座不断夯实。

575户——这是今明两年长治市将要完成数字化转型改造目标的企业数量。2024年6月,长治市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争取到1亿元中央财政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转型,长治市基础良好。重点行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3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3%。在16个重点行业中,长治市已计划开展数字化改造的规上中小企业有335家。长治,紧抓发展机遇,数字转型稳步推进。

17座——这是长治市累计建成的智能化煤矿数量。目前,全市120万吨及以上煤矿智能化改造已经全部开工。与此同时,全市建成数据中心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长治,5G时代加速奔跑,在赋能实体经济主战场上加快裂变。长治,主导产业先行,“数智”赋能向“新”而行。

115.45亿元——这是截至目前长治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营收收入。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核心产业企业达146家。长治卓怡恒通二期项目投入使用,总规划产能100万套;潞城5G数智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2025年,全市储备数字转型项目133个,总投资87.58亿元。长治,做强项目支撑,数字产业集聚壮大。

细“数”长治,聚绿成金,数智并驱。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让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可见,实现各环节节能降耗……在高效、智能、绿色等关键词赋能下,长治市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创新突破 释能增效

生产力向新,吸引力焕新。

如果说,能源资源、电价“洼地”是长治市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如今,锚定新质生产力,长治市正着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速提升“新质”吸引力。

看产业布局之新。

在长治高新区,新建的智算产业园正加速建设。目前,100P算力设备招标采购已完成。

数字重塑世界的当下,算力如同水、电一样,一跃成为基础资源和新的关键生产力。100P 算力是什么概念?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十亿亿次,大概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 PC 的算力水平。

这样的算力基础,如同“风口上的底座”,让长治市数字经济发展有了强支撑。

看产业招引之新。

2024年5月,市政府与红谷集群科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长治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研究院。

通过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委托招商机制,借力专业团队优势,红谷集群先后分两批向长治市推荐34个项目,准落地项目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其中,与深圳申鲲科技、必昂擎空、易瞳科技合作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有力推动了长治市信创产业、碳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借“外脑”,政府逐渐从“主导招商”转向“引导招商”,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渠道、信息和经验优势,长治市招商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更多高新项目在长治集聚发展、协同创新、融合共生、共享共赢。

图为: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建设正酣

看技术攻关之新。

长治市首家获批筹建的山西省实验室——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技术+产业”为核心导向,以潞安化工集团为主导,实验室将聚焦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系列“新”景象无不显示,长治市正以逐步强大的“新质”吸引力,构建一个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互动的高质量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赖于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贯通创新链,滋养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之“源”。

从制定单个科技项目最高补助达1000万元的支持科技重点项目七条措施,到实施3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从加快建设“晋创谷·长治”,高标准打造“中国人才夏宫”,柔性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团队,到与国内150多所高校达成1000多项合作成果,新建35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6家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正是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政策红利持续传导,使得长治市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成为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的“强磁场”,一批融合高校科研成果和长治产业资源优势的特色项目已落地生根。

图为:凯松电子生产线加力运转 

与此同时,创新主体不断增量提质,去年以来,长治市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300家。高科技企业纷纷设立基础和前沿研发中心,以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推动核心关键技术“从0到1”的突破。2024年来,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获批建设,光伏技术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立项,长治市植物萃取实验室有限公司加快组建,新认定中北(长治)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纳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硬科技”的渴求,成为科技创新源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引导,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之“态”。

招大引强,集聚集群。长治市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定向新质生产力项目,精准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招引行动。着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配套协作,重点引进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新兴产业制造类项目,推动“生产带量、企业带群”式产业集群招商。

投资驱动,政策撬动。长治市设立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创新创业和重大转型项目等。聚焦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新兴主导产业,长治市先后出台支持LED、医药、汽车等产业配套政策措施,撬动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发展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2024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8.6%、14.3%、18%。

新质赋能,奋进长治乘势而上,在高质量发展上提质竞进,闯出“新”路 ,迈步新未来。(贾奕)

原标题:逐“绿”向“新”天地宽——长治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催生新质生产力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长治河北商会与市中医药学会携手共进谋发展
· 多学科联合!长治妇幼成功救治一罕见病例
· 沁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开诊试运行
· 商企携手谱新篇!长治河北商会走进成功集团开展交流座谈
· 《乙巳年》蛇票1月5日在长治14个网点同步首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回望2024 | 长治三把“金钥匙”解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门

国内首台电网侧独立调频飞轮储能电站,屯留鼎轮30MW飞轮储能项目并网成功,年调频里程达300万兆瓦;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全部产品上市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驾驶舱远程控制、一键割煤,生产效率提高15%……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项目集聚产业动能;“制造”加速向“智造”迈步,新技术带来产业“质变”。眼下,长治大地,处处可见经济向新求质、换挡升级的活力“身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去年以来,长治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新优势壮大,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 蓄能成势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的发展要求,在长治市如何体现?

以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基础,今年,长治市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机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之间,挖掘新潜力,创造新优势。

一块“煤”的价值仍在提升。

山西龙星年产20万吨炭黑项目进入试产阶段。以煤焦油为原料,以焦炉煤气为燃料,通高温裂解形成的炭黑及尾气经收集、分离、造粒、干燥,获得的高等级纳米炭黑产品,可用于汽车轮胎的填充补强。

一颗“芯”的动能继续释放。

基于龙芯、飞腾及兆芯处理器,中兵长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国产化终端、工控机及服务器等产品研发。年产18万台计算机、3万台算力服务器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启动生产,每天生产近2000台国产化计算机,将完成7.5万台国产化计算机交付,每年可常规性生产近30万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

从“煤”和“芯”的延链发展看长治发展路径。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当前,长治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向传统产业挖潜增效,为新兴产业精准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迈出新步伐。

图为:日盛达太阳能智能生产线高效生产

巩固基础向“质”看——

煤化工产业链攀高延伸。以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为方向,长治市大力推动煤焦油高附加值成分提取、粗苯向医药中间体转化,依托潞安化工、潞宝集团,延伸发展焦炉煤气-粗苯-己内酰胺-尼龙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链。当前,潞宝兴海15万吨己内酰胺技改项目已建成试产、5万吨锦纶6工业长丝项目已建成调试,加速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

传统产业基础改造升级。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3.2%,累计建成绿色开采示范煤矿22座,名列全省第一。焦化行业先进产能达94%以上,焦炉煤气配套深加工利用项目产能1500.4万吨,焦炉煤气化产加工利用率69%以上。5户钢铁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天脊煤化工、金鼎潞宝2户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4年1-11月,全市原煤产量1.52亿吨,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为83.2%。从统计数据上看,传统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依然是全市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不同的是,瞄准高端、绿色,传统产业链条延长,转型质效清晰可见。

聚焦增量向“新”看——

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科华烨MLED新兴显示面板生产项目继续扩建,日盛达2×1000T/D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启动试生产,成功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改造项目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成,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以新技术加持,更有力地引领长治市LED、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新兴产业赛道有新突破。特瓦时能源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打造无人无尘全封闭式数字化绿色工厂,生产制备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投运后将在汽车、储能等领域占据主要市场;山西大陆石墨科技有限公司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项目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成为航空领域、新一代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的一颗新星;瑞君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新动力新速度,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年以来,长治市新兴产业布局重点愈加明晰。数字显示,前三季度,长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58.6%,比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高44.3和40.6个百分点,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动能释放愈加蓬勃。

着眼潜力向“未来”看——

“飞游通天峡”空中游览项目正式开航,成功通航首次利用直升机在重点景区开展低空游览类业务。低空经济“邂逅”文旅赛道,碰撞出“1+1>2”的新火花。

图为:成功集团起势“低空经济”

瞄准前沿,找准赛道,因地制宜。长治市依托优势产业与特色应用场景,沿新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未来产业的细分赛道落子布局,信创、低空经济、氢能等领域一个个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正拔节生长。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奔涌勃发,长治市立体全面的产业互联互通不断深入,整个产业体系逐步从传统走向现代,一套有重点、分层次、韧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钢筋铁骨”正锻造而成。

“绿”“智”并驱 赋能提质

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如何,产业链上的数据变化,见证长治市新的发展实践。

“数”说低碳,能源转型的“绿”意,在产业链上延伸。

绿电占比50%以上——

襄垣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实施,太平金烨110kV输变电工程作为其关键子项目,让风电、光伏等“绿电”就近并入电网,服务襄垣经开区40多家企业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和调峰调频电力平衡。

图为:风电项目迎风而上逐“绿”前行

“绿色”收益可达20万元——

长治高新区,华润水泥(长治)有限公司通过高新区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虚拟电厂”的调节调度,智能响应指令,调整用电,参与山西省削峰填谷、电力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获取增量奖励收益。截至目前,已参与调峰94次,获得收益约20万元。

绿氢产出将达2000吨/年——

沁源县,2000吨/年电解水制绿氢项目启动。通过“绿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氢气”。

2024年以来,长治市以“双碳”战略目标为方向,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步伐,绿色能源产业多点开花。

储能行业强势起步。“十四五”规划以来,长治市共纳规储能项目19个,其中,新型储能项目17个,抽水蓄能项目2个。2024年,屯留鼎轮30MW飞轮储能项目、潞城仁和300MW/600MWh独立储能项目并网成功,推动长治市能源供给结构从“传统火电”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

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全市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225万千瓦改造任务;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已建成9个35千伏变电站、6个110千伏变电站;全市充电设施加速建设,已建成充电设施3592套,充电桩5043台,个人充电桩14286台。

图为:沁源县“氢”装上阵抢跑氢能产业新赛道

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电站129个,新增装机64.89万千瓦,装机容量达536.2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5.62%,绿色低碳发展步伐行稳致远。

“数”聚生态,数字转型的“智能”,在产业链中渗透。

8066个——这是长治市目前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量,全市5G用户占比达到52.22%。长治,5G时代加速奔跑,数字底座不断夯实。

575户——这是今明两年长治市将要完成数字化转型改造目标的企业数量。2024年6月,长治市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争取到1亿元中央财政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转型,长治市基础良好。重点行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3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3%。在16个重点行业中,长治市已计划开展数字化改造的规上中小企业有335家。长治,紧抓发展机遇,数字转型稳步推进。

17座——这是长治市累计建成的智能化煤矿数量。目前,全市120万吨及以上煤矿智能化改造已经全部开工。与此同时,全市建成数据中心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长治,5G时代加速奔跑,在赋能实体经济主战场上加快裂变。长治,主导产业先行,“数智”赋能向“新”而行。

115.45亿元——这是截至目前长治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营收收入。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核心产业企业达146家。长治卓怡恒通二期项目投入使用,总规划产能100万套;潞城5G数智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2025年,全市储备数字转型项目133个,总投资87.58亿元。长治,做强项目支撑,数字产业集聚壮大。

细“数”长治,聚绿成金,数智并驱。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让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可见,实现各环节节能降耗……在高效、智能、绿色等关键词赋能下,长治市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创新突破 释能增效

生产力向新,吸引力焕新。

如果说,能源资源、电价“洼地”是长治市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如今,锚定新质生产力,长治市正着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速提升“新质”吸引力。

看产业布局之新。

在长治高新区,新建的智算产业园正加速建设。目前,100P算力设备招标采购已完成。

数字重塑世界的当下,算力如同水、电一样,一跃成为基础资源和新的关键生产力。100P 算力是什么概念?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十亿亿次,大概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 PC 的算力水平。

这样的算力基础,如同“风口上的底座”,让长治市数字经济发展有了强支撑。

看产业招引之新。

2024年5月,市政府与红谷集群科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长治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研究院。

通过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委托招商机制,借力专业团队优势,红谷集群先后分两批向长治市推荐34个项目,准落地项目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其中,与深圳申鲲科技、必昂擎空、易瞳科技合作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有力推动了长治市信创产业、碳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借“外脑”,政府逐渐从“主导招商”转向“引导招商”,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渠道、信息和经验优势,长治市招商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更多高新项目在长治集聚发展、协同创新、融合共生、共享共赢。

图为: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建设正酣

看技术攻关之新。

长治市首家获批筹建的山西省实验室——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技术+产业”为核心导向,以潞安化工集团为主导,实验室将聚焦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系列“新”景象无不显示,长治市正以逐步强大的“新质”吸引力,构建一个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互动的高质量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赖于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贯通创新链,滋养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之“源”。

从制定单个科技项目最高补助达1000万元的支持科技重点项目七条措施,到实施3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从加快建设“晋创谷·长治”,高标准打造“中国人才夏宫”,柔性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团队,到与国内150多所高校达成1000多项合作成果,新建35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6家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正是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政策红利持续传导,使得长治市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成为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的“强磁场”,一批融合高校科研成果和长治产业资源优势的特色项目已落地生根。

图为:凯松电子生产线加力运转 

与此同时,创新主体不断增量提质,去年以来,长治市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300家。高科技企业纷纷设立基础和前沿研发中心,以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推动核心关键技术“从0到1”的突破。2024年来,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获批建设,光伏技术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立项,长治市植物萃取实验室有限公司加快组建,新认定中北(长治)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纳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硬科技”的渴求,成为科技创新源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引导,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之“态”。

招大引强,集聚集群。长治市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定向新质生产力项目,精准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招引行动。着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配套协作,重点引进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新兴产业制造类项目,推动“生产带量、企业带群”式产业集群招商。

投资驱动,政策撬动。长治市设立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创新创业和重大转型项目等。聚焦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新兴主导产业,长治市先后出台支持LED、医药、汽车等产业配套政策措施,撬动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发展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2024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8.6%、14.3%、18%。

新质赋能,奋进长治乘势而上,在高质量发展上提质竞进,闯出“新”路 ,迈步新未来。(贾奕)

原标题:逐“绿”向“新”天地宽——长治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催生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