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文化中国行 | 千年遗珠在山西“串成串”
发布时间: 2024-12-19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冯庆)何以遗珠?山西,会告诉你答案。

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长河里,有这样一片星光熠熠的段落,它记载着东方文明无尽的魅力与辉煌——这就是位于山西省所保存的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古人智慧和艺术感知的结晶。

图为: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古韵山西 千年遗珠视若珍宝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约占全国十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现存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518座,占全国的80%以上。”12月15日,在长治召开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上,山西省文物局文物资源处副处长王晓芬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山西的“家底”。

山西保存的唐宋时期(8世纪-11世纪)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代表作品,其中有17处标识性建筑。它们集中反映中国木结构体系的成熟完善,体现建筑结构与塑像、壁藏、碑刻、经幢、彩画、壁画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设计,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与东亚现存这一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一起,展现了东亚地区独特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思维,呈现出强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具有潜在的突出的全球性价值。

穿梭于这些古建,仿佛步入了一座时光博物馆。每一处古迹都是一篇篇史书,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图为: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在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那雄壮的木质结构、古朴的斗拱、深远的出檐,无不透露出唐代木构建筑的恢宏气势。阳光透过那精美的破子棂窗洒在地上,斑驳的光影似乎在叙说着千年前僧侣与信众虔诚的祈祷。南禅寺大殿,以其简洁有力的梁架结构和典雅的佛像彩塑,让人领略到了唐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历史的气息触手可及……

太行脊梁 千年遗珠熠熠生辉

在这17处标识性建筑中,五代建筑天台庵正殿、大云院大佛殿,宋代建筑崇庆寺千佛殿、法兴寺圆觉殿、龙门寺大雄宝殿5处在长治地区,宛若散落在太行脊梁的明珠,熠熠生辉。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法兴寺圆觉殿

“长治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特别是唐宋时期古代木结构古建筑保存非常完好。这些古建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长治悠久的历史故事,更记录了山西乃至中国的辉煌岁月。”作为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发起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盛赞长治古建。

走进长治的唐宋木构建筑,就是走进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不朽的故事。时过境迁,千年之后,这些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成了长治地区富有的“资源”,成了建筑界的“网红”,给长治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崇庆寺千佛殿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大云院大佛殿

“近年来,长治市立足文旅资源禀赋,聚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标定位,着力打造文旅康养‘五大品牌’。特别是抢抓《黑神话:悟空》爆火契机,推出‘跟着悟空游长治’系列活动,不断完善文物景点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观音堂数字化开发等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加强。”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如是说。

文明守望 遗珠保护久久为功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

“地上文物看山西。”据统计,山西省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有量达58375处、可移动文物320多万件,另外还有许多文物散落民间。然而,岁月无情,风雨侵蚀,加之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些历史见证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的不断推进,5万余处三晋文物迎来新生。一间间颓圮的庙宇、一座座风化的石刻、一幅幅褪色的壁画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在山西慢慢形成。

文物守望之路漫长,唯有久久为功。正如王晓芬所言,文物保护一直在路上,文化传承不停,文物保护就不会停,是世世代代的使命和责任。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来长治观音堂 观五百神佛华彩满堂
· 视觉盛宴?来“崇庆寺彩塑博物馆”,包的!
· 营造顶峰!国内外专家齐聚长治共享古建之美
· 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在长治市举行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文化中国行 | 千年遗珠在山西“串成串”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冯庆)何以遗珠?山西,会告诉你答案。

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长河里,有这样一片星光熠熠的段落,它记载着东方文明无尽的魅力与辉煌——这就是位于山西省所保存的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古人智慧和艺术感知的结晶。

图为: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古韵山西 千年遗珠视若珍宝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约占全国十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现存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518座,占全国的80%以上。”12月15日,在长治召开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上,山西省文物局文物资源处副处长王晓芬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山西的“家底”。

山西保存的唐宋时期(8世纪-11世纪)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代表作品,其中有17处标识性建筑。它们集中反映中国木结构体系的成熟完善,体现建筑结构与塑像、壁藏、碑刻、经幢、彩画、壁画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设计,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与东亚现存这一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一起,展现了东亚地区独特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思维,呈现出强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具有潜在的突出的全球性价值。

穿梭于这些古建,仿佛步入了一座时光博物馆。每一处古迹都是一篇篇史书,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图为: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在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那雄壮的木质结构、古朴的斗拱、深远的出檐,无不透露出唐代木构建筑的恢宏气势。阳光透过那精美的破子棂窗洒在地上,斑驳的光影似乎在叙说着千年前僧侣与信众虔诚的祈祷。南禅寺大殿,以其简洁有力的梁架结构和典雅的佛像彩塑,让人领略到了唐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历史的气息触手可及……

太行脊梁 千年遗珠熠熠生辉

在这17处标识性建筑中,五代建筑天台庵正殿、大云院大佛殿,宋代建筑崇庆寺千佛殿、法兴寺圆觉殿、龙门寺大雄宝殿5处在长治地区,宛若散落在太行脊梁的明珠,熠熠生辉。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法兴寺圆觉殿

“长治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特别是唐宋时期古代木结构古建筑保存非常完好。这些古建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长治悠久的历史故事,更记录了山西乃至中国的辉煌岁月。”作为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发起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盛赞长治古建。

走进长治的唐宋木构建筑,就是走进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不朽的故事。时过境迁,千年之后,这些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成了长治地区富有的“资源”,成了建筑界的“网红”,给长治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崇庆寺千佛殿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大云院大佛殿

“近年来,长治市立足文旅资源禀赋,聚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标定位,着力打造文旅康养‘五大品牌’。特别是抢抓《黑神话:悟空》爆火契机,推出‘跟着悟空游长治’系列活动,不断完善文物景点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观音堂数字化开发等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加强。”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如是说。

文明守望 遗珠保护久久为功

图为: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

“地上文物看山西。”据统计,山西省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有量达58375处、可移动文物320多万件,另外还有许多文物散落民间。然而,岁月无情,风雨侵蚀,加之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些历史见证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的不断推进,5万余处三晋文物迎来新生。一间间颓圮的庙宇、一座座风化的石刻、一幅幅褪色的壁画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在山西慢慢形成。

文物守望之路漫长,唯有久久为功。正如王晓芬所言,文物保护一直在路上,文化传承不停,文物保护就不会停,是世世代代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