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长子县出实招!
发布时间: 2024-10-31   |  来源: 长治日报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西马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筐筐优质蔬菜正在装车外运,东郭村“诸事顺利猪头肉”系列产品整装待发,小京村党参种植基地依旧一片葱茏……在丹朱大地,各村产业发展气势如虹,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长子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路径,以持续壮大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目标,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自主发展一批、帮扶带动一批,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有效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注入强劲动能,一幅党建引领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组织队伍齐发力 挺起壮大集体经济的“坚实脊梁”

走进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干净宽敞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绿意盎然的中心广场格外引人注目。村内笑声朗朗、儿童嬉戏,村外大棚林立、工厂忙碌,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扑入眼帘。

“秦旭庆真是个能人。今年新建了6座民宿小院、儿童游乐场、高标准篮球场、垂钓公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老百姓口中的秦旭庆,是西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几年前,只有500余人的西马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成了长子县家喻户晓的和美乡村。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村庄实现了弯道超车?

“一个好支部,一个好头雁。”鲍店镇包村干部宋瑜娜一语中的。

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秦旭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展现出超强能力,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修建环村路、硬化田间路、安装路灯、栽种花草树木、房屋外墙统一“换装”……一番操作,释放了村民怨气、疏通了村民心气、凝聚起发展人气。

2023年,长子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一县一业”青(尖)椒种植,重振“中国青椒之乡”发展思路,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三农”倾斜。

秦旭庆积极响应号召,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流转100亩土地,建设26座高标准大棚,发展青(尖)椒种植设施农业园区,接住了这拨“富贵”。

今年,鲍店镇西马村将村庄内一些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房屋,翻新修建成民宿馆;建成高标准篮球场、儿童游乐园、水上垂钓公园。在产业发展上,围绕蔬菜种植产业,建起了包装袋厂、纸箱厂、脱水蔬菜烘干厂,形成西马村集体经济产业园。

充分激活能人带动效应,让组织和队伍齐发力,是长子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稳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今年,长子县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破十”行动方案》,按照“一年集中突破、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总体思路,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薄弱村,推动8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步提升到20万元以上,其余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固在10万元以上。

“之所以强调经营性收入,是要通过激发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夯实产业基础,留住乡村人才,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长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牛浩刚介绍。

为此,长子县针对2023年底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以稳固“底盘”、培育人才、扩产增能为主,巩固提升一批;针对2023年底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但不足10万元的村,采取统筹规划、抱团联建、多元发展等方式,自主发展一批;针对2023年底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村,采取领导包联、部门结对等形式,帮扶带动一批。

与此同时,长子县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破十”行动工作专班,由25名县处级领导和50名乡镇、县直单位“一把手”分别包联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零”的村,帮助其谋划产业、对接资源、落实政策。

组织队伍齐发力,挺起来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坚实脊梁”。

在常张乡小中汉村,占地50多亩的蔬菜大棚基地拔地而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吴江涛介绍,他们目前已与山东的一家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青(尖)椒种植已进入生产期,“不但能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不少村民就业。”

对于一年前村两委班子疲软的小中汉村来说,吴江涛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但让村两委班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还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让村里的集体产业有了起色。

一批党员干部走向乡村,一个个致富思路在基层落地,一个个立足实际、求真务实的产业茁壮成长,带来的是一个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焕发出来的新生机。

多元增收强支撑 打通壮大集体经济的“任督二脉”

在大堡头镇呈子岗村的苗木种植地,60岁的陈来岗干起活儿来格外卖力。“一天挣120元钱,村里要没引进这个项目,去哪找这种离家近又挣钱的活儿。”老陈笑着说。

呈子岗村是一个资源十分有限的小村庄,全村250多户700多人,耕地面积只有640来亩,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

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了山西省九天园林有限公司,利用村集体的20多亩机动地建起苗木基地。

和他们预想的一样,从外地调来的苗木在基地进行本土栽培之后,再进行移栽,成活率极高。截至目前,他们已卖出各类苗木上千株,在基地培育幼苗4万多株。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寻找符合本村实际的新路径。大力培育多元增收途径,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长子县坚持统筹规划、抱团联建、多元发展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基层勇探新路。

在鲍店镇小京村畔的丘陵上,一排排党参育苗拱棚内,密匝匝的党参幼苗正在你争我抢地生长。原本从没种植过药材的当地村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掌握了党参的栽培技术,还总结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党参育苗经验。

“都说这里不适合种植药材,我就不信这个邪。”小京村党支部书记乔安正骄傲地说:“想要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不拼不闯怎么能行?”

小京村有着发展特色经济的良好基础,是远近闻名的大田蔬菜种植基地。这几年,因市场和天气原因,当地村民种菜是只见产量不见效益,导致很多村民放弃种菜,外出打工,原本热闹红火的田间地头,陷入一片沉寂。

在外打拼多年的乔安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定要改变一下现状。“村里都没人了还怎么振兴乡村?没有好的产业,老百姓挣不到钱,凭什么留住人?”乔安正反复思考之后,决定自己垫资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考察、学习、引进,乔安正先后到甘肃、平顺、武乡等地虚心请教,期待能够一举成功。种子顺利下种,出苗率奇高,长势良好,乔安正满心欢喜。在给苗子搭建遮阳网时,他还特意放弃用树枝做支撑的土办法,让工人换上更结实的不锈钢管。没曾想,一阵大风过后,遮阳网被吹出了好几百米。这让乔安正哭笑不得,“有些东西还是不能瞎创新”。

这一小插曲成为乔安正带领大伙儿创业的一个“经典故事”,每每提及,他们都会大笑不止。伴随着他们的笑声,基地的党参苗茁壮成长。“我们坚持绿色种植,不施农药、不用化肥。”正在拱棚内劳作的王小鹏探出脑袋,抹了把汗水说:“这玩意儿就是拔草比较费劲,我带着好几十人天天在这里拔,必须保证无公害处理。累是累点,但工资还算可以。”

乔安正的打算是,这100亩党参苗可以卖点苗子,剩余的明年带领村民种植。“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很简单,但如何培育出一个产业来,让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是关键。”走南闯北的乔安正对此有着深刻认识。

因此,他们在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同时,还着手建设了一座占地达20亩的连栋温室大棚,投产之后将成为当地最大的蔬菜育苗大棚。“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解决就业。”乔安正说。

采取多元方式,做强增收支撑,切实打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任督二脉”,长子县上下合力不断出新。

面子里子一起抓 放大壮大集体经济的“普惠红利”

村集体不仅要有钱的“面子”,更要有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里子”,最终要实现“面子”与“里子”的有机融合,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和美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宋村镇东郭村的村民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东郭村两委班子围绕全县“一县一业”工作要求,反复研究、深入调研、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全面振兴蔬菜主导产业、发展多种附加产业的“一主多元”思路。他们总投资1250万元,建成全县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和保鲜冷库,完善了10个田头交易市场,年销售蔬菜16万吨,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带动村内40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带动蔬菜种植户每年增收1万元,有效解决了周边乃至全县“卖菜难”“运输难”“保鲜难”问题。

同时,东郭村党支部书记杜旭东带头招商引资,采用“村企联建”模式,村集体出资100万元,吸纳社会资本400万元,建成丹城醋业和有来头食品有限公司,推出“漳源老陈醋”和“诸事顺利猪头肉”两大特色品牌,今年为村集体增收23万元,带动40人就业。

东郭村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现任两委班子,老中青梯次配备;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48名党员全部包联农户,做好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社保医保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们注重培养储备乡土人才和后备力量,本村人才库中各类人才达63名,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的是村里各项事业的繁荣。集中供暖改造、主街巷道硬化、污水管网铺设……一项项民生工程转变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长子县45个绿化示范村庄之一,东郭村对主街轴线、小学广场、弈博广场进行了景观改造,栽植红梅、海棠等植物400余株,全面提升了村庄绿化水平,真正实现了“村在绿中、人在园中”。

东郭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的还有除两委主干外,其他村干部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乡村振兴关 键在人,凭什么留住人?必须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东郭村村委会副主任杜瑜君介绍,随着东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每年的150万元提高到220万元,普通村干部的年工资也从3000元提高到1.1万元。

让广大人民群众普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才能更加有效激活他们的内生动力。长子县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谋思路、想办法、出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南漳镇南里末村,刚刚投入使用的冷库为蔬菜保鲜提供了保障。这个投资200多万元、库容达600立方米的冷库,是今年村里壮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之一。到村工作大学生、村委会主任助理李俊丽介绍,南里末村有种植蔬菜的良好基础,但面临着存储保鲜难题,冷库的建成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心头大患”,还给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与此同时,村里还流转土地30多亩,建起10座日光温室大棚,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另一途径。村民王明虎是种菜的老把式,租种了集体的4座大棚,“一座大棚弄好了一年怎么也能挣2万多元,辛苦是辛苦,收入还行。”

和东郭村一样,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同样让南里末村的各项事业干起来有底气。走进村里,不仅街道宽阔、房屋整洁、设施齐全,更让人欣喜的是群众洋溢在脸上的自信和笑容。

党建引领聚合力,强村富民路更宽。凝望金秋,长子交出沉甸甸的答卷。(冯波、梁可、段慧杰、刘峰)

原标题:“靶向发力”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看长子县如何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坚实基石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尧乡长子”区域公用品牌在京发布
· 大干快上!长子县山海传奇时空广场“项”前冲
· 表彰!歌舞!长子县致敬城市最美“守护橙”
· 长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鼓乐志愿服务项目启动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子县
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长子县出实招!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西马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筐筐优质蔬菜正在装车外运,东郭村“诸事顺利猪头肉”系列产品整装待发,小京村党参种植基地依旧一片葱茏……在丹朱大地,各村产业发展气势如虹,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长子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路径,以持续壮大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目标,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自主发展一批、帮扶带动一批,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有效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注入强劲动能,一幅党建引领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组织队伍齐发力 挺起壮大集体经济的“坚实脊梁”

走进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干净宽敞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绿意盎然的中心广场格外引人注目。村内笑声朗朗、儿童嬉戏,村外大棚林立、工厂忙碌,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扑入眼帘。

“秦旭庆真是个能人。今年新建了6座民宿小院、儿童游乐场、高标准篮球场、垂钓公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老百姓口中的秦旭庆,是西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几年前,只有500余人的西马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成了长子县家喻户晓的和美乡村。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村庄实现了弯道超车?

“一个好支部,一个好头雁。”鲍店镇包村干部宋瑜娜一语中的。

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秦旭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展现出超强能力,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修建环村路、硬化田间路、安装路灯、栽种花草树木、房屋外墙统一“换装”……一番操作,释放了村民怨气、疏通了村民心气、凝聚起发展人气。

2023年,长子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一县一业”青(尖)椒种植,重振“中国青椒之乡”发展思路,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三农”倾斜。

秦旭庆积极响应号召,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流转100亩土地,建设26座高标准大棚,发展青(尖)椒种植设施农业园区,接住了这拨“富贵”。

今年,鲍店镇西马村将村庄内一些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房屋,翻新修建成民宿馆;建成高标准篮球场、儿童游乐园、水上垂钓公园。在产业发展上,围绕蔬菜种植产业,建起了包装袋厂、纸箱厂、脱水蔬菜烘干厂,形成西马村集体经济产业园。

充分激活能人带动效应,让组织和队伍齐发力,是长子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稳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今年,长子县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破十”行动方案》,按照“一年集中突破、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总体思路,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薄弱村,推动8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步提升到20万元以上,其余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固在10万元以上。

“之所以强调经营性收入,是要通过激发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夯实产业基础,留住乡村人才,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长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牛浩刚介绍。

为此,长子县针对2023年底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以稳固“底盘”、培育人才、扩产增能为主,巩固提升一批;针对2023年底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但不足10万元的村,采取统筹规划、抱团联建、多元发展等方式,自主发展一批;针对2023年底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村,采取领导包联、部门结对等形式,帮扶带动一批。

与此同时,长子县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破十”行动工作专班,由25名县处级领导和50名乡镇、县直单位“一把手”分别包联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零”的村,帮助其谋划产业、对接资源、落实政策。

组织队伍齐发力,挺起来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坚实脊梁”。

在常张乡小中汉村,占地50多亩的蔬菜大棚基地拔地而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吴江涛介绍,他们目前已与山东的一家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青(尖)椒种植已进入生产期,“不但能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不少村民就业。”

对于一年前村两委班子疲软的小中汉村来说,吴江涛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但让村两委班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还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让村里的集体产业有了起色。

一批党员干部走向乡村,一个个致富思路在基层落地,一个个立足实际、求真务实的产业茁壮成长,带来的是一个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焕发出来的新生机。

多元增收强支撑 打通壮大集体经济的“任督二脉”

在大堡头镇呈子岗村的苗木种植地,60岁的陈来岗干起活儿来格外卖力。“一天挣120元钱,村里要没引进这个项目,去哪找这种离家近又挣钱的活儿。”老陈笑着说。

呈子岗村是一个资源十分有限的小村庄,全村250多户700多人,耕地面积只有640来亩,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

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了山西省九天园林有限公司,利用村集体的20多亩机动地建起苗木基地。

和他们预想的一样,从外地调来的苗木在基地进行本土栽培之后,再进行移栽,成活率极高。截至目前,他们已卖出各类苗木上千株,在基地培育幼苗4万多株。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寻找符合本村实际的新路径。大力培育多元增收途径,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长子县坚持统筹规划、抱团联建、多元发展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基层勇探新路。

在鲍店镇小京村畔的丘陵上,一排排党参育苗拱棚内,密匝匝的党参幼苗正在你争我抢地生长。原本从没种植过药材的当地村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掌握了党参的栽培技术,还总结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党参育苗经验。

“都说这里不适合种植药材,我就不信这个邪。”小京村党支部书记乔安正骄傲地说:“想要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不拼不闯怎么能行?”

小京村有着发展特色经济的良好基础,是远近闻名的大田蔬菜种植基地。这几年,因市场和天气原因,当地村民种菜是只见产量不见效益,导致很多村民放弃种菜,外出打工,原本热闹红火的田间地头,陷入一片沉寂。

在外打拼多年的乔安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定要改变一下现状。“村里都没人了还怎么振兴乡村?没有好的产业,老百姓挣不到钱,凭什么留住人?”乔安正反复思考之后,决定自己垫资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考察、学习、引进,乔安正先后到甘肃、平顺、武乡等地虚心请教,期待能够一举成功。种子顺利下种,出苗率奇高,长势良好,乔安正满心欢喜。在给苗子搭建遮阳网时,他还特意放弃用树枝做支撑的土办法,让工人换上更结实的不锈钢管。没曾想,一阵大风过后,遮阳网被吹出了好几百米。这让乔安正哭笑不得,“有些东西还是不能瞎创新”。

这一小插曲成为乔安正带领大伙儿创业的一个“经典故事”,每每提及,他们都会大笑不止。伴随着他们的笑声,基地的党参苗茁壮成长。“我们坚持绿色种植,不施农药、不用化肥。”正在拱棚内劳作的王小鹏探出脑袋,抹了把汗水说:“这玩意儿就是拔草比较费劲,我带着好几十人天天在这里拔,必须保证无公害处理。累是累点,但工资还算可以。”

乔安正的打算是,这100亩党参苗可以卖点苗子,剩余的明年带领村民种植。“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很简单,但如何培育出一个产业来,让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是关键。”走南闯北的乔安正对此有着深刻认识。

因此,他们在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同时,还着手建设了一座占地达20亩的连栋温室大棚,投产之后将成为当地最大的蔬菜育苗大棚。“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解决就业。”乔安正说。

采取多元方式,做强增收支撑,切实打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任督二脉”,长子县上下合力不断出新。

面子里子一起抓 放大壮大集体经济的“普惠红利”

村集体不仅要有钱的“面子”,更要有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里子”,最终要实现“面子”与“里子”的有机融合,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和美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宋村镇东郭村的村民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东郭村两委班子围绕全县“一县一业”工作要求,反复研究、深入调研、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全面振兴蔬菜主导产业、发展多种附加产业的“一主多元”思路。他们总投资1250万元,建成全县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和保鲜冷库,完善了10个田头交易市场,年销售蔬菜16万吨,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带动村内40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带动蔬菜种植户每年增收1万元,有效解决了周边乃至全县“卖菜难”“运输难”“保鲜难”问题。

同时,东郭村党支部书记杜旭东带头招商引资,采用“村企联建”模式,村集体出资100万元,吸纳社会资本400万元,建成丹城醋业和有来头食品有限公司,推出“漳源老陈醋”和“诸事顺利猪头肉”两大特色品牌,今年为村集体增收23万元,带动40人就业。

东郭村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现任两委班子,老中青梯次配备;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48名党员全部包联农户,做好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社保医保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们注重培养储备乡土人才和后备力量,本村人才库中各类人才达63名,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的是村里各项事业的繁荣。集中供暖改造、主街巷道硬化、污水管网铺设……一项项民生工程转变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长子县45个绿化示范村庄之一,东郭村对主街轴线、小学广场、弈博广场进行了景观改造,栽植红梅、海棠等植物400余株,全面提升了村庄绿化水平,真正实现了“村在绿中、人在园中”。

东郭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的还有除两委主干外,其他村干部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乡村振兴关 键在人,凭什么留住人?必须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东郭村村委会副主任杜瑜君介绍,随着东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每年的150万元提高到220万元,普通村干部的年工资也从3000元提高到1.1万元。

让广大人民群众普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才能更加有效激活他们的内生动力。长子县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谋思路、想办法、出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南漳镇南里末村,刚刚投入使用的冷库为蔬菜保鲜提供了保障。这个投资200多万元、库容达600立方米的冷库,是今年村里壮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之一。到村工作大学生、村委会主任助理李俊丽介绍,南里末村有种植蔬菜的良好基础,但面临着存储保鲜难题,冷库的建成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心头大患”,还给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与此同时,村里还流转土地30多亩,建起10座日光温室大棚,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另一途径。村民王明虎是种菜的老把式,租种了集体的4座大棚,“一座大棚弄好了一年怎么也能挣2万多元,辛苦是辛苦,收入还行。”

和东郭村一样,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同样让南里末村的各项事业干起来有底气。走进村里,不仅街道宽阔、房屋整洁、设施齐全,更让人欣喜的是群众洋溢在脸上的自信和笑容。

党建引领聚合力,强村富民路更宽。凝望金秋,长子交出沉甸甸的答卷。(冯波、梁可、段慧杰、刘峰)

原标题:“靶向发力”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看长子县如何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