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如何赏“长治古建”?杨巧灵与你分享“秘诀”
发布时间: 2024-10-28   |  来源: 上党晚报

10月26日,2024年度上党文化大讲堂第8场,总第120期在潞州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长治市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员杨巧灵,以《长治地区古建筑欣赏》为题作精彩讲座。

一砖一瓦,浇筑盛景。在长治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矗立着许多穿越岁月长河的古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蕴藏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印迹。长治古建有哪些突出特点?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传统古建鉴赏能力呢?讲座结束后,主讲嘉宾杨巧灵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品味“东方美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杨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今天的精彩分享。讲座中,您为我们系统全面地讲述了长治古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古建研究领域的?在研究长治古建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呢?

杨巧灵(以下简称“杨”):我大学学得是考古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开始从事相关工作了。从担任市博物馆古建科副科长开始,便一直专注于古建研究。

古建研究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是一场充满历史感的学术探索之旅。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故事,等着更多人去研究、去发现。

在研究过程中,古建的艺术之美给我强烈的视觉震撼,蕴含的工匠精神也令我叹为观止。作为一名古建研究人员,我深刻认识到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有幸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把古建艺术和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

探寻古建风韵

记:《黑神话:悟空》带动了山西文旅,观音堂、崇庆寺等长治古建也被更多人熟知,您认为本土古建有哪些突出特点?

杨:长治是文物大市,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全市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各类古建筑3500余处,分布在3400多个行政村,可以说,在长治几乎每个村都有古建筑。从时间上看,上起唐代,下至清代,历经七朝不断代,包括木构建筑、民居、寺庙等不同风格。所存实例中自五代起,有明确纪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0年,金代以后更是不超过30年,完全可以排列出一个无间隙反映近千年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发展与演变的研究序列,这在国内具有唯一性。

总结起来,长治古建具有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样、文化价值高等突出特点。这些古建筑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它们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记:每一处古建都彰显着人文之光,从古建的细节中,有哪些匠人智慧和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杨:一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从现存古建中可以看到,榫卯结构精准、斗拱技术高超、装修构件精美,这些都是匠人智慧和心血的凝聚;二是崇敬自然、取材自然。古建修建过程中,匠人们会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所用材料的特性,因此木材因其柔韧性和可塑性被广泛运用,也由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木构建筑;三是在传承中创新。古代工匠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各个时代的建筑都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同时也拥有新的时代风貌,比如平顺县大云院的弥陀殿是国内现存木构建筑中最早使用普拍枋(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重要构件)的实例,这种在继承前朝营造法式的基础上,首开普拍枋与阑额的结构形式,增强了柱间连接刚度,比单纯使用阑额更具结构稳固的优势,对之后的宋元建筑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传承文化根脉

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升古建鉴赏能力?

杨:提升古建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实践。第一,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关注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构造。中国古建筑的构造十分讲究,如斗拱、檐口、脊饰等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第三,欣赏建筑上的装饰艺术。中国古建筑常常通过雕刻、绘画等手法,将吉祥图案、寓意文字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总之,如果大家对古建筑感兴趣,可以多阅读、多参观、多思考,拉近自身与古建筑的距离。

记:作为普通民众,可以为保护古建遗存、传承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杨: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是对保护文物、古建筑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遵法守法,不随意毁坏、非法买卖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宣传活动,激发更多人的参与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在一些偏远山区、村庄,存在一些尚未发掘、保护的古建筑,我们要积极上报相关部门,不断推动长治市对于古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在研究古建的过程中,我还遇到过一些文保志愿者,他们进行义务讲解、宣传、巡查等志愿服务,还有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文物、古建的修复工作中。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也是全社会对于文保事业重视和实践的体现。

当下,针对古建开设的研学课程、文旅活动等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实地参观走访,近距离感受古建的魅力,通过多元化平台为古建代言,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记:长治古建历史悠久,文化根脉源远流长,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潜心雕琢和一代代文保工作者的接力守护。通过您的讲述,相信能让更多人了解长治古建,加入保护古建遗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让更多古建筑重焕“新生”。再次感谢您今天的分享,谢谢。黄玥、 牛红岩

原标题:让传统古建焕发时代新韵——访长治市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员杨巧灵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长治市博物馆“五宝狂欢”激活文博新动能
· 长治返乡大学生为文博事业发展“支招”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如何赏“长治古建”?杨巧灵与你分享“秘诀”

10月26日,2024年度上党文化大讲堂第8场,总第120期在潞州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长治市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员杨巧灵,以《长治地区古建筑欣赏》为题作精彩讲座。

一砖一瓦,浇筑盛景。在长治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矗立着许多穿越岁月长河的古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蕴藏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印迹。长治古建有哪些突出特点?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传统古建鉴赏能力呢?讲座结束后,主讲嘉宾杨巧灵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品味“东方美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杨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今天的精彩分享。讲座中,您为我们系统全面地讲述了长治古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古建研究领域的?在研究长治古建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呢?

杨巧灵(以下简称“杨”):我大学学得是考古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开始从事相关工作了。从担任市博物馆古建科副科长开始,便一直专注于古建研究。

古建研究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是一场充满历史感的学术探索之旅。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故事,等着更多人去研究、去发现。

在研究过程中,古建的艺术之美给我强烈的视觉震撼,蕴含的工匠精神也令我叹为观止。作为一名古建研究人员,我深刻认识到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有幸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把古建艺术和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

探寻古建风韵

记:《黑神话:悟空》带动了山西文旅,观音堂、崇庆寺等长治古建也被更多人熟知,您认为本土古建有哪些突出特点?

杨:长治是文物大市,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全市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各类古建筑3500余处,分布在3400多个行政村,可以说,在长治几乎每个村都有古建筑。从时间上看,上起唐代,下至清代,历经七朝不断代,包括木构建筑、民居、寺庙等不同风格。所存实例中自五代起,有明确纪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0年,金代以后更是不超过30年,完全可以排列出一个无间隙反映近千年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发展与演变的研究序列,这在国内具有唯一性。

总结起来,长治古建具有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样、文化价值高等突出特点。这些古建筑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它们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记:每一处古建都彰显着人文之光,从古建的细节中,有哪些匠人智慧和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杨:一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从现存古建中可以看到,榫卯结构精准、斗拱技术高超、装修构件精美,这些都是匠人智慧和心血的凝聚;二是崇敬自然、取材自然。古建修建过程中,匠人们会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所用材料的特性,因此木材因其柔韧性和可塑性被广泛运用,也由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木构建筑;三是在传承中创新。古代工匠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各个时代的建筑都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同时也拥有新的时代风貌,比如平顺县大云院的弥陀殿是国内现存木构建筑中最早使用普拍枋(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重要构件)的实例,这种在继承前朝营造法式的基础上,首开普拍枋与阑额的结构形式,增强了柱间连接刚度,比单纯使用阑额更具结构稳固的优势,对之后的宋元建筑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传承文化根脉

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升古建鉴赏能力?

杨:提升古建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实践。第一,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关注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构造。中国古建筑的构造十分讲究,如斗拱、檐口、脊饰等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第三,欣赏建筑上的装饰艺术。中国古建筑常常通过雕刻、绘画等手法,将吉祥图案、寓意文字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总之,如果大家对古建筑感兴趣,可以多阅读、多参观、多思考,拉近自身与古建筑的距离。

记:作为普通民众,可以为保护古建遗存、传承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杨: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是对保护文物、古建筑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遵法守法,不随意毁坏、非法买卖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宣传活动,激发更多人的参与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在一些偏远山区、村庄,存在一些尚未发掘、保护的古建筑,我们要积极上报相关部门,不断推动长治市对于古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在研究古建的过程中,我还遇到过一些文保志愿者,他们进行义务讲解、宣传、巡查等志愿服务,还有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文物、古建的修复工作中。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也是全社会对于文保事业重视和实践的体现。

当下,针对古建开设的研学课程、文旅活动等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实地参观走访,近距离感受古建的魅力,通过多元化平台为古建代言,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记:长治古建历史悠久,文化根脉源远流长,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潜心雕琢和一代代文保工作者的接力守护。通过您的讲述,相信能让更多人了解长治古建,加入保护古建遗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让更多古建筑重焕“新生”。再次感谢您今天的分享,谢谢。黄玥、 牛红岩

原标题:让传统古建焕发时代新韵——访长治市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员杨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