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这就是,襄垣县强劲发展的澎湃动力!
发布时间: 2024-09-25   |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面积1178平方公里,下辖9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29个行政村,县城建城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有“中国千年古县”之称,是长治市域范围内的工业强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山西省文明县城”等称号。

图为:襄垣县城市空间生态画卷

襄垣,一座区位优越的通衢之城。地处长治市腹心,是长治北部的交通枢纽,太焦普铁、郑太高铁东西平行,太长高速、黎霍高速十字互通,国道省道南北过境、县道乡道四纵四横,全县公路实际通车里程1652公里。县城距离长治机场30公里,距离襄垣东高铁站5分钟车程,基本形成市内半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4小时的高质量交通圈。

襄垣,一座物华天宝的资源之城。全县境内有煤、铁、铝、锰等矿产30余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75.8亿吨,煤炭核定产能2240万吨,是全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之一。境内有水库10座,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其中,后湾水库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襄垣,一座舒适怡人的宜居之城。漳河水系穿城而过,东湖公园、南湖荷塘、五阳湖等湖景公园交相呼应,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1.2%,基本构成了“5分钟市民公园休闲圈”,形成了“半城湖水半城绿,四季美景各不同”的独特景观。

襄垣,一座开放包容的创新之城。与山西大学联合共建固废综合利用(襄垣)研发基地,柔性引进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等7个专家团队,现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2023年4月,襄垣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襄垣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市企融合、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项目为王,推动煤焦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探路大宗固废循环经济,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击鼓催征,踏石留印。该县正以“干实事”的态度,以“钉钉子”的精神,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拔上党而雄卓,饮漳江而绮粲。回望历史长河,襄垣——这座千年古县,从公元前455年赵襄子筑城之始,就厚植其绵延千年的奋斗基因。

岁月倥偬,悠悠千年。秉承着这份厚重与辉煌,一代又一代志虑忠纯的襄垣儿女殚精竭虑,自强不息,让这片古老的土地亘古通今,日新月异……

揽一域之霞腾,挟周天之气灏。2400年后的今天,以航拍视角俯瞰襄垣:浊漳母亲河一衣带水穿城而过,绿廊铺展出城市宜居的格调;大道通衢四通八达、高楼入云厂房林立、产业聚链经济提速……

曾经的襄垣,是一个因煤而富,也因煤焦产业而备受污染、脏乱、拥堵之苦的资源大县。

如今的襄垣,全力打造全省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地”、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企业投资兴业“首选地”、文旅康养度假“目的地”、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地”,奋力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以一县一域之光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

细数襄垣的成绩单:千年古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除了荣誉,还有一组令人倍感振奋的数据:2020年,襄垣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75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十四;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92亿元,总量在全省91个县(市)中排名第二;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排名长治市第一、全省第七。

透过数据看襄垣:狂飙四年,襄垣县实现了GDP总量翻番!

天蓝地绿的新襄垣,正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构建开放新局、以全力竞速的创新势能提升发展动能、以现代开放的国际标准打造城市标杆,不断廓清方向、探寻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前行路径。

漫步在东湖边、疾驰在乡野间、行走在科技智能的厂房里……记者不禁深思,要具有怎样宏阔的视野才能造就襄垣如此强劲的发展动力?

2024年的夏天,记者走进襄垣,在上党这片红色热土上,追寻这一澎湃动力。

工业巨擘擎起襄垣产业版图

襄垣,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被称为“长治的曼哈顿”。

历史上,襄垣就以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改革开放以来,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该县开启了由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新征程。

经历过阵痛,也尝试过转型。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襄垣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以追星赶月的冲劲,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襄垣县委书记李瑜说:“我们要落实‘四敢’精神,要敢想敢干、敢破敢立、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把产业之‘核’铸得更强,把创新之‘火’烧得更旺,把服务之‘情’用得更足,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在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指挥棒”已高高举起,必然要落到实处。“十四五”以来,襄垣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煤炭“减”“优”“绿”、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板块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聚力延链补链强链优链,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新能源革命中,现有的20座煤矿,依旧是襄垣经济的“基本盘”。襄垣县能源局副局长赵建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煤炭产业的融合应用,全方位推进煤矿智能化和新能源建设。”

除稳“基本盘”外,在制造业发展领域,襄垣县也下了苦功。2023年,全县描绘出5条重点发展产业链的“图谱”:现代煤化工产业链、PVC制造产业链、“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从目前成效看,5条产业链齐头并进,犹如5台大马力引擎助力襄垣经济“加速跑”。

襄垣县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县有96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原煤开采及洗选企业45家,化工类企业10家。截至今年6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为2.2%,高于长治市工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

纵观襄垣工业发展史:襄垣经开区犹如孵化航母,“一区两园”的布局为襄垣工业插上腾飞之翼;世界500强企业潞安化工集团总部的“潞安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180项目”)造就“点煤成金”的潞安奇迹;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厂区内,以新上马的鸿达煤化254万吨和金烨焦化197万吨为支撑的近500万吨现代焦化基地在此诞生;以宏瑞祥新型绿色环保建材、青岛元恒丰电力设备、“源网荷储”一体化重点项目为代表的碳基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工业巨擘,为襄垣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每当夜幕降临,襄垣县城东南方向,犹如钢铁侠般的气化炉和遍布园区的建筑群被璀璨光影点亮,尤其是“180项目”的轮廓,在夜色辉映下,勾勒出美轮美奂的光影画卷。“180项目”作为襄垣乃至山西的“明星项目”,不仅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更是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转型标杆项目。

8月的襄垣,天蓝云白,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现代化厂区,一吨吨煤炭变成一滴滴金贵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特殊化学品、一瓶瓶高端燃料……曾长期废弃的高硫“臭煤”,经过高科技转化,由燃料变为原料;在这里,利用全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短程精馏工艺技术生产高熔点FT蜡,世界第一条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技术工业化生产线等多项技术和产品,全国首创、领先世界。

图为:襄垣县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

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焦化联合企业,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型炼焦装置。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走循环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绿色、集聚、智能、高端”发展理念,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煤—焦—热—电”多元循环经济体系;向下游延伸的煤焦油精加工、粗苯加氢精制和焦炉煤气制LNG等项目,彻底将“以焦为主”变为“以化为主”,实现了由“黑”变“绿”的换道领跑。

图为:襄垣县LNG驰放气制高纯氢联产液氨项目

漫步在花园式厂区,洁净环保的标准化厂房、4座现代化大容积焦炉、近百米的焦炉烟囱……这些钢铁建筑丛林,都“身披”以碧水蓝天为底色的“外衣”……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作为PVC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山西瑞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聚氯乙烯、烧碱60万吨,是我省最大的聚氯乙烯项目。其产出的氯气等“废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就地消纳转化,产出用于污水处理的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实现副产、废渣“吃干榨尽”,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

图为:襄垣县聚氯乙烯项目

连续几天,辗转于多家企业进行采访调研,记者一直在思考:当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产业链条上,如何延链?如何为强链优链保驾护航?

对此,襄垣以实战答题。这些重点项目,均位于襄垣经开区。作为我省体量较大的工业类开发区,良好的工业基础、优越的营商环境,恰是这里的化工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就地循环延链成片的优势所在。

据统计,截至目前,襄垣经开区入园企业有237家,其中,“四上”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近年来,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分8批次承接市、县下放的190项审批权限,实现企业注册、立项、规划、建设、应急等项目建设全链条审批,基本实现了“区内事、区内办”。

襄垣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马利杰说:“在襄垣,我们全力打造‘襄当省事·垣满服务’的政务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县域审批权限全部赋权经开区审批部。”

著名的“源网荷储”是依托襄垣经开区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的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襄垣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链主”企业,以项目“园中园”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引进和落地的一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也是襄垣县创优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山西襄矿集团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供电能力200兆瓦,年系统调峰能力2938万千瓦时。尤其是新能源消纳占比50%以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5.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0.3万吨、烟尘92万吨、二氧化碳338.5万吨。同时,可保障襄垣经开区化工企业每小时300吨蒸汽需求,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凤凰。襄垣县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逐年增加,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也加大奖补资金投入……山西裕英永旭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材料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产品的化工公司。回忆起最初落户襄垣经开区的情景,该公司董事长宋俊明仍心存感激:“正是源于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我们才从外地迁徙落户到襄垣。”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作为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仅有72人,却申报了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年创收超亿元。

作为观察襄垣县营商环境的窗口,襄垣经开区的工业用地价格为25万元/亩—30万元/亩,水价为3.5元/吨,天然气价2.9元/立方米—4元/立方米,煤气价不超1元/立方米,供热4元/平方米·月……生产要素成本在全省属较低水平。襄垣经开区招商运营部负责人张丽说:“这些比较优势成为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主要因素。为努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我们想方设法,全方位解决客商对资金、用地、用气、用电、给排水、道路、管廊等要素保障需求。”

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驱动,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襄垣经开区为依托,襄垣工业的“产业新茧”正悄然带动襄垣“链式蝶变”。

固废利用擦亮襄垣生态底色

汽车从襄垣东站驶出,一路沿新建东街西行,疾驰在宽阔笔直的古韩大道上——放眼望去,清澈的人工河潺潺流淌,随处可见的游园、绿地与廊道、水系勾连互补,构成“5分钟市民公园休闲圈”。

途经东湖,1600多亩的辽阔水域令人豁然开朗,一幅“半城湖水半城绿”的壮美画卷铺展在眼前。蓝天白云下,徜徉于襄垣县东湖主题文化公园,漫步在5公里环湖步行大道上,湖、岛、林、路布局有致,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这幅精雕细琢的“工笔画”令人仿佛置身于江南。

然而,眼前的城市绿化典范,此前却是一片煤灰坡、乱河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襄垣当地人对近年来全县生态环境的变化之大赞不绝口,来襄垣的外地人,也惊讶于襄垣环境之美、生态之优。

襄垣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县围绕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开展治理,围绕“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关停共计244万吨产能的4.3米焦炉、开展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程、创新打造“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平台”……一系列措施,长期、持续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这既是襄垣县引领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的充分体现,更是襄垣县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变废为宝”激活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数据统计:今年前7月,襄垣县环境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态势,综合指数3.85,排名长治市第二;优良天数158天,优良比例74.2%,排名长治市第四。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

环保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建设美好襄垣的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如何共赢?记者采访发现,襄垣已形成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绿色崛起新路。

在襄垣,固废处理是令当地不少能源企业头疼的难题。襄垣县作为我省煤炭大县、煤化工大县,每年工业产出的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气化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近650万吨。

这些工业固废该去往哪里?近年来,襄垣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冲突,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解决思路。

走进长治市宏瑞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有一处特殊展区颇为吸睛:两个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的露天样板间内,地板、电视背景墙、衣柜、洗浴柜等使用的板材,都是用固废制作而成。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里,特制的煤炭高温提取物与一定数量高分子材料和功能助剂按比例混合后,经过道道工序,摇身一变,“变成”耐高温、耐腐蚀的全新绿色环保新型建材。

该公司董事长史玉华说:“我们以生产碳基新型环保材料为主。这种新材料具有隔音降噪、防火阻燃、防水防潮、释放负氧离子、无甲醛等特点,可满足人们对健康家居的所有需求,而它的原材料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工业废品。”

变废为宝,大有作为。2024年襄垣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事实上,近年来,襄垣县一直致力于以专业人才和产学研融合为支撑,围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转化。目前,已初步形成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弃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实现了固废资源综合利用。2023年,该县固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73.6亿元,年利用固废总量达588.95万吨,基本实现“点石成金”。这些曾经无人问津的“废弃渣”,已成为工业市场的“金疙瘩”。

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世界级的环保技术难题。然而在襄垣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联刚眼中,襄垣县工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虽然煤炭资源越来越少,但煤炭固废对我们而言是另一大资源。把固废转为资源,是襄垣县转型发展的关键。襄垣是煤炭大县,也是产‘废’大县。近几年来,我们和山西大学合作,建立了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襄垣)研发基地,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上大做文章。”段联刚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2020年8月,襄垣县委、县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一栋集教学、科研、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大楼,全力支持基地运行,全力保障和推动固废科研。

走进山西大学固废研发基地展厅,固废基多孔材料、固废基绿色家装材料、多功能营养土、人造彩砂、生态水泥……每一样产品均含有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令人惊奇不已。

“自成立以来,我们基地共立科研项目32项,申请专利25项。其中,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绿色家装板材的科研技术成果在长治市宏瑞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得到转化。”该研发基地副主任张东介绍。

让科技成果转化并落地生“金”,让科技创新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襄垣县已走在全省前列。据介绍,该基地建成后,积极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等固废生产新型家装材料、蒸压砖、压结砖等综合利用项目落地。

在襄垣县经开区,山西华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襄垣推进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落地的另一块“试验田”

。该公司推出的8万吨/年废催化剂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长治市“十四五”和“两山七河一流域”规划的重点工程,是长治市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于今年8月开始生产。

“我们以煤化工、医药化工、电解铝产出的废弃催化剂、铜镍废渣、含锂废渣等为原料,通过物化工艺,最终得到含钼、含镍、含铜、含锌、含锂等各类产品,实现变废为宝!”该公司总经理杜永超说,产品主要用于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及军工产业、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投产后,预计年产值7亿元,可上缴税收5000万元。

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聚焦我省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处置问题,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标本兼治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推进襄垣县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襄垣这片固废资源丰富的沃土上,清创人和(襄垣)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把污水处理完后的杂盐进行资源化利用;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把电石渣处理后,“变成”高活性钙基脱硫剂……

如今,襄垣县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已全面起势。截至目前,全县启动新型固废基透蓄水材料、煤矸石制备绿色家居装饰材料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22项,以新型建材、重金属提炼等为主要利用方向的固废利用格局初现。

工农旅融合推动襄垣转型大发展

以煤焦化工为基础的襄垣,近年来,不断发展农业,持续夯实农业基础,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子,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图为:襄垣县下良镇寨上村桃园喜获丰收

驱车驶入距离县城约20公里的襄垣县下良镇上良村,沿着浊漳河畔一路向前,记者看到,该村民居依山而建,良田果园长势喜人,梅花鹿、孔雀、金丝猴、骆驼、骏马等动物遍布山野;远处,废弃的水塔在绿树映衬下格外醒目。这里便是山西太行西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

“以前这里是采空区,煤矿开采使这里的生态受到了破坏,成了荒山野岭。”听罢张东的介绍,当年烟囱耸立、蒸汽升腾的采煤场景跃入记者脑海,与眼前记者看到的生态景观相比,不由得令人感叹襄垣县融合发展的决心。

一个荒山采空区,如何变成眼前这良田美景?

“我们对荒沟和采空区利用煤矸石进行了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采用煤矸石填埋采空坍塌区覆盖新土层,将1500余亩荒山荒沟复开复垦出600亩土地用于植被种植,打造出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该企业负责人给出答案。

不仅如此,养殖场和种植基地还建在一起,动物的粪便直接运到种植基地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也解决了动物粪便的处理问题。同时,为使修复土地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山西襄矿上良煤业有限公司与山西大学合作,将工业废弃的矸石粉碎,添加动物粪便、废弃木料等有机物质发酵处理,生产出煤矸石生物有机肥后应用于复开复垦土壤,实现了动物粪便合成有机肥,并形成环保闭环。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2023年,上良村被命名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它的改造正是襄垣县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缩影。

襄垣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86亿元,同比增长7%。通过打特色牌、走产业路、走现代化、算效益账,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高效推进。

“农业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首先必须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公共财政等多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段联刚说。

喜看襄垣农业发展版图:山西东宝薯业的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家喻户晓;山西天下襄农业公司生产的手工挂面成功申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襄垣县虒亭镇源生有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特色果蔬、特色养殖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

图为:襄垣县“天下襄”手工挂面

今年以来,襄垣县委、县政府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全产业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全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

总体来看,近年来,襄垣县聚焦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油播种面积达到44.55万亩,产量稳定在1.3亿公斤左右。该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连村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势;深化农文旅融合,成功建设仙堂山景区、强计公社记忆、环宝峰湖旅游带等一批乡村“游园板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沿着浊漳河继续前行,老矿区生态复绿、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场景尽收眼底。

早在2018年,襄垣县被财政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并以此为契机,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宝峰湖,选择周边绿水青山环绕、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独特的村庄发展特色农业。

自此,转型中的襄垣不仅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之路,还精选了发展潜力较大的16个村作为项目试点试验区,“襄约·潮屿”青年旅社项目便是其中的一个试验区。

不出国打卡“圣托里尼”、不出省畅游“北方洱海”……襄垣宝峰湖畔的一家集颜值与内涵于一体的民宿,“襄约·潮屿”青年旅社作为最新打卡地,是襄垣县打造环宝峰湖特色文旅产业带项目。

在位于襄垣县虒亭镇建华村的“襄约·潮屿”青年旅社,记者看到,白色圣托里尼风格建筑与周边自然山水相融合,让人一时分不清是在希腊还是在襄垣。除客房住宿外,这里还有餐饮、会议、接待等功能,配套有无边际泳池、潮club屋顶酒吧、轰趴馆、咖啡厅、24小时便利店等设施,已成为集创意、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宿。

图为:襄垣县“襄约·潮屿”青年旅社外貌

原来,2022年,襄垣县就围绕“3+X”文旅产业进行布局,坚持一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心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区(“3”是指东湖、仙堂山、宝峰湖三大特色旅游资源,“X”是指强计公社记忆、小垴知青故里等乡村旅游资源)。

未来,“革命老区传承红色+产业项目升级绿色+襄垣民俗古香古色+宝峰湖畔水天一色+水韵东湖缤纷夜色”五色经济,将有效助力襄垣县成为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短途游、近郊游的首选地,成为雄踞太行的诗画福地。

正如2024年襄垣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百里漳河经济带、产业带、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统筹推进全域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切实加快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采访结束后的归途中,襄垣的印象深刻而生动:上良村的1000亩经济林里,苹果、山楂垂满枝头;经开区里,机械轰鸣、车来车往,项目建设激战正酣;东湖文化广场上,人们休憩、散步、翩然起舞……襄垣大地上,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正绘就一幅五彩斑斓的襄垣新时代画卷。(郝薇、冯毅松、宋烨

原标题:襄垣:以果敢之姿创新势能提升发展新动能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沿漳河西源段堡至襄垣旅游公路预计10月中旬完工
· “拳”力出击!202名少年齐聚襄垣同台竞技
· 襄垣县善福村成立小作坊“油”“钱”景
· 快来围观!200余幅摄影作品展示襄垣之美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襄垣县
这就是,襄垣县强劲发展的澎湃动力!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面积1178平方公里,下辖9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29个行政村,县城建城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有“中国千年古县”之称,是长治市域范围内的工业强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山西省文明县城”等称号。

图为:襄垣县城市空间生态画卷

襄垣,一座区位优越的通衢之城。地处长治市腹心,是长治北部的交通枢纽,太焦普铁、郑太高铁东西平行,太长高速、黎霍高速十字互通,国道省道南北过境、县道乡道四纵四横,全县公路实际通车里程1652公里。县城距离长治机场30公里,距离襄垣东高铁站5分钟车程,基本形成市内半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4小时的高质量交通圈。

襄垣,一座物华天宝的资源之城。全县境内有煤、铁、铝、锰等矿产30余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75.8亿吨,煤炭核定产能2240万吨,是全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之一。境内有水库10座,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其中,后湾水库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襄垣,一座舒适怡人的宜居之城。漳河水系穿城而过,东湖公园、南湖荷塘、五阳湖等湖景公园交相呼应,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1.2%,基本构成了“5分钟市民公园休闲圈”,形成了“半城湖水半城绿,四季美景各不同”的独特景观。

襄垣,一座开放包容的创新之城。与山西大学联合共建固废综合利用(襄垣)研发基地,柔性引进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等7个专家团队,现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2023年4月,襄垣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襄垣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市企融合、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项目为王,推动煤焦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探路大宗固废循环经济,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击鼓催征,踏石留印。该县正以“干实事”的态度,以“钉钉子”的精神,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拔上党而雄卓,饮漳江而绮粲。回望历史长河,襄垣——这座千年古县,从公元前455年赵襄子筑城之始,就厚植其绵延千年的奋斗基因。

岁月倥偬,悠悠千年。秉承着这份厚重与辉煌,一代又一代志虑忠纯的襄垣儿女殚精竭虑,自强不息,让这片古老的土地亘古通今,日新月异……

揽一域之霞腾,挟周天之气灏。2400年后的今天,以航拍视角俯瞰襄垣:浊漳母亲河一衣带水穿城而过,绿廊铺展出城市宜居的格调;大道通衢四通八达、高楼入云厂房林立、产业聚链经济提速……

曾经的襄垣,是一个因煤而富,也因煤焦产业而备受污染、脏乱、拥堵之苦的资源大县。

如今的襄垣,全力打造全省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地”、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企业投资兴业“首选地”、文旅康养度假“目的地”、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地”,奋力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以一县一域之光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

细数襄垣的成绩单:千年古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除了荣誉,还有一组令人倍感振奋的数据:2020年,襄垣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75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十四;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92亿元,总量在全省91个县(市)中排名第二;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排名长治市第一、全省第七。

透过数据看襄垣:狂飙四年,襄垣县实现了GDP总量翻番!

天蓝地绿的新襄垣,正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构建开放新局、以全力竞速的创新势能提升发展动能、以现代开放的国际标准打造城市标杆,不断廓清方向、探寻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前行路径。

漫步在东湖边、疾驰在乡野间、行走在科技智能的厂房里……记者不禁深思,要具有怎样宏阔的视野才能造就襄垣如此强劲的发展动力?

2024年的夏天,记者走进襄垣,在上党这片红色热土上,追寻这一澎湃动力。

工业巨擘擎起襄垣产业版图

襄垣,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被称为“长治的曼哈顿”。

历史上,襄垣就以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改革开放以来,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该县开启了由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新征程。

经历过阵痛,也尝试过转型。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襄垣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以追星赶月的冲劲,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襄垣县委书记李瑜说:“我们要落实‘四敢’精神,要敢想敢干、敢破敢立、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把产业之‘核’铸得更强,把创新之‘火’烧得更旺,把服务之‘情’用得更足,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在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指挥棒”已高高举起,必然要落到实处。“十四五”以来,襄垣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煤炭“减”“优”“绿”、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板块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聚力延链补链强链优链,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新能源革命中,现有的20座煤矿,依旧是襄垣经济的“基本盘”。襄垣县能源局副局长赵建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煤炭产业的融合应用,全方位推进煤矿智能化和新能源建设。”

除稳“基本盘”外,在制造业发展领域,襄垣县也下了苦功。2023年,全县描绘出5条重点发展产业链的“图谱”:现代煤化工产业链、PVC制造产业链、“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从目前成效看,5条产业链齐头并进,犹如5台大马力引擎助力襄垣经济“加速跑”。

襄垣县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县有96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原煤开采及洗选企业45家,化工类企业10家。截至今年6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为2.2%,高于长治市工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

纵观襄垣工业发展史:襄垣经开区犹如孵化航母,“一区两园”的布局为襄垣工业插上腾飞之翼;世界500强企业潞安化工集团总部的“潞安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180项目”)造就“点煤成金”的潞安奇迹;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厂区内,以新上马的鸿达煤化254万吨和金烨焦化197万吨为支撑的近500万吨现代焦化基地在此诞生;以宏瑞祥新型绿色环保建材、青岛元恒丰电力设备、“源网荷储”一体化重点项目为代表的碳基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工业巨擘,为襄垣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每当夜幕降临,襄垣县城东南方向,犹如钢铁侠般的气化炉和遍布园区的建筑群被璀璨光影点亮,尤其是“180项目”的轮廓,在夜色辉映下,勾勒出美轮美奂的光影画卷。“180项目”作为襄垣乃至山西的“明星项目”,不仅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更是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转型标杆项目。

8月的襄垣,天蓝云白,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现代化厂区,一吨吨煤炭变成一滴滴金贵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特殊化学品、一瓶瓶高端燃料……曾长期废弃的高硫“臭煤”,经过高科技转化,由燃料变为原料;在这里,利用全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短程精馏工艺技术生产高熔点FT蜡,世界第一条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技术工业化生产线等多项技术和产品,全国首创、领先世界。

图为:襄垣县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

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焦化联合企业,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型炼焦装置。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走循环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绿色、集聚、智能、高端”发展理念,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煤—焦—热—电”多元循环经济体系;向下游延伸的煤焦油精加工、粗苯加氢精制和焦炉煤气制LNG等项目,彻底将“以焦为主”变为“以化为主”,实现了由“黑”变“绿”的换道领跑。

图为:襄垣县LNG驰放气制高纯氢联产液氨项目

漫步在花园式厂区,洁净环保的标准化厂房、4座现代化大容积焦炉、近百米的焦炉烟囱……这些钢铁建筑丛林,都“身披”以碧水蓝天为底色的“外衣”……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作为PVC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山西瑞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聚氯乙烯、烧碱60万吨,是我省最大的聚氯乙烯项目。其产出的氯气等“废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就地消纳转化,产出用于污水处理的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实现副产、废渣“吃干榨尽”,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

图为:襄垣县聚氯乙烯项目

连续几天,辗转于多家企业进行采访调研,记者一直在思考:当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产业链条上,如何延链?如何为强链优链保驾护航?

对此,襄垣以实战答题。这些重点项目,均位于襄垣经开区。作为我省体量较大的工业类开发区,良好的工业基础、优越的营商环境,恰是这里的化工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就地循环延链成片的优势所在。

据统计,截至目前,襄垣经开区入园企业有237家,其中,“四上”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近年来,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分8批次承接市、县下放的190项审批权限,实现企业注册、立项、规划、建设、应急等项目建设全链条审批,基本实现了“区内事、区内办”。

襄垣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马利杰说:“在襄垣,我们全力打造‘襄当省事·垣满服务’的政务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县域审批权限全部赋权经开区审批部。”

著名的“源网荷储”是依托襄垣经开区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的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襄垣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链主”企业,以项目“园中园”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引进和落地的一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也是襄垣县创优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山西襄矿集团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供电能力200兆瓦,年系统调峰能力2938万千瓦时。尤其是新能源消纳占比50%以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5.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0.3万吨、烟尘92万吨、二氧化碳338.5万吨。同时,可保障襄垣经开区化工企业每小时300吨蒸汽需求,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凤凰。襄垣县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逐年增加,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也加大奖补资金投入……山西裕英永旭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材料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产品的化工公司。回忆起最初落户襄垣经开区的情景,该公司董事长宋俊明仍心存感激:“正是源于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我们才从外地迁徙落户到襄垣。”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作为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仅有72人,却申报了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年创收超亿元。

作为观察襄垣县营商环境的窗口,襄垣经开区的工业用地价格为25万元/亩—30万元/亩,水价为3.5元/吨,天然气价2.9元/立方米—4元/立方米,煤气价不超1元/立方米,供热4元/平方米·月……生产要素成本在全省属较低水平。襄垣经开区招商运营部负责人张丽说:“这些比较优势成为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主要因素。为努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我们想方设法,全方位解决客商对资金、用地、用气、用电、给排水、道路、管廊等要素保障需求。”

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驱动,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襄垣经开区为依托,襄垣工业的“产业新茧”正悄然带动襄垣“链式蝶变”。

固废利用擦亮襄垣生态底色

汽车从襄垣东站驶出,一路沿新建东街西行,疾驰在宽阔笔直的古韩大道上——放眼望去,清澈的人工河潺潺流淌,随处可见的游园、绿地与廊道、水系勾连互补,构成“5分钟市民公园休闲圈”。

途经东湖,1600多亩的辽阔水域令人豁然开朗,一幅“半城湖水半城绿”的壮美画卷铺展在眼前。蓝天白云下,徜徉于襄垣县东湖主题文化公园,漫步在5公里环湖步行大道上,湖、岛、林、路布局有致,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这幅精雕细琢的“工笔画”令人仿佛置身于江南。

然而,眼前的城市绿化典范,此前却是一片煤灰坡、乱河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襄垣当地人对近年来全县生态环境的变化之大赞不绝口,来襄垣的外地人,也惊讶于襄垣环境之美、生态之优。

襄垣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县围绕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开展治理,围绕“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关停共计244万吨产能的4.3米焦炉、开展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程、创新打造“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平台”……一系列措施,长期、持续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这既是襄垣县引领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的充分体现,更是襄垣县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变废为宝”激活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数据统计:今年前7月,襄垣县环境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态势,综合指数3.85,排名长治市第二;优良天数158天,优良比例74.2%,排名长治市第四。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

环保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建设美好襄垣的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如何共赢?记者采访发现,襄垣已形成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绿色崛起新路。

在襄垣,固废处理是令当地不少能源企业头疼的难题。襄垣县作为我省煤炭大县、煤化工大县,每年工业产出的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气化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近650万吨。

这些工业固废该去往哪里?近年来,襄垣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冲突,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解决思路。

走进长治市宏瑞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有一处特殊展区颇为吸睛:两个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的露天样板间内,地板、电视背景墙、衣柜、洗浴柜等使用的板材,都是用固废制作而成。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里,特制的煤炭高温提取物与一定数量高分子材料和功能助剂按比例混合后,经过道道工序,摇身一变,“变成”耐高温、耐腐蚀的全新绿色环保新型建材。

该公司董事长史玉华说:“我们以生产碳基新型环保材料为主。这种新材料具有隔音降噪、防火阻燃、防水防潮、释放负氧离子、无甲醛等特点,可满足人们对健康家居的所有需求,而它的原材料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工业废品。”

变废为宝,大有作为。2024年襄垣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事实上,近年来,襄垣县一直致力于以专业人才和产学研融合为支撑,围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转化。目前,已初步形成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弃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实现了固废资源综合利用。2023年,该县固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73.6亿元,年利用固废总量达588.95万吨,基本实现“点石成金”。这些曾经无人问津的“废弃渣”,已成为工业市场的“金疙瘩”。

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世界级的环保技术难题。然而在襄垣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联刚眼中,襄垣县工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虽然煤炭资源越来越少,但煤炭固废对我们而言是另一大资源。把固废转为资源,是襄垣县转型发展的关键。襄垣是煤炭大县,也是产‘废’大县。近几年来,我们和山西大学合作,建立了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襄垣)研发基地,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上大做文章。”段联刚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2020年8月,襄垣县委、县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一栋集教学、科研、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大楼,全力支持基地运行,全力保障和推动固废科研。

走进山西大学固废研发基地展厅,固废基多孔材料、固废基绿色家装材料、多功能营养土、人造彩砂、生态水泥……每一样产品均含有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令人惊奇不已。

“自成立以来,我们基地共立科研项目32项,申请专利25项。其中,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绿色家装板材的科研技术成果在长治市宏瑞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得到转化。”该研发基地副主任张东介绍。

让科技成果转化并落地生“金”,让科技创新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襄垣县已走在全省前列。据介绍,该基地建成后,积极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等固废生产新型家装材料、蒸压砖、压结砖等综合利用项目落地。

在襄垣县经开区,山西华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襄垣推进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落地的另一块“试验田”

。该公司推出的8万吨/年废催化剂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长治市“十四五”和“两山七河一流域”规划的重点工程,是长治市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于今年8月开始生产。

“我们以煤化工、医药化工、电解铝产出的废弃催化剂、铜镍废渣、含锂废渣等为原料,通过物化工艺,最终得到含钼、含镍、含铜、含锌、含锂等各类产品,实现变废为宝!”该公司总经理杜永超说,产品主要用于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及军工产业、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投产后,预计年产值7亿元,可上缴税收5000万元。

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聚焦我省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处置问题,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标本兼治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推进襄垣县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襄垣这片固废资源丰富的沃土上,清创人和(襄垣)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把污水处理完后的杂盐进行资源化利用;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把电石渣处理后,“变成”高活性钙基脱硫剂……

如今,襄垣县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已全面起势。截至目前,全县启动新型固废基透蓄水材料、煤矸石制备绿色家居装饰材料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22项,以新型建材、重金属提炼等为主要利用方向的固废利用格局初现。

工农旅融合推动襄垣转型大发展

以煤焦化工为基础的襄垣,近年来,不断发展农业,持续夯实农业基础,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子,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图为:襄垣县下良镇寨上村桃园喜获丰收

驱车驶入距离县城约20公里的襄垣县下良镇上良村,沿着浊漳河畔一路向前,记者看到,该村民居依山而建,良田果园长势喜人,梅花鹿、孔雀、金丝猴、骆驼、骏马等动物遍布山野;远处,废弃的水塔在绿树映衬下格外醒目。这里便是山西太行西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

“以前这里是采空区,煤矿开采使这里的生态受到了破坏,成了荒山野岭。”听罢张东的介绍,当年烟囱耸立、蒸汽升腾的采煤场景跃入记者脑海,与眼前记者看到的生态景观相比,不由得令人感叹襄垣县融合发展的决心。

一个荒山采空区,如何变成眼前这良田美景?

“我们对荒沟和采空区利用煤矸石进行了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采用煤矸石填埋采空坍塌区覆盖新土层,将1500余亩荒山荒沟复开复垦出600亩土地用于植被种植,打造出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该企业负责人给出答案。

不仅如此,养殖场和种植基地还建在一起,动物的粪便直接运到种植基地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也解决了动物粪便的处理问题。同时,为使修复土地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山西襄矿上良煤业有限公司与山西大学合作,将工业废弃的矸石粉碎,添加动物粪便、废弃木料等有机物质发酵处理,生产出煤矸石生物有机肥后应用于复开复垦土壤,实现了动物粪便合成有机肥,并形成环保闭环。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2023年,上良村被命名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它的改造正是襄垣县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缩影。

襄垣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86亿元,同比增长7%。通过打特色牌、走产业路、走现代化、算效益账,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高效推进。

“农业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首先必须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公共财政等多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段联刚说。

喜看襄垣农业发展版图:山西东宝薯业的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家喻户晓;山西天下襄农业公司生产的手工挂面成功申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襄垣县虒亭镇源生有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特色果蔬、特色养殖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

图为:襄垣县“天下襄”手工挂面

今年以来,襄垣县委、县政府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全产业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全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

总体来看,近年来,襄垣县聚焦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油播种面积达到44.55万亩,产量稳定在1.3亿公斤左右。该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连村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势;深化农文旅融合,成功建设仙堂山景区、强计公社记忆、环宝峰湖旅游带等一批乡村“游园板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沿着浊漳河继续前行,老矿区生态复绿、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场景尽收眼底。

早在2018年,襄垣县被财政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并以此为契机,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宝峰湖,选择周边绿水青山环绕、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独特的村庄发展特色农业。

自此,转型中的襄垣不仅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之路,还精选了发展潜力较大的16个村作为项目试点试验区,“襄约·潮屿”青年旅社项目便是其中的一个试验区。

不出国打卡“圣托里尼”、不出省畅游“北方洱海”……襄垣宝峰湖畔的一家集颜值与内涵于一体的民宿,“襄约·潮屿”青年旅社作为最新打卡地,是襄垣县打造环宝峰湖特色文旅产业带项目。

在位于襄垣县虒亭镇建华村的“襄约·潮屿”青年旅社,记者看到,白色圣托里尼风格建筑与周边自然山水相融合,让人一时分不清是在希腊还是在襄垣。除客房住宿外,这里还有餐饮、会议、接待等功能,配套有无边际泳池、潮club屋顶酒吧、轰趴馆、咖啡厅、24小时便利店等设施,已成为集创意、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宿。

图为:襄垣县“襄约·潮屿”青年旅社外貌

原来,2022年,襄垣县就围绕“3+X”文旅产业进行布局,坚持一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心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区(“3”是指东湖、仙堂山、宝峰湖三大特色旅游资源,“X”是指强计公社记忆、小垴知青故里等乡村旅游资源)。

未来,“革命老区传承红色+产业项目升级绿色+襄垣民俗古香古色+宝峰湖畔水天一色+水韵东湖缤纷夜色”五色经济,将有效助力襄垣县成为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短途游、近郊游的首选地,成为雄踞太行的诗画福地。

正如2024年襄垣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百里漳河经济带、产业带、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统筹推进全域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切实加快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采访结束后的归途中,襄垣的印象深刻而生动:上良村的1000亩经济林里,苹果、山楂垂满枝头;经开区里,机械轰鸣、车来车往,项目建设激战正酣;东湖文化广场上,人们休憩、散步、翩然起舞……襄垣大地上,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正绘就一幅五彩斑斓的襄垣新时代画卷。(郝薇、冯毅松、宋烨

原标题:襄垣:以果敢之姿创新势能提升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