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瞬间>
屋檐上的文脉|长治法兴寺:千年 “三绝”终归藏不住了
2024-09-03 09:20:52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冯庆)你见过似塔非塔,似殿非殿的唐塔吗?你见过被称为宋代之冠的泥塑菩萨像吗?你见过永不熄灭的佛灯吗?长治古建法兴寺,会一一给你答案。

图为:长治古建法兴寺

法兴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

法兴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随山势而布局,从大石阶、山门、舍利塔、长明灯台、圆觉殿到毗卢殿,由南至北依次层层升高,两侧配以关圣殿、伽蓝殿、东、西配殿。寺内现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构建筑、彩塑、碑刻等四大类。寺内宋代彩塑、唐石舍利塔与唐燃灯塔被誉为“三绝”,其中宋代彩塑十二圆觉塑像更是被专家称为“宋塑之冠”,闻名遐迩。

法兴寺“一绝”:唐石舍利塔

图为:唐石舍利塔

舍利塔,又称“石殿”,通体以砂石板砌成,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栱支檐,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建筑的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这在中国现存的古塔中是独一无二的。

据记载,唐咸亨四年时,郑惠王李元懿做潞州刺史时曾到法兴寺观光。看到这里风景壮丽,心情高兴,便大施钱财扩建并亲自主持建造了这座石塔,还把自己珍藏的37颗舍利子和大藏经都放到了这座塔里。

法兴寺“二绝”: 唐燃灯塔

图为:燃灯塔

在舍利塔后还有一座燃灯塔,亦名长明灯、灯幢。古色古朴,通体青石构建,小巧玲珑,形制秀古,造型优美,内部更有合理的防风功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燃灯塔通高2.26米,平面呈八角形,有两层基座,下层基座为叠涩束腰式,底盘周围雕刻有跑兽,壶门内雕有伎乐天八个;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睿……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底座雕圆形仰覆莲瓣,上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塔身中空,每门边雕束莲柱一根,上置栌斗,两柱间上刻阑额,雕有方形门与破子棂窗,夜间灯光由四门射出,光照寺院的四周。塔的整体造型十分秀美,雕刻精细,是我国现存石灯塔中的上佳之品。

法兴寺“三绝”: 宋代彩塑

图为:十二圆觉菩萨像

建于北宋元丰四年的圆觉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顶向内微凹,是当地同类形制木构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处处体现着宋代建筑美学。十二圆觉菩萨像,就藏于此处。

十二尊菩萨像布列均匀,倚坐在束腰壇座上,形体自如,神情自若。她们赤足踏莲蒂,宛如人间善良的女性,给人一种亲切而宁静的感觉。菩萨的发丝清晰可见,衣饰素雅,质地绵软柔丽,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宋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在法兴寺的十二圆觉菩萨中,每一尊都有其独特的手印和姿态,仪态万千,变化丰富。这些手印和姿态并非严格遵循传统的佛教规范,而是融入了宋代工匠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宋代彩塑艺术能够取得如此高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是为了感受舍利塔似塔非塔的奇观,或许是为了解开燃灯塔佛灯永不熄灭的谜团,又或许是为了淌过时光洪流与最美的圆觉菩萨相见,长治古建法兴寺的大门都值得你打开。

[编辑:邢璐霞]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