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古人出门如何“导航”
发布时间: 2024-08-22   |  来源: 上党晚报

随着道路交通日益发达,各种交通指示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尤其是现在还有手机导航可用,无论你是想去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环境优美的小山村,这两者都可以指引你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但是,你想过没有,古时候的人们出行靠什么指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导航,那么有没有交通指示牌?在影视剧及古典著作中似乎也没有提及,比如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桥段,在一些岔路口,为了不错过追赶目标,一伙人经常是不得不分头行动……那么,古人出行靠什么指路?

图为:古代地图

我想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靠嘴,靠嘴来问路前行。那么遇到无人的路口怎么办?直至在上党民间民俗文献馆看到一块“壶关县大路”指示碑,我才发现自己狭隘了,把古人想的过于简单了。原来,古代也有指路牌。文献馆里的“壶关县大路”指示碑为青石质,长120厘米、宽40厘米、厚18厘米,圆首,碑面上刻一幅线描人物侧身像,线条粗犷,人物宽袍大袖长衣及地,一条手臂抬起,食指中指伸出指向前方,碑面左上部从上至下刻“壶关县大路”五个楷体大字,活脱脱就是一块立在县境边界的指路碑。

清光绪《壶关县续志》中绘有一幅《平顺县独立后之县境图》,图例中标有“大道”,可知从壶关县界外通往壶关县城的大道不足十条,这块指路碑应该就立在壶关县界的这些大道边上吧。虽然现在我们已无法确定它原来的具体位置,但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感知古人的生活出行,对于研究古代交通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碑刻实物资料。

图为:指路碑

说了“壶关县大路”指示碑,壶关县还有一条小路不得不提,那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羊肠坂。当然,现在关于羊肠坂的地点有争论,有壶关说、平顺说、晋城说、武乡说等等,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争论不清,翻翻上述这些县明清时期的县志即可知道,古时候人们也有争议。估计古人也和现代人差不多,都有傍名人的思想,都认为自己县境内上太行山的道路难行,因此就在编纂县志时,均把曹操的《苦寒行》收录在内,“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但说一千道一万,曹操当年北上太行山征战目的地是壶关城,这一点无可置疑。

唐代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初入太行路》:“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茫。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天色昏暗,寒气逼人,太行山群峰高耸,诗人独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想起自己早就听说过太行山的险峻,羊肠小道的难于攀行,“尝闻此中险”,对于熟读诗书的白居易来说,这“尝闻”两字之中肯定少不了曹操的《苦寒行》。

俗话说:境由心生。世间的所有道路,大路也好,小路也罢,行难也好,行易也罢,其实都是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如白居易诗中写尽了太行山环境的恶劣,“羊肠不可上”,但接着又说,如果和现实生活比起来,不可攀行的羊肠小道甚至比手掌还要平,是大路一条。

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现实生活中,在道路的岔道口,人们发明和设置了各种指示标志,从“壶关县大路”指示碑,到如今各种材质、功能齐全的指路牌,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们走错路,但在人生的岔路口,你找到自己的指路牌了吗?(陈慧岩)

原标题:古人出行靠什么指路?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屯留——张良故里
· 探寻潞城铜艺的古今
· 探秘潞城“义仓”
· 上党台地,何以成为“争霸”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古人出门如何“导航”

随着道路交通日益发达,各种交通指示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尤其是现在还有手机导航可用,无论你是想去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环境优美的小山村,这两者都可以指引你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但是,你想过没有,古时候的人们出行靠什么指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导航,那么有没有交通指示牌?在影视剧及古典著作中似乎也没有提及,比如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桥段,在一些岔路口,为了不错过追赶目标,一伙人经常是不得不分头行动……那么,古人出行靠什么指路?

图为:古代地图

我想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靠嘴,靠嘴来问路前行。那么遇到无人的路口怎么办?直至在上党民间民俗文献馆看到一块“壶关县大路”指示碑,我才发现自己狭隘了,把古人想的过于简单了。原来,古代也有指路牌。文献馆里的“壶关县大路”指示碑为青石质,长120厘米、宽40厘米、厚18厘米,圆首,碑面上刻一幅线描人物侧身像,线条粗犷,人物宽袍大袖长衣及地,一条手臂抬起,食指中指伸出指向前方,碑面左上部从上至下刻“壶关县大路”五个楷体大字,活脱脱就是一块立在县境边界的指路碑。

清光绪《壶关县续志》中绘有一幅《平顺县独立后之县境图》,图例中标有“大道”,可知从壶关县界外通往壶关县城的大道不足十条,这块指路碑应该就立在壶关县界的这些大道边上吧。虽然现在我们已无法确定它原来的具体位置,但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感知古人的生活出行,对于研究古代交通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碑刻实物资料。

图为:指路碑

说了“壶关县大路”指示碑,壶关县还有一条小路不得不提,那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羊肠坂。当然,现在关于羊肠坂的地点有争论,有壶关说、平顺说、晋城说、武乡说等等,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争论不清,翻翻上述这些县明清时期的县志即可知道,古时候人们也有争议。估计古人也和现代人差不多,都有傍名人的思想,都认为自己县境内上太行山的道路难行,因此就在编纂县志时,均把曹操的《苦寒行》收录在内,“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但说一千道一万,曹操当年北上太行山征战目的地是壶关城,这一点无可置疑。

唐代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初入太行路》:“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茫。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天色昏暗,寒气逼人,太行山群峰高耸,诗人独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想起自己早就听说过太行山的险峻,羊肠小道的难于攀行,“尝闻此中险”,对于熟读诗书的白居易来说,这“尝闻”两字之中肯定少不了曹操的《苦寒行》。

俗话说:境由心生。世间的所有道路,大路也好,小路也罢,行难也好,行易也罢,其实都是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如白居易诗中写尽了太行山环境的恶劣,“羊肠不可上”,但接着又说,如果和现实生活比起来,不可攀行的羊肠小道甚至比手掌还要平,是大路一条。

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现实生活中,在道路的岔道口,人们发明和设置了各种指示标志,从“壶关县大路”指示碑,到如今各种材质、功能齐全的指路牌,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们走错路,但在人生的岔路口,你找到自己的指路牌了吗?(陈慧岩)

原标题:古人出行靠什么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