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平顺,一抹净蓝浮现于苍穹,无论身在哪个角落,这片蓝都能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平顺县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在增绿、减排、严管上下功夫,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硕果累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山青城绿生态美
穿行于平顺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巍巍太行、绿海涛涛、特色绿植、微型景观,一步一景,让人陶醉其中。平顺县持之以恒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增绿治绿不断线,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屏障。常态化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巡河率、巡林率均达到95%以上。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扎实开展通道绿化、净化、美化三项行动,推进“生态修复+旅游产业”,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景。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4万亩,生态修复1.4万亩,“四旁”植树140万株,森林面积143万亩。
在做好荒山绿化“加法”的同时,平顺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积极做好城市绿化“减法”,搬迁了青羊镇政府、红十字会等单位和居民住房,利用县城空闲地、闲置地、废弃地,建成小微绿地3处、口袋公园6个,新增绿地面积12300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3200平方米,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街角延绿、设施添绿、随路增绿、垂直布绿。县城绿化面积158.4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27%;绿地面积达到141.87万平方米,绿地率40.53%;公园、小游园数量增至14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14%,广大居民推窗见绿已成为生活常态。
每天清晨在体育公园锻炼的王阿姨说:“政府拆房建绿,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我每天早上出来锻炼身体,看到绿色就心情舒畅。”
天朗气清空气优
湛蓝的天空无边无际,云朵像是一团团洁白的棉花,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大片”。平顺人的朋友圈频频被“平顺蓝”刷屏。“平顺的空气就是好,每次来这里送货我都多停留一些时间,多呼吸点儿清新空气。”物流运输司机江师傅说。
近年来,平顺县在统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在“遏增量”和“减存量”上两手抓。一方面,强化源头控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批“总量指标”和“总量许可”双重控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制药、服装、电子商务等产业,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推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网格化管理,“转型、治企、减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建材企业基本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工矿企业实现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燃煤小锅炉全部清零,冬季清洁取暖替代改造3万余户,公交车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狠抓扬尘、禁煤区煤炭管控及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决守护“平顺蓝”。
平顺县严格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空气质量六项指标“五降一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5,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6天,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国控出境王家庄断面水质全年均值达到考核标准,全县无劣五类水体。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复审验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护环境景色新
“我们正在联合交警、公路等部门开展流动路查路检,对货车进行尾气监测,查处车辆超标排放、物料扬尘掉落等行为,坚决消除大气污染隐患。”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平顺分局环境监察大队执法大队队员张伟说。
平顺县始终将生态环境执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强化执法制度和执法能力建设,打造出一支有灵魂、有规矩、有血性、有担当、有温度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为该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驾护航。
“我们有序开展了‘百日攻坚’‘利剑斩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12369’环保热线值班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了‘有污染、必严惩’的强大震慑,有力促进了环保工作高质量推进。”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平顺分局局长王永胜说。
与此同时,平顺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环境质量达到并优于省、市考核要求,全县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率从16.56%提升至20%以上。
平顺县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高分答卷”为百姓幸福生活添彩。(杨柳青)
原标题:守护碧水蓝天 写好绿色答卷——平顺县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夏日的平顺,一抹净蓝浮现于苍穹,无论身在哪个角落,这片蓝都能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平顺县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在增绿、减排、严管上下功夫,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硕果累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山青城绿生态美
穿行于平顺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巍巍太行、绿海涛涛、特色绿植、微型景观,一步一景,让人陶醉其中。平顺县持之以恒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增绿治绿不断线,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屏障。常态化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巡河率、巡林率均达到95%以上。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扎实开展通道绿化、净化、美化三项行动,推进“生态修复+旅游产业”,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景。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4万亩,生态修复1.4万亩,“四旁”植树140万株,森林面积143万亩。
在做好荒山绿化“加法”的同时,平顺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积极做好城市绿化“减法”,搬迁了青羊镇政府、红十字会等单位和居民住房,利用县城空闲地、闲置地、废弃地,建成小微绿地3处、口袋公园6个,新增绿地面积12300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3200平方米,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街角延绿、设施添绿、随路增绿、垂直布绿。县城绿化面积158.4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27%;绿地面积达到141.87万平方米,绿地率40.53%;公园、小游园数量增至14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14%,广大居民推窗见绿已成为生活常态。
每天清晨在体育公园锻炼的王阿姨说:“政府拆房建绿,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我每天早上出来锻炼身体,看到绿色就心情舒畅。”
天朗气清空气优
湛蓝的天空无边无际,云朵像是一团团洁白的棉花,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大片”。平顺人的朋友圈频频被“平顺蓝”刷屏。“平顺的空气就是好,每次来这里送货我都多停留一些时间,多呼吸点儿清新空气。”物流运输司机江师傅说。
近年来,平顺县在统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在“遏增量”和“减存量”上两手抓。一方面,强化源头控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批“总量指标”和“总量许可”双重控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制药、服装、电子商务等产业,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推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网格化管理,“转型、治企、减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建材企业基本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工矿企业实现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燃煤小锅炉全部清零,冬季清洁取暖替代改造3万余户,公交车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狠抓扬尘、禁煤区煤炭管控及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决守护“平顺蓝”。
平顺县严格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空气质量六项指标“五降一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5,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6天,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国控出境王家庄断面水质全年均值达到考核标准,全县无劣五类水体。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复审验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护环境景色新
“我们正在联合交警、公路等部门开展流动路查路检,对货车进行尾气监测,查处车辆超标排放、物料扬尘掉落等行为,坚决消除大气污染隐患。”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平顺分局环境监察大队执法大队队员张伟说。
平顺县始终将生态环境执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强化执法制度和执法能力建设,打造出一支有灵魂、有规矩、有血性、有担当、有温度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为该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驾护航。
“我们有序开展了‘百日攻坚’‘利剑斩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12369’环保热线值班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了‘有污染、必严惩’的强大震慑,有力促进了环保工作高质量推进。”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平顺分局局长王永胜说。
与此同时,平顺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环境质量达到并优于省、市考核要求,全县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率从16.56%提升至20%以上。
平顺县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高分答卷”为百姓幸福生活添彩。(杨柳青)
原标题:守护碧水蓝天 写好绿色答卷——平顺县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