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大禹治漳水
发布时间: 2024-06-25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大禹,又称禹或夏禹,为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姬姓,名文命。

古史记载,“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人民到处漂泊,无法生活。尧命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受命治水九载,一味堵截,水越治越多。于是,尧把鲧治以死罪, 杀死在羽山。

微信图片_20240625174749.jpg

图为:大禹

鲧死后,禹接过父亲的担子。禹深感责任重大,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他一边筹谋,一边四处访贤。在访贤的路上,他曾遇到过五个老人,相貌奇古,一人一种肤色(红黄兰白黑),席地而坐,谈笑风生。他想,这一定是高人,何不向他们求教?于是打躬作揖,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而,这几个老人并没有提供什么良策,却告诉他到一个地方,会有天助。

于是,禹按照老人指点的方向行进,走到一条大河的河边,见到从河里爬出一只大龟。这只大龟趴在禹面前,伏地不动,众人诧异。禹朝它背上一看,仿佛有个图画,又好像是几个数字,就命人取过笔牍来,照样式画下。原来,龟背上一边是计数图,从一到九,排列整齐,纵横推算起来,无一不是成数;一边是哲理之文,共有三十八字:“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又用三德,明用稽疑,验用庶征,享用五福,威用六极。”

正是根据龟背上的天文地理图,禹受到启发。随后,他用十三年时间,走遍全国,三过家门而不入,“手执耒锤,以民为先”,“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琻。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成功平定了水患。

禹治水成功后,重返故地,想感谢那五位老人。然而此时,五位老人已经不见了。那五位老人席地而坐的地方,变成貌似五个老者的山峰。禹拜谢了他们,为此地起名——五老山。

那么,大禹治水从哪儿开始呢?《史记》载:“禹行自冀州始。”并解释:“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又解释,“衡漳”就是恣肆漫漶、桀骜不驯的漳河。应该说,大禹治水从山西境内开始,而且横穿襄垣的漳河,是他首选的治理之地。

漳河成为大禹治水的首选之地,有两个原因。其一,这里的周围是尧舜的“老巢”,都城和老家都安在这里。其二,这里有他们重要的劳动成果,需要保护。禹分九州,把山西和河北一带定为冀州。“冀”的意思希望。大禹特别希望治水成功。或者说,首战就是他的“希望工程”,只有把这块地方的水治好了,治全国的水才有希望。

大禹治水,在襄垣及其周围留下了许多重要痕迹。据说,襄垣的九龙村和常隆村都因此而得名。相传,漳河肆虐,是因为在襄垣一带的水底有十条恶龙。大禹治水经过此地时,与十条恶龙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九条恶龙被降伏,降伏了九条龙的地方叫九龙。一条龙想逃跑,但又知道跑不掉,只得偷偷藏起来。大禹知道它藏在什么地方,可又认为,也不必赶尽杀绝,就留下了它。于是,把第十条龙躲藏的地方,叫成了藏龙。

赵匡胤称帝之前路过此地,遇一樵夫,问:“此地何名?”樵夫答道:“藏龙。”赵匡胤闻之失色。他认为藏龙对自己称帝极为不利,于是吩咐随从转告乡里,改“藏龙”为“常隆”。

《潞安府志·卷四》载:“士人传鲧治水欲浚漳河南流,凿山势逆水不能下,被殛;禹乃改渠东流,始通。凿痕今存。”平顺奥治村西有错錾沟,潞城三池南里有大禹泉,相传皆为大禹治水的遗址。同时,祭祀大禹的庙宇,在长治地区分布众多。《潞安府志》中记载:潞城“禹王庙,旧在县南大禹山,今移城内。春秋二仲有司致祭”。屯留“禹王庙,在北三十里浮山巅。一在南十五里李坊村”。壶关“大禹庙在辛村,元延祐六年建”。平顺“大禹庙三:一在侯壁,一在三池北,一在东禅南”。襄垣东南方向有大禹山,相传大禹治水曾驻留于此,因以名山;山腰有洞,山巅有石砌大禹庙三间。《潞安府志· 卷四》记载:“大禹山高八百九十三丈,北连卢山,南连百谷山,上建庙。”

大禹治水创造了人类改天换地、战胜自然的奇迹。孔子颂扬禹的功德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 泰伯篇》)意思是说:“禹,我对他没有什么挑剔的了。他自己吃得很差,却把祭品办得很丰盛;穿得粗略破旧,却把祭祀的服饰做得很精美;自己的宫舍做得很低矮,却倾全力兴修水利。禹,我对他真是没挑剔的了。”



[编辑:宋思洋]

  相关链接
· 半疙瘩救驾光武帝
· 二仙庙的传说
· 玉皇观庙会“平替”天界蟠桃会
· 赵匡胤梦兆与龙建寺
· 《水浒传》中的襄垣故事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神话
大禹治漳水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大禹,又称禹或夏禹,为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姬姓,名文命。

古史记载,“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人民到处漂泊,无法生活。尧命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受命治水九载,一味堵截,水越治越多。于是,尧把鲧治以死罪, 杀死在羽山。

微信图片_20240625174749.jpg

图为:大禹

鲧死后,禹接过父亲的担子。禹深感责任重大,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他一边筹谋,一边四处访贤。在访贤的路上,他曾遇到过五个老人,相貌奇古,一人一种肤色(红黄兰白黑),席地而坐,谈笑风生。他想,这一定是高人,何不向他们求教?于是打躬作揖,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而,这几个老人并没有提供什么良策,却告诉他到一个地方,会有天助。

于是,禹按照老人指点的方向行进,走到一条大河的河边,见到从河里爬出一只大龟。这只大龟趴在禹面前,伏地不动,众人诧异。禹朝它背上一看,仿佛有个图画,又好像是几个数字,就命人取过笔牍来,照样式画下。原来,龟背上一边是计数图,从一到九,排列整齐,纵横推算起来,无一不是成数;一边是哲理之文,共有三十八字:“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又用三德,明用稽疑,验用庶征,享用五福,威用六极。”

正是根据龟背上的天文地理图,禹受到启发。随后,他用十三年时间,走遍全国,三过家门而不入,“手执耒锤,以民为先”,“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琻。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成功平定了水患。

禹治水成功后,重返故地,想感谢那五位老人。然而此时,五位老人已经不见了。那五位老人席地而坐的地方,变成貌似五个老者的山峰。禹拜谢了他们,为此地起名——五老山。

那么,大禹治水从哪儿开始呢?《史记》载:“禹行自冀州始。”并解释:“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又解释,“衡漳”就是恣肆漫漶、桀骜不驯的漳河。应该说,大禹治水从山西境内开始,而且横穿襄垣的漳河,是他首选的治理之地。

漳河成为大禹治水的首选之地,有两个原因。其一,这里的周围是尧舜的“老巢”,都城和老家都安在这里。其二,这里有他们重要的劳动成果,需要保护。禹分九州,把山西和河北一带定为冀州。“冀”的意思希望。大禹特别希望治水成功。或者说,首战就是他的“希望工程”,只有把这块地方的水治好了,治全国的水才有希望。

大禹治水,在襄垣及其周围留下了许多重要痕迹。据说,襄垣的九龙村和常隆村都因此而得名。相传,漳河肆虐,是因为在襄垣一带的水底有十条恶龙。大禹治水经过此地时,与十条恶龙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九条恶龙被降伏,降伏了九条龙的地方叫九龙。一条龙想逃跑,但又知道跑不掉,只得偷偷藏起来。大禹知道它藏在什么地方,可又认为,也不必赶尽杀绝,就留下了它。于是,把第十条龙躲藏的地方,叫成了藏龙。

赵匡胤称帝之前路过此地,遇一樵夫,问:“此地何名?”樵夫答道:“藏龙。”赵匡胤闻之失色。他认为藏龙对自己称帝极为不利,于是吩咐随从转告乡里,改“藏龙”为“常隆”。

《潞安府志·卷四》载:“士人传鲧治水欲浚漳河南流,凿山势逆水不能下,被殛;禹乃改渠东流,始通。凿痕今存。”平顺奥治村西有错錾沟,潞城三池南里有大禹泉,相传皆为大禹治水的遗址。同时,祭祀大禹的庙宇,在长治地区分布众多。《潞安府志》中记载:潞城“禹王庙,旧在县南大禹山,今移城内。春秋二仲有司致祭”。屯留“禹王庙,在北三十里浮山巅。一在南十五里李坊村”。壶关“大禹庙在辛村,元延祐六年建”。平顺“大禹庙三:一在侯壁,一在三池北,一在东禅南”。襄垣东南方向有大禹山,相传大禹治水曾驻留于此,因以名山;山腰有洞,山巅有石砌大禹庙三间。《潞安府志· 卷四》记载:“大禹山高八百九十三丈,北连卢山,南连百谷山,上建庙。”

大禹治水创造了人类改天换地、战胜自然的奇迹。孔子颂扬禹的功德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 泰伯篇》)意思是说:“禹,我对他没有什么挑剔的了。他自己吃得很差,却把祭品办得很丰盛;穿得粗略破旧,却把祭祀的服饰做得很精美;自己的宫舍做得很低矮,却倾全力兴修水利。禹,我对他真是没挑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