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草地、夏木茵茵、蜿蜒漫道、暗香浮动……初夏时节,漫步在黎城县的大街小巷,如同走进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口袋公园构成了黎城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的诗意城市生活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中穿插绿意盎然的小天地,以“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的便捷,更大程度地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
黎城县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因地制宜,通过播草种、建游园、见缝补绿等途径,完成建成区内闲置地废弃地复绿工作,既增加了城市绿量、美化了环境、均衡了绿地分布,又有效提升了创园绿地率指标。伴随口袋公园建设的持续推进,“出门进园,抬头见绿”已成为市民的日常写照。
“脏乱差”变“心头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公园,鸟儿们便开始了它们的歌唱。穿过浓密的树荫,三三两两的市民正迈着悠闲的步伐,向黎侯公园南入口走去。
“这里曾经是一条臭水沟,环境特别不好,自从县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经常来这里。”市民李女士乐呵呵地说。
之前,黎侯公园南入口的这段路是东关社区居民多年来的心病。离公园一步之遥,却因为一条臭水沟阻拦,想要融入碧水绿林,就得多绕行两三公里。后来,经过整体规划,黎城县将这条臭水沟改建成美丽的口袋公园。
公园还结合运动休闲、历史文化等元素,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民众的需求,设置座椅、凉亭、健身器材、儿童活动设施、安全指示牌等。器材设施不仅多样齐全,而且美观、安全。
从街角的绿地景观到楼宇间的小花园,再到社区里的健身区域,就近布局、简约时尚的开放性空间,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除了满足园林服务功能外,还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等,做到对雨水的调蓄、净化、回用。
“附近居民小区多,生活气息浓,居住密度高。这个口袋公园给周边居民带来新鲜的休憩体验,是大家休闲的好去处。”家住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
“换新颜”助“产业兴”
黎侯古城西环路是连接县城与白岩寺大道的一条主干道,然而,长期以来,道路一侧却是垃圾成堆。黎城县随形就势,将全长1300多米的沿路“垃圾带”进行整治,栽植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乔灌花草搭配、高低层次分明的景观带。
“整座县城现在就是一个大花园。”黎城县园林中心负责人介绍。白岩寺大道是一条长3公里的高标准城市道路,它不仅将位于黎城县区周边的黎侯古城、白岩寺景区连为一体,也与“太行1号”旅游公路实现了衔接,还在道路两侧发展起了现代化观光农业园,使原本黄土裸露的农田成了致富的“花果山”、城市的“后花园”,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黎城县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县城品质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20亿元启动30个城市更新品质提升重点项目。从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民活动空间、推进环保节能改造、注重历史文化保护、规建管控四位一体等七方面入手,全力推动县城品质跃上新台阶。
“大改造”添“新魅力”
黎城县用口袋公园拉近了公园与社区的距离,城市空间得以重塑,实现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这是公共空间建设的进阶之路,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截至2023年年底,黎城县共建设100余处街心绿地、口袋公园和绿色休憩空间,形成5条环城绿色生态廊带,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利用“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停车”“公园+阅读”等形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通过“拾遗补漏—串珠成链—结链成网”,努力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转角见美”的美好愿景。
口袋公园的持续推进,不仅成为黎城丰富城市绿化的重要方式,也体现出发展的气质和生活的品质,赋予文化内涵、讲述城市记忆、提供健身场地……
如今的黎城,“口袋公园”随处可见,小微景观精致精巧,居民小区环境幽雅,地标建筑卓然耸立,各条街道井然有序。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诗意地栖居在黎城成为现实。(张文举、马芸)
原标题:黎城:口袋公园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诗与远方”
相关链接 | ||||||||||
|
|
||
|
||||||||||||||||
|
芬芳草地、夏木茵茵、蜿蜒漫道、暗香浮动……初夏时节,漫步在黎城县的大街小巷,如同走进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口袋公园构成了黎城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的诗意城市生活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中穿插绿意盎然的小天地,以“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的便捷,更大程度地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
黎城县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因地制宜,通过播草种、建游园、见缝补绿等途径,完成建成区内闲置地废弃地复绿工作,既增加了城市绿量、美化了环境、均衡了绿地分布,又有效提升了创园绿地率指标。伴随口袋公园建设的持续推进,“出门进园,抬头见绿”已成为市民的日常写照。
“脏乱差”变“心头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公园,鸟儿们便开始了它们的歌唱。穿过浓密的树荫,三三两两的市民正迈着悠闲的步伐,向黎侯公园南入口走去。
“这里曾经是一条臭水沟,环境特别不好,自从县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经常来这里。”市民李女士乐呵呵地说。
之前,黎侯公园南入口的这段路是东关社区居民多年来的心病。离公园一步之遥,却因为一条臭水沟阻拦,想要融入碧水绿林,就得多绕行两三公里。后来,经过整体规划,黎城县将这条臭水沟改建成美丽的口袋公园。
公园还结合运动休闲、历史文化等元素,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民众的需求,设置座椅、凉亭、健身器材、儿童活动设施、安全指示牌等。器材设施不仅多样齐全,而且美观、安全。
从街角的绿地景观到楼宇间的小花园,再到社区里的健身区域,就近布局、简约时尚的开放性空间,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除了满足园林服务功能外,还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等,做到对雨水的调蓄、净化、回用。
“附近居民小区多,生活气息浓,居住密度高。这个口袋公园给周边居民带来新鲜的休憩体验,是大家休闲的好去处。”家住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
“换新颜”助“产业兴”
黎侯古城西环路是连接县城与白岩寺大道的一条主干道,然而,长期以来,道路一侧却是垃圾成堆。黎城县随形就势,将全长1300多米的沿路“垃圾带”进行整治,栽植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乔灌花草搭配、高低层次分明的景观带。
“整座县城现在就是一个大花园。”黎城县园林中心负责人介绍。白岩寺大道是一条长3公里的高标准城市道路,它不仅将位于黎城县区周边的黎侯古城、白岩寺景区连为一体,也与“太行1号”旅游公路实现了衔接,还在道路两侧发展起了现代化观光农业园,使原本黄土裸露的农田成了致富的“花果山”、城市的“后花园”,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黎城县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县城品质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20亿元启动30个城市更新品质提升重点项目。从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民活动空间、推进环保节能改造、注重历史文化保护、规建管控四位一体等七方面入手,全力推动县城品质跃上新台阶。
“大改造”添“新魅力”
黎城县用口袋公园拉近了公园与社区的距离,城市空间得以重塑,实现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这是公共空间建设的进阶之路,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截至2023年年底,黎城县共建设100余处街心绿地、口袋公园和绿色休憩空间,形成5条环城绿色生态廊带,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利用“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停车”“公园+阅读”等形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通过“拾遗补漏—串珠成链—结链成网”,努力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转角见美”的美好愿景。
口袋公园的持续推进,不仅成为黎城丰富城市绿化的重要方式,也体现出发展的气质和生活的品质,赋予文化内涵、讲述城市记忆、提供健身场地……
如今的黎城,“口袋公园”随处可见,小微景观精致精巧,居民小区环境幽雅,地标建筑卓然耸立,各条街道井然有序。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诗意地栖居在黎城成为现实。(张文举、马芸)
原标题:黎城:口袋公园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