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县浊漳河西源的出水处,早在唐代就建有漳河神庙。在漳河神庙东院,正殿大门两侧窗台下的前墙上,左右两侧各嵌着一通石碑。右侧的是一通青石质的《漳源记》,是明代的状元书法碑,也是名副其实的“三绝碑”。笔者曾在2022年9月5日的《上党晚报》大文化一版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左侧的是一通红砂石碑,碑纵50厘米,碑横90厘米,碑上的字体也不过2公分见方,比右侧的“三绝碑”略长一些。但因这通碑是砂石质地,年代久远导致漫漶严重,碑上字体又是章草,导致碑文难以辨认。清代印行的三部《沁州志》,近年出版的《沁州碑铭集》《长治历代文存·沁县卷》等,均未收录这一碑文。
图为:王向明(左一)与友人辨认碑文
为了释读这通碑文,在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四个文友相约漳源镇漳河村,比对碑石诗文,甚感无比欣慰。我们四人志趣相投、各有所长,沁县青年书法家李云在古文句读、书体辨认方面有研究,沁州诗社牛庆宏在作诗填词、音韵平仄方面钻研较多,沁县摄影家协会宋建国在摄影方面有专长。经过一个上午的认真研读揣摩比对,除碑体斑驳地方外,其余内容基本可以辨认。
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
承诸公偕往,兼示侄功,因以纪石。
人生难尽欢,代谢恒相出。
忽变几翠微,涟漪转山嵂。
气清景色佳,天朗崇奥谧。
禽鸟昼相过,凓风夜声即。
黄里朱陈村,桃花武陵泌。
树杂互交藏,草丛会筒茁。
向野才占稔,万宝方先实。
我来钟昔游,遂获华天日。
孰云谢阮宗,特冀玄咸弼。
感忆棠花先,龙怜孤鸽瑟。
琼枝桂玉槙,追琢金阙质。
腾沸迈百川,波涛四海溢。
灌溉宜大洋,洞遆消飘。
残脂腻前亩,遗膏霑后悉。
秘瑶勒□闬,琳琅雕绣霱。
生嗟命鲜荣,没播多精苾。
文誉徵英华,流芳验阴骘。
桂树一树凋,桂留三株密。
特銮马蒙,绳结乌麆术。
冥奋双翼,峝峄萃葽匹。
玉烛舞尧阶,鼎须攀升昵。
霞云访玄踪,彩雾寻兰室。
桃红还烂漫,流泉益清吉。
掇拾山中花,长生效太乙。
清溪幸偕往,余积慕仙径。
源头联句
乱沥点龙鳞(功),喷纵盛玉津(鹤)。
天光飞白练(功),地映舞青苹(鹤)。
浙瑟清人骨,潺湲漱石垠(功)。
流经溪曲小,入海泛波纶(鹤)。
源上即景
高秋寻涌迹,逸兴觅仙英。
绿水流声涓,青山落翠微。
岸深藏树碧,泉暖浴花清。
不禁游人赏,泛槎访帝程。
海陵分刺清源张鹤题并书丰润尹时凤、武平夷、涿郡、邢台丞王尧士、武略将军魏辅唐、湖广宪副张九功同立岁月俱载漳源记刻也
碑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张鹤游览漳河神庙后写就的《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第二部分是张鹤与侄子张九功二人共同唱和的《源头联句》;第三部分是张鹤意犹未尽再吟再唱的《源上即景》。从碑末落款可以看出,刻制这通碑的有海陵分刺清源张鹤、丰润尹时凤、武平夷、涿郡、邢台丞王尧士、武略将军魏辅唐、湖广宪副张九功,书写的是张鹤,时间载于《漳源记》碑刻里。据文友李云讲,此碑就书法艺术方面来说很有价值。可以看出书丹者在书艺方面造诣颇深,整篇碑文字字独立而又浑然一体,质朴古厚,天真烂漫,有章草遗意。刻工虽不够精良,但也不失为一件上乘的碑刻。
图为:考察人员在研究拓片
如果我们单看《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这通碑,会对落款中的人名和时间都不知所然。其实,殿门两侧的两通碑是互相关联的。《漳源记》“三绝碑”,碑文的作者是明代曾任刑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的唐龙,书丹是唐龙的儿子、明代庚戌科状元唐汝楫,文章是写给沁县籍的明代大理寺丞张䳟的,而树碑的是张䳟的弟弟张鹤,以及张䳟、张鹤的儿子九功、九思、九式、九仪、九德。《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碑文的作者是张鹤,共同制作碑刻的还有尹时凤、武平夷、王尧士、魏辅唐、张九功,而这几人除尹时凤、武平夷不知外,其他都有姻亲或家族关系。
张鹤,沁州人,张䳟之弟,号清源,曾任海陵分刺、泰州同知,近年沁县境内出土的明代墓志铭中,有不少是张鹤书写的。张鹤的哥哥是张䳟,张䳟是明代嘉靖丙戌科(1526)年进士,官拜大理寺丞。张䳟之子张九功也是进士,是沁县的父子双进士。因家族关系,又因本人在外做官,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无疑是沁州知名人士。
王尧士(1517~1590),沁州口头村人,居北郭外,曾任邢台县丞,期间治水有方,因治理黄寺等泉而福泽苍生。据其墓志铭载,其孙娶同知张鹤孙女。
魏辅唐(1499~1570),祖籍闻喜,世袭沁州守御千户所,住县城魏家巷。据其墓志铭载,女儿嫁给张鹤的儿子张九德,因而魏辅唐与张鹤是儿女亲家。《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落款中称其为武略将军,其实称为武略将军的是其父亲魏道符,魏辅唐是武德将军。
张九功,张䳟之子,字惟叙,明代嘉靖年间癸丑科(1553)进士,选庶吉士,任河南道御史,出河间知府,升湖广副使、提督学校,终于陕西行太仆寺卿。
关于《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的制刻时间,从碑末 “岁月俱载《漳源记》刻也”一句,可以看出两通碑是一起制刻的。根据笔者在《漳源记》“三绝碑”中的推测,勒石时间应该在张九功升任河南道御史之后,大致在1556年以后,至今470年左右。
从《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的记述中可以看出,碑文诗词的写成,应该是一场诗文盛宴。《漳源记》的碑文是写给张䳟的, 也是赞美漳河源头的。在这通“三绝碑”安放之际,其时张䳟已经去世,张鹤作为张家的长辈、沁州的名人,邀约好友、文友、亲戚以及侄子六人“诸公偕往”,或正式安放碑石,或查看如何安放碑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碑文中“源头联句”一首,应该是观赏了漳河神庙下龙头吐水的景致后,才写出那样优美的诗句的。从沁州城到漳河神庙,将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当时不论骑马或坐轿,都是需要在那里吃午饭或住宿的。可想文友相会,亲朋相聚,用餐也是不会缺了酒水的。张鹤看到兄长的“三绝碑”,不免“便引诗情到碧霄”,便有了留诗漳河神庙,与兄长齐名流芳千古的念头,其时人有激情,酒涨诗情,在众人的激励下,叔侄二人才情高迈诗情喷涌,一人来一句,共同吟咏出《源头联句》,为“兼示侄功”的《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碑锦上添花。叔侄二人联句作诗,侄子又是进士出身,在沁州诗坛也不为多见,诗文勒石在漳河神庙,与《漳源记》“三绝碑”双碑辉映,为漳河神庙增色添彩不少。
浊漳河西源是沁县的母亲河,历代文人歌咏漳河源头的不在少数。在原县志办研究员张正老先生汇编的《咏沁诗集》中,吟诵漳河的诗文就有十四首,清代康熙年间吴琠和陈廷敬两位大学士携手同游漳水源头,如今在漳河村石门楼上镌刻的“水石漳源镇,清漳自此流”一句,就出自陈廷敬的诗篇。咏漳诗文虽多,但像《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这样,既写漳河美景又写人生感慨的并不多。碑文两句一韵,上下对出,洋洋五十联,通过对自然景色、村庄生活和神祠的精美描绘,不仅展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超脱凡尘、追求永恒的愿望。开篇的一句“人生难尽欢,代谢恒相出”,写出了人生不一定都能如意,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所在。全诗既有陶潜的归隐之趣,又有阮嵇的成仙之意,可谓至情大化之作。
在树碑470年后的今天,我们文友四人为释读碑文,身在漳水源头,心入碑石诗境,虽无酒水助兴,但有茶水得趣,心中萦绕的是对沁州先人的崇高敬意,是对弘扬沁州文化的赤诚丹心。漳河水养育了沁县人,漳河文化滋润着沁县人。从张鹤与张九功叔侄二人的《源头联句》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不因其大,惟因其远。漳河这种品格已经根植在沁县人的心中。(王向明)
原标题:沁县漳河神庙470年前的一次诗文盛宴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在沁县浊漳河西源的出水处,早在唐代就建有漳河神庙。在漳河神庙东院,正殿大门两侧窗台下的前墙上,左右两侧各嵌着一通石碑。右侧的是一通青石质的《漳源记》,是明代的状元书法碑,也是名副其实的“三绝碑”。笔者曾在2022年9月5日的《上党晚报》大文化一版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左侧的是一通红砂石碑,碑纵50厘米,碑横90厘米,碑上的字体也不过2公分见方,比右侧的“三绝碑”略长一些。但因这通碑是砂石质地,年代久远导致漫漶严重,碑上字体又是章草,导致碑文难以辨认。清代印行的三部《沁州志》,近年出版的《沁州碑铭集》《长治历代文存·沁县卷》等,均未收录这一碑文。
图为:王向明(左一)与友人辨认碑文
为了释读这通碑文,在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四个文友相约漳源镇漳河村,比对碑石诗文,甚感无比欣慰。我们四人志趣相投、各有所长,沁县青年书法家李云在古文句读、书体辨认方面有研究,沁州诗社牛庆宏在作诗填词、音韵平仄方面钻研较多,沁县摄影家协会宋建国在摄影方面有专长。经过一个上午的认真研读揣摩比对,除碑体斑驳地方外,其余内容基本可以辨认。
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
承诸公偕往,兼示侄功,因以纪石。
人生难尽欢,代谢恒相出。
忽变几翠微,涟漪转山嵂。
气清景色佳,天朗崇奥谧。
禽鸟昼相过,凓风夜声即。
黄里朱陈村,桃花武陵泌。
树杂互交藏,草丛会筒茁。
向野才占稔,万宝方先实。
我来钟昔游,遂获华天日。
孰云谢阮宗,特冀玄咸弼。
感忆棠花先,龙怜孤鸽瑟。
琼枝桂玉槙,追琢金阙质。
腾沸迈百川,波涛四海溢。
灌溉宜大洋,洞遆消飘。
残脂腻前亩,遗膏霑后悉。
秘瑶勒□闬,琳琅雕绣霱。
生嗟命鲜荣,没播多精苾。
文誉徵英华,流芳验阴骘。
桂树一树凋,桂留三株密。
特銮马蒙,绳结乌麆术。
冥奋双翼,峝峄萃葽匹。
玉烛舞尧阶,鼎须攀升昵。
霞云访玄踪,彩雾寻兰室。
桃红还烂漫,流泉益清吉。
掇拾山中花,长生效太乙。
清溪幸偕往,余积慕仙径。
源头联句
乱沥点龙鳞(功),喷纵盛玉津(鹤)。
天光飞白练(功),地映舞青苹(鹤)。
浙瑟清人骨,潺湲漱石垠(功)。
流经溪曲小,入海泛波纶(鹤)。
源上即景
高秋寻涌迹,逸兴觅仙英。
绿水流声涓,青山落翠微。
岸深藏树碧,泉暖浴花清。
不禁游人赏,泛槎访帝程。
海陵分刺清源张鹤题并书丰润尹时凤、武平夷、涿郡、邢台丞王尧士、武略将军魏辅唐、湖广宪副张九功同立岁月俱载漳源记刻也
碑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张鹤游览漳河神庙后写就的《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第二部分是张鹤与侄子张九功二人共同唱和的《源头联句》;第三部分是张鹤意犹未尽再吟再唱的《源上即景》。从碑末落款可以看出,刻制这通碑的有海陵分刺清源张鹤、丰润尹时凤、武平夷、涿郡、邢台丞王尧士、武略将军魏辅唐、湖广宪副张九功,书写的是张鹤,时间载于《漳源记》碑刻里。据文友李云讲,此碑就书法艺术方面来说很有价值。可以看出书丹者在书艺方面造诣颇深,整篇碑文字字独立而又浑然一体,质朴古厚,天真烂漫,有章草遗意。刻工虽不够精良,但也不失为一件上乘的碑刻。
图为:考察人员在研究拓片
如果我们单看《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这通碑,会对落款中的人名和时间都不知所然。其实,殿门两侧的两通碑是互相关联的。《漳源记》“三绝碑”,碑文的作者是明代曾任刑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的唐龙,书丹是唐龙的儿子、明代庚戌科状元唐汝楫,文章是写给沁县籍的明代大理寺丞张䳟的,而树碑的是张䳟的弟弟张鹤,以及张䳟、张鹤的儿子九功、九思、九式、九仪、九德。《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碑文的作者是张鹤,共同制作碑刻的还有尹时凤、武平夷、王尧士、魏辅唐、张九功,而这几人除尹时凤、武平夷不知外,其他都有姻亲或家族关系。
张鹤,沁州人,张䳟之弟,号清源,曾任海陵分刺、泰州同知,近年沁县境内出土的明代墓志铭中,有不少是张鹤书写的。张鹤的哥哥是张䳟,张䳟是明代嘉靖丙戌科(1526)年进士,官拜大理寺丞。张䳟之子张九功也是进士,是沁县的父子双进士。因家族关系,又因本人在外做官,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无疑是沁州知名人士。
王尧士(1517~1590),沁州口头村人,居北郭外,曾任邢台县丞,期间治水有方,因治理黄寺等泉而福泽苍生。据其墓志铭载,其孙娶同知张鹤孙女。
魏辅唐(1499~1570),祖籍闻喜,世袭沁州守御千户所,住县城魏家巷。据其墓志铭载,女儿嫁给张鹤的儿子张九德,因而魏辅唐与张鹤是儿女亲家。《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落款中称其为武略将军,其实称为武略将军的是其父亲魏道符,魏辅唐是武德将军。
张九功,张䳟之子,字惟叙,明代嘉靖年间癸丑科(1553)进士,选庶吉士,任河南道御史,出河间知府,升湖广副使、提督学校,终于陕西行太仆寺卿。
关于《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的制刻时间,从碑末 “岁月俱载《漳源记》刻也”一句,可以看出两通碑是一起制刻的。根据笔者在《漳源记》“三绝碑”中的推测,勒石时间应该在张九功升任河南道御史之后,大致在1556年以后,至今470年左右。
从《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的记述中可以看出,碑文诗词的写成,应该是一场诗文盛宴。《漳源记》的碑文是写给张䳟的, 也是赞美漳河源头的。在这通“三绝碑”安放之际,其时张䳟已经去世,张鹤作为张家的长辈、沁州的名人,邀约好友、文友、亲戚以及侄子六人“诸公偕往”,或正式安放碑石,或查看如何安放碑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碑文中“源头联句”一首,应该是观赏了漳河神庙下龙头吐水的景致后,才写出那样优美的诗句的。从沁州城到漳河神庙,将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当时不论骑马或坐轿,都是需要在那里吃午饭或住宿的。可想文友相会,亲朋相聚,用餐也是不会缺了酒水的。张鹤看到兄长的“三绝碑”,不免“便引诗情到碧霄”,便有了留诗漳河神庙,与兄长齐名流芳千古的念头,其时人有激情,酒涨诗情,在众人的激励下,叔侄二人才情高迈诗情喷涌,一人来一句,共同吟咏出《源头联句》,为“兼示侄功”的《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碑锦上添花。叔侄二人联句作诗,侄子又是进士出身,在沁州诗坛也不为多见,诗文勒石在漳河神庙,与《漳源记》“三绝碑”双碑辉映,为漳河神庙增色添彩不少。
浊漳河西源是沁县的母亲河,历代文人歌咏漳河源头的不在少数。在原县志办研究员张正老先生汇编的《咏沁诗集》中,吟诵漳河的诗文就有十四首,清代康熙年间吴琠和陈廷敬两位大学士携手同游漳水源头,如今在漳河村石门楼上镌刻的“水石漳源镇,清漳自此流”一句,就出自陈廷敬的诗篇。咏漳诗文虽多,但像《登漳源神祠述怀二十五韵》这样,既写漳河美景又写人生感慨的并不多。碑文两句一韵,上下对出,洋洋五十联,通过对自然景色、村庄生活和神祠的精美描绘,不仅展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超脱凡尘、追求永恒的愿望。开篇的一句“人生难尽欢,代谢恒相出”,写出了人生不一定都能如意,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所在。全诗既有陶潜的归隐之趣,又有阮嵇的成仙之意,可谓至情大化之作。
在树碑470年后的今天,我们文友四人为释读碑文,身在漳水源头,心入碑石诗境,虽无酒水助兴,但有茶水得趣,心中萦绕的是对沁州先人的崇高敬意,是对弘扬沁州文化的赤诚丹心。漳河水养育了沁县人,漳河文化滋润着沁县人。从张鹤与张九功叔侄二人的《源头联句》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不因其大,惟因其远。漳河这种品格已经根植在沁县人的心中。(王向明)
原标题:沁县漳河神庙470年前的一次诗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