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境内的襄垣和黎城两县,有一个奇特的习俗,二百多年来,黎城人管襄垣人叫“小舅子”,襄垣人则直呼黎城人“外甥”,且不分年龄大小,不管男女性别,无论相识与否,一见面只要一听口音,便是“亲家”,甚至“干儿”互叫。自来的相熟,天然的亲情,嬉戏从不过分,打闹从不气恼,但若谁有了为难事,对方都会倾力相助。
于是,一首民谣便在两县之间流传:姻亲以县结,风俗独中华,悠悠数百载,代代呼亲家。
确实,这一特殊的民俗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俗风情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黎襄情缘的由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还得从二百多年前说起。
据两县百姓口口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襄垣县北城门外的北关有一位王员外,年过半百,身边却只有一个15岁的女儿,取名雪梅,确也如雪中梅花一样冰清玉洁,聪明可爱,被王员外夫妇视为掌上明珠,娇惯之下多少带些任性。这年又到了农历四月十八黎城广志山娲皇庙庙会的日子,在长治地区有多处娲皇庙或是娲皇宫,供奉的是补天的女娲,当然也是抟土造人的女娲,在民间也被称作奶奶庙,其主要功能就是赐人子女。这一天,王员外夫妇要去广志山烧香,想再求得一子,不料女儿雪梅却吵着闹着非要跟去不可。自古上广志山庙会求子有个严格的禁忌,那就是未婚嫁的少女是绝对不准到山上去的。见女儿非要去,夫妇俩怎么也跟她解释不通,好不为难,只好以山上有老虎、豹子连蒙带吓,总算给唬住了,于是二人急急上路。然而王员外老两口怎么也没有想到,当王员外夫妇刚刚进到广志山的女娲神大殿,一眼就看见女儿雪梅已经跪在女娲神像前的跪垫上。这一惊非同小可,王夫人又急又气,失声喊道:“哎呀,我的个小奶奶!”随即一巴掌打向雪梅。不料,巴掌还未打下,女儿却已扑倒在地,气绝身亡。这时,庙中的老道走了过来,把雪梅的尸身扶坐在女娲神身边的座椅上,跪倒叩拜,口称小奶奶大驾归临,在下接驾来迟。从这一刻起,广志山娲皇庙中多了一位襄垣小奶奶。四乡八镇的百姓都说王员外的女儿是娲皇身边侍女转世,她本与广志山上的小青龙是前世姻缘。从此以后,襄垣与黎城两县的人民,也都互相成了儿女亲家。
广志山位于黎城县城西35公里处的上遥镇,与襄垣县毗邻,原名中阳山,又名广志垴。主峰玉皇顶,一峰陡直硕壮,怒插中天,海拔1807米,是太行山高峰之一。因山势高耸雄奇,奇峰突兀,游者登上峰顶顿有开胸广志之感。站在广志山顶南望,上党盆地一览无余;若再瞻顾左右和身后,则群山森列,峰壑起伏。广志山风景绮丽,内有八景可供观赏:上山第一景是土地庙所对的大石崖,望去酷似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曰“雄鹰励羽”;它对面的老君殿建在一个环抱的山岫中,上下梯田宛然相扣,就像一幅阴阳鱼图,称为“太极图腾”;向上攀登,有一条高大石梯直通天际,名之为“登天有路”;将及老顶,有一处悬崖,高可数十丈,崖头平坦,有一棵宛若苍龙的古树,面前一望无际,浮云常在脚下游动,曰“平步青云”;登上绝顶,如若袖拂天星,称“登峰造极”;峰顶部有一天然裂缝,间隔隙缝二丈许,成南北相峙之势,有“天皇殿”“碧霞宫”各居其一侧,中以石桥相连,周围悬崖绝壁,苍松百株,登临则飘然欲仙,称“复道行空”;山后有老天池,名曰“耄耋天池”;傍晚站在广志山观日落,但见赤云苍山,气势恢宏,四海雄风,尽舒展于胸中,称之为“中天落日”。
广志山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此美景,一定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殿,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建在半山腰一块开阔地上的便是娲皇庙,许是由于小奶奶的缘故,娲皇庙比玉皇殿在建筑规模要大出数倍。山门之内第一进院落是两廊与戏台;二进院落中主殿被称作为“开山殿”,殿中正位即是娲皇神主,人称老奶奶,侧旁则是“襄垣小奶奶”的塑像;第三进院落内最后位置是一座两层的楼阁式古代建筑,谓之“梳妆楼”,实则属娲皇寝殿。飞阁流丹,宏伟秀美。然而不知从什么朝代开始,娲皇梳妆楼的下层却悄然供奉起了文殊、普贤、观音这些属于佛教中的菩萨。道佛共存一山,合于一殿,也算是广志山上的一种特有风情了。
有人说,广志山的玉皇顶一柱擎天,极易使男子产生阳刚之气,就连山间产的柏籽羊与党参,也都具有滋阴壮阳的特殊功效。也许是出于对神灵的崇敬,也许是广志山上的独峰玉皇顶是男子的象征,这里不仅有未婚女子不得上山朝拜的习俗,而且还不准男子在山上随意小解,据说有犯禁者就会得一种怪病。而得病的人只有再围绕玉皇顶持香祭拜整圈后,病痛才能逐渐解除。
襄垣小奶奶的加入,又给广志山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广志山一年两次庙会,一次是农历的四月十八,这本是广志山娲皇庙的正会,但由于这天又是襄垣王雪梅上山续姻缘的日子,因此也被视作是王雪梅出嫁之日,于是又给传统庙会增加了一些喜庆气氛和纪念意义。既然嫁到黎城,那一定有思念家乡的时候,于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王雪梅生日这天,便又兴起了一个望乡会,主要内容是小奶奶遥望家乡,以寄思亲之情。
“望乡会”的议程是襄垣北关王雪梅的娘家人先来广志山看望姑奶奶,把姑奶奶请到梳妆楼上,给姑奶奶油彩塑像,置办新的凤冠霞帔。十月初一凌晨,娘家人把姑奶奶抬下梳妆楼,走出二道山门,山门外专门辟了一块望乡台,小奶奶便在望乡台上向西望去,此时太阳尚未出山,身后已现鱼肚之白,但见山峦起伏,云遮雾罩,小奶奶,你可望见家乡了吗?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多少回朝夕晨暮思念着你哟,故乡亲人是否安康,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哟,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分不清是梦与醒,忘不掉是你身影,穿过岁月春与秋,尝尽世间爱与愁……
这应该是最动人的时刻,为了这一刻,多少人趁夜登上广志山,陪着小奶奶共同体味那份思乡的楚楚情感。
民间相传,小奶奶望乡的表情决定了所有上山赶会人们的情绪。若是小奶奶面露喜悦,那一定预示着风调雨顺,于是,乐户们便鼓着腮帮,把笙与唢呐吹得震天响,戏班子里的生旦净末丑也都拿出了看家本事,把一出《黄鹤楼》或是《打金枝》唱得酣畅淋漓;但若是小奶奶愁容满面,就有人联想到了某种不幸,一人哭出便是万人号啕……
这便是我们曾经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广志山襄黎寻亲的这段传奇可以说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突出地体现了一个“和”字,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好、和衷共济……
黎襄情浓故事多
传说归传说,但黎城、襄垣两县人民情谊深厚的感人故事很多。
这不禁使人想起了那段往事,那段黎城修大渠的往事。那是20世纪60年代,黎城人民为了解决吃水困难,解决浇地困难,决定在太行山上修两条引水大渠,一条是“勇进渠”,一条是“大漳南渠”,而这两条渠的引水地都在襄垣。于是,两县人民和衷共济,在这两条渠的修筑过程中,又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试举一例。
据长篇纪实文学《勇进》一书记载,就在大渠开工在即的那年大年初一,黎城上遥公社的高书记和马主任,踏雪骑车来到襄垣的东宁静村“走亲戚”,一进东宁静村村支书的屋子,只见“娘家人”已备好了一桌酒席,高马二人脱鞋上炕,盘腿而坐,掏出特批的汾酒往炕桌上一墩,喊道:“干儿们,今日过年,都过来陪你姑夫喝几杯,咱们一醉方休。”襄垣的这帮人说:“我说干儿哎,来你舅舅家你舅舅还管不起个酒?你这不是寒碜你大舅二舅跟三舅嘞!”
酒宴便在这种热烈打闹戏谑的气氛中进行,就连主人家不满十岁的小孩子给老高端酒时,还是这样说:“老干儿,喝你小舅舅一杯酒,可别忘了一会儿给磕头。”
这一场大酒喝得昏天黑地,修渠的若干事宜,压根就没有提半句话。
半个月后,当黎城县350名修渠的精壮劳力到达这里时,生活各方面都已安排得妥妥帖帖。
这种情谊真令人潸然泪下!
2011年6月,饱含“襄黎亲家”情谊的“黎城望乡会”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书岐)
原标题:黎襄寻亲广志山
相关链接 | ||||||||||
|
|
||
|
||||||||||||||||
|
长治境内的襄垣和黎城两县,有一个奇特的习俗,二百多年来,黎城人管襄垣人叫“小舅子”,襄垣人则直呼黎城人“外甥”,且不分年龄大小,不管男女性别,无论相识与否,一见面只要一听口音,便是“亲家”,甚至“干儿”互叫。自来的相熟,天然的亲情,嬉戏从不过分,打闹从不气恼,但若谁有了为难事,对方都会倾力相助。
于是,一首民谣便在两县之间流传:姻亲以县结,风俗独中华,悠悠数百载,代代呼亲家。
确实,这一特殊的民俗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俗风情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黎襄情缘的由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还得从二百多年前说起。
据两县百姓口口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襄垣县北城门外的北关有一位王员外,年过半百,身边却只有一个15岁的女儿,取名雪梅,确也如雪中梅花一样冰清玉洁,聪明可爱,被王员外夫妇视为掌上明珠,娇惯之下多少带些任性。这年又到了农历四月十八黎城广志山娲皇庙庙会的日子,在长治地区有多处娲皇庙或是娲皇宫,供奉的是补天的女娲,当然也是抟土造人的女娲,在民间也被称作奶奶庙,其主要功能就是赐人子女。这一天,王员外夫妇要去广志山烧香,想再求得一子,不料女儿雪梅却吵着闹着非要跟去不可。自古上广志山庙会求子有个严格的禁忌,那就是未婚嫁的少女是绝对不准到山上去的。见女儿非要去,夫妇俩怎么也跟她解释不通,好不为难,只好以山上有老虎、豹子连蒙带吓,总算给唬住了,于是二人急急上路。然而王员外老两口怎么也没有想到,当王员外夫妇刚刚进到广志山的女娲神大殿,一眼就看见女儿雪梅已经跪在女娲神像前的跪垫上。这一惊非同小可,王夫人又急又气,失声喊道:“哎呀,我的个小奶奶!”随即一巴掌打向雪梅。不料,巴掌还未打下,女儿却已扑倒在地,气绝身亡。这时,庙中的老道走了过来,把雪梅的尸身扶坐在女娲神身边的座椅上,跪倒叩拜,口称小奶奶大驾归临,在下接驾来迟。从这一刻起,广志山娲皇庙中多了一位襄垣小奶奶。四乡八镇的百姓都说王员外的女儿是娲皇身边侍女转世,她本与广志山上的小青龙是前世姻缘。从此以后,襄垣与黎城两县的人民,也都互相成了儿女亲家。
广志山位于黎城县城西35公里处的上遥镇,与襄垣县毗邻,原名中阳山,又名广志垴。主峰玉皇顶,一峰陡直硕壮,怒插中天,海拔1807米,是太行山高峰之一。因山势高耸雄奇,奇峰突兀,游者登上峰顶顿有开胸广志之感。站在广志山顶南望,上党盆地一览无余;若再瞻顾左右和身后,则群山森列,峰壑起伏。广志山风景绮丽,内有八景可供观赏:上山第一景是土地庙所对的大石崖,望去酷似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曰“雄鹰励羽”;它对面的老君殿建在一个环抱的山岫中,上下梯田宛然相扣,就像一幅阴阳鱼图,称为“太极图腾”;向上攀登,有一条高大石梯直通天际,名之为“登天有路”;将及老顶,有一处悬崖,高可数十丈,崖头平坦,有一棵宛若苍龙的古树,面前一望无际,浮云常在脚下游动,曰“平步青云”;登上绝顶,如若袖拂天星,称“登峰造极”;峰顶部有一天然裂缝,间隔隙缝二丈许,成南北相峙之势,有“天皇殿”“碧霞宫”各居其一侧,中以石桥相连,周围悬崖绝壁,苍松百株,登临则飘然欲仙,称“复道行空”;山后有老天池,名曰“耄耋天池”;傍晚站在广志山观日落,但见赤云苍山,气势恢宏,四海雄风,尽舒展于胸中,称之为“中天落日”。
广志山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此美景,一定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殿,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建在半山腰一块开阔地上的便是娲皇庙,许是由于小奶奶的缘故,娲皇庙比玉皇殿在建筑规模要大出数倍。山门之内第一进院落是两廊与戏台;二进院落中主殿被称作为“开山殿”,殿中正位即是娲皇神主,人称老奶奶,侧旁则是“襄垣小奶奶”的塑像;第三进院落内最后位置是一座两层的楼阁式古代建筑,谓之“梳妆楼”,实则属娲皇寝殿。飞阁流丹,宏伟秀美。然而不知从什么朝代开始,娲皇梳妆楼的下层却悄然供奉起了文殊、普贤、观音这些属于佛教中的菩萨。道佛共存一山,合于一殿,也算是广志山上的一种特有风情了。
有人说,广志山的玉皇顶一柱擎天,极易使男子产生阳刚之气,就连山间产的柏籽羊与党参,也都具有滋阴壮阳的特殊功效。也许是出于对神灵的崇敬,也许是广志山上的独峰玉皇顶是男子的象征,这里不仅有未婚女子不得上山朝拜的习俗,而且还不准男子在山上随意小解,据说有犯禁者就会得一种怪病。而得病的人只有再围绕玉皇顶持香祭拜整圈后,病痛才能逐渐解除。
襄垣小奶奶的加入,又给广志山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广志山一年两次庙会,一次是农历的四月十八,这本是广志山娲皇庙的正会,但由于这天又是襄垣王雪梅上山续姻缘的日子,因此也被视作是王雪梅出嫁之日,于是又给传统庙会增加了一些喜庆气氛和纪念意义。既然嫁到黎城,那一定有思念家乡的时候,于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王雪梅生日这天,便又兴起了一个望乡会,主要内容是小奶奶遥望家乡,以寄思亲之情。
“望乡会”的议程是襄垣北关王雪梅的娘家人先来广志山看望姑奶奶,把姑奶奶请到梳妆楼上,给姑奶奶油彩塑像,置办新的凤冠霞帔。十月初一凌晨,娘家人把姑奶奶抬下梳妆楼,走出二道山门,山门外专门辟了一块望乡台,小奶奶便在望乡台上向西望去,此时太阳尚未出山,身后已现鱼肚之白,但见山峦起伏,云遮雾罩,小奶奶,你可望见家乡了吗?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多少回朝夕晨暮思念着你哟,故乡亲人是否安康,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哟,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分不清是梦与醒,忘不掉是你身影,穿过岁月春与秋,尝尽世间爱与愁……
这应该是最动人的时刻,为了这一刻,多少人趁夜登上广志山,陪着小奶奶共同体味那份思乡的楚楚情感。
民间相传,小奶奶望乡的表情决定了所有上山赶会人们的情绪。若是小奶奶面露喜悦,那一定预示着风调雨顺,于是,乐户们便鼓着腮帮,把笙与唢呐吹得震天响,戏班子里的生旦净末丑也都拿出了看家本事,把一出《黄鹤楼》或是《打金枝》唱得酣畅淋漓;但若是小奶奶愁容满面,就有人联想到了某种不幸,一人哭出便是万人号啕……
这便是我们曾经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广志山襄黎寻亲的这段传奇可以说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突出地体现了一个“和”字,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好、和衷共济……
黎襄情浓故事多
传说归传说,但黎城、襄垣两县人民情谊深厚的感人故事很多。
这不禁使人想起了那段往事,那段黎城修大渠的往事。那是20世纪60年代,黎城人民为了解决吃水困难,解决浇地困难,决定在太行山上修两条引水大渠,一条是“勇进渠”,一条是“大漳南渠”,而这两条渠的引水地都在襄垣。于是,两县人民和衷共济,在这两条渠的修筑过程中,又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试举一例。
据长篇纪实文学《勇进》一书记载,就在大渠开工在即的那年大年初一,黎城上遥公社的高书记和马主任,踏雪骑车来到襄垣的东宁静村“走亲戚”,一进东宁静村村支书的屋子,只见“娘家人”已备好了一桌酒席,高马二人脱鞋上炕,盘腿而坐,掏出特批的汾酒往炕桌上一墩,喊道:“干儿们,今日过年,都过来陪你姑夫喝几杯,咱们一醉方休。”襄垣的这帮人说:“我说干儿哎,来你舅舅家你舅舅还管不起个酒?你这不是寒碜你大舅二舅跟三舅嘞!”
酒宴便在这种热烈打闹戏谑的气氛中进行,就连主人家不满十岁的小孩子给老高端酒时,还是这样说:“老干儿,喝你小舅舅一杯酒,可别忘了一会儿给磕头。”
这一场大酒喝得昏天黑地,修渠的若干事宜,压根就没有提半句话。
半个月后,当黎城县350名修渠的精壮劳力到达这里时,生活各方面都已安排得妥妥帖帖。
这种情谊真令人潸然泪下!
2011年6月,饱含“襄黎亲家”情谊的“黎城望乡会”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书岐)
原标题:黎襄寻亲广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