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黎城县正社村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24-04-03   |  来源: 上党晚报

从浊漳河蜿蜒流淌到襄垣县小峧村三源汇合的那一刻起,它转而向东南方向的黎城县上遥镇流去。河的东南岸,距离上遥镇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正社村。正社村北临浊漳河,南依马鞍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村前还有公路石段线经过。作为周边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村,正社村自古以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曾有过无数辉煌的时刻。

正社村现有村民240户842人,村里不仅有众多明清古迹,还是“黎城县红色百村保护工程”中的重点村庄。正社村的得名是因为在古代,这一片地方称为下遥镇,后按位置分为东社、正社、西社三个村,正社村居中,故而得名。

正社村内有长治市少见的村级文庙,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366),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县级文保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嘉庆八年(1803)增修而成。正社文庙为一进院落,现存山门倒座戏楼、大成殿五间,东西配殿以及东厢房。正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出廊式,筒瓦屋面,屋脊有龙形脊饰。大殿内有孔子挂像及香案,墙上挂有多幅锦旗,殿内环境虽然简陋但却很整洁。前檐下斗拱、雀替等均有色彩斑斓的彩绘装饰,可以想见当时的富丽堂皇和规制之高。

大殿左右槛窗下分别嵌着一通石碑,一通是清嘉庆八年(1803)的重修文庙碑,一通是民国二年(1913)的重修阖村庙宇记碑。院内还有一通石碑躺在那里,是民国元年(1912)的禁林碑。

南面的倒座戏楼坚固结实,下面正中间辟门洞,上面是五间的戏楼,戏台台口敞开三间,台口屋檐下也有彩绘斗拱,两侧砖墙砌筑,上设圆形漏窗。现在戏台台口已经用砖全部砌死,改为了普通楼房。

整个文庙保存基本完整,宽敞的院落内见证着历史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彰显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封建社会中,文庙一般是由官方主持修建并举办祭祀等活动,但在这个小村庄里却修建有文庙,是一件少见的事。这一事实可以佐证该村崇文尚儒的风气。据资料记载,该村申氏、韩氏、马氏等大家族在明清时期出过多位明经进士、贡生、庠生等人才。在抗日战争期间,正社文庙还曾经做过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

正社村内其他古建有三义阁、关帝庙、古佛殿、河神庙等。从空中俯瞰,正社村内街巷错落有致,空间肌理基本完整,保留了历史原貌,众多传统民居四合楼院屹立其中,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出自正社村的富商高官们,为后人留下了那一院一院精致清代古宅院,有的叫做旗杆院,有的叫做棋盘院,有的叫做进士院。每一个院落都有着众多传奇轶事,成为古老乡村文脉流传的一个见证。

今年2月份,正社村正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几个部委联合公布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村落。这个浊漳河岸边的小山村,仿佛众多山西古村落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文化魅力。(胡海涛)

原标题:漳河岸边古山村——走进中国传统村落黎城县上遥镇正社村



[编辑:原依凡]

  相关链接
· 走进千年古堡寨上村
· 四宜潞州赋
· 解密:长子县慕容村
· “四宜”之城看长治
· 明嘉靖《山西通志》中的武乡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地名
黎城县正社村的“前世今生”

从浊漳河蜿蜒流淌到襄垣县小峧村三源汇合的那一刻起,它转而向东南方向的黎城县上遥镇流去。河的东南岸,距离上遥镇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正社村。正社村北临浊漳河,南依马鞍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村前还有公路石段线经过。作为周边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村,正社村自古以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曾有过无数辉煌的时刻。

正社村现有村民240户842人,村里不仅有众多明清古迹,还是“黎城县红色百村保护工程”中的重点村庄。正社村的得名是因为在古代,这一片地方称为下遥镇,后按位置分为东社、正社、西社三个村,正社村居中,故而得名。

正社村内有长治市少见的村级文庙,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366),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县级文保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嘉庆八年(1803)增修而成。正社文庙为一进院落,现存山门倒座戏楼、大成殿五间,东西配殿以及东厢房。正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出廊式,筒瓦屋面,屋脊有龙形脊饰。大殿内有孔子挂像及香案,墙上挂有多幅锦旗,殿内环境虽然简陋但却很整洁。前檐下斗拱、雀替等均有色彩斑斓的彩绘装饰,可以想见当时的富丽堂皇和规制之高。

大殿左右槛窗下分别嵌着一通石碑,一通是清嘉庆八年(1803)的重修文庙碑,一通是民国二年(1913)的重修阖村庙宇记碑。院内还有一通石碑躺在那里,是民国元年(1912)的禁林碑。

南面的倒座戏楼坚固结实,下面正中间辟门洞,上面是五间的戏楼,戏台台口敞开三间,台口屋檐下也有彩绘斗拱,两侧砖墙砌筑,上设圆形漏窗。现在戏台台口已经用砖全部砌死,改为了普通楼房。

整个文庙保存基本完整,宽敞的院落内见证着历史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彰显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封建社会中,文庙一般是由官方主持修建并举办祭祀等活动,但在这个小村庄里却修建有文庙,是一件少见的事。这一事实可以佐证该村崇文尚儒的风气。据资料记载,该村申氏、韩氏、马氏等大家族在明清时期出过多位明经进士、贡生、庠生等人才。在抗日战争期间,正社文庙还曾经做过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

正社村内其他古建有三义阁、关帝庙、古佛殿、河神庙等。从空中俯瞰,正社村内街巷错落有致,空间肌理基本完整,保留了历史原貌,众多传统民居四合楼院屹立其中,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出自正社村的富商高官们,为后人留下了那一院一院精致清代古宅院,有的叫做旗杆院,有的叫做棋盘院,有的叫做进士院。每一个院落都有着众多传奇轶事,成为古老乡村文脉流传的一个见证。

今年2月份,正社村正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几个部委联合公布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村落。这个浊漳河岸边的小山村,仿佛众多山西古村落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文化魅力。(胡海涛)

原标题:漳河岸边古山村——走进中国传统村落黎城县上遥镇正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