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漳河”!黎城县三举措做好“水”文章
发布时间: 2024-02-28   |  来源: 长治日报

记者日前自黎城县召开的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暨项目建设年誓师大会上获悉,今年黎城县将通过采取以水护绿优化水生态、以水为景建设水美乡村、以水兴业打造富民经济带三项举措,全面推动“一泓清水入漳河”。

黎城县境内百里太行山绵延南北,八十里漳河水穿流东西,山水资源是黎城最大的优势和依托所在。多年来,黎城县集中精力在“山”上下功夫,黎城百里新画廊深入人心、已成品牌。围绕“红绿辉映·山水黎城”品牌建设,今年,该县将着力在“水”上做文章,把浊漳河综合治理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拿出真抓实干的作风、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城拔寨的干劲,再现一泓清水、千年商道、村村和美、繁华盛景的“浊漳河畔水美地”。

以水护绿优化水生态。黎城县将以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以水生态改善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以水文化传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统筹浊漳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入河排污口治理,提升浊漳河沿岸水环境,不断优化浊漳河流域水生态。围绕“红色线”和“水利线”,深入挖掘浊漳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水利遗产价值,开发保护以 “党政军民”四桥为代表的红色水利遗址,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升“一泓清水入漳河”的文化内涵。

以水为景建设水美乡村。浊漳河黎城段沿线,水清山绿、杨柳依依、山水呼应、阡陌纵横。该县将以流域水系为主线,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保护原生态、打造新业态,形成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水美乡村群落,绘就水清岸绿、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乡村生态画卷。

以水兴业打造富民经济带。黎城县将以沿河道路、绿地等为基点,建成浊漳河环线旅游公路。同时,在沿途布设亲水栈道、休憩驿站、停车观景台、航拍体验区,开发沿河生态休闲经济产品,打好生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生态涵养、观光旅游、富民产业的“三带”八十里浊漳新画廊,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黎城样板”。(冯波)

原标题:黎城县多举措推动“一泓清水入漳河”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黎城县立下“迎战”2024“军令状”
· 聚焦四项重点工作!2024,黎城县开启新征程
· 黎城县最新人事任免
· 雪天有温暖!黎城县黎侯镇干部为滞留司机送物资
· 黎城县:党建赋能财政业务提质增效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黎城县
“一泓清水入漳河”!黎城县三举措做好“水”文章

记者日前自黎城县召开的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暨项目建设年誓师大会上获悉,今年黎城县将通过采取以水护绿优化水生态、以水为景建设水美乡村、以水兴业打造富民经济带三项举措,全面推动“一泓清水入漳河”。

黎城县境内百里太行山绵延南北,八十里漳河水穿流东西,山水资源是黎城最大的优势和依托所在。多年来,黎城县集中精力在“山”上下功夫,黎城百里新画廊深入人心、已成品牌。围绕“红绿辉映·山水黎城”品牌建设,今年,该县将着力在“水”上做文章,把浊漳河综合治理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拿出真抓实干的作风、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城拔寨的干劲,再现一泓清水、千年商道、村村和美、繁华盛景的“浊漳河畔水美地”。

以水护绿优化水生态。黎城县将以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以水生态改善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以水文化传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统筹浊漳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入河排污口治理,提升浊漳河沿岸水环境,不断优化浊漳河流域水生态。围绕“红色线”和“水利线”,深入挖掘浊漳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水利遗产价值,开发保护以 “党政军民”四桥为代表的红色水利遗址,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升“一泓清水入漳河”的文化内涵。

以水为景建设水美乡村。浊漳河黎城段沿线,水清山绿、杨柳依依、山水呼应、阡陌纵横。该县将以流域水系为主线,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保护原生态、打造新业态,形成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水美乡村群落,绘就水清岸绿、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乡村生态画卷。

以水兴业打造富民经济带。黎城县将以沿河道路、绿地等为基点,建成浊漳河环线旅游公路。同时,在沿途布设亲水栈道、休憩驿站、停车观景台、航拍体验区,开发沿河生态休闲经济产品,打好生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生态涵养、观光旅游、富民产业的“三带”八十里浊漳新画廊,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黎城样板”。(冯波)

原标题:黎城县多举措推动“一泓清水入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