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昭仪军节度使——刘悟
发布时间: 2023-12-2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刘悟出生武将世家。从军后,以牙将为起点,凭借自身勇义之气,逐渐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唐朝节度使。在节度使任上,他积极参与平定藩镇叛乱,为维护唐王朝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也因其个人放浪不拘的性格,常常作出一些出乎常规的事情,世人对其评说颇有争议。

刘悟的祖父本名刘客奴,怀州武陟人,因从军迁居于幽州昌平,在平卢军节度使吕知诲门下任牙将。天宝末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大燕政权。受其影响,许多藩镇纷纷倒戈,投降叛军与朝廷为敌。平卢军节度使吕知诲也接受了安禄山的任命背叛了朝廷。忠义的刘客奴不愿就范,袭杀了吕知诲,并上表归顺朝廷,被朝廷授封为平卢军节度使,赐名刘正臣。后来,刘正臣受命攻打范阳失败,奔归平卢,被王玄志所杀。

刘悟的叔父刘全谅,原名刘逸准,起初因其父功勋门荫别驾、长史。建中初期,在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门下效力。刘玄佐对其非常器重,一次次为其加官晋爵,累计升任都知兵马使。刘玄佐死后,刘逸准一心一意辅佐刘玄佐儿子刘士宁,被刘士宁提拔为宋州刺史。贞元十五年(799)二月,宣武节度使董晋去世,宣武军发生兵乱。刘逸准被密召汴州任命为留后参与平乱,并因功授以检校工部尚书、汴州刺史,兼宣武军节度观察使,并被皇帝赐名全谅。贞元十五年二月刘全谅卒,年四十九,死后赠右仆射。

刘悟的祖父、叔父都是英勇善战的武将。因此,刘悟也继承了家族基因,从小力大过人,尤其是在其祖父刘正臣迁居幽州后,刘悟也渐染胡化风气,做事随心随性,少了一份理性。《新唐书·刘悟传》载:“从恶少年杀人屠狗,豪横犯法,系河南狱,留守韦夏卿贷免。”《旧唐书·刘悟传》载:“悟少有勇力。叔逸准为汴帅,积缗钱数百万于洛中;悟辄破扃鐍,悉盗用之。”年少时的刘悟,不仅因犯法被判入狱,而且还盗用了其叔父多年积攒的百万钱财。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的刘悟身上可谓是劣迹斑斑。

刘悟盗用了叔父的钱财,因畏罪,又选择投奔了淄青节度使李师古。在李师古的门下,起初刘悟并没得到重用。后来,还是靠他满身胡化的豪气,为自己赢得了用武之地。据史料记载:在一次平卢军中举行的击毬活动中,玩到兴致的刘悟,豪气迸发在人群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一个不小心,就撞倒了李师古的战马,导致李师古人仰马翻,在众将士面前出了丑。李师古大怒,当下就要斩了刘悟,而此时的刘悟却临危不惧,大声据理力争,尽显豪杰本色。李师古被他的这种豪气所触动,不仅没有杀了刘悟,还令其管理军中最壮的士兵,并不断为其加官进职,官至淄青节度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

元和元年(805),李师古卒于任上。李师古死后,其弟李师道自代节度使,并按淄青惯例得到朝廷的认可。自此,刘悟又成了李师道的部将。元和九年(814)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举兵叛乱,威胁东都洛阳。元和十年(815)正月,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朝廷的这一举动,对各藩镇震动很大。尤其是割据郓、曹十二州的李师道,从朝廷举动中看到了宪宗改变藩镇割据的决心,这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保全自身,他明里说要助朝廷讨伐吴元济,暗里却偷偷支持吴元济的叛乱,先是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把江淮一带集中的租赋都烧毁了。接着,派刺客混入京师暗杀了力主用兵淮西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潜入东都,打算在洛阳焚烧宫阙,杀掠市民,后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虽然动摇了朝廷一些主战大臣的信心,却更加坚定了宪宗平定藩镇割据的决心。李师道运用恐怖手段,本意是想阻止朝廷对藩镇的讨伐,以保全自身,结果却引火烧身。对于李师道的所作所为,宪宗大为甚怒,于元和十三年(818)七月,下诏讨伐李师道。

面对朝廷的讨伐大军,李师道命刘悟率军万余人进行抵抗。但刘悟却在与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的交战中,屡次战败。李师道数次下令督战,刘悟都未能按令行事。李师道的幕僚就向他进言,说刘悟恐有他志宜早图之。李师道听信谗言派遣使者张遇持帖去刘悟营中,欲杀之。张遇与刘悟向来关系密切,他不但没有听令杀刘悟,反而将帖交到刘悟手中,刘悟得到消息后,从前线倒戈回郓州,生擒李师道及其子,全部斩首献给朝廷。《旧唐书﹒李师道传》载:“及夜,至门,示以师道追牒,乃得入。兵士继进,至球场,因围其内城,以火攻之,擒师道而斩其首,送于魏博军,元和十四年二月也。”宪宗于是加封刘悟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

在讨伐淄青时,朝廷曾许诺:“部将有能杀师道以众降者,师道官爵悉以与之”,当时李师道是淄青节度使,带朝官检校司空,领淄、青、郓、兖、齐、密、海、濮、沂、曹、莱、登十二州。按照朝廷的诺言,刘悟既杀李师道,投降朝廷,自然应当接管淄青十二州,刘悟也相信这个诺言,还未等朝廷正式册封,就提前做好了管理淄青的准备工作。然而,在淄青平定之后,朝廷却失信了,将淄青一分为三,分而治之。同时,出于对归降淄青将士的不信任,怕继续动乱,宪宗还将刘悟调离淄青,任命其为义成军节度使,并密令田弘正进行暗中观察,而义成军节度使,仅治滑、郑二州,这与宪宗平乱前的承诺差距太大。

其实,在此之前,朝廷失信已有先例。德宗时期,在讨伐成德军节度使李惟岳时,曾对外承诺“得惟岳首,即授旌节……得惟岳郡县,使隶本镇”,后来成德军先锋兵马使王武俊杀死李惟岳,幽州节度使朱滔攻取深州。朝廷未能兑现诺言,王武俊、朱滔对此十分不满,连兵作乱。相比王、朱二人而言,刘悟算老实多了,朝廷许诺在先,失信于后,他却没有因此与朝廷作对,而是立刻到滑州上任去了。由此看来,刘悟虽受胡化影响,但与河朔地区少数民族将领和胡化严重的汉族将领相比,还是有区别的。元和十五年(820)春,刘悟入朝。朝廷加封刘悟为检校兵部尚书。不久之后,宪宗在宫廷斗争中被杀。《旧唐书﹒刘悟传》载:穆宗即位,以恩例迁检校尚书右仆射。是岁十月,移镇泽潞,旋以本官兼平章事。唐穆宗即位,刘悟移镇潞州,任昭义军节度使兼平章事。

长庆元年(821)七月,不得军心的卢龙节度使张弘靖,因在处理一名犯错士兵时,有失公允,引发多数将士不满,结果导致军中发生动乱。动乱中朱克融被将士推荐为卢龙节度使留后。朝廷知道这件事后,就调遣刘悟为卢龙军节度使,以安稳幽州局势。刘悟受命离开潞州,准备去幽州赴任。但就在他去幽州的路上,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成德军衙内兵马使王廷凑又作乱,杀死节度使田弘正,并与朱克融相互勾结,切断了刘悟北上的通道。本来,刘悟是受命去幽州接任卢龙节度使。所以,身边只带了几位随从。而此时,朱克融已实际控制了幽州,并与王廷凑联合,抗拒朝命。因此,面对已经失控的幽州,刘悟也怕自己这次是有去无回,于是向朝廷上表请还潞州,朝廷批准了他的上表,让他复任昭仪军节度使,就这样刘悟又回到了潞州。

王廷凑叛乱后,朝廷诏令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等镇围攻成德。刘悟受令率领昭义军参与了讨伐,但久未建功,于是朝廷就派宦官刘承偕来监军。刘承偕是穆宗母亲郭太后的养子,又是穆宗即帝位的重要拥立者,在朝堂之上颇具分量,根本不把刘悟放在眼里。因此,刘承偕仗势欺人,经常在众人面前羞辱节度使刘悟,还纵容部下败坏法纪,并且私下密谋要让磁州刺史张汶取代刘悟。刘悟知道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就将刘承偕抓起来,要一杀了之。《新唐书·贾直言传》载: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日:“司空纵兵胁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邪?它日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幸亏手下幕僚贾直言及时劝谏,刘悟才没有杀了刘承偕,把他囚禁在节度府内,上书要求穆宗杀了刘承偕。穆宗出于多方考虑没有对刘悟进行治罪,只是下诏命刘悟送刘承偕还京师。但刘悟心里却愤愤不平,认为穆宗在此事上处置不公,于是假托将士不服从自己,拒不执行皇命。

穆宗知道后大怒,抛开刘承偕是自己的身边人不说,单从刘承偕是母亲郭太后的养子来说,穆宗也得罪不起,况且刘承偕被囚禁一事,穆宗至今没敢告诉母亲,他本来出于维护安定和收买军心考虑,不再追究刘悟囚禁监军一事,下道诏令让刘悟放了刘承偕,这事就此了结,没想到这个莽夫,居然抗旨不遵。穆宗要治刘悟的罪,于是就征求宰相裴度意见。裴度出于当时藩镇不断叛乱的形势和民生角度考虑,力劝穆宗,并和王播等人奏请“把刘承偕流放到遥远偏僻的州县,刘悟肯定会释放他。”穆宗无奈采纳了二人的意见,下诏流放刘承偕。在穆宗下诏一个多月后,刘悟释放了刘承偕,事件才得以平息。

宝历元年(825),刘悟卒于昭仪军节度使任上,朝廷追赠其为太尉。刘悟作为昭仪军节度使,从元和十五年移镇潞州至宝历元年逝世,共掌管昭义军七年之久。因为刘悟是武将出生,且幼年受胡化风气影响,做事少欠考量,后世对其评价颇有争议。《资治通鉴》载:“自是悟浸骄,欲效河北三镇,召聚不逞,章表多不逊”说刘悟骄横,对皇帝不恭敬。当然,也有对刘悟褒奖的。宪宗在《授刘悟义成军节度使制》是这样褒奖刘悟的:“淄青都知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察御史上柱国刘悟,忠孝之后,义勇为心,久沦迹而未申,每蓄谋以思奋。”简要之意是说刘悟是忠孝之后,有义有勇。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上泽潞刘司徒书》中,甚赞刘悟的功劳在当时无人可比。同时他也在《上李司徒论泽潞用兵书》中,为刘悟囚禁刘承偕事件进行了辩解,说是因张汶与刘承偕的密谋,才导致事件的发生。此外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对刘悟进行过赞誉。(黄建军

原标题:少年任侠气 奋烈自有时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张娟:“让求助者得到急救是我一生的追求”
· 贾秉粟:名副其实的“巨商”义士
· “富大方”的二贤庄单氏兄弟
· 宋健:把神话故事和家乡讲给更多人听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唐朝昭仪军节度使——刘悟

刘悟出生武将世家。从军后,以牙将为起点,凭借自身勇义之气,逐渐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唐朝节度使。在节度使任上,他积极参与平定藩镇叛乱,为维护唐王朝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也因其个人放浪不拘的性格,常常作出一些出乎常规的事情,世人对其评说颇有争议。

刘悟的祖父本名刘客奴,怀州武陟人,因从军迁居于幽州昌平,在平卢军节度使吕知诲门下任牙将。天宝末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大燕政权。受其影响,许多藩镇纷纷倒戈,投降叛军与朝廷为敌。平卢军节度使吕知诲也接受了安禄山的任命背叛了朝廷。忠义的刘客奴不愿就范,袭杀了吕知诲,并上表归顺朝廷,被朝廷授封为平卢军节度使,赐名刘正臣。后来,刘正臣受命攻打范阳失败,奔归平卢,被王玄志所杀。

刘悟的叔父刘全谅,原名刘逸准,起初因其父功勋门荫别驾、长史。建中初期,在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门下效力。刘玄佐对其非常器重,一次次为其加官晋爵,累计升任都知兵马使。刘玄佐死后,刘逸准一心一意辅佐刘玄佐儿子刘士宁,被刘士宁提拔为宋州刺史。贞元十五年(799)二月,宣武节度使董晋去世,宣武军发生兵乱。刘逸准被密召汴州任命为留后参与平乱,并因功授以检校工部尚书、汴州刺史,兼宣武军节度观察使,并被皇帝赐名全谅。贞元十五年二月刘全谅卒,年四十九,死后赠右仆射。

刘悟的祖父、叔父都是英勇善战的武将。因此,刘悟也继承了家族基因,从小力大过人,尤其是在其祖父刘正臣迁居幽州后,刘悟也渐染胡化风气,做事随心随性,少了一份理性。《新唐书·刘悟传》载:“从恶少年杀人屠狗,豪横犯法,系河南狱,留守韦夏卿贷免。”《旧唐书·刘悟传》载:“悟少有勇力。叔逸准为汴帅,积缗钱数百万于洛中;悟辄破扃鐍,悉盗用之。”年少时的刘悟,不仅因犯法被判入狱,而且还盗用了其叔父多年积攒的百万钱财。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的刘悟身上可谓是劣迹斑斑。

刘悟盗用了叔父的钱财,因畏罪,又选择投奔了淄青节度使李师古。在李师古的门下,起初刘悟并没得到重用。后来,还是靠他满身胡化的豪气,为自己赢得了用武之地。据史料记载:在一次平卢军中举行的击毬活动中,玩到兴致的刘悟,豪气迸发在人群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一个不小心,就撞倒了李师古的战马,导致李师古人仰马翻,在众将士面前出了丑。李师古大怒,当下就要斩了刘悟,而此时的刘悟却临危不惧,大声据理力争,尽显豪杰本色。李师古被他的这种豪气所触动,不仅没有杀了刘悟,还令其管理军中最壮的士兵,并不断为其加官进职,官至淄青节度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

元和元年(805),李师古卒于任上。李师古死后,其弟李师道自代节度使,并按淄青惯例得到朝廷的认可。自此,刘悟又成了李师道的部将。元和九年(814)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举兵叛乱,威胁东都洛阳。元和十年(815)正月,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朝廷的这一举动,对各藩镇震动很大。尤其是割据郓、曹十二州的李师道,从朝廷举动中看到了宪宗改变藩镇割据的决心,这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保全自身,他明里说要助朝廷讨伐吴元济,暗里却偷偷支持吴元济的叛乱,先是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把江淮一带集中的租赋都烧毁了。接着,派刺客混入京师暗杀了力主用兵淮西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潜入东都,打算在洛阳焚烧宫阙,杀掠市民,后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虽然动摇了朝廷一些主战大臣的信心,却更加坚定了宪宗平定藩镇割据的决心。李师道运用恐怖手段,本意是想阻止朝廷对藩镇的讨伐,以保全自身,结果却引火烧身。对于李师道的所作所为,宪宗大为甚怒,于元和十三年(818)七月,下诏讨伐李师道。

面对朝廷的讨伐大军,李师道命刘悟率军万余人进行抵抗。但刘悟却在与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的交战中,屡次战败。李师道数次下令督战,刘悟都未能按令行事。李师道的幕僚就向他进言,说刘悟恐有他志宜早图之。李师道听信谗言派遣使者张遇持帖去刘悟营中,欲杀之。张遇与刘悟向来关系密切,他不但没有听令杀刘悟,反而将帖交到刘悟手中,刘悟得到消息后,从前线倒戈回郓州,生擒李师道及其子,全部斩首献给朝廷。《旧唐书﹒李师道传》载:“及夜,至门,示以师道追牒,乃得入。兵士继进,至球场,因围其内城,以火攻之,擒师道而斩其首,送于魏博军,元和十四年二月也。”宪宗于是加封刘悟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

在讨伐淄青时,朝廷曾许诺:“部将有能杀师道以众降者,师道官爵悉以与之”,当时李师道是淄青节度使,带朝官检校司空,领淄、青、郓、兖、齐、密、海、濮、沂、曹、莱、登十二州。按照朝廷的诺言,刘悟既杀李师道,投降朝廷,自然应当接管淄青十二州,刘悟也相信这个诺言,还未等朝廷正式册封,就提前做好了管理淄青的准备工作。然而,在淄青平定之后,朝廷却失信了,将淄青一分为三,分而治之。同时,出于对归降淄青将士的不信任,怕继续动乱,宪宗还将刘悟调离淄青,任命其为义成军节度使,并密令田弘正进行暗中观察,而义成军节度使,仅治滑、郑二州,这与宪宗平乱前的承诺差距太大。

其实,在此之前,朝廷失信已有先例。德宗时期,在讨伐成德军节度使李惟岳时,曾对外承诺“得惟岳首,即授旌节……得惟岳郡县,使隶本镇”,后来成德军先锋兵马使王武俊杀死李惟岳,幽州节度使朱滔攻取深州。朝廷未能兑现诺言,王武俊、朱滔对此十分不满,连兵作乱。相比王、朱二人而言,刘悟算老实多了,朝廷许诺在先,失信于后,他却没有因此与朝廷作对,而是立刻到滑州上任去了。由此看来,刘悟虽受胡化影响,但与河朔地区少数民族将领和胡化严重的汉族将领相比,还是有区别的。元和十五年(820)春,刘悟入朝。朝廷加封刘悟为检校兵部尚书。不久之后,宪宗在宫廷斗争中被杀。《旧唐书﹒刘悟传》载:穆宗即位,以恩例迁检校尚书右仆射。是岁十月,移镇泽潞,旋以本官兼平章事。唐穆宗即位,刘悟移镇潞州,任昭义军节度使兼平章事。

长庆元年(821)七月,不得军心的卢龙节度使张弘靖,因在处理一名犯错士兵时,有失公允,引发多数将士不满,结果导致军中发生动乱。动乱中朱克融被将士推荐为卢龙节度使留后。朝廷知道这件事后,就调遣刘悟为卢龙军节度使,以安稳幽州局势。刘悟受命离开潞州,准备去幽州赴任。但就在他去幽州的路上,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成德军衙内兵马使王廷凑又作乱,杀死节度使田弘正,并与朱克融相互勾结,切断了刘悟北上的通道。本来,刘悟是受命去幽州接任卢龙节度使。所以,身边只带了几位随从。而此时,朱克融已实际控制了幽州,并与王廷凑联合,抗拒朝命。因此,面对已经失控的幽州,刘悟也怕自己这次是有去无回,于是向朝廷上表请还潞州,朝廷批准了他的上表,让他复任昭仪军节度使,就这样刘悟又回到了潞州。

王廷凑叛乱后,朝廷诏令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等镇围攻成德。刘悟受令率领昭义军参与了讨伐,但久未建功,于是朝廷就派宦官刘承偕来监军。刘承偕是穆宗母亲郭太后的养子,又是穆宗即帝位的重要拥立者,在朝堂之上颇具分量,根本不把刘悟放在眼里。因此,刘承偕仗势欺人,经常在众人面前羞辱节度使刘悟,还纵容部下败坏法纪,并且私下密谋要让磁州刺史张汶取代刘悟。刘悟知道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就将刘承偕抓起来,要一杀了之。《新唐书·贾直言传》载: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日:“司空纵兵胁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邪?它日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幸亏手下幕僚贾直言及时劝谏,刘悟才没有杀了刘承偕,把他囚禁在节度府内,上书要求穆宗杀了刘承偕。穆宗出于多方考虑没有对刘悟进行治罪,只是下诏命刘悟送刘承偕还京师。但刘悟心里却愤愤不平,认为穆宗在此事上处置不公,于是假托将士不服从自己,拒不执行皇命。

穆宗知道后大怒,抛开刘承偕是自己的身边人不说,单从刘承偕是母亲郭太后的养子来说,穆宗也得罪不起,况且刘承偕被囚禁一事,穆宗至今没敢告诉母亲,他本来出于维护安定和收买军心考虑,不再追究刘悟囚禁监军一事,下道诏令让刘悟放了刘承偕,这事就此了结,没想到这个莽夫,居然抗旨不遵。穆宗要治刘悟的罪,于是就征求宰相裴度意见。裴度出于当时藩镇不断叛乱的形势和民生角度考虑,力劝穆宗,并和王播等人奏请“把刘承偕流放到遥远偏僻的州县,刘悟肯定会释放他。”穆宗无奈采纳了二人的意见,下诏流放刘承偕。在穆宗下诏一个多月后,刘悟释放了刘承偕,事件才得以平息。

宝历元年(825),刘悟卒于昭仪军节度使任上,朝廷追赠其为太尉。刘悟作为昭仪军节度使,从元和十五年移镇潞州至宝历元年逝世,共掌管昭义军七年之久。因为刘悟是武将出生,且幼年受胡化风气影响,做事少欠考量,后世对其评价颇有争议。《资治通鉴》载:“自是悟浸骄,欲效河北三镇,召聚不逞,章表多不逊”说刘悟骄横,对皇帝不恭敬。当然,也有对刘悟褒奖的。宪宗在《授刘悟义成军节度使制》是这样褒奖刘悟的:“淄青都知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察御史上柱国刘悟,忠孝之后,义勇为心,久沦迹而未申,每蓄谋以思奋。”简要之意是说刘悟是忠孝之后,有义有勇。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上泽潞刘司徒书》中,甚赞刘悟的功劳在当时无人可比。同时他也在《上李司徒论泽潞用兵书》中,为刘悟囚禁刘承偕事件进行了辩解,说是因张汶与刘承偕的密谋,才导致事件的发生。此外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对刘悟进行过赞誉。(黄建军

原标题:少年任侠气 奋烈自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