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名产“大风丸”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23-11-12   |  来源: 上党晚报

“大风丸”的名气,那可不是大风吹出来的。

“大风丸”,是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的地方名产,因它的特殊疗效,很早就名扬全国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在《潞城市志》《长治市志》等地方史志里均有记载,长治以及潞城的多种文史资料类书籍里也多有记述。

只是这些记述多来自人云亦云,关于“大风丸”的身世却模糊不清,甚至互相矛盾,读者也一脸茫然。笔者有幸看到几张关于“大风丸”的早期广告印票之后,有个粗浅的认识,借此分享给大家。

图为:第一张 民国二年

初创者是谁

关于潞城“大风丸”的初创者究竟是何人的问题,有几种说法。

1、郭忠义:

在《长治市志》(759页)里记载,“潞城‘大风丸’是闻名全国的独家产品,明嘉靖年间(1559)由合室著名老中医郭忠义炮制成功”;《潞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186页)中《优质产品大风丸》一文说,“‘大风丸’历史悠久,相传明嘉靖年间由著名老中医郭忠义创制,至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

在《潞城文史资料》的文章中提到了创制经过,郭忠义老母亲病卧在床,十余年经多名老中医治疗不愈。为此,郭忠义亲自钻研医著,针对母亲的病症精心研究中草药配方,经过数十次修改配方,以汤剂使其母服下,病情逐渐好转,直至痊愈。明晚期时,由后代郭泰恒根据遗留的秘方配制成了丸药,直至流传到今天。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人名郭泰恒,文章里他是郭忠义的后人,是“大风汤”发展到“大风丸”的人。

2、郭忠镒

《长治文史资料选编·政治经济》中《大风丸》一文说“此药由明代嘉靖年间的名医郭忠镒老先生创制”。并讲了一个故事:

相传,明代中期,潞城一带腰腿疼患者很多,就连世代从医的郭忠镒母亲也遍身肿痛、久病在床,痛苦不已。一天深夜,郭忠镒看书久了,伏案而睡,朦胧中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飘然而至,忠镒还没有来得及打招呼,老者便信口念道:“郭忠镒心忠诚,除病魔人称颂,吾送你方一宗,行孝道救众生。南木耳、当归身、杭白芍、黑杜仲、川木瓜、准牛膝、大独活、白桔梗、炒苍术、醋炼成,止疼痛,去大风,治腰腿,保险灵”。

忠镒闻言,如获至宝,正要叩拜细问,抬起头来却不见老者踪影,便连呼师傅莫走,欲拔腿追赶,却被桌子腿碰得生疼,才知方才是在梦中。他连忙将老人言语一一记下,按照此方精心配制细心煎熬,以汤剂让他母亲服用三剂,病情即有减轻。又酌情加减剂量,服药一个月便能扶杖走动。后来,他将此药制成水丸,让他母亲连服百余天,奇迹出现了,他的老母亲完全康复了。于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郭忠镒是梦得仙方,治腰腿疼痛功效奇特。从此,郭忠镒精心炮制此药,取名“大风丸”。公元1559年,正式创立了专制“大风丸”的堂号——万镒堂。

其实,梦哪有真的?只不过是有准备的头脑日有所思,夜才有所梦,日夜思考的结果罢了。这里专门记下了郭忠镒梦中得到配方的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可能不是作者杜撰,而是在乡间真实流传的,郭氏的后人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故事,更能说明配方的精妙所在。

3、郭泰恒

《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8月12日登载了山西中医药大学牛国莲老师的一篇文章《郭泰恒与大风丸》: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离山西潞城5公里的城北合室村,有一位叫郭泰恒的人略晓医学。当时郭泰恒的母亲患半身不遂,腰腿痛疼,卧床不起,多年来四处求医问药,皆医治无效。郭泰恒苦心钻研各家医学名著,总结前人经验,结合母亲实际情况,精选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功效的药物,合理配伍成方剂……定名为“大风汤”。至明代嘉靖年间,大风汤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求医寻药者络绎不绝。明朝末年,郭泰恒的后代传人郭忠镒在继承家传秘方的基础上,借鉴当时本草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加工技术,大胆革新大风汤的剂型,将其改为丸剂,并以其药号“万镒堂”命名,取名“万镒堂大风丸”。

图为:第二张 无时间

按这篇文章的说法,“大风汤”的首创者是郭泰恒,从汤剂到丸剂的改变发展是郭忠镒。郭忠镒是郭泰恒的后人,这与第一种说法里《潞城文史资料》所载文章恰恰相反。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时间都那么久了,和谁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说法呢?郭氏家族原来生产“大风丸”留下的文字资料肯定没错,我试着寻找。

一份标明民国二年印制的“万镒堂大风丸”广告印票,上方正中大写三字“万镒堂”,内容从右至左竖排:

本堂自先祖郭泰恒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卖药以来,六世有余,设立万镒堂老号,远近驰名,村中并无二家。本堂精制药料炮炼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此药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半身不遂、遍身肿痛、左瘫右痪、骨节酸困、筋脉拘挛或聚成块、五劳七伤、鹤膝风等症;妇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调经和血、开窍去风、安胎受孕产生最利。男妇服此丸药,百发百中,其效如神,早晚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切忌生冷。此药服半月前后,还要重痛数日,以后见天不痛即愈。

尊客赐顾者必亲自,门首有万镒堂招牌,印票图章为记,方保无错假充本堂名号。

民国二年 正月换版 谨白

由第一张“万镒堂大风丸”药品广告印票所记内容可以清楚的知道,“大风丸”的首创者是郭氏先祖郭泰恒无疑。得方来历,郭氏后人也乐意承认是仙家所赐,所以梦中所得的故事,也是郭氏后人乐于接受的。

至于郭忠镒的来历,这张印票没有写,则不甚清楚,但从另外一份“大风丸”的印票所记内容可以看出,万镒堂的堂号应是郭忠镒所创。第二张印票上方正中不是“万镒堂”,而是“大风丸”三字,万镒堂也出现在了印票之上,是一个竖长方形印章盖上去的。内容也是从右至左竖排,不过比第一张看上去原始简单多了,它的时间应该早于民国二年,也就是在清朝晚期的时候了。

郭忠镒遵祖精制大疯(风)丸专治

男妇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一切风症;男子阴阳不足,下部虚寒;夫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风症。男妇俱用黄酒空心送下,早晚每服三钱。

(长方形竖章):万镒堂

每料价 角 印票为记

第二张印票内容第一句即是“郭忠镒遵祖精制大风丸”,说明此时郭忠镒还在,是他将祖传的“大风丸”发扬光大,并且取他名字中的“镒”字创立了“万镒堂”的堂号,所以刻制了一枚印章,清清楚楚的印在了印票上。

有这两张流传至今的“大风丸”药品广告印票,基本可以弄清大风丸的始创者是谁了。只是还有一个问题,“大风丸”始创于什么时候呢?

初创时间在何时

《长治市志》记载潞城“大风丸”初创于明嘉靖年间,并确切为公元1559年炮制成功。《潞城市志》说,“‘大风丸’自明嘉靖年间问世至今,久销不衰。今为第12代传人亲手炮制,系祖传秘方,传统名药”。

一些文史资料上介绍多以流传了四五百年为说法,也有说是明中期或明弘治年间的。但都是含含糊糊,无法给出个定论。

“大风丸”真正是哪一年初创的,还真没个扎扎实实的资料能证明,但从至今可以见到的几张“大风丸”药品广告印票和说明上可以推算一下,可能它的时间达不到那么长。

图为:第三张 无时间

第三张印票内容:

山西潞安府潞城县合室镇崇仙观北郭忠镒居住后沟巷,遵祖精制大疯(风)丸,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一切疯(风)症。如男子阴阳不足、下部虚寒,妇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疯(风)症,服此丸药,其效如神。若有十年在床腰腿病症不能下地,服之,即能全(痊)愈。凡用药者,须问郭忠镒姓名,门上有“万镒堂”招牌。但此药服至半月,较前还得重疼数日,以后渐服渐愈,即获奇功。四方赐顾者,须认图画印票为记。

假充本堂名号者,男盗女娼。

每料价   印票为记

(椭圆章:上部,潞城县;下部,合室镇;中间另有小圆圈内写有,裕民药店)

(左下角,框外):长子长门西宅老号郭从先记

图为:第四张 无时间

第四张印票内容和第三张相差无几,只是仅仅少了“假充本堂名号者,男盗女娼”一句,但是可以看到刻板空出一栏还有痕迹,可能是扣去那几个字时没有弄干净。

图为:第五张 民国七年

第五张印票内容和第四张相差无几,只是明确时间为民国七年,增加了对冒名造假者一句“假充本堂名号者男盗女娼”的骂语。

从以上五张“大风丸”的印票来粗略分析,可以有以下发现。第二张应该是郭忠镒刚刚设立万镒堂之时,印票最上面只写着“大风丸”,还不是“万镒堂”,只是在印票上盖上了“万镒堂”的印章,这就类似现在一些小企业还仅仅在打产品广告,而不是商标或者企业现象广告。它的年代应该是在清晚期。

第三、第四张印票最上面已经是写着“万镒堂”,说明已经开始进行商标(堂号)或企业形象的广告,但在内容一开始就先着重写明了郭忠镒所居住具体位置,而在最后框外还特别加上了“长子长门西宅老号郭从先记”,可以判定此时郭忠镒已经退休,由他的长门长子郭从先接班。

郭从先可能是郭忠镒的长子,也可能是长孙。印票上着重说明郭忠镒住处位置及后面加上“西宅老号”,都是给四方赐顾者以正宗嫡传的感觉,让人觉得可靠放心。开头点明山西潞安府潞城县,还在清朝,但与第一、第五张版式一样,可见已接近民国,应该是晚清。  

第一、第五张,仍以万镒堂为名,版式也与第三、四张相同,只是已不写郭忠镒之名了,反倒是讲起了历史。说明这时,郭忠镒老先生已不在人世,继任者已经把“万镒堂”这一堂号作到了很好的发展,打出了一番天地,不需要再以老先生的名讳来招徕顾客。此时,就需要延长历史,所以抬出了“大风丸”的始祖——郭泰恒。这两张印票很好地讲述了“大风丸”的历史,点明了初创者是郭泰恒,至今已有六世有余,当时时间是民国二年或七年。

从上述线索我们开始分析,“自先祖郭泰恒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卖药以来,六世有余”,也就是说现在万镒堂的主人是第七世,按一世是30年计算,三七二十一,差不多有210年。从民国二年(1913)往前推210年,是公元1703年,此时是清康熙四十二年,明朝已经灭亡了60年之久。

在《潞城市志》中关于“大风丸”的介绍说“今为第12代传人亲手炮制,系祖传秘方,传统名药”。按12代,一代人25年算,有300年。从《潞城市志》出版年1999年往前推300年,是公元1699年,此时是清康熙三十八年。与前边计算的年份差距是4年,这完全在正常的误差范围之内。

如此来说,这比原来一直宣称“大风丸”初创于明中期或明嘉靖年间,甚至于准确的公元1559年,要晚近一个半世纪。有人说了,一代人不能按25年算,应该也按30年计算,那无非是可以往前再推60年,也与明嘉靖年间有近一百年的差距。

综上所述,“大风丸”初创时间大约应在清早期康熙年间。

图为:第六张 1957年

“大风丸”的今生

“大风丸”作为祖传秘方,那一定是自私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大风丸”一直是由潞城县合室村郭家独门生产。传说秘方只给长门长子,次子都不传的,而且为了防止秘方外泄,特殊情况能传给儿媳妇,也不能传给闺女。这就对“万镒堂”印票上印有的“长子长门西宅老号”有所理解了。

到了1952年9月,国家政策是为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就在此段时间,掌握“大风丸”秘方的郭氏第11代传人郭金星响应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携带制药工具参加了合室村供销合作社,仍以"万镒堂"名义从事“大风丸”的生产,1956年加入了县供销合作社。这是“大风丸”由私人到国营的一段中间历程——公私合营阶段。

1957年7月1日,“大风丸”的生产归由县供销社全部划归县药材公司经营,这就完全由公私合营转变成了国营。有一张1957年7月1日潞安县药材公司印刷的“说明”很明确的说明了这段历史,在这张“说明”的四个角上清清楚楚写上了“国营公司”,“大风丸”正式移交到了国营县药材公司生产销售。

本药完名(万镒堂大疯丸)创自本县合室镇郭氏祖遗祖传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畅销各地,远近驰名,药到病除,莫不称赞。近年来在党政领导下,为进一步发挥祖国医药遗产,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满足广大人民福利需要,曾不断提高了质量,扩大了生产,但仍不能满足人民要求。根据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全国合作总社的联合指示精神,将我县原供销合作社经营的大疯丸从1957年7月1日全部移交我司经营。将原来自制本药人员,吸收为我公司医务职员仍负责制炼大疯丸,为解除广大群众疑虑及避免发生误会起见,特附以说明,希赐顾者请到本司(潞安县药材公司)或潞城镇药材批发部购买零整批发,无任欢迎。

批发地址:中国药材公司山西省潞安县药材公司

通信地址:长治市上西街三二一号

电话号码:四〇号

公元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换板

“大风丸”的生产销售划归药材公司经营后,制作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器生产,质量得到了保证,产量大大提高。由于药材公司全国一盘棋的销售体制,“大风丸”也走向了全国,为广大患者所熟知。1965年,“万镒堂”老字号“大风丸”正式改成了潞城名山“卢医山”商标。从此,“卢医山”牌“大风丸”正式走向全国市场,逐渐代替了人们熟知的万镒堂“大风丸”。

1983年潞城县药材公司成立了潞城县中药厂,“大风丸”由潞城县中药厂生产。2003年,潞城县中药厂改制为民营的卢医山制药,继承了“卢医山”商标以及“大风丸”的生产销售。好景不长,卢医山制药因经营不善,被别的制药公司兼并。“大风丸”还在坚持生产,但是市场已经不是许久以前那个“大风丸”的市场了,只能说是惨淡经营罢了。

被潞城县药材公司抛弃不要的“万镒堂”甚至“郭忠镒”等老字号,却被一些脑瓜灵活的人注册了,开始在其他省份生产各种各样的伪冒产品——“万镒堂”“大风丸”或“郭忠镒丸”,销售往全国各地,而正宗的根正苗红的卢医山“大风丸”却腰酸背痛,一副病态,卧床十年不起。

“大风丸”从历史烟尘里走来,历经风风雨雨,它应该还会继续走下去,永永远远。也相信,它一定会走得更好!(马红星)

原标题:“大风丸”身世浅考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仅存四个月!北魏长子建明政权
· 大唐名相魏征与潞州的历史渊源
· 上党梆子“三义班”和“乐意班”
· 历史故事:秦赵上党之战
· 你知道吗?屯留是张良故里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潞城区名产“大风丸”的前世今生

“大风丸”的名气,那可不是大风吹出来的。

“大风丸”,是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的地方名产,因它的特殊疗效,很早就名扬全国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在《潞城市志》《长治市志》等地方史志里均有记载,长治以及潞城的多种文史资料类书籍里也多有记述。

只是这些记述多来自人云亦云,关于“大风丸”的身世却模糊不清,甚至互相矛盾,读者也一脸茫然。笔者有幸看到几张关于“大风丸”的早期广告印票之后,有个粗浅的认识,借此分享给大家。

图为:第一张 民国二年

初创者是谁

关于潞城“大风丸”的初创者究竟是何人的问题,有几种说法。

1、郭忠义:

在《长治市志》(759页)里记载,“潞城‘大风丸’是闻名全国的独家产品,明嘉靖年间(1559)由合室著名老中医郭忠义炮制成功”;《潞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186页)中《优质产品大风丸》一文说,“‘大风丸’历史悠久,相传明嘉靖年间由著名老中医郭忠义创制,至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

在《潞城文史资料》的文章中提到了创制经过,郭忠义老母亲病卧在床,十余年经多名老中医治疗不愈。为此,郭忠义亲自钻研医著,针对母亲的病症精心研究中草药配方,经过数十次修改配方,以汤剂使其母服下,病情逐渐好转,直至痊愈。明晚期时,由后代郭泰恒根据遗留的秘方配制成了丸药,直至流传到今天。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人名郭泰恒,文章里他是郭忠义的后人,是“大风汤”发展到“大风丸”的人。

2、郭忠镒

《长治文史资料选编·政治经济》中《大风丸》一文说“此药由明代嘉靖年间的名医郭忠镒老先生创制”。并讲了一个故事:

相传,明代中期,潞城一带腰腿疼患者很多,就连世代从医的郭忠镒母亲也遍身肿痛、久病在床,痛苦不已。一天深夜,郭忠镒看书久了,伏案而睡,朦胧中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飘然而至,忠镒还没有来得及打招呼,老者便信口念道:“郭忠镒心忠诚,除病魔人称颂,吾送你方一宗,行孝道救众生。南木耳、当归身、杭白芍、黑杜仲、川木瓜、准牛膝、大独活、白桔梗、炒苍术、醋炼成,止疼痛,去大风,治腰腿,保险灵”。

忠镒闻言,如获至宝,正要叩拜细问,抬起头来却不见老者踪影,便连呼师傅莫走,欲拔腿追赶,却被桌子腿碰得生疼,才知方才是在梦中。他连忙将老人言语一一记下,按照此方精心配制细心煎熬,以汤剂让他母亲服用三剂,病情即有减轻。又酌情加减剂量,服药一个月便能扶杖走动。后来,他将此药制成水丸,让他母亲连服百余天,奇迹出现了,他的老母亲完全康复了。于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郭忠镒是梦得仙方,治腰腿疼痛功效奇特。从此,郭忠镒精心炮制此药,取名“大风丸”。公元1559年,正式创立了专制“大风丸”的堂号——万镒堂。

其实,梦哪有真的?只不过是有准备的头脑日有所思,夜才有所梦,日夜思考的结果罢了。这里专门记下了郭忠镒梦中得到配方的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可能不是作者杜撰,而是在乡间真实流传的,郭氏的后人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故事,更能说明配方的精妙所在。

3、郭泰恒

《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8月12日登载了山西中医药大学牛国莲老师的一篇文章《郭泰恒与大风丸》: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离山西潞城5公里的城北合室村,有一位叫郭泰恒的人略晓医学。当时郭泰恒的母亲患半身不遂,腰腿痛疼,卧床不起,多年来四处求医问药,皆医治无效。郭泰恒苦心钻研各家医学名著,总结前人经验,结合母亲实际情况,精选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功效的药物,合理配伍成方剂……定名为“大风汤”。至明代嘉靖年间,大风汤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求医寻药者络绎不绝。明朝末年,郭泰恒的后代传人郭忠镒在继承家传秘方的基础上,借鉴当时本草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加工技术,大胆革新大风汤的剂型,将其改为丸剂,并以其药号“万镒堂”命名,取名“万镒堂大风丸”。

图为:第二张 无时间

按这篇文章的说法,“大风汤”的首创者是郭泰恒,从汤剂到丸剂的改变发展是郭忠镒。郭忠镒是郭泰恒的后人,这与第一种说法里《潞城文史资料》所载文章恰恰相反。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时间都那么久了,和谁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说法呢?郭氏家族原来生产“大风丸”留下的文字资料肯定没错,我试着寻找。

一份标明民国二年印制的“万镒堂大风丸”广告印票,上方正中大写三字“万镒堂”,内容从右至左竖排:

本堂自先祖郭泰恒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卖药以来,六世有余,设立万镒堂老号,远近驰名,村中并无二家。本堂精制药料炮炼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此药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半身不遂、遍身肿痛、左瘫右痪、骨节酸困、筋脉拘挛或聚成块、五劳七伤、鹤膝风等症;妇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调经和血、开窍去风、安胎受孕产生最利。男妇服此丸药,百发百中,其效如神,早晚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切忌生冷。此药服半月前后,还要重痛数日,以后见天不痛即愈。

尊客赐顾者必亲自,门首有万镒堂招牌,印票图章为记,方保无错假充本堂名号。

民国二年 正月换版 谨白

由第一张“万镒堂大风丸”药品广告印票所记内容可以清楚的知道,“大风丸”的首创者是郭氏先祖郭泰恒无疑。得方来历,郭氏后人也乐意承认是仙家所赐,所以梦中所得的故事,也是郭氏后人乐于接受的。

至于郭忠镒的来历,这张印票没有写,则不甚清楚,但从另外一份“大风丸”的印票所记内容可以看出,万镒堂的堂号应是郭忠镒所创。第二张印票上方正中不是“万镒堂”,而是“大风丸”三字,万镒堂也出现在了印票之上,是一个竖长方形印章盖上去的。内容也是从右至左竖排,不过比第一张看上去原始简单多了,它的时间应该早于民国二年,也就是在清朝晚期的时候了。

郭忠镒遵祖精制大疯(风)丸专治

男妇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一切风症;男子阴阳不足,下部虚寒;夫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风症。男妇俱用黄酒空心送下,早晚每服三钱。

(长方形竖章):万镒堂

每料价 角 印票为记

第二张印票内容第一句即是“郭忠镒遵祖精制大风丸”,说明此时郭忠镒还在,是他将祖传的“大风丸”发扬光大,并且取他名字中的“镒”字创立了“万镒堂”的堂号,所以刻制了一枚印章,清清楚楚的印在了印票上。

有这两张流传至今的“大风丸”药品广告印票,基本可以弄清大风丸的始创者是谁了。只是还有一个问题,“大风丸”始创于什么时候呢?

初创时间在何时

《长治市志》记载潞城“大风丸”初创于明嘉靖年间,并确切为公元1559年炮制成功。《潞城市志》说,“‘大风丸’自明嘉靖年间问世至今,久销不衰。今为第12代传人亲手炮制,系祖传秘方,传统名药”。

一些文史资料上介绍多以流传了四五百年为说法,也有说是明中期或明弘治年间的。但都是含含糊糊,无法给出个定论。

“大风丸”真正是哪一年初创的,还真没个扎扎实实的资料能证明,但从至今可以见到的几张“大风丸”药品广告印票和说明上可以推算一下,可能它的时间达不到那么长。

图为:第三张 无时间

第三张印票内容:

山西潞安府潞城县合室镇崇仙观北郭忠镒居住后沟巷,遵祖精制大疯(风)丸,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一切疯(风)症。如男子阴阳不足、下部虚寒,妇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疯(风)症,服此丸药,其效如神。若有十年在床腰腿病症不能下地,服之,即能全(痊)愈。凡用药者,须问郭忠镒姓名,门上有“万镒堂”招牌。但此药服至半月,较前还得重疼数日,以后渐服渐愈,即获奇功。四方赐顾者,须认图画印票为记。

假充本堂名号者,男盗女娼。

每料价   印票为记

(椭圆章:上部,潞城县;下部,合室镇;中间另有小圆圈内写有,裕民药店)

(左下角,框外):长子长门西宅老号郭从先记

图为:第四张 无时间

第四张印票内容和第三张相差无几,只是仅仅少了“假充本堂名号者,男盗女娼”一句,但是可以看到刻板空出一栏还有痕迹,可能是扣去那几个字时没有弄干净。

图为:第五张 民国七年

第五张印票内容和第四张相差无几,只是明确时间为民国七年,增加了对冒名造假者一句“假充本堂名号者男盗女娼”的骂语。

从以上五张“大风丸”的印票来粗略分析,可以有以下发现。第二张应该是郭忠镒刚刚设立万镒堂之时,印票最上面只写着“大风丸”,还不是“万镒堂”,只是在印票上盖上了“万镒堂”的印章,这就类似现在一些小企业还仅仅在打产品广告,而不是商标或者企业现象广告。它的年代应该是在清晚期。

第三、第四张印票最上面已经是写着“万镒堂”,说明已经开始进行商标(堂号)或企业形象的广告,但在内容一开始就先着重写明了郭忠镒所居住具体位置,而在最后框外还特别加上了“长子长门西宅老号郭从先记”,可以判定此时郭忠镒已经退休,由他的长门长子郭从先接班。

郭从先可能是郭忠镒的长子,也可能是长孙。印票上着重说明郭忠镒住处位置及后面加上“西宅老号”,都是给四方赐顾者以正宗嫡传的感觉,让人觉得可靠放心。开头点明山西潞安府潞城县,还在清朝,但与第一、第五张版式一样,可见已接近民国,应该是晚清。  

第一、第五张,仍以万镒堂为名,版式也与第三、四张相同,只是已不写郭忠镒之名了,反倒是讲起了历史。说明这时,郭忠镒老先生已不在人世,继任者已经把“万镒堂”这一堂号作到了很好的发展,打出了一番天地,不需要再以老先生的名讳来招徕顾客。此时,就需要延长历史,所以抬出了“大风丸”的始祖——郭泰恒。这两张印票很好地讲述了“大风丸”的历史,点明了初创者是郭泰恒,至今已有六世有余,当时时间是民国二年或七年。

从上述线索我们开始分析,“自先祖郭泰恒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卖药以来,六世有余”,也就是说现在万镒堂的主人是第七世,按一世是30年计算,三七二十一,差不多有210年。从民国二年(1913)往前推210年,是公元1703年,此时是清康熙四十二年,明朝已经灭亡了60年之久。

在《潞城市志》中关于“大风丸”的介绍说“今为第12代传人亲手炮制,系祖传秘方,传统名药”。按12代,一代人25年算,有300年。从《潞城市志》出版年1999年往前推300年,是公元1699年,此时是清康熙三十八年。与前边计算的年份差距是4年,这完全在正常的误差范围之内。

如此来说,这比原来一直宣称“大风丸”初创于明中期或明嘉靖年间,甚至于准确的公元1559年,要晚近一个半世纪。有人说了,一代人不能按25年算,应该也按30年计算,那无非是可以往前再推60年,也与明嘉靖年间有近一百年的差距。

综上所述,“大风丸”初创时间大约应在清早期康熙年间。

图为:第六张 1957年

“大风丸”的今生

“大风丸”作为祖传秘方,那一定是自私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大风丸”一直是由潞城县合室村郭家独门生产。传说秘方只给长门长子,次子都不传的,而且为了防止秘方外泄,特殊情况能传给儿媳妇,也不能传给闺女。这就对“万镒堂”印票上印有的“长子长门西宅老号”有所理解了。

到了1952年9月,国家政策是为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就在此段时间,掌握“大风丸”秘方的郭氏第11代传人郭金星响应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携带制药工具参加了合室村供销合作社,仍以"万镒堂"名义从事“大风丸”的生产,1956年加入了县供销合作社。这是“大风丸”由私人到国营的一段中间历程——公私合营阶段。

1957年7月1日,“大风丸”的生产归由县供销社全部划归县药材公司经营,这就完全由公私合营转变成了国营。有一张1957年7月1日潞安县药材公司印刷的“说明”很明确的说明了这段历史,在这张“说明”的四个角上清清楚楚写上了“国营公司”,“大风丸”正式移交到了国营县药材公司生产销售。

本药完名(万镒堂大疯丸)创自本县合室镇郭氏祖遗祖传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畅销各地,远近驰名,药到病除,莫不称赞。近年来在党政领导下,为进一步发挥祖国医药遗产,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满足广大人民福利需要,曾不断提高了质量,扩大了生产,但仍不能满足人民要求。根据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全国合作总社的联合指示精神,将我县原供销合作社经营的大疯丸从1957年7月1日全部移交我司经营。将原来自制本药人员,吸收为我公司医务职员仍负责制炼大疯丸,为解除广大群众疑虑及避免发生误会起见,特附以说明,希赐顾者请到本司(潞安县药材公司)或潞城镇药材批发部购买零整批发,无任欢迎。

批发地址:中国药材公司山西省潞安县药材公司

通信地址:长治市上西街三二一号

电话号码:四〇号

公元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换板

“大风丸”的生产销售划归药材公司经营后,制作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器生产,质量得到了保证,产量大大提高。由于药材公司全国一盘棋的销售体制,“大风丸”也走向了全国,为广大患者所熟知。1965年,“万镒堂”老字号“大风丸”正式改成了潞城名山“卢医山”商标。从此,“卢医山”牌“大风丸”正式走向全国市场,逐渐代替了人们熟知的万镒堂“大风丸”。

1983年潞城县药材公司成立了潞城县中药厂,“大风丸”由潞城县中药厂生产。2003年,潞城县中药厂改制为民营的卢医山制药,继承了“卢医山”商标以及“大风丸”的生产销售。好景不长,卢医山制药因经营不善,被别的制药公司兼并。“大风丸”还在坚持生产,但是市场已经不是许久以前那个“大风丸”的市场了,只能说是惨淡经营罢了。

被潞城县药材公司抛弃不要的“万镒堂”甚至“郭忠镒”等老字号,却被一些脑瓜灵活的人注册了,开始在其他省份生产各种各样的伪冒产品——“万镒堂”“大风丸”或“郭忠镒丸”,销售往全国各地,而正宗的根正苗红的卢医山“大风丸”却腰酸背痛,一副病态,卧床十年不起。

“大风丸”从历史烟尘里走来,历经风风雨雨,它应该还会继续走下去,永永远远。也相信,它一定会走得更好!(马红星)

原标题:“大风丸”身世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