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曲艺之乡”唱响时代新声
发布时间: 2023-11-06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牡丹馨香飘太行,曲苑独秀天下闻。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长治市,这颗“明珠”愈发耀眼。目前,全国有6个“中国曲艺名城”,长治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在成功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后,长治市始终坚持以曲艺传承发展为责任和使命,曲艺之花越开越艳,长子县、上党区、沁县、沁源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

文化是时代的旗帜,曲艺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长治市借助“中国曲艺名城”的影响力,紧紧抓住支持戏曲、曲艺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依托地方优秀曲艺文化资源,不断深化曲艺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曲艺事业繁荣发展。

政策保障:精心浇灌花满园

文以载道,汇则兴邦。

长治市高度重视曲艺发展传承工作,在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激励曲艺创作,制定出台了《长治市文化创作和人才扶持奖励办法》,对民间各类曲艺曲种在组织、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同时,划拨专项资金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进行扶持保护,对60岁以上民间艺人实行文化低保,以政策保障曲艺持续发展。

曲艺普及推广方面,长治市对优势曲艺资源进行整合,以主要曲种的领军人物为依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对外演出、文化交流、创作辅导和人才培养。同时,精心组织曲艺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在中小学校专门开设曲艺培训班,坚持每周授课,由曲艺老艺人担任辅导员,面对面进行教学演示,让青少年接受曲艺知识普及。

另外,长治市还实施了曲艺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培训、比赛、展演、研讨等活动,为曲艺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广阔平台,涌现出暴玉喜、刘引红、王海燕、李彩英、常惠斌等一大批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

正是有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才使“中国曲艺名城”建设工作走得更加稳健。“长治市着力在弘扬传统曲艺艺术、培养曲艺人才、推动曲艺传承上狠下功夫。”中国曲协副主席、曲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暴玉喜介绍,在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工作中,长治市首先对33个民间曲艺曲种,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展示的总要求,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编写了详实的文字档案,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地方曲种数据库,延续曲艺血脉。其次,大力挖掘、培养、选树地方曲种非遗保护传承人,造就出一大批德艺双馨,能够真正带徒传艺的民间曲艺家,培养曲艺人才。最后,依托周末大剧院、惠民曲目展演、文艺下乡、传统节日表演等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群众曲艺传播的阵地平台,推进曲艺传承发展。

人才培养:百花齐放竞芳菲

长治是中国曲艺特别是北方鼓曲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曲艺艺术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长治曲艺曲种丰富,地方特色浓郁鲜明,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形成了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屯留道情等33个民间曲艺曲种。这些曲种遍布全市各县区,无论体裁形式,还是题材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承载着长治人独特的文化情感。

“惠民政策暖人心儿,致富叩开幸福门儿。儿女成人不忘本儿,常回家看看父母亲儿……”走进市文化馆排练厅,在简板、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鼓书传承人刘引红带领她的团队正排练《小两口回娘家》节目,每一位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素有“曲艺之乡”美誉的长子曲种繁多、源远流长,其中长子鼓书便是长子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方言演唱、器乐配合、伴奏精妙。长子鼓书板式多样、唱腔丰富,既可以说大书,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现各类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种生活场景,一把琴、一副板、一面鼓、一张嘴,就能赢得满堂喝彩。

“学习长子鼓书是靠师父口传唱腔,以及一招一式的勤学苦练,才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团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将长子鼓书发扬光大。”排练休息间隙,刘引红说道。

像刘引红这样优秀的曲艺人才在长治市还有很多。目前,全市有5个曲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国家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24人,市级传承人69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82人。全市有民间曲艺演出团队200余支,从业人员6000余人,形成了县县有地方曲种、乡乡有曲艺队伍、村村有曲艺演出的浓厚氛围。

艺术创作:精品迭出硕果丰

曲艺之美,美在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美在悠扬婉转的曲艺唱腔,更美在扎根人民、反映时代新貌的优秀作品。

多年来,长治市广大曲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曲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宗旨,坚持艺术至上、内容为王、推陈出新、勇攀高峰,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体现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长治风格和上党气派的曲艺精品力作,赢得了一项项殊荣。荣获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在内的30多个国家级奖项,充分展示了长治市曲艺创作的强大实力和发展后劲。

其中,暴玉喜入选全国首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十大领军人物,其创作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山西面食》、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长子鼓书《闹红火》、潞安大鼓《儿的魂 娘的心》等作品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同时,涌现出长子鼓书《最后一笔党费》《小两口回娘家》《慈母大爱》、潞安大鼓《中华二十四节气》《起乳名儿》、襄垣鼓书《光蛋孩与张爱爱》、武乡琴书《送子参军》《太行娘心》等一大批引领曲艺创作方向的精品力作,长治市曲艺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长治市曲艺不论在创作、唱腔、伴奏、表演、服装乃至表演场地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长治曲艺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年9月,潞安大鼓《一生誓约》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腊月天儿》《山西面食》等经典作品先后赴法国、日本、韩国等地演出,展示了长治作为“中国曲艺名城”的无穷魅力。

“从2000年开始至今,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北方鼓曲)至今共举办了12届,有7届在长治举办。这些国家级赛事的举办,不仅擦亮了‘中国曲艺名城’的招牌,也促进了长治市曲艺事业的日臻完善和繁荣。”谈到曲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时,暴玉喜动情地说,“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把艺术创作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写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曲随时代,艺为人民。今后,长治市将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曲艺作品,着力打造特色曲艺品牌,夯实曲艺基层阵地建设,高质量推动曲艺文化事业发展,让长治“中国曲艺名城”的文化品牌在中华大地上声名远扬。(李盼

原标题:曲苑之花绽放时代光彩——长治市擦亮“中国曲艺名城”名片推动曲艺事业传承创新繁荣发展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廖奔:“长治,新世纪前景无限”
· 专访“中原美猴王”孙敬朋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曲艺之乡”唱响时代新声

牡丹馨香飘太行,曲苑独秀天下闻。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长治市,这颗“明珠”愈发耀眼。目前,全国有6个“中国曲艺名城”,长治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在成功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后,长治市始终坚持以曲艺传承发展为责任和使命,曲艺之花越开越艳,长子县、上党区、沁县、沁源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

文化是时代的旗帜,曲艺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长治市借助“中国曲艺名城”的影响力,紧紧抓住支持戏曲、曲艺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依托地方优秀曲艺文化资源,不断深化曲艺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曲艺事业繁荣发展。

政策保障:精心浇灌花满园

文以载道,汇则兴邦。

长治市高度重视曲艺发展传承工作,在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激励曲艺创作,制定出台了《长治市文化创作和人才扶持奖励办法》,对民间各类曲艺曲种在组织、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同时,划拨专项资金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进行扶持保护,对60岁以上民间艺人实行文化低保,以政策保障曲艺持续发展。

曲艺普及推广方面,长治市对优势曲艺资源进行整合,以主要曲种的领军人物为依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对外演出、文化交流、创作辅导和人才培养。同时,精心组织曲艺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在中小学校专门开设曲艺培训班,坚持每周授课,由曲艺老艺人担任辅导员,面对面进行教学演示,让青少年接受曲艺知识普及。

另外,长治市还实施了曲艺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培训、比赛、展演、研讨等活动,为曲艺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广阔平台,涌现出暴玉喜、刘引红、王海燕、李彩英、常惠斌等一大批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

正是有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才使“中国曲艺名城”建设工作走得更加稳健。“长治市着力在弘扬传统曲艺艺术、培养曲艺人才、推动曲艺传承上狠下功夫。”中国曲协副主席、曲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暴玉喜介绍,在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工作中,长治市首先对33个民间曲艺曲种,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展示的总要求,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编写了详实的文字档案,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地方曲种数据库,延续曲艺血脉。其次,大力挖掘、培养、选树地方曲种非遗保护传承人,造就出一大批德艺双馨,能够真正带徒传艺的民间曲艺家,培养曲艺人才。最后,依托周末大剧院、惠民曲目展演、文艺下乡、传统节日表演等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群众曲艺传播的阵地平台,推进曲艺传承发展。

人才培养:百花齐放竞芳菲

长治是中国曲艺特别是北方鼓曲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曲艺艺术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长治曲艺曲种丰富,地方特色浓郁鲜明,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形成了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屯留道情等33个民间曲艺曲种。这些曲种遍布全市各县区,无论体裁形式,还是题材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承载着长治人独特的文化情感。

“惠民政策暖人心儿,致富叩开幸福门儿。儿女成人不忘本儿,常回家看看父母亲儿……”走进市文化馆排练厅,在简板、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鼓书传承人刘引红带领她的团队正排练《小两口回娘家》节目,每一位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素有“曲艺之乡”美誉的长子曲种繁多、源远流长,其中长子鼓书便是长子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方言演唱、器乐配合、伴奏精妙。长子鼓书板式多样、唱腔丰富,既可以说大书,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现各类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种生活场景,一把琴、一副板、一面鼓、一张嘴,就能赢得满堂喝彩。

“学习长子鼓书是靠师父口传唱腔,以及一招一式的勤学苦练,才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团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将长子鼓书发扬光大。”排练休息间隙,刘引红说道。

像刘引红这样优秀的曲艺人才在长治市还有很多。目前,全市有5个曲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国家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24人,市级传承人69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82人。全市有民间曲艺演出团队200余支,从业人员6000余人,形成了县县有地方曲种、乡乡有曲艺队伍、村村有曲艺演出的浓厚氛围。

艺术创作:精品迭出硕果丰

曲艺之美,美在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美在悠扬婉转的曲艺唱腔,更美在扎根人民、反映时代新貌的优秀作品。

多年来,长治市广大曲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曲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宗旨,坚持艺术至上、内容为王、推陈出新、勇攀高峰,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体现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长治风格和上党气派的曲艺精品力作,赢得了一项项殊荣。荣获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在内的30多个国家级奖项,充分展示了长治市曲艺创作的强大实力和发展后劲。

其中,暴玉喜入选全国首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十大领军人物,其创作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山西面食》、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长子鼓书《闹红火》、潞安大鼓《儿的魂 娘的心》等作品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同时,涌现出长子鼓书《最后一笔党费》《小两口回娘家》《慈母大爱》、潞安大鼓《中华二十四节气》《起乳名儿》、襄垣鼓书《光蛋孩与张爱爱》、武乡琴书《送子参军》《太行娘心》等一大批引领曲艺创作方向的精品力作,长治市曲艺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长治市曲艺不论在创作、唱腔、伴奏、表演、服装乃至表演场地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长治曲艺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年9月,潞安大鼓《一生誓约》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腊月天儿》《山西面食》等经典作品先后赴法国、日本、韩国等地演出,展示了长治作为“中国曲艺名城”的无穷魅力。

“从2000年开始至今,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北方鼓曲)至今共举办了12届,有7届在长治举办。这些国家级赛事的举办,不仅擦亮了‘中国曲艺名城’的招牌,也促进了长治市曲艺事业的日臻完善和繁荣。”谈到曲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时,暴玉喜动情地说,“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把艺术创作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写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曲随时代,艺为人民。今后,长治市将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曲艺作品,着力打造特色曲艺品牌,夯实曲艺基层阵地建设,高质量推动曲艺文化事业发展,让长治“中国曲艺名城”的文化品牌在中华大地上声名远扬。(李盼

原标题:曲苑之花绽放时代光彩——长治市擦亮“中国曲艺名城”名片推动曲艺事业传承创新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