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乌集头村:西红柿“映红”乡村振兴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3-09-21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九月份,在壶关县集店镇乌集头村,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颗颗旱地西红柿皮薄汁足,散发着淡淡清香,一口咬下去,沙瓤绵密,酸甜的口感瞬间在唇齿间弥漫,让人回味无穷。秋日的暖阳下,乌集头村村民们种植、采摘、分拣、装箱……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壶关县把旱地西红柿作为兴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壶关县旱地西红柿声名远播,叫响了地域品牌。乌集头村作为壶关旱地西红柿的发源地,全村现有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800余亩,大葱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以产业帮扶促进产业兴旺,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西红柿产业发展之路。

乌集头村种植旱地西红柿,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乌集头村村民张何水因地制宜,在自家庭院里试种了旱地西红柿,并且熟练掌握了育种、栽植、管理等相关技能。他在邻里间传授种植技术,逐渐将旱地西红柿种植推广到周边村庄。

来到20世纪90年代,乌集头村已经连片种植旱地西红柿,规模逐渐扩大,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旱地西红柿种植技术。旱地西红柿的成功也依托于乌集头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势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农作物晚播晚收,错峰上市,加之山边土地多为低活性富铁层,土色发红,土质微酸,都是乌集头村旱地西红柿果实饱满、色泽鲜艳、风味独特的重要条件。

以往,乌集头村每年依靠扶持资金、入股企业的分红维持运转,缺乏自我创收能力。2021年,乌集头村村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推动西红柿种植业发展,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努力蹚出一条富有活力的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乌集头村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乌集头村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棘手问题。

乌集头村共有耕地面积1992亩,其中西红柿每年种植面积约500亩,平均产量约3250吨,主要销售至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存在收益低、产品优劣未分、滞销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厂后,村委在西红柿丰收季节,大范围收售农户西红柿,建立西红柿品牌并批发销售,从而极大便利了农户的西红柿销售,增加西红柿附加值。

当下农产品生产竞争,产品深加工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价值,西红柿加工厂要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路子,延伸西红柿产业链条,并计划采用“订单模式”,打破先种后卖的传统模式,实现生产和销售、小农户与大市场、企业与农户有效对接,避免农户盲目种植生产,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乌集头村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或外出务工,西红柿加工厂能够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业促收。并且在未来厂房运营扩建后,将会成立扶贫车间、扶贫岗位,专门针对村内贫困户和需要帮扶得人群,从而帮助其自力更生。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内的公共设施建设将更完善,村民可享受更多福利。

如今,乌集头村集体经济和百姓的美好生活正伴随西红柿加工厂的运转走上正轨,联农带农利益联接机制也会随着产业发展更加完善,乌集头村委联农带农惠农的理念,将为乡村振兴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国强、李妮、乔德清

原标题:壶关县集店镇乌集头村 柿子红了 市场“红”了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壶关荆浩画院:打造全国知名写生文化旅游基地
· 壶关县表彰一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个人
· 壶关石堡寨村: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壶关县常平村:乡风文明绘就新图景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壶关县
壶关乌集头村:西红柿“映红”乡村振兴致富路

九月份,在壶关县集店镇乌集头村,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颗颗旱地西红柿皮薄汁足,散发着淡淡清香,一口咬下去,沙瓤绵密,酸甜的口感瞬间在唇齿间弥漫,让人回味无穷。秋日的暖阳下,乌集头村村民们种植、采摘、分拣、装箱……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壶关县把旱地西红柿作为兴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壶关县旱地西红柿声名远播,叫响了地域品牌。乌集头村作为壶关旱地西红柿的发源地,全村现有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800余亩,大葱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以产业帮扶促进产业兴旺,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西红柿产业发展之路。

乌集头村种植旱地西红柿,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乌集头村村民张何水因地制宜,在自家庭院里试种了旱地西红柿,并且熟练掌握了育种、栽植、管理等相关技能。他在邻里间传授种植技术,逐渐将旱地西红柿种植推广到周边村庄。

来到20世纪90年代,乌集头村已经连片种植旱地西红柿,规模逐渐扩大,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旱地西红柿种植技术。旱地西红柿的成功也依托于乌集头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势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农作物晚播晚收,错峰上市,加之山边土地多为低活性富铁层,土色发红,土质微酸,都是乌集头村旱地西红柿果实饱满、色泽鲜艳、风味独特的重要条件。

以往,乌集头村每年依靠扶持资金、入股企业的分红维持运转,缺乏自我创收能力。2021年,乌集头村村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推动西红柿种植业发展,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努力蹚出一条富有活力的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乌集头村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乌集头村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棘手问题。

乌集头村共有耕地面积1992亩,其中西红柿每年种植面积约500亩,平均产量约3250吨,主要销售至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存在收益低、产品优劣未分、滞销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厂后,村委在西红柿丰收季节,大范围收售农户西红柿,建立西红柿品牌并批发销售,从而极大便利了农户的西红柿销售,增加西红柿附加值。

当下农产品生产竞争,产品深加工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价值,西红柿加工厂要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路子,延伸西红柿产业链条,并计划采用“订单模式”,打破先种后卖的传统模式,实现生产和销售、小农户与大市场、企业与农户有效对接,避免农户盲目种植生产,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乌集头村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或外出务工,西红柿加工厂能够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业促收。并且在未来厂房运营扩建后,将会成立扶贫车间、扶贫岗位,专门针对村内贫困户和需要帮扶得人群,从而帮助其自力更生。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内的公共设施建设将更完善,村民可享受更多福利。

如今,乌集头村集体经济和百姓的美好生活正伴随西红柿加工厂的运转走上正轨,联农带农利益联接机制也会随着产业发展更加完善,乌集头村委联农带农惠农的理念,将为乡村振兴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国强、李妮、乔德清

原标题:壶关县集店镇乌集头村 柿子红了 市场“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