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党建引领“浇”开乡村振兴幸福花
发布时间: 2023-08-30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长治市沁源县积极践行“四敢”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工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盘活发展模式,健全保障机制,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子”,激发村民增收致富“新活力”,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动能。2022年底,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75%。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

土地孕育无限希望,乡村发展势如破竹。如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里浇灌出“共富之花”?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在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沁源县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与职责,进一步形成了县级、部门、乡镇、村四级工作体系和工作合力。成立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制定了全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指导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等,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堡垒,提振党员干部谋发展、干事业的信心与动力,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遍地开花”。

图为:好乐草莓大棚采摘

沁河镇的草莓、交口长征村的药茶、赤石桥的党参、王和的苦参……因地制宜、区域发展,村村有项目、村村能致富,在沁源县的各村,“两委”班子发扬“四敢”精神,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找出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员带头、产业助力、资产添力的路子。

建强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以“清化收”工作为契机,清理不规范合同1358份,化解债权7998.65万元,化解债务10053.67万元,建立了“清化收”工作“回头看”长效机制,把“清化收”工作成效逐步转化为推进农村“三资”稳定、长效发展的动力。组建12个产业联合党委,构建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县域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

强化支撑,实现动能转换。181名村党组织书记实行星级化管理,通过星级评定、动态管理,逐步建立起了“以绩定星、以星奖补、动态调整、持续激励”的星级化管理新机制。同时,深化省校合作,先后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山西农大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到农村发展,把人才红利转为创新活力、发展动力。

凝聚合力,助推项目发展。联动帮扶,职能部门搭建“政策支撑平台”,县直单位、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为村集体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议事保障,每半年召开项目推进会,帮助找准产业、拓展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每季度召开涉农单位联席会议,协调项目发展问题;每月召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形成“县组织、乡推动、村实施”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考核促进,制定日常调研督办、年终量化考核、实效奖补三项制度,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规范管理,科学扶持。

与此同时,实施“三项扶持”(即:攻坚扶持、壮大扶持、示范扶持),通过安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扶持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统一经营的高效农业项目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严把项目建设管理,紧盯实施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开展跟踪问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项目持续保值增值,差异化撬动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分类推进、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方式,辐射带动更多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示范带动区域发展

沁河镇、景凤镇、法中乡与好乐草莓庄园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带动村集体和农户收入300余万元;

赤石桥乡把发展党参种植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以沁源县林溪种植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党参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500名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

图为:王和镇华晨公司苦参深加工项目

王和镇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公司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苦参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华北最大的苦参种植基地,全镇10个村集体合作社参与,为每个村集体带来至少20万元的收入;

灵空山镇杆子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整合连片土地100余亩,投资500余万元打造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农户以土地入股,组成大棚产业“联合体”,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粮农变菜农,激发村集体发展活力;

交口乡长征村利用闲置的房屋、宅基地以及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打造了具有康养、民宿、农家乐、中药文化体验馆等元素的“蒲公英康养小镇”。采取“党支部+企业”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由0元到30万元的巨变,2020年被评为省级“善治示范村”;

沁河镇闫寨村以红色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沁源县闫寨红色乡村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以红色文化广场、学习书院和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展陈馆及水漾年华田园综合体为现场教学点,围绕“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史专家讲红史,基层典型讲经验,党校教师讲理论”的“四讲”教学法开展特色教育,搭建干部培训大课堂;

景凤镇黎和村把水果玉米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硬拳头”,带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突破35万元;

…………

“我们将不断在产品认证、包装、销售等方面下功夫,做优‘王凤村’牌纯手工马铃薯粉条粉皮,相信咱老百姓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沁源县金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风仙笑着说。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沁源县聚焦村集体经济规模小、收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困境,以“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形成拳头产品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

立足全县南、中、北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打破过去产业发展“散、乱、杂”的局面,走“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产业发展之路。

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生动现实。

六种模式深耕产业

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无疑是乡村长远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的支撑和源泉。

沁源县通过“资源盘活、资金入股、服务创收、特色种养、能人带动、抱团发展” 六种模式,积极探索六条路径(即:包联推进“带路”、 片区带动“指路”、 扶持奖励“引路”、盘活资源“寻路”、人才支撑“领路”、百企帮百村“铺路”),不断构建起集体产权清晰、资产监管严格、内部治理完善、经营方式多元、收益分配合理、成员群众受益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

在沁河镇城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该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全面清产核资、盘活集体资产、加强土地流转等方式,立足城中村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势,融资3500万,建成4500平方米的常青农贸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为村集体每年创收350余万元,实现股民分红1300余元。

中峪乡中峪村把握发展机遇,围绕霍州煤电中峪煤矿基建窗口期,动员303户村民主动参股筹资2020万元成立村办企业沁源泰鼎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中峪煤矿开始基建后,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130余万元,参股股民预计户均增收2.1万元,人均可增收6000余元;

灵空山镇东柏子村打破“田埂”实现土地适度集中,规模化经营,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农业托管服务,范围含东柏子、柏子、西务、北沟、畅村、郡家沟六村,签约农户538户,服务面积2600余亩,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

法中乡法中村利用已搬迁自然村的土地资源,发展能繁母牛养殖,通过实施“集中管理+分区领养”发展模式,在董家、马西、冯村、桑凹四村增设领养区,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盘活120亩荒滩资源,与好乐草莓公司合作,建设冬季草莓育苗基地,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交口乡自强村大学生赵鹏程牵头成立沁源县禾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投资,共同带动老百姓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很多留守妇女和老人也成了香菇基地的“产业骨干”;

韩洪乡6个村联合成立了以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经营模式的韩洪乡新农股份经济联合社,通过“飞地+联合社+农户”发展模式,整合乡内优势资源,致力发展食用菌香菇大棚种植项目。项目建成后,香菇年销售额可达200万元;

…………

王陶镇花坡村,是有名的旅游村,起步早,发展快,集体经济“水涨船高”。花坡村的“蝶变”正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硕果。“村里有大量游客,我们建造了特色民宿,在提供更好旅游服务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在旅游开发建设中让村民增收,现在村集体有收入,村民腰包鼓,好得很。”对于当前的发展,王陶镇花坡村支部书记孙俊很是满意。

践行“四敢”,共富有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高,群众致富增收越来越有盼头。如今,行走在沁源的村村寨寨,处处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和谐的幸福图景。

原标题:沁源县:党建引领开良方 集体经济结硕果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沁源县“长青银行杯”社区运动会自行车比赛落幕
· 沁源景凤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 沁源县人民医院多举措守护群众健康
· 沁源县公安局:我为群众办实事 警民合力救游客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源县
沁源县党建引领“浇”开乡村振兴幸福花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长治市沁源县积极践行“四敢”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工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盘活发展模式,健全保障机制,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子”,激发村民增收致富“新活力”,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动能。2022年底,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75%。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

土地孕育无限希望,乡村发展势如破竹。如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里浇灌出“共富之花”?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在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沁源县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与职责,进一步形成了县级、部门、乡镇、村四级工作体系和工作合力。成立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制定了全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指导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等,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堡垒,提振党员干部谋发展、干事业的信心与动力,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遍地开花”。

图为:好乐草莓大棚采摘

沁河镇的草莓、交口长征村的药茶、赤石桥的党参、王和的苦参……因地制宜、区域发展,村村有项目、村村能致富,在沁源县的各村,“两委”班子发扬“四敢”精神,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找出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员带头、产业助力、资产添力的路子。

建强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以“清化收”工作为契机,清理不规范合同1358份,化解债权7998.65万元,化解债务10053.67万元,建立了“清化收”工作“回头看”长效机制,把“清化收”工作成效逐步转化为推进农村“三资”稳定、长效发展的动力。组建12个产业联合党委,构建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县域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

强化支撑,实现动能转换。181名村党组织书记实行星级化管理,通过星级评定、动态管理,逐步建立起了“以绩定星、以星奖补、动态调整、持续激励”的星级化管理新机制。同时,深化省校合作,先后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山西农大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到农村发展,把人才红利转为创新活力、发展动力。

凝聚合力,助推项目发展。联动帮扶,职能部门搭建“政策支撑平台”,县直单位、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为村集体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议事保障,每半年召开项目推进会,帮助找准产业、拓展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每季度召开涉农单位联席会议,协调项目发展问题;每月召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形成“县组织、乡推动、村实施”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考核促进,制定日常调研督办、年终量化考核、实效奖补三项制度,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规范管理,科学扶持。

与此同时,实施“三项扶持”(即:攻坚扶持、壮大扶持、示范扶持),通过安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扶持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统一经营的高效农业项目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严把项目建设管理,紧盯实施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开展跟踪问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项目持续保值增值,差异化撬动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分类推进、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方式,辐射带动更多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示范带动区域发展

沁河镇、景凤镇、法中乡与好乐草莓庄园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带动村集体和农户收入300余万元;

赤石桥乡把发展党参种植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以沁源县林溪种植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党参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500名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

图为:王和镇华晨公司苦参深加工项目

王和镇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公司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苦参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华北最大的苦参种植基地,全镇10个村集体合作社参与,为每个村集体带来至少20万元的收入;

灵空山镇杆子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整合连片土地100余亩,投资500余万元打造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农户以土地入股,组成大棚产业“联合体”,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粮农变菜农,激发村集体发展活力;

交口乡长征村利用闲置的房屋、宅基地以及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打造了具有康养、民宿、农家乐、中药文化体验馆等元素的“蒲公英康养小镇”。采取“党支部+企业”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由0元到30万元的巨变,2020年被评为省级“善治示范村”;

沁河镇闫寨村以红色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沁源县闫寨红色乡村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以红色文化广场、学习书院和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展陈馆及水漾年华田园综合体为现场教学点,围绕“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史专家讲红史,基层典型讲经验,党校教师讲理论”的“四讲”教学法开展特色教育,搭建干部培训大课堂;

景凤镇黎和村把水果玉米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硬拳头”,带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突破35万元;

…………

“我们将不断在产品认证、包装、销售等方面下功夫,做优‘王凤村’牌纯手工马铃薯粉条粉皮,相信咱老百姓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沁源县金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风仙笑着说。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沁源县聚焦村集体经济规模小、收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困境,以“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形成拳头产品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

立足全县南、中、北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打破过去产业发展“散、乱、杂”的局面,走“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产业发展之路。

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生动现实。

六种模式深耕产业

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无疑是乡村长远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的支撑和源泉。

沁源县通过“资源盘活、资金入股、服务创收、特色种养、能人带动、抱团发展” 六种模式,积极探索六条路径(即:包联推进“带路”、 片区带动“指路”、 扶持奖励“引路”、盘活资源“寻路”、人才支撑“领路”、百企帮百村“铺路”),不断构建起集体产权清晰、资产监管严格、内部治理完善、经营方式多元、收益分配合理、成员群众受益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

在沁河镇城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该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全面清产核资、盘活集体资产、加强土地流转等方式,立足城中村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势,融资3500万,建成4500平方米的常青农贸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为村集体每年创收350余万元,实现股民分红1300余元。

中峪乡中峪村把握发展机遇,围绕霍州煤电中峪煤矿基建窗口期,动员303户村民主动参股筹资2020万元成立村办企业沁源泰鼎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中峪煤矿开始基建后,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130余万元,参股股民预计户均增收2.1万元,人均可增收6000余元;

灵空山镇东柏子村打破“田埂”实现土地适度集中,规模化经营,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农业托管服务,范围含东柏子、柏子、西务、北沟、畅村、郡家沟六村,签约农户538户,服务面积2600余亩,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

法中乡法中村利用已搬迁自然村的土地资源,发展能繁母牛养殖,通过实施“集中管理+分区领养”发展模式,在董家、马西、冯村、桑凹四村增设领养区,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盘活120亩荒滩资源,与好乐草莓公司合作,建设冬季草莓育苗基地,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交口乡自强村大学生赵鹏程牵头成立沁源县禾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投资,共同带动老百姓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很多留守妇女和老人也成了香菇基地的“产业骨干”;

韩洪乡6个村联合成立了以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经营模式的韩洪乡新农股份经济联合社,通过“飞地+联合社+农户”发展模式,整合乡内优势资源,致力发展食用菌香菇大棚种植项目。项目建成后,香菇年销售额可达200万元;

…………

王陶镇花坡村,是有名的旅游村,起步早,发展快,集体经济“水涨船高”。花坡村的“蝶变”正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硕果。“村里有大量游客,我们建造了特色民宿,在提供更好旅游服务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在旅游开发建设中让村民增收,现在村集体有收入,村民腰包鼓,好得很。”对于当前的发展,王陶镇花坡村支部书记孙俊很是满意。

践行“四敢”,共富有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高,群众致富增收越来越有盼头。如今,行走在沁源的村村寨寨,处处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和谐的幸福图景。

原标题:沁源县:党建引领开良方 集体经济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