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围绕“三要”做大“菜文章”
发布时间: 2023-05-11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夏阳初长,农事忙。

长子县晋丰家庭农场的大棚里,一株株蔬菜幼苗长势喜人、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在浇水、整枝、吊秧,一派繁忙景象。

“各级各部门的惠农政策给力,在去年建设18座日光温室大棚的基础上,今年家庭农场又新建了两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让‘靠天吃饭’的露地蔬菜‘住’进了宽敞大棚。”晋丰家庭农场农场主车晋飞笑着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写入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长治市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惠农措施,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作为“中国青椒之乡”“农业大县”,长子县借政策东风,助产业提质,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长子县晋丰家庭农场新建的日光温室大棚便在其中。

做大“菜文章”,首在稳步入行。

位于长子县南漳镇北漳村的晋丰家庭农场,开办于2019年4月,注册登记于2021年8月,主要从事蔬菜种植与销售。

回村创业前,农场主车晋飞在联通公司上班,回村后又当过村委会主任,对于转行发展蔬菜种植,他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投身农业,先生存、后发展、再提升是“王道”。“发展设施蔬菜,投入相对较大,附加值相对较低,蔬菜价格不稳定。如果资金有限,万一‘摔跤’了、赔本了,没有扶持,再‘站’起来就很难。适度规模的露地种植投入少、成本低,适合像我这样的初入行者。”

家庭农场开办之初,车晋飞流转了61亩土地,加上自家的2.5亩承包地,开始尝试种植尖椒、圆白菜等露地蔬菜。

稳字当头,稳扎稳打,第二年家庭农场又流转了5亩土地。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再次流转土地9.3亩。

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车晋飞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设施化基地比规模化基地重要”。于是,第四年,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他开始建大棚,发展设施蔬菜。当年建成了18座日光温室大棚,倒茬种植尖椒、青椒、西葫芦。

做大“菜文章”,要在技术过硬。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车晋飞说:“现在是新时代了,我们的技术也得跟上。”

相比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生产。

“技术就是生产力,提升效益还得靠科技。”家庭农场聘请了两名“土专家”、技术员。推广大棚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从品种到育苗,从旋耕到定植,从管护到采摘,“土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车晋飞介绍,两名“土专家”有2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他们有一些特别管用的“土方子”,更贴近大棚蔬菜种植管理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有技术员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工人参加市县各级农业技能培训,家庭农场的大棚蔬菜种植实现了增产增效。

去年,家庭农场毛收入62.7万元,除去投资35.1万元,纯收益27万元。

做大“菜文章”,重在装备支撑。

“新建的大棚长68米、宽4米、高13米,采用钢架结构。相比之前建的铁架大棚,钢架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更好,更适合蔬菜生长。”指着新建成的两座日光温室大棚,车晋飞介绍。

除了升级大棚外,家庭农场还陆续购置三轮车两辆、农药喷施机4台,以及微耕机、除草机、发电机、水泵各1台,大棚蔬菜种植走向机械化、智慧化、标准化、设施化。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晋丰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蔬菜,让有机肥“当家”,减少化肥施用量,并且多施多元素肥料、少施单元素肥料,提高了蔬菜品质。

“每天能挣80元,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还能就近照顾家里,这工作不赖。”村民和志梅已在家庭农场务工三四年,主要负责浇水、施肥、整枝等工作。像她这样的长期工,家庭农场雇有4人,短期雇工近10人。

虽然在县城买了房,但一年绝大多数时间,车晋飞都住在村里、忙活在家庭农场。

“明年再建几座大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言语间,车晋飞满怀憧憬。(常珍珍、张帆

原标题:建好“产业棚” 做大“菜文章”——长子县晋丰家庭农场铆足干劲发展设施农业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子县以“小积分”推动文明实践“大发展”
· 长子县“丹朱管家”举办志愿服务文明交通劝导培训
· 长子县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为丹朱大地添绿
· 长子县一居民擅自破坏隔离石护栏被罚
· 长子县持续创优营商环境结“硕果”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子县
长子县:围绕“三要”做大“菜文章”

夏阳初长,农事忙。

长子县晋丰家庭农场的大棚里,一株株蔬菜幼苗长势喜人、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在浇水、整枝、吊秧,一派繁忙景象。

“各级各部门的惠农政策给力,在去年建设18座日光温室大棚的基础上,今年家庭农场又新建了两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让‘靠天吃饭’的露地蔬菜‘住’进了宽敞大棚。”晋丰家庭农场农场主车晋飞笑着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写入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长治市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惠农措施,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作为“中国青椒之乡”“农业大县”,长子县借政策东风,助产业提质,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长子县晋丰家庭农场新建的日光温室大棚便在其中。

做大“菜文章”,首在稳步入行。

位于长子县南漳镇北漳村的晋丰家庭农场,开办于2019年4月,注册登记于2021年8月,主要从事蔬菜种植与销售。

回村创业前,农场主车晋飞在联通公司上班,回村后又当过村委会主任,对于转行发展蔬菜种植,他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投身农业,先生存、后发展、再提升是“王道”。“发展设施蔬菜,投入相对较大,附加值相对较低,蔬菜价格不稳定。如果资金有限,万一‘摔跤’了、赔本了,没有扶持,再‘站’起来就很难。适度规模的露地种植投入少、成本低,适合像我这样的初入行者。”

家庭农场开办之初,车晋飞流转了61亩土地,加上自家的2.5亩承包地,开始尝试种植尖椒、圆白菜等露地蔬菜。

稳字当头,稳扎稳打,第二年家庭农场又流转了5亩土地。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再次流转土地9.3亩。

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车晋飞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设施化基地比规模化基地重要”。于是,第四年,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他开始建大棚,发展设施蔬菜。当年建成了18座日光温室大棚,倒茬种植尖椒、青椒、西葫芦。

做大“菜文章”,要在技术过硬。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车晋飞说:“现在是新时代了,我们的技术也得跟上。”

相比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生产。

“技术就是生产力,提升效益还得靠科技。”家庭农场聘请了两名“土专家”、技术员。推广大棚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从品种到育苗,从旋耕到定植,从管护到采摘,“土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车晋飞介绍,两名“土专家”有2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他们有一些特别管用的“土方子”,更贴近大棚蔬菜种植管理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有技术员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工人参加市县各级农业技能培训,家庭农场的大棚蔬菜种植实现了增产增效。

去年,家庭农场毛收入62.7万元,除去投资35.1万元,纯收益27万元。

做大“菜文章”,重在装备支撑。

“新建的大棚长68米、宽4米、高13米,采用钢架结构。相比之前建的铁架大棚,钢架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更好,更适合蔬菜生长。”指着新建成的两座日光温室大棚,车晋飞介绍。

除了升级大棚外,家庭农场还陆续购置三轮车两辆、农药喷施机4台,以及微耕机、除草机、发电机、水泵各1台,大棚蔬菜种植走向机械化、智慧化、标准化、设施化。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晋丰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蔬菜,让有机肥“当家”,减少化肥施用量,并且多施多元素肥料、少施单元素肥料,提高了蔬菜品质。

“每天能挣80元,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还能就近照顾家里,这工作不赖。”村民和志梅已在家庭农场务工三四年,主要负责浇水、施肥、整枝等工作。像她这样的长期工,家庭农场雇有4人,短期雇工近10人。

虽然在县城买了房,但一年绝大多数时间,车晋飞都住在村里、忙活在家庭农场。

“明年再建几座大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言语间,车晋飞满怀憧憬。(常珍珍、张帆

原标题:建好“产业棚” 做大“菜文章”——长子县晋丰家庭农场铆足干劲发展设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