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烟立村“大棚经济”铺就村民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3-05-10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初夏时节,走进沁县定昌镇烟立村蔬菜大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种植西葫芦的蔬菜大棚里,一株株西葫芦瓜蔓上明黄色的花朵和嫩绿的西葫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西葫芦刚开始生长,有的已经生长成熟。在大棚务工的村民们,正忙着把一个个成熟的西葫芦摘下来装箱,棚内一派繁忙景象。

图为:沁县定昌镇烟立村蔬菜大棚

见到记者,村民张二梅边摘边笑呵呵地说:“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自从村里盖了大棚,我们在照顾家里的同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里发展大棚经济,我们很多妇女也跟着沾光,每月有了不少的收入,对于这份收入我心里是很是满意。”

过去,烟立村以传统种植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在沁县县委、县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扶持下,烟立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以发展产业为支撑,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立足本村资源优势,以建设钢架连栋种植蔬菜大棚为契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逐步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村民张二梅口中的这句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看似玩笑话,却形象地说明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一个村只有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做后盾,村民共同富裕才会有根本的保障;村民才会更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振兴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就需要靠产业支撑。

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烟立村一直积极探索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引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2019年该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长治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只能代表着过去的成绩,现在的烟立村“两委”班子5人,将以实干展现新作为,靠实干交出新答卷,充分调动全村21名党员的积极性,带动全村153户396人致富。”烟立村党支部书记张宇飞自信地说。

烟立村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村里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产业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张宇飞主动带头前往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等多个部门要项目、找资金,争取扶贫资金68万元,推动规模100kw、占地3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在烟立村落户,并网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8万元;争取帮扶资金85万元,建成占地5500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基地,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双孢菇种植,2019年实现净利润6.6万元。

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在双孢菇种植产业效益日益下滑的情况下,烟立村迅速转型,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距县城仅3公里、208国道临村而过的交通优势,利用村内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自然优势和连栋大棚土地利用率高、便于规模化管理的经营优势,确定发展连栋大棚项目的产业路径。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群众代表及驻村工作队任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村集体注册成立合作社,全面加强项目管理;申请市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扶贫资金10万元,流转土地5亩,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连栋大棚1栋,缓冲管理房1座,并配套建设防寒沟、喷灌设施等,上马辣椒育苗项目,同时种植西葫芦、香菜等应季蔬菜,2021年,大棚项目为村集体增收9.5万元。

带动农户增收,共享发展成果。连栋大棚产业项目的发展,为3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5000元;同时,为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的主动性,村里还专门聘请种植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手把手”指导,提高蔬菜种植的成活率,目前村内共6户农户先行建设连栋大棚,开展育苗和蔬菜种植,户均增收1万元。2022年,该村争取乡村振兴示范村扶持资金6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又建起2栋连栋大棚,扩大育苗面积和蔬菜种植种类,努力将烟立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产业兴旺,富民有望。沁县烟立村将持续写好“大棚经济”这篇产业发展文章,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指导等系列举措,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推动“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努力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烟立新画卷。(郭学红)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沁县“非遗+景区”让文旅融合“活”起来
· 沁县:聚“椒”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沁县走马岭村“漂流”即将精彩亮相
· 开幕!沁县700余人“趣”过“五一”
· 沁县青修村“苦产业”种出“甜日子”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县
沁县烟立村“大棚经济”铺就村民致富路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初夏时节,走进沁县定昌镇烟立村蔬菜大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种植西葫芦的蔬菜大棚里,一株株西葫芦瓜蔓上明黄色的花朵和嫩绿的西葫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西葫芦刚开始生长,有的已经生长成熟。在大棚务工的村民们,正忙着把一个个成熟的西葫芦摘下来装箱,棚内一派繁忙景象。

图为:沁县定昌镇烟立村蔬菜大棚

见到记者,村民张二梅边摘边笑呵呵地说:“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自从村里盖了大棚,我们在照顾家里的同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里发展大棚经济,我们很多妇女也跟着沾光,每月有了不少的收入,对于这份收入我心里是很是满意。”

过去,烟立村以传统种植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在沁县县委、县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扶持下,烟立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以发展产业为支撑,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立足本村资源优势,以建设钢架连栋种植蔬菜大棚为契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逐步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村民张二梅口中的这句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看似玩笑话,却形象地说明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一个村只有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做后盾,村民共同富裕才会有根本的保障;村民才会更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振兴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就需要靠产业支撑。

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烟立村一直积极探索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引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2019年该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长治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只能代表着过去的成绩,现在的烟立村“两委”班子5人,将以实干展现新作为,靠实干交出新答卷,充分调动全村21名党员的积极性,带动全村153户396人致富。”烟立村党支部书记张宇飞自信地说。

烟立村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村里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产业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张宇飞主动带头前往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等多个部门要项目、找资金,争取扶贫资金68万元,推动规模100kw、占地3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在烟立村落户,并网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8万元;争取帮扶资金85万元,建成占地5500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基地,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双孢菇种植,2019年实现净利润6.6万元。

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在双孢菇种植产业效益日益下滑的情况下,烟立村迅速转型,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距县城仅3公里、208国道临村而过的交通优势,利用村内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自然优势和连栋大棚土地利用率高、便于规模化管理的经营优势,确定发展连栋大棚项目的产业路径。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群众代表及驻村工作队任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村集体注册成立合作社,全面加强项目管理;申请市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扶贫资金10万元,流转土地5亩,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连栋大棚1栋,缓冲管理房1座,并配套建设防寒沟、喷灌设施等,上马辣椒育苗项目,同时种植西葫芦、香菜等应季蔬菜,2021年,大棚项目为村集体增收9.5万元。

带动农户增收,共享发展成果。连栋大棚产业项目的发展,为3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5000元;同时,为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的主动性,村里还专门聘请种植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手把手”指导,提高蔬菜种植的成活率,目前村内共6户农户先行建设连栋大棚,开展育苗和蔬菜种植,户均增收1万元。2022年,该村争取乡村振兴示范村扶持资金6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又建起2栋连栋大棚,扩大育苗面积和蔬菜种植种类,努力将烟立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产业兴旺,富民有望。沁县烟立村将持续写好“大棚经济”这篇产业发展文章,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指导等系列举措,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推动“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努力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烟立新画卷。(郭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