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门: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发布时间: 2023-03-27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对称美。从汉唐长安的朱雀大街,到明清故宫的庞大院落,都隐含着古人对于中轴对称之美的追求。而坐落在上党大地的代表建筑——上党门,却以其不对称的格局,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上党门门庭及钟鼓楼的功用

“上党”一词在古文中,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解释道:“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公元600年),是当时潞州子城(即内城)的南城门。在历史上,上党门门庭多次损毁重建,现存上党门及钟鼓楼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钟鼓二楼下各书两个遒劲的大字,东为鼓楼,曰“风驰”;西为钟楼,曰“云动”。这里的钟鼓楼为潞州古城的钟鼓楼,起着“晨钟暮鼓”报时的作用。钟鼓楼与上党门的相对位置是构成上党门建筑群不对称格局的重要因素。三座独立建筑的建造年代更是相差悬殊,并且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布局“东钟西鼓”截然相反,成了一个谜。

上党门及钟鼓楼未构成对称因素的原因

上党门建筑群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西侧钟楼距中间门庭的距离,与东侧鼓楼距门庭的距离相比较远。根据笔者对上党门有关的古代文献和对现存遗址的研究,总结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上党门门庭沿用隋唐建筑基址建造。

为何会考虑到有隋唐建筑遗址影响呢?上党门的始建年代为隋唐。中轴线布局是自唐代开始成为规范,在后世宋、元、明、清才逐渐普及。早期建筑在国内外仍有许多案例。比如,日本奈良法隆寺院落(奈良时代,相当于隋代)以及河北正定开元寺院落(唐)都保留了建筑群不对称格局的实物案例,隋唐不以对称建筑群布局为主要呈现方式。

从史料方面查证,根据明万历版《潞安府志》的《潞州修建钟鼓楼记》(朱幼圩<明>):“国朝洪武三十二年,知州传遂建钟楼于治西旧台,鼓楼建于西子城颠”(译文:大明洪武三十二年,(在任)知州传遂在府治西侧前代的台基上建造钟楼,在子城的西边角建造鼓楼)。原文中“旧台”和“西子城颠”明显指的是前代上党门建筑群的遗址。唐代的上党门建筑群在金元之际毁于战乱,元建上党门建筑群在元末又再次毁坏,明初重建时就使用了前代遗址重建上党门建筑群。因此延续了隋唐的不对称格局。

其二,古代风水对于建筑建造的影响。

风水对于建筑建造的影响在古代非常之大,上至皇家下至百姓,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视风水。关于上党门于明代重建的民间传说也非常多。有一种说法是,明代重修上党门时,朝廷非常重视,江西的风水大师张胤遍览上党地区的山川地貌,根据太行风物特点最终敲定图纸方案。他看了东山西水、东高西低的地理形势,一扫传统的轴对称设计,取法自然,因势建构。经由他置施罗盘,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激烈角逐、排列组合,最后,取东扬和巍巍老顶山相呼应,求西抑同滔滔浊漳河互表里。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在明清史书上有过类似的记载,不过这个是关于明代潞州城的建造。明万历版《潞安府志》建置六·城池中记载:“且西北子城,相传隋创之,则大城亦自隋创无疑也。旧为土城,四门四隅,俱有楼。西门之北,有看花、梳洗二楼。南有长子楼,旧有门通长子县。坤隅稍东有八义楼,旧有门通八义镇。皆曰应山楼,谓城西山远,建列诸楼,与东山相应也。而看花更高耸,与唐故飞龙宫辇道相接,基趾(址)仿佛尚存。”从文中“皆曰应山楼,谓城西山远,建列诸楼,与东山相应也。”在西城墙上建造的看花楼、梳洗楼,长子楼,南城墙偏西的八义楼,都是为了与东山(老顶山,古称百谷山)相对应,文中的西山指的是太岳山。

综上所述,笔者的猜想是:上党门门庭象征着潞州城池,东侧鼓楼象征东山(老顶山),西侧钟楼象征西山(太岳山),因西山远之,故离门庭较远。西侧钟楼与门庭之间的空隙,我认为是浊漳河,古人认为“水脉”为龙脉,不可断,因此不可用楼镇压,故让出位置,造成了上党门建筑群不对称的格局。

总结

上党门建筑群既是隋唐潞州子城的正南门,又是明清潞安府衙、府学的大门。岁月变迁,曾经的雕栏玉砌已经消散,唯有上党门和钟鼓二楼还矗立在那里。上党门是古代上党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从明洪武三年到今天,已经652年之久。上党门身后的谜团还有很多,值得当代人进一步探索与求证。(李昊然)

原标题:上党门:传统建筑中的不对称杰作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探寻潞酒再次崛起的奥秘
· 堆花:堆出人间锦绣生活
· 山西优秀剧目!上党落子《魏拯民》登台亮相
· 守“旧”推“新”!张学义赋予“黎侯彩雕”新生命
· “非”一般的“国清剪纸”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非遗
上党门: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对称美。从汉唐长安的朱雀大街,到明清故宫的庞大院落,都隐含着古人对于中轴对称之美的追求。而坐落在上党大地的代表建筑——上党门,却以其不对称的格局,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上党门门庭及钟鼓楼的功用

“上党”一词在古文中,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解释道:“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公元600年),是当时潞州子城(即内城)的南城门。在历史上,上党门门庭多次损毁重建,现存上党门及钟鼓楼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钟鼓二楼下各书两个遒劲的大字,东为鼓楼,曰“风驰”;西为钟楼,曰“云动”。这里的钟鼓楼为潞州古城的钟鼓楼,起着“晨钟暮鼓”报时的作用。钟鼓楼与上党门的相对位置是构成上党门建筑群不对称格局的重要因素。三座独立建筑的建造年代更是相差悬殊,并且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布局“东钟西鼓”截然相反,成了一个谜。

上党门及钟鼓楼未构成对称因素的原因

上党门建筑群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西侧钟楼距中间门庭的距离,与东侧鼓楼距门庭的距离相比较远。根据笔者对上党门有关的古代文献和对现存遗址的研究,总结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上党门门庭沿用隋唐建筑基址建造。

为何会考虑到有隋唐建筑遗址影响呢?上党门的始建年代为隋唐。中轴线布局是自唐代开始成为规范,在后世宋、元、明、清才逐渐普及。早期建筑在国内外仍有许多案例。比如,日本奈良法隆寺院落(奈良时代,相当于隋代)以及河北正定开元寺院落(唐)都保留了建筑群不对称格局的实物案例,隋唐不以对称建筑群布局为主要呈现方式。

从史料方面查证,根据明万历版《潞安府志》的《潞州修建钟鼓楼记》(朱幼圩<明>):“国朝洪武三十二年,知州传遂建钟楼于治西旧台,鼓楼建于西子城颠”(译文:大明洪武三十二年,(在任)知州传遂在府治西侧前代的台基上建造钟楼,在子城的西边角建造鼓楼)。原文中“旧台”和“西子城颠”明显指的是前代上党门建筑群的遗址。唐代的上党门建筑群在金元之际毁于战乱,元建上党门建筑群在元末又再次毁坏,明初重建时就使用了前代遗址重建上党门建筑群。因此延续了隋唐的不对称格局。

其二,古代风水对于建筑建造的影响。

风水对于建筑建造的影响在古代非常之大,上至皇家下至百姓,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视风水。关于上党门于明代重建的民间传说也非常多。有一种说法是,明代重修上党门时,朝廷非常重视,江西的风水大师张胤遍览上党地区的山川地貌,根据太行风物特点最终敲定图纸方案。他看了东山西水、东高西低的地理形势,一扫传统的轴对称设计,取法自然,因势建构。经由他置施罗盘,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激烈角逐、排列组合,最后,取东扬和巍巍老顶山相呼应,求西抑同滔滔浊漳河互表里。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在明清史书上有过类似的记载,不过这个是关于明代潞州城的建造。明万历版《潞安府志》建置六·城池中记载:“且西北子城,相传隋创之,则大城亦自隋创无疑也。旧为土城,四门四隅,俱有楼。西门之北,有看花、梳洗二楼。南有长子楼,旧有门通长子县。坤隅稍东有八义楼,旧有门通八义镇。皆曰应山楼,谓城西山远,建列诸楼,与东山相应也。而看花更高耸,与唐故飞龙宫辇道相接,基趾(址)仿佛尚存。”从文中“皆曰应山楼,谓城西山远,建列诸楼,与东山相应也。”在西城墙上建造的看花楼、梳洗楼,长子楼,南城墙偏西的八义楼,都是为了与东山(老顶山,古称百谷山)相对应,文中的西山指的是太岳山。

综上所述,笔者的猜想是:上党门门庭象征着潞州城池,东侧鼓楼象征东山(老顶山),西侧钟楼象征西山(太岳山),因西山远之,故离门庭较远。西侧钟楼与门庭之间的空隙,我认为是浊漳河,古人认为“水脉”为龙脉,不可断,因此不可用楼镇压,故让出位置,造成了上党门建筑群不对称的格局。

总结

上党门建筑群既是隋唐潞州子城的正南门,又是明清潞安府衙、府学的大门。岁月变迁,曾经的雕栏玉砌已经消散,唯有上党门和钟鼓二楼还矗立在那里。上党门是古代上党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从明洪武三年到今天,已经652年之久。上党门身后的谜团还有很多,值得当代人进一步探索与求证。(李昊然)

原标题:上党门:传统建筑中的不对称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