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挂出”2023年经济发展详细“施工图”
发布时间: 2023-01-14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如何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在“双统筹”中发力笃行,稳驭经济航船?1月7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绘出全市经济发展详细“施工图”——

看形势——信心是黄金,信心是现实生产力。信心从哪来?

信心从我们取得的不平凡业绩中来。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信心从我们对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对增长的精准预期中来。近三年长治市 GDP增速均高于全省1.5-2个百分点,统筹稳与进,统筹需要与可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总体来看,实现稳增长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抓落实——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开新局。具体怎么干?

集中精力 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1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焦炭、钢铁等重点行业工艺装备升级改造。

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供应链保稳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能源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坚决落实保供任务,加快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建立新能源消纳体系,积极推动 “能源+”,占领能源产业价值链高端。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壮大信创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规模,抓好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基地落地,加快推动数实融合。

2 加快文旅物流金融业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积极顺应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释放和升级趋势,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优质供给、高端供给,带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做优文旅业。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让旅游产业既有“人气”又有“财气”。

●做强物流业。抢抓机遇,围绕申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完善规划布局,打造重点园区,畅通物流通道,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做大金融业。持续推动金融业发展壮大,确保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培优金融发展土壤。

3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五个振兴”,统筹粮食生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力稳粮保供。加强耕地用途管护利用,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82 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 万亩,完成油料播种 10万亩以上。

●发展特优农业。发展壮大中药材、粮品、果蔬品、肉制品、酿品(功能保健品)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乡村建设。

●推动农民增收。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

4 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坚持“保、增、活、强”并重,通过平台集聚市场主体,使各行各业的市场主体有物理空间、有完善设施、有配套服务、有上下游协作,推动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重点在七类平台上下功夫:

●着力培育专业镇。力争今年再新增1个省级专业镇,重点培育 10 个市级专业镇。

●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构建“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的楼宇经济发展培育格局。

●提升城市烟火气。积极打造升级一批特色商业街、餐饮集聚区、夜经济街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守住城市“烟火气”。

●加快建设乡村 e 镇。加快推进全市 10 个乡村e镇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部建成运行。

●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推动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开发区,确保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 15%以上的增长。

●建设高水平双创平台。推动现有双创平台提档升级,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

●搭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抓好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积极开展长治保税物流中心申建,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产业基地建设,壮大外贸市场主体,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

5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定位,持续推动城市建设扩容提质,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规划引领。将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守住城市发展的天际线、 山脊线、滨水线,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抓好主城区建设。推动主城区扩容提质,重点实施五大类工程116个项目,总投资401.3 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44亿元。

●加快大县城建设。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多元交通网络,实现与周边地区便捷联通,更好融入全国全省战略布局。

6 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抢抓机遇,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撬动全社会资源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实施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升级行动。

●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更好服务产业转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扩量提质增效,新培育打造2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260 家,积极打造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

●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加大市场化招才引智力度,吸引更多人才带着创新成果、专利技术、研发团队落户长治。

7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综合施策,从根本上降低区域污染排放量。

●大力推动节能降碳。加快推进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强力攻坚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统筹推进 “五水综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扎实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实施“1+3+N”试点示范工程,打造滨湖生态示范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级海绵城市三个试点,以及 N 个减污降碳重点工程,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治理、污染防治等重大项目。

8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三只三不”,坚决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突出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城镇新增就业 4.3 万人以上,带动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改扩建12 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认定扶持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成长治七中等6所市直学校综合教学楼,启动实施英华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0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推动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完成50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提档升级工程。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振兴计划,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支持每县建强办好一所公办普通高中。

● 加快建设健康长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联动,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主城区合理增加住宅及用地供应,推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9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初步谋划今年实施的项目 2115 个,总投资 7897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04.3 亿元。

●精准对接政策落实项目。加快项目前期,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完善机制推进项目。巩固完善多年形成的重点工程指挥部、领导包联、工作专班、常态化入企服务等机制,切实推动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解决问题服务项目。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开工所需的土地、资金、用水用电、能耗指标、环境容量、审批手续等问题,促成一批新建项目、转型项目落地建设。

●创新招商机制引进项目。全面兑现落实《长治市促进投资奖励办法》,撬动和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在长治市落地实施。

10 坚持对标对表争创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要强化政策支持。一方面要落实好上级政策,推动各类政策顶格执行、精准落地。另一方面,要创设好长治市政策。在兑现落实产业、招商等政策措施中,坚持本地企业、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平等对待。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进入产业转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继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

●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机遇意识、窗口意识、抢先意识,推动更多政府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转变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多想多说“怎么办”,不说少说“不能办”,既要锦上添花, 更要雪中送炭。

●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自觉,增强抓落实的能力,完善抓落实的机制,提升抓落实的效率,兑现抓落实的奖惩。

原标题:十个方面发力, 2023长治经济这么干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1至10月份长治市经济运行交出亮眼成绩单
· 启动!长治市“金融超市”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 稳中向好!前三季度长治市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今日头条
长治市“挂出”2023年经济发展详细“施工图”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如何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在“双统筹”中发力笃行,稳驭经济航船?1月7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绘出全市经济发展详细“施工图”——

看形势——信心是黄金,信心是现实生产力。信心从哪来?

信心从我们取得的不平凡业绩中来。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信心从我们对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对增长的精准预期中来。近三年长治市 GDP增速均高于全省1.5-2个百分点,统筹稳与进,统筹需要与可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总体来看,实现稳增长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抓落实——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开新局。具体怎么干?

集中精力 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1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焦炭、钢铁等重点行业工艺装备升级改造。

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供应链保稳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能源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坚决落实保供任务,加快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建立新能源消纳体系,积极推动 “能源+”,占领能源产业价值链高端。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壮大信创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规模,抓好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基地落地,加快推动数实融合。

2 加快文旅物流金融业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积极顺应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释放和升级趋势,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优质供给、高端供给,带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做优文旅业。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让旅游产业既有“人气”又有“财气”。

●做强物流业。抢抓机遇,围绕申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完善规划布局,打造重点园区,畅通物流通道,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做大金融业。持续推动金融业发展壮大,确保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培优金融发展土壤。

3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五个振兴”,统筹粮食生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力稳粮保供。加强耕地用途管护利用,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82 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 万亩,完成油料播种 10万亩以上。

●发展特优农业。发展壮大中药材、粮品、果蔬品、肉制品、酿品(功能保健品)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乡村建设。

●推动农民增收。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

4 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坚持“保、增、活、强”并重,通过平台集聚市场主体,使各行各业的市场主体有物理空间、有完善设施、有配套服务、有上下游协作,推动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重点在七类平台上下功夫:

●着力培育专业镇。力争今年再新增1个省级专业镇,重点培育 10 个市级专业镇。

●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构建“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的楼宇经济发展培育格局。

●提升城市烟火气。积极打造升级一批特色商业街、餐饮集聚区、夜经济街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守住城市“烟火气”。

●加快建设乡村 e 镇。加快推进全市 10 个乡村e镇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部建成运行。

●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推动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开发区,确保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 15%以上的增长。

●建设高水平双创平台。推动现有双创平台提档升级,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

●搭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抓好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积极开展长治保税物流中心申建,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产业基地建设,壮大外贸市场主体,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

5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定位,持续推动城市建设扩容提质,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规划引领。将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守住城市发展的天际线、 山脊线、滨水线,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抓好主城区建设。推动主城区扩容提质,重点实施五大类工程116个项目,总投资401.3 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44亿元。

●加快大县城建设。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多元交通网络,实现与周边地区便捷联通,更好融入全国全省战略布局。

6 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抢抓机遇,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撬动全社会资源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实施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升级行动。

●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更好服务产业转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扩量提质增效,新培育打造2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260 家,积极打造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

●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加大市场化招才引智力度,吸引更多人才带着创新成果、专利技术、研发团队落户长治。

7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综合施策,从根本上降低区域污染排放量。

●大力推动节能降碳。加快推进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强力攻坚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统筹推进 “五水综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扎实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实施“1+3+N”试点示范工程,打造滨湖生态示范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级海绵城市三个试点,以及 N 个减污降碳重点工程,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治理、污染防治等重大项目。

8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三只三不”,坚决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突出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城镇新增就业 4.3 万人以上,带动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改扩建12 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认定扶持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成长治七中等6所市直学校综合教学楼,启动实施英华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0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推动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完成50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提档升级工程。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振兴计划,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支持每县建强办好一所公办普通高中。

● 加快建设健康长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联动,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主城区合理增加住宅及用地供应,推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9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初步谋划今年实施的项目 2115 个,总投资 7897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04.3 亿元。

●精准对接政策落实项目。加快项目前期,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完善机制推进项目。巩固完善多年形成的重点工程指挥部、领导包联、工作专班、常态化入企服务等机制,切实推动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解决问题服务项目。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开工所需的土地、资金、用水用电、能耗指标、环境容量、审批手续等问题,促成一批新建项目、转型项目落地建设。

●创新招商机制引进项目。全面兑现落实《长治市促进投资奖励办法》,撬动和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在长治市落地实施。

10 坚持对标对表争创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要强化政策支持。一方面要落实好上级政策,推动各类政策顶格执行、精准落地。另一方面,要创设好长治市政策。在兑现落实产业、招商等政策措施中,坚持本地企业、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平等对待。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进入产业转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继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

●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机遇意识、窗口意识、抢先意识,推动更多政府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转变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多想多说“怎么办”,不说少说“不能办”,既要锦上添花, 更要雪中送炭。

●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自觉,增强抓落实的能力,完善抓落实的机制,提升抓落实的效率,兑现抓落实的奖惩。

原标题:十个方面发力, 2023长治经济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