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长子县碧云寺的历史与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9-2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记忆。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讲到长子县的文物,一座座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古寺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让我们走进长子县碧云寺,来探索碧云寺的历史与文化。

图为:保存完整的精美古建

长子县碧云寺位于长子县丹朱镇小张村西北隅,坐北朝南,古朴庄严,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自北向南分上中下三院,布局整齐对称,高低错落有致,上院北端为大殿,中院东西两侧为配殿与厢房,下院南侧为倒座戏台、东西两侧为连排廊房,处处彰显出山村小庙独有的气质。

碧云寺原本是一座乡村寺庙,随着国家“十一五”抢救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计划的实施,碧云寺从众多古建筑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国宝”。2013年5月,央视《新闻联播》《早间新闻》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碧云寺由此声名鹊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图为:古钟

碧云寺是“国宝”,最珍贵之处是大殿。大殿布局方正,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出檐深远、角柱升起,檐部微微翘起,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灰脊灰瓦覆顶。前檐斗拱舒朗,无补间铺作,柱头上施四铺作单下昂,昂及耍头均为批竹形。栌斗下无铺拍枋,仅以阑额连接,且阑额不出头,大殿周檐用圆木柱12根,柱头卷杀明显。殿内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四椽栿出檐外制成栌斗口内出的华头子,明栿为月梁式,后槽内柱施双向十字拱承栿,脊槫下置蜀柱、叉手,不设丁华抹颏拱,平梁与四椽栿由斗拱隔承,丁栿平置搭于栿上,上施斗拱承出际梁架。翼角平行布椽至角栌斗始扇骨状辐射。山西古建专家贺大龙在《长治五代建筑新考》一文中指出“碧云寺正殿在梁栿间连同丁栿上都施以与辽制相同的斗拱以为承托。这使其有别于镇国寺万佛殿模式,在五代至辽的同类建筑中同中有异,堪称孤例。”总体来说,此殿形制古朴,手法奇特,是一座非常珍贵的古建筑实物。

碧云寺大殿不但建筑年代久远,还是长子县早期木构古建筑中唯一存有天花的古建筑。天花为田字格形,方格内彩绘不太清晰,但还隐约可见“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飞龙在天”“花开富贵”等吉祥图案。这些彩绘线条流畅,笔墨传神,画风典雅,技艺高超,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植物花卉静中见动,体现了五代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审美观念。

图为:碧云寺全貌

碧云寺大殿正脊墨书题记“时大清国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小张村古来有三教神堂,今有合村人等建立重修……。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孟夏吉日建立”。据此来看,碧云寺原名为“三教堂”。“三教堂”是祭祀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三位圣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那么,碧云寺又因何得名呢?著名曲艺作家暴玉喜在《探源小张碧云寺》一文中指出“碧者,绿也;云者,指庙宇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手法苍古,从远处看整个庙宇呈繁体的‘云’字,碧云寺因此而得名。”如今,这座山村小庙既见证了民俗文化的历史流变,也见证了长子发展得跌宕起伏,岁月悠悠,古今一叹!(杨路、牛振洲、石栋梁)

原标题:品长子文化 读千年历史——走进长子县碧云寺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长治市博物馆:一座极富韵味的历史文化宝库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地名
探索:长子县碧云寺的历史与文化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记忆。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讲到长子县的文物,一座座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古寺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让我们走进长子县碧云寺,来探索碧云寺的历史与文化。

图为:保存完整的精美古建

长子县碧云寺位于长子县丹朱镇小张村西北隅,坐北朝南,古朴庄严,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自北向南分上中下三院,布局整齐对称,高低错落有致,上院北端为大殿,中院东西两侧为配殿与厢房,下院南侧为倒座戏台、东西两侧为连排廊房,处处彰显出山村小庙独有的气质。

碧云寺原本是一座乡村寺庙,随着国家“十一五”抢救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计划的实施,碧云寺从众多古建筑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国宝”。2013年5月,央视《新闻联播》《早间新闻》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碧云寺由此声名鹊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图为:古钟

碧云寺是“国宝”,最珍贵之处是大殿。大殿布局方正,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出檐深远、角柱升起,檐部微微翘起,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灰脊灰瓦覆顶。前檐斗拱舒朗,无补间铺作,柱头上施四铺作单下昂,昂及耍头均为批竹形。栌斗下无铺拍枋,仅以阑额连接,且阑额不出头,大殿周檐用圆木柱12根,柱头卷杀明显。殿内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四椽栿出檐外制成栌斗口内出的华头子,明栿为月梁式,后槽内柱施双向十字拱承栿,脊槫下置蜀柱、叉手,不设丁华抹颏拱,平梁与四椽栿由斗拱隔承,丁栿平置搭于栿上,上施斗拱承出际梁架。翼角平行布椽至角栌斗始扇骨状辐射。山西古建专家贺大龙在《长治五代建筑新考》一文中指出“碧云寺正殿在梁栿间连同丁栿上都施以与辽制相同的斗拱以为承托。这使其有别于镇国寺万佛殿模式,在五代至辽的同类建筑中同中有异,堪称孤例。”总体来说,此殿形制古朴,手法奇特,是一座非常珍贵的古建筑实物。

碧云寺大殿不但建筑年代久远,还是长子县早期木构古建筑中唯一存有天花的古建筑。天花为田字格形,方格内彩绘不太清晰,但还隐约可见“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飞龙在天”“花开富贵”等吉祥图案。这些彩绘线条流畅,笔墨传神,画风典雅,技艺高超,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植物花卉静中见动,体现了五代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审美观念。

图为:碧云寺全貌

碧云寺大殿正脊墨书题记“时大清国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小张村古来有三教神堂,今有合村人等建立重修……。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孟夏吉日建立”。据此来看,碧云寺原名为“三教堂”。“三教堂”是祭祀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三位圣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那么,碧云寺又因何得名呢?著名曲艺作家暴玉喜在《探源小张碧云寺》一文中指出“碧者,绿也;云者,指庙宇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手法苍古,从远处看整个庙宇呈繁体的‘云’字,碧云寺因此而得名。”如今,这座山村小庙既见证了民俗文化的历史流变,也见证了长子发展得跌宕起伏,岁月悠悠,古今一叹!(杨路、牛振洲、石栋梁)

原标题:品长子文化 读千年历史——走进长子县碧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