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
雄奇壮美的太行山、钟灵毓秀的漳河水,馈赠给长治得天独厚的山川美景。悠久的历史遗存、璀璨的文化积淀,构成了长治市星罗棋布、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交融汇聚,孕育出丰富多彩、令人艳羡的旅游资源,绿色、古色、红色在这里相得益彰,异彩纷呈。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近年来,长治市高点定位抓谋划,重点突破抓项目,深挖资源禀赋,立足全域发展,积极打造太行旅游品牌,助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长治,正以昂首之姿,在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图为:栖息鸟类嬉戏
以文塑旅 旅游资源注入“精气神”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吃着农家饭、听着红色故事长大,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村民迎来了新希望。2019年,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下北漳村开始努力修复、开发和保护村中“三会一校”革命旧址等红色遗址,充分盘活红色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旅游。“过去种地是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自从发展红色旅游业以来,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接近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亮介绍。
“作为丹朱封地、精卫填海传说的发源地,长子县县域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91处,其中国保13处、省保3处、市保27处、县保200处。”长子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王强表示,该中心打出“组合拳”,多方融资抓文物保护,多措并举促旅游发展,让长子文物绽放时代光彩,为建设大美长子、文旅兴县助力。
历史的文明浸润于表里山河的大地上,大自然赐予这里太多神奇景致。将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产品,提升文旅产业品质,长治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舞台上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色彩——
深度挖掘二贤庄、观音堂等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演艺进景区,打造特色演艺产品;开发武乡八路军文化园、漳泽湖国家湿地中心、欢乐太行谷等夜间文化旅游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业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市场主体,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引进运营机构,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将历史文化、自然风景、地方民俗与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运用创意化手段,将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治旅游谱写出以文塑旅的崭新篇章。
图为:潞州区城隍庙广场
以旅彰文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
让文旅产品既有山水“颜值”,又有人文“气质”,实现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让人们在旅游体验中拥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使文旅项目更受欢迎、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潞州区城隍庙广场坐落于交通便利的长治市东大街,是一处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现代化功能的仿古建筑群。“城隍庙广场整合了经营、文化、功能等要素,具有购物、娱乐、旅游等多项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该项目经营部主管张茹意介绍,城隍庙现有商户508户,综合型商业街门店数量297个,夜间营业文化类商户数量211户、占商业街总比重的42%,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人次及消费规模较大。这里既保留了古色古香、典雅秀美的传统风格,又透射出时尚休闲的现代经济元素。
源泉村,地处太行山脉中段,得名于村中泉水。“除了大自然的馈赠,红色文化也给了源泉村发展‘红+绿’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黎城县丹泉小镇项目经理孟德虎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扩大当地旅游市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同时,项目可以增加固定和临时就业岗位数百个,帮助农民就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探索“文化+旅游”过程中,文化资源以旅游为载体,通过融合发展,加快了自身的产业化发展。“长治市通过推动‘龙头’企业建设,提升A级景区服务质量,丰富产品业态,完善文旅市场供给和基础服务体系,不断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市文旅局产业科科长王泽兵介绍。
图为:漳泽湖湿地公园
文旅融合 “诗与远方”双向奔赴
用“诗与远方”寓意文旅融合,即“诗”代表文化、“远方”意为旅游。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彼此产业链增值,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振兴村位于上党区振兴小镇内,过去村中“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一个因上学难、吃水难、走路难出了名的“贫困村”。近年来,振兴村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以商带户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村中推出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建设农家乐170余户。”振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剑红介绍,村里以游客新体验为中心,打造凸显文化魅力、欢乐互动、科技亮点的全新国潮文化项目——振兴不夜村,将上党文化、传统文化、美丽夜景及民俗演绎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有效带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业态的收入, 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无独有偶,武乡县丰州镇前沟村以“太行人家·韵味前沟”为主题定位,以“留住乡土味道、挖掘乡村美好”为改造原则,依托古村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创建融合太行风情与武乡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前沟村始终致力于生态、文化的发扬与保持,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地方风俗进行再保护、再挖掘,让这里更有品位、更有乡愁与魅力。”武乡县全域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雪军这样说。
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产生“1+1>2”的效果。长治市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中,着力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着力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助力添翼。
风劲正是扬帆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长治文旅必将融出新天地、迈向新高度!(张瑞英)
原标题:诗画山水景致新——长治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凝聚创新发展动能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
雄奇壮美的太行山、钟灵毓秀的漳河水,馈赠给长治得天独厚的山川美景。悠久的历史遗存、璀璨的文化积淀,构成了长治市星罗棋布、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交融汇聚,孕育出丰富多彩、令人艳羡的旅游资源,绿色、古色、红色在这里相得益彰,异彩纷呈。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近年来,长治市高点定位抓谋划,重点突破抓项目,深挖资源禀赋,立足全域发展,积极打造太行旅游品牌,助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长治,正以昂首之姿,在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图为:栖息鸟类嬉戏
以文塑旅 旅游资源注入“精气神”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吃着农家饭、听着红色故事长大,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村民迎来了新希望。2019年,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下北漳村开始努力修复、开发和保护村中“三会一校”革命旧址等红色遗址,充分盘活红色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旅游。“过去种地是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自从发展红色旅游业以来,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接近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亮介绍。
“作为丹朱封地、精卫填海传说的发源地,长子县县域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91处,其中国保13处、省保3处、市保27处、县保200处。”长子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王强表示,该中心打出“组合拳”,多方融资抓文物保护,多措并举促旅游发展,让长子文物绽放时代光彩,为建设大美长子、文旅兴县助力。
历史的文明浸润于表里山河的大地上,大自然赐予这里太多神奇景致。将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产品,提升文旅产业品质,长治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舞台上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色彩——
深度挖掘二贤庄、观音堂等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演艺进景区,打造特色演艺产品;开发武乡八路军文化园、漳泽湖国家湿地中心、欢乐太行谷等夜间文化旅游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业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市场主体,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引进运营机构,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将历史文化、自然风景、地方民俗与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运用创意化手段,将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治旅游谱写出以文塑旅的崭新篇章。
图为:潞州区城隍庙广场
以旅彰文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
让文旅产品既有山水“颜值”,又有人文“气质”,实现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让人们在旅游体验中拥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使文旅项目更受欢迎、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潞州区城隍庙广场坐落于交通便利的长治市东大街,是一处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现代化功能的仿古建筑群。“城隍庙广场整合了经营、文化、功能等要素,具有购物、娱乐、旅游等多项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该项目经营部主管张茹意介绍,城隍庙现有商户508户,综合型商业街门店数量297个,夜间营业文化类商户数量211户、占商业街总比重的42%,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人次及消费规模较大。这里既保留了古色古香、典雅秀美的传统风格,又透射出时尚休闲的现代经济元素。
源泉村,地处太行山脉中段,得名于村中泉水。“除了大自然的馈赠,红色文化也给了源泉村发展‘红+绿’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黎城县丹泉小镇项目经理孟德虎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扩大当地旅游市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同时,项目可以增加固定和临时就业岗位数百个,帮助农民就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探索“文化+旅游”过程中,文化资源以旅游为载体,通过融合发展,加快了自身的产业化发展。“长治市通过推动‘龙头’企业建设,提升A级景区服务质量,丰富产品业态,完善文旅市场供给和基础服务体系,不断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市文旅局产业科科长王泽兵介绍。
图为:漳泽湖湿地公园
文旅融合 “诗与远方”双向奔赴
用“诗与远方”寓意文旅融合,即“诗”代表文化、“远方”意为旅游。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彼此产业链增值,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振兴村位于上党区振兴小镇内,过去村中“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一个因上学难、吃水难、走路难出了名的“贫困村”。近年来,振兴村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以商带户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村中推出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建设农家乐170余户。”振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剑红介绍,村里以游客新体验为中心,打造凸显文化魅力、欢乐互动、科技亮点的全新国潮文化项目——振兴不夜村,将上党文化、传统文化、美丽夜景及民俗演绎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有效带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业态的收入, 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无独有偶,武乡县丰州镇前沟村以“太行人家·韵味前沟”为主题定位,以“留住乡土味道、挖掘乡村美好”为改造原则,依托古村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创建融合太行风情与武乡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前沟村始终致力于生态、文化的发扬与保持,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地方风俗进行再保护、再挖掘,让这里更有品位、更有乡愁与魅力。”武乡县全域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雪军这样说。
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产生“1+1>2”的效果。长治市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中,着力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着力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助力添翼。
风劲正是扬帆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长治文旅必将融出新天地、迈向新高度!(张瑞英)
原标题:诗画山水景致新——长治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凝聚创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