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银发族”!长治市让“养老”变“享老”
发布时间: 2022-07-31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您好!这里是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您好,我想预订午餐送到家里。”

“好的,马上给您安排。”

来电接听、记录客户需求、整合对接资源、配发订单……在潞州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12349民政公益热线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热线电话,有条不紊地进行接单、派单的日常工作。

这是长治市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长治市以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大力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加快布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初步构架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医养结合,老有所养也老有所医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每天清晨,杨爷爷洗漱完后,会拉着老伴儿的手去院子里散步,碰见好朋友还要聊会儿天;王奶奶和老伙伴儿们喜欢运动,每天都会在一起跳舞……

清风拂过、朝阳问好,在这里的老人们享受着温暖、沐浴着阳光。

干净整洁的长廊、温馨便利的“导诊台”、设施齐全的“病房”……如医院般完善的设施,却又有家庭般的温暖。集“医养”于一体的市二院医养结合护理院,设有生活照护区和医疗专护区,并配有康复疗养区、娱乐活动区、营养膳食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每个房间里除配有床、柜子、电视机、马桶、淋浴等设施外,床头还装有呼叫器、氧气、吸引器等,让住在这里的老人真正实现管理宾馆化、起居家庭化、设施适老化。

这是长治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养、养中用医”的一大亮点。医养结合,不仅缓解了“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还能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引导他们日常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市二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探索分类服务模式,构建动态管理医养结合服务路径。由疾病导致独立生活能力受损的,进行“诊疗康复+长期照护”服务;由高龄导致身心功能障碍和不足的,进行“长期照护+慢病管理”服务。

同时,建立“2+1”无障碍循环转诊模式。“2”即:医养结合护理院生活照护区、医疗专护区两大专业区域;“1”即:市二院本部。“2+1”即:根据入院老人病情,实行医养结合护理院两大专业区域与二院本部之间随时转诊、急慢分治——小病、慢性病不出康复医院,在两大专业区域“双向转诊”;危急重症转入市二院,实行医院间“双向转诊”,病情稳定后转回护理院。

“医疗界里最懂养老,养老界里最懂医疗。”市二院在建设智慧医院的同时,积极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双向转诊、双向转养”运行机制实现高质量多层次联动的养老服务,努力让老年生活更精彩。

日间照料,老有所依也老有所乐

“这两年,我几乎每天都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来,在这里和老姐妹们一起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日子甭提多高兴了。”家住潞州区大辛庄街道复兴社区的章奶奶是潞州区复兴社区幸福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了。在这里,很多和她一样的老年人找到了喜爱的休闲方式,棋牌、书法、电影、跳舞……中心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幸福小院日间照料中心是长治市推进养老幸福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已建成5个养老幸福工程的基础上,今年长治市新建2个省级养老幸福工程,启动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真正让老年人居家“养老”变幸福“享老”。

目前,全市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95个,床位数5000余张。近年来,长治市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增量”、服务质量“增能”、服务市场“增效”入手,优化良好政策环境,加强养老资金支持,积极落实保障措施,初步形成了“机构+居家养老”“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

不仅是城市,在农村,养老难题也在破局。

“以前休息时,我只能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现在好了,中午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饭,下午还可以和老姐妹们打打牌、跳跳舞、看演出。”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69岁的李奶奶在日间照料中心吃过午饭,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文艺节目表演。

近年来,长治市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规范保障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优化整合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养老机构,努力建设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的养老院,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养老院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把社区养老服务做得更精、更细、更实,让社区所有的老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潞州区太东街道澳瑞特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靳利芳说。

澳瑞特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东篱养老院,构筑起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机构养老三合一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了助老、敬老、慰劳工作制度化。

服务优化,老有所安也老有所为

陈大娘家中水管坏了,子女又都不在身边,她拨打了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没多久,一名家政服务人员上门前来维修;李大爷午饭没有着落,他就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135餐厅”点餐,米饭面条、软点硬点,只要跟厨师说,立马给做。

由山西田园小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的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收录全市10万余名老人的信息,为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联动、医疗康复、生活照料在内的多项服务,目前以累计接听电话2万余个,为3000余位老人提供援助。公司创新的助餐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创立12个“135餐厅”,累计解决近万人次的老人吃饭难题。

近年来,长治市积极健全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开通12349民政公益热线,进一步优化居家老人“六助”服务;大力实施“爱心60”工程,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520”助餐模式;创新帮扶模式,组织长治医学院对5县78个村派驻108名“第一村医”,推动长医附属和平医院开设“互联网诊疗部”,开通远程预约问诊,实现农村老人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伴随着悠扬的古筝声从市养老院住宿楼里传出,不由得让人驻足聆听。走近一看,原来是69岁的冯玉梅阿姨正端坐在古筝前,指尖轻拨,琴声似涓涓小溪,清脆悦耳。聊起在养老院的生活,冯阿姨赞不绝口:“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不仅吃住有人帮忙打理,连生病也有人照顾。闲暇之余,还能学古筝、看看书、练练字,心情非常愉快,也收获了许多知识。”

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补齐政府管理短板,撬动社会资本,长治市还引入社会力量,在潞城区与长治医学院合作共建集医养康养健康产业发展和大健康产业实习实训为一体的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在东方360小区建设东方360小区集“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安宁疗护、健康体检”于一体的长治市盈康老年护理院,在屯留区新建屯留嶷山康养小镇……一个个康养产业的规划建设、落地达效,有力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从“养老”到“享老”,如今在长治市,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精准贴心的养老服务中安享晚年。正如市养老院的一幅墙画——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或打球、或种菜、或唱歌,“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此情此景,不仅是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是千万儿女的共同期盼——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刘婷婷

原标题: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长治市全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平顺县“多管齐下”捂住“养老钱包”
· 潞州区东街街道:让国企退休人员“再青春”
· 潞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关爱“银发族”!长治市让“养老”变“享老”

“您好!这里是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您好,我想预订午餐送到家里。”

“好的,马上给您安排。”

来电接听、记录客户需求、整合对接资源、配发订单……在潞州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12349民政公益热线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热线电话,有条不紊地进行接单、派单的日常工作。

这是长治市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长治市以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大力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加快布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初步构架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医养结合,老有所养也老有所医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每天清晨,杨爷爷洗漱完后,会拉着老伴儿的手去院子里散步,碰见好朋友还要聊会儿天;王奶奶和老伙伴儿们喜欢运动,每天都会在一起跳舞……

清风拂过、朝阳问好,在这里的老人们享受着温暖、沐浴着阳光。

干净整洁的长廊、温馨便利的“导诊台”、设施齐全的“病房”……如医院般完善的设施,却又有家庭般的温暖。集“医养”于一体的市二院医养结合护理院,设有生活照护区和医疗专护区,并配有康复疗养区、娱乐活动区、营养膳食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每个房间里除配有床、柜子、电视机、马桶、淋浴等设施外,床头还装有呼叫器、氧气、吸引器等,让住在这里的老人真正实现管理宾馆化、起居家庭化、设施适老化。

这是长治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养、养中用医”的一大亮点。医养结合,不仅缓解了“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还能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引导他们日常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市二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探索分类服务模式,构建动态管理医养结合服务路径。由疾病导致独立生活能力受损的,进行“诊疗康复+长期照护”服务;由高龄导致身心功能障碍和不足的,进行“长期照护+慢病管理”服务。

同时,建立“2+1”无障碍循环转诊模式。“2”即:医养结合护理院生活照护区、医疗专护区两大专业区域;“1”即:市二院本部。“2+1”即:根据入院老人病情,实行医养结合护理院两大专业区域与二院本部之间随时转诊、急慢分治——小病、慢性病不出康复医院,在两大专业区域“双向转诊”;危急重症转入市二院,实行医院间“双向转诊”,病情稳定后转回护理院。

“医疗界里最懂养老,养老界里最懂医疗。”市二院在建设智慧医院的同时,积极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双向转诊、双向转养”运行机制实现高质量多层次联动的养老服务,努力让老年生活更精彩。

日间照料,老有所依也老有所乐

“这两年,我几乎每天都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来,在这里和老姐妹们一起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日子甭提多高兴了。”家住潞州区大辛庄街道复兴社区的章奶奶是潞州区复兴社区幸福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了。在这里,很多和她一样的老年人找到了喜爱的休闲方式,棋牌、书法、电影、跳舞……中心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幸福小院日间照料中心是长治市推进养老幸福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已建成5个养老幸福工程的基础上,今年长治市新建2个省级养老幸福工程,启动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真正让老年人居家“养老”变幸福“享老”。

目前,全市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95个,床位数5000余张。近年来,长治市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增量”、服务质量“增能”、服务市场“增效”入手,优化良好政策环境,加强养老资金支持,积极落实保障措施,初步形成了“机构+居家养老”“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

不仅是城市,在农村,养老难题也在破局。

“以前休息时,我只能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现在好了,中午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饭,下午还可以和老姐妹们打打牌、跳跳舞、看演出。”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69岁的李奶奶在日间照料中心吃过午饭,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文艺节目表演。

近年来,长治市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规范保障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优化整合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养老机构,努力建设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的养老院,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养老院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把社区养老服务做得更精、更细、更实,让社区所有的老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潞州区太东街道澳瑞特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靳利芳说。

澳瑞特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东篱养老院,构筑起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机构养老三合一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了助老、敬老、慰劳工作制度化。

服务优化,老有所安也老有所为

陈大娘家中水管坏了,子女又都不在身边,她拨打了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没多久,一名家政服务人员上门前来维修;李大爷午饭没有着落,他就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135餐厅”点餐,米饭面条、软点硬点,只要跟厨师说,立马给做。

由山西田园小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的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收录全市10万余名老人的信息,为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联动、医疗康复、生活照料在内的多项服务,目前以累计接听电话2万余个,为3000余位老人提供援助。公司创新的助餐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创立12个“135餐厅”,累计解决近万人次的老人吃饭难题。

近年来,长治市积极健全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开通12349民政公益热线,进一步优化居家老人“六助”服务;大力实施“爱心60”工程,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520”助餐模式;创新帮扶模式,组织长治医学院对5县78个村派驻108名“第一村医”,推动长医附属和平医院开设“互联网诊疗部”,开通远程预约问诊,实现农村老人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伴随着悠扬的古筝声从市养老院住宿楼里传出,不由得让人驻足聆听。走近一看,原来是69岁的冯玉梅阿姨正端坐在古筝前,指尖轻拨,琴声似涓涓小溪,清脆悦耳。聊起在养老院的生活,冯阿姨赞不绝口:“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不仅吃住有人帮忙打理,连生病也有人照顾。闲暇之余,还能学古筝、看看书、练练字,心情非常愉快,也收获了许多知识。”

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补齐政府管理短板,撬动社会资本,长治市还引入社会力量,在潞城区与长治医学院合作共建集医养康养健康产业发展和大健康产业实习实训为一体的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在东方360小区建设东方360小区集“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安宁疗护、健康体检”于一体的长治市盈康老年护理院,在屯留区新建屯留嶷山康养小镇……一个个康养产业的规划建设、落地达效,有力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从“养老”到“享老”,如今在长治市,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精准贴心的养老服务中安享晚年。正如市养老院的一幅墙画——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或打球、或种菜、或唱歌,“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此情此景,不仅是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是千万儿女的共同期盼——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刘婷婷

原标题: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长治市全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