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有效做好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沁源县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对村级集体产业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施策,不断夯基础、联机制、强帮扶、严管理、抓效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各“角色”牢牢嵌在产业链上,撬动发展新动能。
三方联动帮扶,厚植扶持“防护林”
各职能部门产业帮扶,涉农单位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搭建“政策支撑平台”,强化工作保障,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三方面扶持力度。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乡村振兴局开展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结对攀亲活动,深入农村开展助农政策宣讲,农业产业项目专项技术指导,带动动员“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在种植、养殖项目中大显身手;县财政局单独列支60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为原则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搭建“交流沟通平台”,积极调配各方面资源,在帮扶工作中与各乡镇党委、涉农单位形成推动合力,共同强化扶持保障措施,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肠梗阻”问题,为产业发展增效赋能。
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开展“省校合作”“百企帮百村”等助农措施,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解决技术难题,为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支持脱贫巩固,助推乡村振兴。
三型分类推进,培养发展“优等生”
鼓励村集体与企业能人的优势项目“攀亲结友”,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经营、资源折股等方式参与经营、联合发展,保证集体经济收益。
将181个行政村划分为“攻坚型”(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下)、“扶持型”(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示范型”(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针对三种类型,制定不同激励措施。
“攻坚型”依托“百企帮百村”一方面依靠全县民营企业点对点帮扶,反复斟酌,集思广益,按照“总体规划、因村制宜、生态高效、连片发展”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确定主导产业。
“扶持型”依托县级产业政策,在现有产业项目上深耕,并延伸项目产业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行政村,逐步形成以农产品产出、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示范型”依托现有产品、产能,注重引智指导,依托县级人才战略,对口省、市农科院所,组织专家进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拓宽产业面,逐步形成以创新科技为载体的农特产品产业园区。
三级包联承诺,撬动发展“聚合力”
在原县处级领导包联乡镇,乡镇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基础上,依托全县产业分布及县处级领导分管方向,设立一名县处级领导包联一个乡镇,一名乡镇干部包联一个村,一名农业技术专家包联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制度。
搭建“管理服务平台”,积极调配各方面资源,加强资金、政策两方面扶持力度,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三方面保障,健全“进、出、人、物”四方面监督管理制度,努力解决农村集体“无钱办事难”问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级议事保障,点燃发展“新引擎”
县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进会,各乡镇立足项目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情况作出汇报,针对产业发展中发现的问题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帮助找准产业、提升项目、拓展模式,切实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建立涉农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各成员单位互相传达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上级文件,通报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的项目运行情况;协调解决部分村集体经济项目在资金、政策、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调研、督导、审核工作,适时组织开展排查整顿专项工作。
依托县委组织部月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重点发挥党建在村级集体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县组织、乡推动、村实施”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凝聚各部门合力,统筹推进项目规划、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审计监管,形成举全域之力抓集体经济的生动局面。
三项制度促进,注入发展“永动力”
实行日常调研督办、年终量化考核、根据实效奖补三项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科学扶持。
在日常调研中抓挂牌督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扶持基金使用管理、脱贫户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增收三个方面工作,分县、村、户三级,蹲点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挂牌督战,发现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年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报酬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提拔任用挂钩。考核为优秀的全额发放绩效奖励,称职的发放80%的绩效奖励,基本称职的发放50%的绩效奖励,不称职的不得发放绩效奖励。
考核为优秀的优先考虑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先表彰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先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连续2年被评为基本称职或者以下等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达10万元、所在村(社区)被列为软弱涣散的,进行提醒谈话;连续3年存在以上情形的,按照相关规定启动罢免程序。
建立《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及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实施办法》,从当年度村集体收入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来奖励村干部,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定程度增长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列入下年度财政重点扶持目录,列支50万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奖补。
三个台账管理,着力规范“出入证”
年初各乡镇上报所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年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书》,内容涵盖基本村情、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本年度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计划以及当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让村集体经济项目运作有迹可循。
健全集体经济动态收益台账。为准确获取收益动态提供指标数据,可对村集体经济收益情况进行追溯,为当前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村集体经济资产台账。加强村级监督管理,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经济组织账内外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对资产的营造、修缮、管理、出售、报废等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程明、石玉川)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有效做好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沁源县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对村级集体产业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施策,不断夯基础、联机制、强帮扶、严管理、抓效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各“角色”牢牢嵌在产业链上,撬动发展新动能。
三方联动帮扶,厚植扶持“防护林”
各职能部门产业帮扶,涉农单位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搭建“政策支撑平台”,强化工作保障,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三方面扶持力度。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乡村振兴局开展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结对攀亲活动,深入农村开展助农政策宣讲,农业产业项目专项技术指导,带动动员“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在种植、养殖项目中大显身手;县财政局单独列支60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为原则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搭建“交流沟通平台”,积极调配各方面资源,在帮扶工作中与各乡镇党委、涉农单位形成推动合力,共同强化扶持保障措施,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肠梗阻”问题,为产业发展增效赋能。
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开展“省校合作”“百企帮百村”等助农措施,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解决技术难题,为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支持脱贫巩固,助推乡村振兴。
三型分类推进,培养发展“优等生”
鼓励村集体与企业能人的优势项目“攀亲结友”,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经营、资源折股等方式参与经营、联合发展,保证集体经济收益。
将181个行政村划分为“攻坚型”(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下)、“扶持型”(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示范型”(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针对三种类型,制定不同激励措施。
“攻坚型”依托“百企帮百村”一方面依靠全县民营企业点对点帮扶,反复斟酌,集思广益,按照“总体规划、因村制宜、生态高效、连片发展”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确定主导产业。
“扶持型”依托县级产业政策,在现有产业项目上深耕,并延伸项目产业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行政村,逐步形成以农产品产出、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示范型”依托现有产品、产能,注重引智指导,依托县级人才战略,对口省、市农科院所,组织专家进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拓宽产业面,逐步形成以创新科技为载体的农特产品产业园区。
三级包联承诺,撬动发展“聚合力”
在原县处级领导包联乡镇,乡镇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基础上,依托全县产业分布及县处级领导分管方向,设立一名县处级领导包联一个乡镇,一名乡镇干部包联一个村,一名农业技术专家包联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制度。
搭建“管理服务平台”,积极调配各方面资源,加强资金、政策两方面扶持力度,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三方面保障,健全“进、出、人、物”四方面监督管理制度,努力解决农村集体“无钱办事难”问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级议事保障,点燃发展“新引擎”
县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进会,各乡镇立足项目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情况作出汇报,针对产业发展中发现的问题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帮助找准产业、提升项目、拓展模式,切实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建立涉农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各成员单位互相传达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上级文件,通报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的项目运行情况;协调解决部分村集体经济项目在资金、政策、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调研、督导、审核工作,适时组织开展排查整顿专项工作。
依托县委组织部月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重点发挥党建在村级集体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县组织、乡推动、村实施”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凝聚各部门合力,统筹推进项目规划、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审计监管,形成举全域之力抓集体经济的生动局面。
三项制度促进,注入发展“永动力”
实行日常调研督办、年终量化考核、根据实效奖补三项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科学扶持。
在日常调研中抓挂牌督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扶持基金使用管理、脱贫户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增收三个方面工作,分县、村、户三级,蹲点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挂牌督战,发现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年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报酬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提拔任用挂钩。考核为优秀的全额发放绩效奖励,称职的发放80%的绩效奖励,基本称职的发放50%的绩效奖励,不称职的不得发放绩效奖励。
考核为优秀的优先考虑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先表彰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先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连续2年被评为基本称职或者以下等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达10万元、所在村(社区)被列为软弱涣散的,进行提醒谈话;连续3年存在以上情形的,按照相关规定启动罢免程序。
建立《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及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实施办法》,从当年度村集体收入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来奖励村干部,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定程度增长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列入下年度财政重点扶持目录,列支50万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奖补。
三个台账管理,着力规范“出入证”
年初各乡镇上报所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年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书》,内容涵盖基本村情、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本年度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计划以及当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让村集体经济项目运作有迹可循。
健全集体经济动态收益台账。为准确获取收益动态提供指标数据,可对村集体经济收益情况进行追溯,为当前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村集体经济资产台账。加强村级监督管理,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经济组织账内外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对资产的营造、修缮、管理、出售、报废等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程明、石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