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平顺县龙溪镇龙镇村,山清水秀,绿树葱茏。排排香菇大棚、层层光伏“梯田”、满山连翘沙棘,处处透着生机。曾经,龙镇村依靠得天独厚的铁矿资源,采铁矿、建矿企,稳稳地端着“铁”饭碗。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龙镇村持续不懈强支部、促转型、谋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以来,龙镇村将基层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实施“三化四带六服务”新模式,以基层治理为统揽,打好“组合拳”,基层治理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三化”管理模式 让堡垒更坚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为了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龙镇村将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引进村务管理中,创新实施作风建设规范化,工作目标具体化,工资待遇绩效化“三化”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干部队伍的管理。
作风建设规范化。坚持一年365天每天“两签到”制度和周一例会学习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例行集中学习,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提升整体政治素养,实现村“两委”干部专职化。
工作目标具体化。村干部实行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各司其职,村级活动场所均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及设备设施管理,实现管理常态化。
工资待遇绩效化。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扣分”对村“两委”委员实施绩效化考核,以村民小区各区区长为骨干,发挥各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党员群众反映好”。
“三化”管理让战斗堡垒强了,干部作风硬了,村风民风淳了。
“四带”工作法 让百姓更富裕
“户户有项目,人人腰包才会鼓!”为带动全村剩余劳动力走上致富路,龙镇村党支部不断摸索、探讨、协商,探索出“支书带班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产业、产业带就业”共赢互惠的发展模式。
支书带班子。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在党支部周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主动走在发家致富的前列,成为经济发展上的能手、群众致富带头人。
党员带群众。鼓励引导模范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创办引领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或兼任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争当党员致富带富模范,带动群众加入合作社,在组建、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帮助社员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增收致富。
能人带产业。坚持“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致富能人信息灵、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优势,带动群众优化产业结构,能人带路产业致富,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产业带就业。大力发展香菇、木耳、中药材、旱地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村产业带动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六支”党员服务队 让治理更高效
围绕“党组织统筹引领、社会力量多元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目标,龙镇村党支部成立“六支”党员服务队,在统筹产业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环境卫生、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政策宣讲、推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产业发展党员服务队,围绕潞党参、马铃薯、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主要产业,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风文明党员服务队,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好儿媳、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选树移风易俗典型,为群众树立榜样,带动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营造乡风精神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政策宣讲党员服务队,围绕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劳动保障、防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政策宣讲,不断扩大政策措施的影响力,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矛盾调解党员服务队,主动解决村里的小事大情、家长里短,促进村级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环境卫生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作风,拿着扫帚,推着斗车,带头行动,对大街小巷、河道河岸、水沟水渠等公共部位进行清洁整理,着力营造干净、有序、舒适、文明的镇村环境,努力改善和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基础设施党员服务队,以“建好、管好、维护好”基础设施为目标,党员带头对路灯、管道、健身器材、游园、广场等基础设施等实行分区管理维护,由片区长担任服务队长,对区内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真正让村庄既“好看”又“好住”。(杨柳青)
原标题:打好治理“组合拳” 基层焕发新活力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初夏时节,平顺县龙溪镇龙镇村,山清水秀,绿树葱茏。排排香菇大棚、层层光伏“梯田”、满山连翘沙棘,处处透着生机。曾经,龙镇村依靠得天独厚的铁矿资源,采铁矿、建矿企,稳稳地端着“铁”饭碗。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龙镇村持续不懈强支部、促转型、谋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以来,龙镇村将基层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实施“三化四带六服务”新模式,以基层治理为统揽,打好“组合拳”,基层治理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三化”管理模式 让堡垒更坚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为了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龙镇村将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引进村务管理中,创新实施作风建设规范化,工作目标具体化,工资待遇绩效化“三化”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干部队伍的管理。
作风建设规范化。坚持一年365天每天“两签到”制度和周一例会学习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例行集中学习,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提升整体政治素养,实现村“两委”干部专职化。
工作目标具体化。村干部实行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各司其职,村级活动场所均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及设备设施管理,实现管理常态化。
工资待遇绩效化。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扣分”对村“两委”委员实施绩效化考核,以村民小区各区区长为骨干,发挥各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党员群众反映好”。
“三化”管理让战斗堡垒强了,干部作风硬了,村风民风淳了。
“四带”工作法 让百姓更富裕
“户户有项目,人人腰包才会鼓!”为带动全村剩余劳动力走上致富路,龙镇村党支部不断摸索、探讨、协商,探索出“支书带班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产业、产业带就业”共赢互惠的发展模式。
支书带班子。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在党支部周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主动走在发家致富的前列,成为经济发展上的能手、群众致富带头人。
党员带群众。鼓励引导模范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创办引领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或兼任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争当党员致富带富模范,带动群众加入合作社,在组建、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帮助社员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增收致富。
能人带产业。坚持“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致富能人信息灵、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优势,带动群众优化产业结构,能人带路产业致富,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产业带就业。大力发展香菇、木耳、中药材、旱地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村产业带动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六支”党员服务队 让治理更高效
围绕“党组织统筹引领、社会力量多元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目标,龙镇村党支部成立“六支”党员服务队,在统筹产业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环境卫生、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政策宣讲、推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产业发展党员服务队,围绕潞党参、马铃薯、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主要产业,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风文明党员服务队,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好儿媳、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选树移风易俗典型,为群众树立榜样,带动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营造乡风精神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政策宣讲党员服务队,围绕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劳动保障、防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政策宣讲,不断扩大政策措施的影响力,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矛盾调解党员服务队,主动解决村里的小事大情、家长里短,促进村级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环境卫生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作风,拿着扫帚,推着斗车,带头行动,对大街小巷、河道河岸、水沟水渠等公共部位进行清洁整理,着力营造干净、有序、舒适、文明的镇村环境,努力改善和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基础设施党员服务队,以“建好、管好、维护好”基础设施为目标,党员带头对路灯、管道、健身器材、游园、广场等基础设施等实行分区管理维护,由片区长担任服务队长,对区内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真正让村庄既“好看”又“好住”。(杨柳青)
原标题:打好治理“组合拳” 基层焕发新活力